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鄰居劉繼祖好心贈給他墳地,日後得到怎樣的報答?

文史磚家


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時候家裡特別貧困,又趕上連年戰亂,天災不斷,沒吃沒喝,餓殍滿地,怎一個“窮”字了得。那時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為了能讓全家人活下去,帶著家人不斷流浪遷徙,只為家人能吃上一口飯,不至於被餓死。

那時天朝為賑災撥下了很多糧食,但是還沒等到百姓手中,早已被貪官們瓜分殆盡。戰亂加上天災人禍,還時不時的會鬧瘟疫,朱元璋17歲這一年,他的父母和大哥、侄子先後感染了瘟疫,終因無法救治,離開了人世。


最後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還有大嫂及一兒一女,這時家裡早已揭不開鍋,天天都在餓肚子。可是再怎麼窮也要想辦法安葬父母家人,朱元璋和二哥翻遍了家中也沒找到一文錢,又沒有合適的土地安葬父母,這可怎麼辦呢?

那時村裡有個地主叫劉德,家中特別富裕,但是他非常吝嗇,儘管如此,朱元璋和二哥還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想去和劉德討一塊地來安葬父母。

沒想到劉德聽了他們的想法以後斷然拒絕,還把他們趕了出去,這正好被劉德的哥哥劉繼祖的兒子劉秀看到了,回家後便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父親劉繼祖。

劉繼祖與劉德不同,他繼承了家父劉學老的家風,樂善好施,頗有長者之風。而且他和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還曾共事過一段時間,那時流匪特別多,大家為了互相幫助,自發建立了一種組織,劉繼祖和朱五四正好在同一個組。

他聽說曾經健狀如牛的朱五四就這樣離開了人世,心中感慨萬分,心想無論如何不能讓昔日的朋友連個葬身之地都沒有,於是把朱元璋兄弟倆叫了過來。


對他們說“吾饒於地,曷不謂我,任擇用,豈吝耶”?意思就是說,我有地你們怎麼不來和我說,隨你們拿去安葬父母,我怎麼會對你們吝嗇呢?還贈送了朱元璋兄弟錢財和衣物。

就這樣朱元璋兄弟倆才能把父母安葬,從此以後,朱元璋將劉繼祖的大恩大德記在了心裡,想著有朝一日一定要好好報答他。


父母安葬完畢後,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朱元璋和二哥就此分別了,朱元璋出家做了和尚,拖缽討飯三年。後來經湯和介紹加入了郭子清的起義軍,因為朱元璋作戰勇敢,為人處事高人一等,深受郭子興的器重,還將自己的義女嫁給了朱元璋,就是日後的馬皇后。

從此朱元璋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步一步走上了人生巔峰,建立了大明朝,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

這期間劉繼祖的家中遭受變故,他的兒子劉秀曾投奔朱元璋,朱元璋為了避諱自己的名諱,將劉秀改名為劉英,讓他時時隨侍在側,做了自己的親兵,從不讓他上前線打仗,總是保護劉英的安全,只因他一直記著劉繼祖的恩德。

多年以後,朱元璋找了個機會帶著劉英榮歸故里,他想看看自己曾經出生的地方,想去見見自己的恩人,可是這時劉繼祖已經去世了,劉德尚在人世。

看著曾經的故里,朱元璋不僅發出了無限感慨,“朕昔寒微,生者為衣食之苦,死者無陰宅之難,籲,艱哉,爾劉繼祖發仁惠之心,以己之沃壤慨然惠朕,朕得斯地,樂葬皇考妣於是,至今難忘。”—《鳳陽縣誌》




於是朱元璋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其妻婁氏為侯夫人,"及子孫,與明朝相始終",對於曾經吝嗇的劉德,朱元璋也沒有懲罰於他,還給了他一些賞賜,也許朱元璋想到鄉里鄉親一場,往事已時過境遷,何必再過多苛責,劉德非常感念朱元璋的寬容大度,想必心中是悔恨不已。

鄉親們看到朱元璋是這樣一個明君,深感國家有望,非常感謝朱元璋能將大家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不必再遭受戰亂之苦,能夠作為他的子民也感到無上的榮幸。(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如有缺漏,敬請斧正。我是焱絳,請多關注。


千水千山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的確很窮,父親死後,沒錢安葬,只好由他和二哥兩人抬著父親去後山的亂墳崗安葬。抬至一拐角處,說也奇怪,本來好好天氣,突然電閃雷鳴,下起傾盆大雨。兄弟二人只得找一山洞避雨。等雨停出來一看,頓時傻眼了,原來放父親的地方,發生山體滑坡,父親的影子都沒有了。又因那山坡是領居劉姓地主家的地,名叫劉繼祖。兄弟二人只好哭哭啼啼到劉繼組家請罪,那劉繼祖也算開明之人,反正那塊地也沒什麼用,就做個順手人情送給他家做祖墳。也算好心有好報,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不僅給了他許多錢財,還封他為"義惠侯”。所以說人"不以善小而不為"的確是有道理。


車工00


早年的朱元璋的確非常慘。十七歲那年,朱元璋的父母、長兄相繼去世,而且相隔不到十天。那時的朱元璋連飯都吃不飽,但是,不管怎樣,自己的父母和哥哥總要想辦法安葬。要安葬首先要弄塊墳地。

朱元璋家是佃戶,自己沒土地,也不忍心將至親隨意扔在荒郊野外,所以只好去找地主劉繼德商量。哪知劉繼德卻是個刻薄寡恩的人,不僅不給地,還罵了朱元璋一頓。朱元璋沒有辦法,和二哥商量,準備把父母和大哥葬到遠處無主的山谷中。

朱元璋家中窮得叮噹響,所以也備不了棺材,也沒有馬車、牛車什麼的,只用破衣服包了一下,用繩子拖著屍體就上路了。山路崎嶇,屍體又重,繩子不堪重負,在半路斷了。於是,二哥就讓朱元璋留在原地,自己則回去再找繩子。

沒料到,二哥走後不久,天就下起了大雨。朱元璋只得在附近找了棵樹避雨。據徐禎卿《翦勝野聞》記載,就在朱元璋躺樹下避雨的時候,聽到空中有神仙問:“是誰沒經允許就動了我的土地?”然後,隱約有個人說了朱元璋父親的名字。神仙說:”是他啊?那就算了。“話音剛落,就颳起了暴風,一時間飛沙走石,樹斷枝折,天空一下子就暗了下來。

好不容易雨過天晴,朱元璋跑過去一看,屍體已陷入了土地之中。而這個地方是劉繼德的哥哥劉繼祖的。劉繼組為人與其哥哥不同,十分地樂善好施。他知道這件事後,就主動把那塊埋屍地送給朱元璋了,也就是今天明皇陵的所在地。

朱元璋當皇帝后,劉繼祖已經去世了。但朱元璋一直記著他的恩德,連發三道指令,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其夫人為義惠侯夫人。劉繼祖的兒子劉英早年就投奔朱元璋,一直作為朱的貼身侍衛隨侍左右。

後來朱元章重修明皇陵,並設立了皇陵管理處——祠祭署,命劉英擔任署丞,其官職子孫世襲。到了洪武十一年,朱元章又下令將劉繼祖夫婦配享朱元璋的父母,一起接受皇家祭祀。不得不說,這個規格實在是太高了。

總的來說,在朱元璋的關照下,劉繼祖的子孫後代在有明一代日子過得還是比較滋潤的。


鄣南煮史


我是兇猛青史,我來回答!

朱元璋小時候叫做朱重八,翻譯翻譯,就是朱八八的意思,他的爹叫朱五四,他們一家為啥叫這些奇怪的名字呢,因為在元朝的時候,身份卑微的人,連正兒八經的名字都不配有。

十七歲那年,朱重八的父母和兄長接連去世,死者為大,家裡再窮,也要找塊地方安葬親人啊!

這天,有人哭哭啼啼捶打地主劉繼祖家的門,劉繼祖打開門,門口站在兩個小夥子,並提出了一項要求!

剛聽到這個要求時,劉繼祖內心其實是拒絕的,見過討飯,見過借錢,沒見過討要墳地的!

這個要求雖然很過分,不過劉繼祖念在兩個小夥一片孝心的份上,批了一塊地給兩個小夥。

朱元璋是個念舊情的人,成為義軍領袖以後,就把劉繼祖的兒子劉英帶到身邊做了貼身侍衛。

當了皇帝以後,朱元璋越發感念劉繼祖的恩德,大手一揮——封個侯吧!

劉繼祖被封為“義惠侯”,子孫世襲罔替。

而以前朱元璋用來安葬父兄的地方,被列為明皇陵。

朱元璋也是個實在人,貼心地考慮了劉繼祖子孫的就業問題,因人設崗,成立了專業機構——祭祀署。

劉家子女都被國家安排了一項光榮任務——守墓!

總得來說,劉繼祖用自己的善舉,恩德了子孫,好人還是有好報啊!


兇猛青史


朱元璋在建國時,共分封了6個公爵和28個侯爵,這其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戰功赫赫,併為明朝立下過汗馬功勞,但有兩個人是個例外,他們沒有尺寸之功,也沒有為明朝出過半分力,卻都被封為侯爵,比劉伯溫都要高出一頭。

這兩個人,第一個叫做李貞,他是朱元璋二姐的老公。朱元璋少年時,家裡人都被餓死,他自己也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還好當時李貞夫婦家裡有些餘量,所以就經常救濟朱元璋,這才讓朱元璋沒被餓死。對此,朱元璋是銘記於心。

後來,因為天下大亂,李貞家也漸漸也支持不下去,朱元璋的姐姐也因飢困而去世,走投無路之際,李貞只好就帶著兒子李文忠找到在紅巾軍中剛剛發跡的朱元璋。

朱元璋二話不說,便收留了姐夫和外甥,還把這個外甥當成親兒子一般培養、重用。



明王朝建國後,朱元璋大肆分封功臣,而這位外甥李文忠直接被封為曹國公,位列大明六公爵之一。當然,朱元璋大封功臣的同時也沒有忘了姐夫李貞,他下詔封李貞為恩親侯,恩親這個爵號的意思不言而喻,幾乎就是明著說:“這爵位就是專門給我姐夫留的!”

不僅如此,李貞去世後,朱元璋更是破例給了這位姐夫封王的待遇,追贈李貞隴西王,諡“恭獻”,並賜祖上三世王爵。要知道,在明初能夠獲得如此待遇的,只有徐達、湯和以及李貞的兒子李文忠三人而已,由此可見朱元璋心裡有多重視他的這位姐夫。

接下來的另一位無功而獲侯爵之人,正是給朱元璋贈送祖墳的人,他叫做劉繼祖。劉繼祖是朱元璋的同鄉,也是當地一個有名的富戶,當年朱元璋家就是劉繼祖堂弟劉德家的佃戶,專門給劉德種地,而朱元璋則給劉德放牛。

後來,朱元璋的父母都因貧困飢餓而去世,朱元璋家又赤貧,還沒有立錐之地,根本沒法安葬自己的父兄,朱元璋不願自己的父母被隨便埋在亂葬崗,就去找自己的東家劉德,希望他能夠賞賜一塊薄地來安葬自己的父母,畢竟自己全家給劉德做牛做馬這麼多年。

但是,劉德卻毫不客氣的拒絕了朱元璋的要求,在他看來,朱元璋的父母雖然給自己做牛做馬這麼多年,但自己也付出了報酬,從法禮上來說算是兩不相欠,自己實在沒有理由來幫助朱元璋。

更何況,朱元璋既然沒錢沒地,就隨便找個地方埋掉自己父母即可,又何必要專門找耕地來安葬呢?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嗎?加上這年頭人命如草芥,活著的人有誰願意搭理已死之人。



被拒絕後的朱元璋真的絕望了,這天大地大,竟然沒有他父母的葬身之地。然後,就在朱元璋最絕望的時候,劉德的堂兄劉繼祖發了善心,他主動找到朱元璋,送給了朱元璋一小塊自家的荒地,朱元璋這才得以讓父兄入土為安。同樣這一件小事,朱元璋也永遠銘記在心。

等到明王朝建國之後,朱元璋就在劉繼祖給他的那塊荒地上大興土木,為自己的父兄修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皇陵,也就是我們現在安徽鳳陽的明皇陵。同時,朱元璋也沒有忘記當初給自己這塊地的劉繼祖。

當時劉繼祖已經去世好多年,但是朱元璋仍然不忘記他當年的恩情,所以他下令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且這個義惠侯的爵位是世襲罔替的!也就是說,雖然劉繼祖已經去世,但他的兒子卻可以繼承這個爵位。

另外,劉繼祖妻婁氏也被朱元璋敕封為侯夫人。此後,終明朝兩百七十六年,劉繼祖的子孫後代一直世襲該爵位,享受明朝給他們的恩澤。

這樣的榮幸,恐怕是當初劉繼祖沒有想到的吧。當時的他,絕不會想到自己的一個小小的善舉,居然給自己的後世子孫換來近三百年的貴族身份和榮華富貴!而那位“為富不仁”的劉德,朱元璋並沒有“睚眥必報”,反而賞了他一些土地,並免除其多年徭役、賦稅。

當然,這也說明劉德當年並沒有過分為難朱元璋。試想,如果朱元璋全家是被劉德的為富不仁害死,劉德全家人的腦袋恐怕都不夠砍,所以事後的劉德恐怕也時常會在夢中驚醒,還好自己當年沒把事情做得太絕。

當然,面對自己堂兄全家的大富大貴,劉德恐怕也會多次在午夜時分抽打自己嘴巴,畢竟這個富貴本來應該是他的。


我是趙帥鍋


朱元璋登基稱帝后,等朱元璋想起劉繼祖時,他已魂歸天國。

《萬曆野獲編》載:“洪武十一年,誥封劉繼祖為義惠侯”,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回鳳陽祭祖時,想起了這位曾經在自己無錢無地安葬父母、長兄時大方善心的賜予安葬土地的劉繼祖,可正準備找到他,然後給予他豐厚的回報時,朱元璋卻得知他已死。



當然朱元璋還是沒有忘記劉繼祖曾經的恩情,他還是下令追贈他為義惠侯,准許世襲罔替,並誥封還健在的妻子為侯夫人。

話說朱元璋雖後世對其褒貶不一,有說他暴,有說他狠,但不可否認的是朱元璋對底層的百姓還是非常不錯的,甚至可以說是厚待。



首先朱元璋是中國百餘位皇帝中,唯一一位允許及鼓勵百姓上訪的皇帝。在當時如果地方官在徵收稅糧以及攤派差役時出現違法亂紀的情況,百姓可直接向上級官吏舉報,上級官吏必須接受上訪,且需第一時間查清事實,給百姓一個交代,而如果上級官吏不接受上訪,則會被嚴懲。



同時朱元璋還是第一個打破“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傳統的皇帝,他第一次賦予了百姓直接查送官吏的權力,當時若是百姓認為這個地方官有違法亂紀的行為,百姓可直接手拿大誥,前往府衙捉拿貪官汙吏,然後將其扭送至上級官吏,交由他依法處置。



只能說朱元璋能開創這龐大的大明帝國,不是沒有道理的,能以一個乞丐之身做到九五之尊,中國歷史上恐怕是少之又少,而能做到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整個封建史上也只有朱元璋一人爾。

而他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莫過於他的善始善終,從起兵反元到開創帝業,朱元璋始終都能做到勤政愛民,廣施德政。為了更好的治理整個天下,他可以在8天時間內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



為了時刻提醒自己要勤儉節約,要愛民如子,他每天早飯只吃“蔬菜,外加一道豆腐”。在造龍椅的時候,按規定應該用金子的地方,他都要求用銅替代。



可以說,朱元璋對百姓的好是真心實意的,若不是如此,恐怕他也開創不出這龐大的大明帝國吧!


澳古說歷史


1366年3月,朱元璋在知道自己家鄉被收服後心裡非常高興,要知道朱元璋自從加入郭子興的義軍後,13年都沒有回到家鄉了。所以心裡非常想念家鄉,這一次一定要回家看一看。

朱元璋富貴還鄉,到底有什麼目的呢?分享榮耀,思念故鄉那是肯定的。還有就是可能要報恩和報仇了。

朱元璋的父親名叫朱五四,因生活貧困,搬到了濠州鍾離太平鄉孤莊村,靠租種地主劉德家的幾畝地為生。

地主劉德為人十分刻薄,朱五四一家沒少受他的欺負,朱元璋年少的時候,給劉德家放牛,也沒少遭到劉德打罵。這倒是還不是關鍵的,1344年,濠州接連發生旱災、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兄長在半個月內先後離世。朱元璋與二哥找到地主劉德,跪求於他,希望看到父母為其辛苦一輩子的份上,給一角地來安葬逝者。

任憑朱元璋兄弟涕淚俱下,苦苦哀求,地主劉德就是不給地,反而惡語相向,厲聲斥罵朱家兩兄弟。此時朱元璋的內心是崩潰,或許在他看來,這個劉德是世界上最可惡的人,心裡想著將來一定要報復。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被感動了,他就是劉德的哥哥劉繼祖,他同意將朱五四葬在自己的土地上。

這當年的一幕幕,朱元璋永遠都不會忘記,他策馬疾馳,在護衛們簇擁下,終於回到了闊別13年的家鄉!村民們做夢也想不到,當年村裡最窮的朱五四家,竟然出了大官,那個放牛娃朱重八竟然做了吳王,已經成為“準皇帝”。朱元璋對前來叩拜自己的鄉親們,當眾宣佈以後鄉親們就是陵戶,每戶均賜予地,免徵賦稅。

 

鄉親們十分高興,但有一個人卻十分害怕,躲躲閃閃的藏在人群當中,生怕朱元璋發現他。但朱元璋早就留心此人。自己當年那樣對待朱家,劉德能不害怕麼?老頭見勢不妙,趕緊跪在地上,向朱元璋求饒。

或許鄉親們也認為這個劉德死定了,但沒想到朱元璋卻把他攙了起來,說道:“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朱元璋不僅沒報仇,還送給劉德一份厚禮,賜地30頃,並免除10年的賦稅、徭役。當然朱元璋也沒忘記已經過世的劉繼祖,他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來報答他當年的贈地之恩。





歷史談論社


朱元璋在建國時,共分封了6個公爵和28個侯爵,這其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戰功赫赫,併為明朝立下過汗馬功勞,但有個人是個例外,他們沒有尺寸之功,也沒有為明朝出過半分力,卻都被封為侯爵。

當年朱元璋家就是劉繼祖堂弟劉德家的佃戶,專門給劉德種地,而朱元璋則給劉德放牛。

後來,朱元璋的父母都因貧困飢餓而去世,朱元璋家又赤貧,還沒有立錐之地,根本沒法安葬自己的父兄,朱元璋不願自己的父母被隨便埋在亂葬崗,就去找自己的東家劉德,希望他能夠賞賜一塊薄地來安葬自己的父母,畢竟自己全家給劉德做牛做馬這麼多年。

但是,劉德卻毫不客氣的拒絕了朱元璋的要求,在他看來,朱元璋的父母雖然給自己做牛做馬這麼多年,但自己也付出了報酬,從法禮上來說算是兩不相欠,自己實在沒有理由來幫助朱元璋。

被拒絕後的朱元璋真的絕望了,這天大地大,竟然沒有他父母的葬身之地。

然後,就在朱元璋最絕望的時候,劉德的堂兄劉繼祖發了善心,他主動找到朱元璋,送給了朱元璋一小塊自家的荒地,朱元璋這才得以讓父兄入土為安。同樣這一件小事,朱元璋也永遠銘記在心。

等到明王朝建國之後,朱元璋就在劉繼祖給他的那塊荒地上大興土木,為自己的父兄修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皇陵,也就是我們現在安徽鳳陽的明皇陵。同時,朱元璋也沒有忘記當初給自己這塊地的劉繼祖。

當時劉繼祖已經去世好多年,但是朱元璋仍然不忘記他當年的恩情,所以他下令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且這個義惠侯的爵位是世襲罔替的!

也就是說,雖然劉繼祖已經去世,但他的兒子卻可以繼承這個爵位。


行者Chen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看似嚴刑峻法,對待功臣苛刻嚴厲;但是他對待鄉里鄉親甚至對不給他墳地的地主劉德也是寬宏大量,給予了地“三十頃,免十年稅”;更何況明太祖的好鄰居劉繼祖了,只不過是報答都報答到劉繼祖兒子劉英身上了。本文將詳細說明。

△劇照:朱元璋葬父

朱元璋的“好鄰居”—劉繼祖

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在志順年間來到鍾離西鄉,並在第二年(公元1339年)遷到太平鄉孤莊村,開始租種地主劉德的土地,這個時候的朱元璋還叫朱重八。

  • 朱元璋的悲慘之年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的時候,對於朱重八而言是天都要快塌下來的一年,那怕他當上皇帝后肯定也對此記憶深刻:那一年長達幾個月沒有下雨,大地龜裂,乾旱伴隨著蝗災,把僅有黃苗吃吃的乾乾淨淨,江淮地區爆發了大瘟疫。四月初六,朱重八父親朱五四得瘟疫而死;四月初九,大哥朱重四也撒手人寰,重八小侄子也病死;二十二日,朱重八母親病死。

△劇照:朱元璋童年
  • 朱元璋尋墳地

遭受重大打擊的朱重八首要任務就是將父母及兄長埋葬,他先是找到了地主劉德,希望能得到一塊墳地,劉德非但沒同意,還訓斥了他一番。恰巧被劉繼祖兒子看到這一幕,回頭告訴了劉繼祖,劉繼祖二話沒說,找到朱重八,願意給朱重八墳地

幾十年過後,這塊寶地被後人視作“龍窩”;六百年後,此地在今天已是國家重點保護單位。

△今日坐落在安徽鳳陽的明皇陵

朱元璋多次報答劉繼祖兒子劉英

劉繼祖在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三月病故,同年十一月劉繼祖夫人婁氏病故,此時朱元璋還沒當上皇帝。

  • 一報劉英

劉英在父母雙亡後,無依無靠,投奔了當時已是紅巾軍領袖的朱元璋,朱元璋見到他並知道劉繼祖情況後悲喜交加,史載他“慘怛動容”,解下了自己的佩劍給了劉英,並讓他做自己的貼身護衛,日夜陪伴。

  • 二報劉英

在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時候,朱元璋令劉英返回故里厚葬劉繼祖,並著手為朱元璋父母墳營建做準備;並在這一年四月,任命劉英等二十家為親鄰,守護寢園。在古代這是一種類似於“朱戶”的崇高待遇,而“朱戶”是天子“九賜”的一種。

劇照:當上皇帝的朱元璋
  • 三報劉英

1367年十月,朱元璋派長子朱標等人回故土祭祀、拜謁;劉英專程到應天迎接,拜完陵墓之後,太子重賞了劉英一家。

  • 四報劉英

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時候,皇陵要修陵牆。劉英等鄰居的祖墳均在皇陵範圍之內,官員打算拆遷並上報朱元璋,朱元璋特批不進行拆遷並允許鄰居祭拜他們的先祖。

  • 五報劉英

在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時候,劉英的兒子劉鑑被接到南京國子監讀書,糧食、衣物都免費提供,朱元璋還多次召見劉鑑,只不過劉鑑突然病死,但朱元璋對此依舊念念不忘。

朱元璋畫像
  • 六報劉英及劉繼祖

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九月,朱元璋追贈劉繼祖為義惠候,劉繼祖妻婁氏為候夫人,朱元璋還親筆寫下《追贈義惠候劉繼祖誥》和《追贈義惠候夫人婁氏誥》,並在誥中深切緬懷感激劉繼祖夫婦。一位開國皇帝為農民去寫誥,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鮮有的。

綜上,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發達之後並未忘本,始終不忘記當年劉繼祖的“雪中送炭”之情,他不僅官封劉繼祖兒子劉英而且官位世襲,永享榮華富貴,不僅劉繼祖是好鄰居,依筆者之見,作為帝王的朱元璋能夠“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更可以稱作中國古代第一好鄰居。

文\\燕山史話


燕山史話


誰也想不到,多年前還在餓死邊緣徘徊的朱重八,不僅生存是個問題,甚至連埋葬父母家人的錢都沒有;就是這樣一個窮小子,放過牛,當過和尚,當過大頭兵,什麼髒活累活都幹過,無數的冷眼嘲笑都經歷過,可居然就在多年後成為了坐擁天下,而且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朝開國皇帝!

那時天朝為賑災撥下了很多糧食,但是還沒等到百姓手中,早已被貪官們瓜分殆盡。戰亂加上天災人禍,還時不時的會鬧瘟疫,朱元璋17歲這一年,他的父母和大哥、侄子先後感染了瘟疫,終因無法救治,離開了人世。

最後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還有大嫂及一兒一女,這時家裡早已揭不開鍋,天天都在餓肚子。可是再怎麼窮也要想辦法安葬父母家人,朱元璋和二哥翻遍了家中也沒找到一文錢,又沒有合適的土地安葬父母,這可怎麼辦呢?

朱元璋找到了自己的東家劉德,希望他能看到自己一家人為他辛苦賣命的份上可以幫忙安葬父母。

劉德聽到朱元璋的請求,冷冷地說道:“你們為我做事沒錯,可是我也有給你們飯吃啊!我並不欠你什麼,憑什麼要幫你?”

朱元璋失望地離開了,這時候他深深地感受到“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的處境。

就在朱元璋絕望的時候,鄰居劉繼祖向他伸出了援手,送了一塊地皮給朱元璋,讓他安葬自己的父母和大哥。

世事難料,朱元璋在多年後,通過自己的一番打拼,實現華麗轉身,成了真龍天子。

當朱元璋去尋找恩人時,怎奈好人不長命,此時劉繼祖已經作古了。

於是,朱元璋給劉繼祖追封為“義惠侯”,世襲子子孫孫,並許諾恩惠與明朝相始終。

對一般人來說,對當年的劉德落井下石才對。但是朱元璋沒有,因為他心中對劉德沒有仇恨,他還給了他恩惠,朱元璋心胸寬廣著呢!而對劉繼祖的恩情,他一輩子不敢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