如何看待60歲左右的人每天早上在群裡發類似早上好、一天快樂等的信息和圖片?

糼蟦必亡


如何看待60歲左右的人,每天早上在群裡發類似早上好,一天快樂等的消息和圖片?

建微信群,目的是方便聯繫溝通情感。既然是群裡的成員,無論年長還是年少,發個消息有什麼奇怪的,不然都來群裡幹什麼?



一個60歲左右的人,在群裡問個早安,祝你一天快樂,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應該懂得感謝。我倒認為作為年輕人應該反思,在中國傳統觀念裡,人老為尊,人家六十歲屈尊為你問安,而年輕人卻擺起了架子,有想法,最起碼一條不懂禮貌不懂尊老愛幼。互相打招呼問候是最起碼的禮節,如果年輕人連這個都不講究,將來的人群很可怕,說重了會影響到社會風氣。

微信、微博、QQ以致整個網絡天地不是年輕人所屬,中老年人也佔有一席之地,只要具備上網的條件,比如會打字能閱讀,恐怕就和年輕人不分高下。如果以時尚的口氣,再用上網絡用語,不透露自身的信息,你還真摸不透他(她)是哪個年齡段的。

本人真希望老年人能夠進入虛擬的網絡世界裡,遨遊在想象中,以免活的實際古板。打打字,發個東西鍛鍊一下自己老年人的手、眼、思維的協調能力,會大大減少老年痴呆的發病率,又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個明智的年輕人會給父母買個智能機,引導他們上網。這也是為父母找個存在感,讓他們承認自身的價值。有些年輕人包括老年人自己都認為人老了,什麼都不行了,等於廢人。無論年老還是年少都不希望被人漠視或邊緣化,而漠視他人本身就是不禮貌的行為。無論被人漠視,還是漠視他人的人,其一言一行就可以體現的淋漓盡致。寫到這裡,我們對題主提到的問題,不言而喻,該怎麼做自己知道了吧。



年輕人,別以為自己有點文化,掌握一些現代文明,會說幾句鳥語就小看老人。老人走的橋比你們走的路長,吃的鹽比你們吃的米多,他們的人生閱歷展現出來會驚得你們目瞪口呆。

當然我也提醒愛上網的老年朋友們,入鄉隨俗,既然走進網絡世界,不能倚老賣老,要遵守遊戲規則,絕不能老古董,要爭當前衛,做個弄潮兒,掌握網絡用語,玩它個666。

說個比較現實的例子,許多年輕人都屏蔽父母的朋友圈,主要原因是父母把虛擬的網絡世界當成了實體的家庭,在這裡說教兒女。卻又不懂網絡語言,鬧出許多笑話。比如有個年輕人發朋友圈“今天閒的蛋疼。”老爸在朋友圈裡回覆道“兒子,趕緊上醫院,蛋疼不是小毛病”。

還有一位女士在朋友圈裡說“今天被閨蜜狠狠的宰了一次,大出血了。有點暈,洗洗睡了。” 母親哪邊馬上回復“閨女,都大出血了,還不趕緊上醫院,還有心睡覺呢。” 像這樣的父母就不應該上網了,容易鬧出笑話。

總之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現實中,即使你年輕人不主動打招呼,老人給你打招呼,你該有什麼反應?別的不會,做人你應該會吧。


明月當我頭


題主說情況還真蠻多的。我們有個退休教師建的群,人不多,不超過十個人。我在他們中間算是最年輕的,這個群的群主比我年長了20歲,群裡的人幾乎每天早上都會發“早上好”之類的圖片,如果趕上某一個節氣或者過節,那更就是人人都會發一張時令節氣的圖片,甚至還有一位老兄,他不但在群裡發,每天也會給我單獨發一張,我是已經把信息設置成不提醒,偶爾看到那個小紅點,會點開去回一個,但是多數時候不回,有時候因為是沒時間,也有時候真的不知道回什麼好,回圖片沒意義,回一句簡單的話吧。

如何來看待這個類現象?我覺得還是理解他們吧!作為60歲往上數的人,甚至是七老八十的人,他們遠離了曾經忙碌的工作,兒女們也不在身邊,生活裡還剩下什麼?可能就是一群老友,這群老友在他們的概念裡面,通過這樣的信息相互的問候,保持著聯繫,多好。某種程度上說這個群就成了一群退休老人的紐帶,是情感上的紐帶,兒女們沒有時間管我們,還有老友們在記掛著。

說他們傻,或者無聊沒趣,也許你到了那一天也會這樣,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剛才說的我們那個退休老師的群主,以前跟我在一個辦公室,他比我年長了二十歲,前段時間他張羅了個飯局,請我們群裡人吃飯,打電話給我的時候,他說我們已經老朽了,什麼都幹不動了,但是看到你朋友圈裡面發的一些動態,感覺你還是挺勵志,挺奮進的,給你點贊。他說這個話的時候我才發現,即便他不給我留言,不會給我的朋友圈評論,但是他其實是一直都在關注著我,生活中被人關心其實也是一種幸福,反倒是我覺得我對他們關注太少了,可能也是因為自己太忙了吧?但有時候想想,忙有的時候其實也是一種藉口,有這麼一群老朋友,像兄長像大姐一樣的關心著你,難道不也是一種幸福嗎?生命是多樣化的,我們願意接受來自不同人的關懷和溫暖,這也提醒我們自己在適當的時候去關懷他人,溫暖他人。

對於徹底遠離工作的老人來說,這或許在某種程度上,群就是他們一個精神支柱,每天發一個祝福的圖片,已然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或許因此變得美好起來。


蘇小妮


我對發來的圖片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X節好等不廠裁興趣,不般不看,但沒辦法去掉,而我要祝福大家以打字形發出。有一個老朋友,我們住的很近,他出天按時必發一個早上好,然而,一次我突然在他門前遇到他,他知幾個人玩撲克,我問他好,他看了一下繼續玩,沒回答我,也無話說,我無奈走了,他未回頭看或說什麼,只顧玩,真沒意思。


麻辣鶏絲


這個年紀的人,在群裡問好,無非是證明自己還活著。再一個,這種群一般不會和年輕人的在一起啊,打擾不到他們吧。還有,六十歲左右建個群交流一下有什麼稀奇的?我老爸九十四五了,照樣上頭條,在我們家庭群裡,發新聞,發圖片,發號施令。有家庭活動,群裡召集。這既方便,又快捷,有什麼稀奇的!


衛怡682


我剛開始的時候也不適應,嫌麻煩,群裡有10個50-60歲的朋友,天天問候,發早上好,後來我理解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感到過一天少一天,每一天在手裡都是很珍貴的,他們特別珍惜餘生的歲月,所以,我也是,把每一天當作人生的最後一天來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就是這個意思吧,不管過的富有還是貧窮,生命都進入了倒計時,有什麼理由不珍惜呢?


手機用戶9981405166


頭條沒有明文規定多大年紀不能上頭條,60歲的人每天早晨在群裡發個早上好是因為老年人是從那個風風火火年代鍛煉出來的,都有知識,不像某些人一天到晚都迷戀在電腦上,生的孩子還要老人伺候。如果你們再不改正你們現在的毛病,等老一輩走了你們的福都跟著老人一起走了。


耀平綠松石1322760934


很多中老年人(老年人居多)喜歡每天在群裡打個招呼,早上好!晚上好!但幾乎99.9%得不到回應,看到的人只是看到了,並不出來回應,包括打招呼的人也不回應別人。表面上看是一種禮貌,其實也包含著一種冷漠,因為都在各說各話,看不出像“朋友”圈,也缺少“朋友”的氣氛,感覺就像是一群“熟人”而已。好的一面是,能夠經常露個臉,維持正常關係。另一方面就是“閒的”,確實無事可幹!



楓橋夜泊航母


本來不想參與這個討論,但是實在覺得現在這個社會有太多太多的成年嬰兒,閒的無聊總是拿老年人說事,其實就是無所事事的人渣。什麼老年人什麼都不做,白拿國家退休金還,公交車搶座,商場排隊搶購特價商品,無事跳廣場舞了,取消老年公交卡了等等。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一個每天工作繁忙的人,有時間和精力操這份心嗎?每天朝九晚五工作忙的要死,還有時間和精力在這裡扯淡嗎,快遞小哥,外賣小哥,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火車乘務員等等每天忙於工作的人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嗎在這裡發表議論嗎?

另外就是,這樣人不明白一個基本道理,老年人曾經年輕過,他們為這個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過貢獻,但是現在年輕的人不一定會活老,這些人根本不會有老年生活。他們活不到老年。



悟德198


哈哈,我居然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大爺大媽愛在群裡發早上好,一般有這麼幾個原因:

1.幸福感爆棚。大爺大媽這代人的生活,是好的真好,差的真差啊,那些七老八十還做著三保工作的,好些還用的都是老年手機,哪有微信,也沒功夫發早上好,生活好啊!沒事發這些的,一般都是生活比較優渥,有退休金的,因為歷史的原因,這些人沒多高學歷,不需要用功讀書國家就給分配了工作,給分房子,也不用交養老保險,到點退休各方面保障都不錯,所以才會在群裡曬幸福,歌頌祖國,感謝組織,他們是真正幸福的一代人。當然你要非說你上山下鄉吃盡了苦,沒機會上大學,老了又下崗啥的我也無話可說,時代造成了不幸,也造就了一批槓精。

2.老有所樂。有些老人雖然年紀大了,但人老心不老,總有一顆好奇的童心,這些老人思想比較開放,也能夠接受新事物,加上生活條件較好,在子女的幫助下,都買了智能手機,學會了上網,特別是使用微信,建立了微信群,老同學啊,老同事啊,親友圈啊,一個個群裡,老人們都願意說說話,聊聊天,勁頭一點不比年輕人差。有的老人學會了p圖,編輯圖片歌曲,和我們一樣,剛學會開車不總想摸摸方向盤上路跑跑麼,老人學會了一種新鮮技能也願意在群裡炫一下,也算是圖一樂呵吧!只是他們對微信還停留在聊天,發圖片的娛樂性質上,不瞭解這也是年輕人工作的工具,別人忙得要死,老人卻在上面閒扯,就招人反感了。

3.不會聊天。代溝這個問題,哪一代都有,到了互聯網時代,雞同鴨講這類事就發生在網上了。相信大部分年輕人都會在朋友圈裡屏蔽父母吧,因為只要自己一有風吹草動,哪怕隨便轉了句人生不值得,也會被父母想東想西的一頓詢問,還有一些老人不單會在群裡發早上好,還會經常發養生之道,人生感言,和一些讓你苦笑不得的虛假新聞,梨酥有個群就有個老人天天轉早間新聞和心靈雞湯,其實誰有功夫看這些玩意,很快群裡就剩他一個人天天發文,大家都不吱聲,時間一長他也覺得沒意思,就不吱聲了,背後大家卻都在笑話這個人活得很淺。有句話叫敝帚自珍,客觀上講,老人雖然會上網,但對知識和信息的獲取與吸收都很有限,他們看到的一條信息一個笑話可能都是好幾年前別人傳過的,他卻當作寶貝似的趕緊告訴大家,結果只能是貽笑大方了。還有就是審美情趣和價值觀的問題,大媽照相比披紗巾和年輕人比剪刀手一樣,只是每代人表達不同罷了,只是那些大爺大媽以為好看的早上好,在年輕人眼裡太豔俗,還不如發個紅包實在。

所以,不想看老人發的信息,要麼無視,要麼用些技術手段,比如屏蔽、刪除,或者重新建個群,或者要求發這類信息的人先發紅包,老人過日子仔細,心疼錢就不發了。

人間不值得,相互理解吧。

關注梨酥情感 為您答疑解惑


梨酥情感


發個朋友圈還分年齡嗎?我70歲了還發呢!誰不願意看就不看!很不理解,為什麼人好像步入晚年就什麼也不能做了,我們老年人經濟充裕、衣食無憂。沒有工作上的勞累,沒有拖兒帶女的負擔,又有文化底蘊,為什麼不能在網絡中找到自己的快樂生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