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企業已經很困難了還一邊裁撤一線員工一邊招收大學生進入管理崗位?

凱129926351


我們這裡有家三線軍工企業,十多年前就宣佈破產從組。現在,他們每月扣除養老保險和公積金外,到手的工資就二千左右的工資。但他們廠年年都在招人,特別是年輕大學生。每年廠裡都要派專人到省城和處省的大學去招人。真是下了翻功夫。

但遺憾的是,每年招來的大學生幹不了多久就辭職了。基本上全部走完。每年都這樣。我就想不明白,應該是先把生產搞上去,工資高了才能留得住人。有可能是廠裡的領導在走形勢吧。


於是4299


我也是企業退休的老員工,也是離退休年差7年企業改制內退的,在企業是財會人員,內退以後我又應聘到別的企業上了三年班,又等了4年才正式退休。當然企業搞內退是減人增效,為什麼企業一邊要減人一邊又要招收大學生新員工?當然我們火電廠是先走一步,國企老員工多一是年紀大,學歷低,對新事物新要求接受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創新能力不足,比較墨守成規。(也包括我自己在內)招受新員工,新的大學生,學歷高,知識面廣,接受新事物快,上崗掌握新的要求快,獨立工作能力強。當然如果專業不對口,或者在大學是混日子的另當別說。過去有一句老話,人挪活,樹挪死。企業也是這樣,人材不流動,企業就是一譚死水,沒有活力。現在回過頭來看,企業也是無奈之舉。我們廠也有有一些專業能力強有知識的員工,提前內退,但沒有休息一天,馬上就被別的電廠反聘,後又被本廠聘回幹了幾年,又被別的電廠聘用,一直幹到70歲。反聘十多年工資獎金一分不少,解決了專業問題還有特殊貢獻獎。我老公就是其中一員。也可以說是因“禍"得富。現在國家要求國企央企改革,企業提質升級,轉型改造,如果不這樣企業就沒有竟爭力,也就會垮掉。像我們五十年代的人,在企業基本上是吃大鍋飯,四平八穩安於現狀,沒有竟爭意識。一旦下崗兩眼一抹黑不知怎麼辦。當然就是現在的大學生,也是要繼續努力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本領,努力創新,這樣不管在什麼時候,在社會上才會有立足之地,不會被淘汰。


手機用戶63202261359


困難的國企大多是人員流動差,企業缺乏生機,混世的老員工多,收入還高,所以企業發展受困。辭退一部分一線的基層員工,改用現代化的設備,人雖少,但效率會提升。招聘年輕的大學生,可以充實新鮮血液,激發活力,創新發展。不然企業就陷入困境與危機,負擔太重,無法轉型與創新


孫書童


我給你普及一下現在企業用人方面的新名詞,裁員一線員工叫;減員增效。增加管理人員叫;精細化管理。以前1000只羊有10個羊倌放,現在500只羊反而要20個羊倌!為什麼?因為羊永遠沒有選擇羊倌的權利,但羊倌可以決定羊的數量。


徒步旅行77


國企沒活力就是因為流動性太差,老員工沒有激情和活力。在國企久了,大部分的人就沒有鬥志了,又怕到社會競爭,又不甘底層的待遇。在國企幹5年的人的讀白。



荊棘路上的行者


管理崗位收入高啊!一個管理崗位的人員工資獎金相當於普通工人的幾倍十幾倍,也就是管理層一個人佔據了工人幾人或十幾人的崗位!一個單位那麼多領導你說還哪有工人的編制了!現在企業的人越來越少卻一再虧損或負債,就是因為一人把所有人的糧食都自己不斷的吞噬!


放逐天涯854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回答,現在經濟的發展,國內的教育水平也逐步提高,現在的孩子每個都可以享受到好的教育,而我們的教育發展水平提高的前提下獲得的成果是高文化的人越來越多,這是教育需要的結果,一個國家實力強大與否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抓教育,現在的國內形勢都是以考上大學拿大學畢業證為目的。

大學文憑是找工作的重點,現在學生和家長在教育上的努力和付出其實就是想通過教育來改變人生軌跡,在絕大多數家長眼中,考上大學是改變命運的主要出路,所以形成了高考萬人爭渡的場景,高等院校的規模在擴大,數量在增多,使得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也越來越多,現在的大學生數量規模龐大,需要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問題關乎到教育方面的發展,想要在教育上面提高整體的文化水平和積極性,那就要表現出來讀大學出來的優越性,這樣才能讓家長和後面的孩子在學習和考大學上面產生動力,大學生畢業出來找工作獲得好的工作就成為了主要的一面鏡子,大學生就業待遇和普通人就業待遇之間的區別。

問題的核心來了,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對於沒有工作經驗只有文化水平,沒有吃過苦的大學生來說,正常普通的工作崗位看不上,因為很多都覺得自己的文化水平不應該去做那種工作,而現在的好一點的工作崗位大學生沒有經驗,所以很多公司都不要,造成了一種現象,一般的工作大學生不願意做 ,好的工作崗位自己又應聘不上。

很多大學生都待業在家,對於這種大學生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情況,影響可是非常巨大的,為了消除這些影響,解決大學生就業就是重點事項,一般企業不願意要的大學生,但是地方要求企業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所以形成了一種現象就是企業招收大學生做為儲備管理人才,然後到一定時間安排去代替一些工作,願意做的留下 ,不願意做的自己離開,這樣可以達到了任務指標,又不會影響自己公司的正常運行,還可以交差說不是自己不要而是他們不願意幹。

當然還有一些企業轉型,升級自己的產業結構,利用高科技來代替人工,對於現代高科技產品,大學生文化水平高,在接觸高科技產品方面比普通人快速,所以一些企業是提前招收大學生進來培養,用於以後產業升級後能快速進入正常的模式當中完成無縫連接轉變,這也是一些企業大量招收大學生的原因。


無法超越的足跡


這麼說吧,幻想新來的員工能夠帶來新的風氣將企業改變,其實根本不可能的。一個企業的風氣是很難改變的。

老員工踏實肯幹的就是企業的財富,但是老油子該裁就得裁。

新進的大學生好管理,真碰上老油子不好管。都覺得工人好弄好招,其實好的工人比一個二乎乎的管理值錢多了。


封雪寒


因為有些地方會給招聘大學畢業生的企業許多優惠政策,比如減稅,社保培訓補貼,貸款優惠等政策。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盈利,企業不是福利院,所以大多數企業是不會幹沒利潤的事的,個別需要擔負社會職責的央企除外。


彭城路人甲


我以前的廠就是二個幹活的,一圈看的,光會計就30,多個最後倒了,不過現企業合法經營,幹些加工活的話光人工,保險

,稅費,企業基本掙不到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