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碑帖和書法家的手書有沒有區別,有多大的區別呢?

謅瞎胡


宋代范成大雲:"學書須是收昔人真跡佳妙者,可以詳視其先後筆勢丶輕重往復之法。若只看碑本,則惟得字畫,全不見其筆法神氣,終難精進。又學時不在旋看字本,逐畫臨仿,但貴行、住、坐、臥常諦玩,經目著心,久之自然有悟入處,信意運筆不覺得其精微,斯為善學。一一《負喧野錄》

學書要多看古人真跡,如精巧細膩的入筆,筆畫間的牽絲,飛白、枯筆、墨色深淺變化等。除了仔細欣賞,還要多臨,才是善學。只看碑刻,惟見字的結構,學用筆,還是要看墨跡本。

近代書家陸維釗說:"碑,可以強其骨,帖,可以養其氣。″

碑和帖可以結合學,學碑時,要正如啟功先生所說:"透過刀鋒看筆鋒″。各取所長,寫出即有氣勢而又氣韻生動的書法作品來。

墨本和刻本在臨帖用筆時側重點不一樣。

墨本偏快,作的是橫向和縱向平面為主的運筆。痛快淋漓。

刻本運筆側重於上下提按,偏向於澀為主的運筆。積點成線。沉雄蒼厚。

(配圖一為《曹全碑》,其它書法作品為近代書家陸維釗先生所書。)


神韻軒書法


書法家的手書與經上石再拓出後的碑帖是有差異的,下面根據我整理聖教序集蘭亭序上的字闡述如下:

左行為刻石集字,右行為墨跡本。

1.集字刻石泯滅微觀和雜毫。

如"在"、"品"字的縈帶。

2.集字上石放樣走形。如:"流"、"趣"的豎彎鉤和捺。

3.集字刻石難以達到的筆畫,雕刻時予以就便改造。如"領"字的最後一點,"林"字的右豎鉤,該鉤若按原樣刻制,可能會達不到那種飽滿勁,因此而改造成了直白鈎。

4.因刻石而增加了字的蒼茫感、力量感和趣味,使筆法更宏觀。如:"是"字上部和"流"字三點水的連帶刻斷。

另外《聖教序》歷經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掩蓋不少東西,有些已難以辯識。以上是自己的主觀臆斷,可能是錯誤的,請方家批評!




藍天雲一朵


大家好,我是文化領域創作者,我喜歡文化,熱愛文化。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針對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觀點和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

碑本和書法家的手書差異大了去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一般楷書隸書篆書相差無幾,只要是好的工匠都能做到形似!\r

但行草書就不同,並且迥然不同。為什麼這麼說呢?由於行草在行筆過程中易發生飛白作用,飛白髮生的墨跡工匠很難完美演義。與手書差異很大。假如臨帖仍是挑選手寫的最具神韻。這兒再說一下魏碑書法,這種書法緣於碑。顯著帶有工匠鑿下的印跡,不管你怎樣寫,也寫不出匠人鐵器留下的金石味!\r

以上就是有關於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同時希望大家能學習到更多的文化,全面提升自我文化知識,提高自我素質,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明天。\r


演覺國學


書法中的碑是指把作品刻在石碑上,是書家先寫好再請工匠刻,書法家直接手寫的叫帖,是書家當時直接書寫在紙上或者竹簡絹帛上的墨跡,是兩個不同的體系!




書法小青年


碑帖和書法家的手書區別大了去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一般楷書隸書篆書相差無幾,只要是好的工匠都能做到形似!但行草書就不同,而且大同小異。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行草在行筆過程中易產生飛白效果,飛白產生的墨跡工匠很難完美演義。與手書區別很大。如果臨帖還是選擇手寫的最具神韻。這裡再說一下魏碑書法,這種書法緣於碑。明顯帶有工匠鑿下的印跡,無論你怎麼寫,也寫不出匠人鐵器留下的金石味!碑刻就是匠人的功夫,與毛筆書寫不在一個頻道上,大多數只是形似,神韻相去甚遠!

誠邀,個人看法!


竹韻249083221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碑帖產生的歷史,和根源。由於中華攵化的發展,一些重大的社會活動,有意義的事件,需要留下文字紀念,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紀念的文章刻在石碑上,由於出自名家之手,後人又由拓片的形式進行學習書法。有刻的過程,不能完全保證書法的原貌。

書法手跡則是活的,是書家情感的真實表露,是學習書法的最好資料,因為這是真跡,所以就是對書法發展歷史的貢獻,是實實再再的,有價值的民族診寶。

這就是書法碑帖和書法手跡的不同價值,和對書法學習的最好的資源,應當保護和尊重。當然碑帖也有一定價值,但不能與手札相提並論。特別是名帖更是如此。


墨香飛筆


碑刻如X光片,墨跡如日常照片。

對於筆法來講,碑刻,拓片,尤其是動態書體,中鋒和側鋒更容易讓學者判斷不清,細微的發力也有較大部分因刻匠減弱或喪失,再做進拓片當中的話,筆下有些瞬間的變化多少都會失真。

而手書墨跡不同刻帖的在於,能夠較好體現墨色,同時,毫端鋒面的變化的精微處也會強於刻帖,更能接近“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當然,刻帖有刻帖的好處,在於它不把話說的很詳細的樣子,給你更多想象空間。手書墨跡卻多能將書寫的原本面貌展現,這是刻帖所做不到的。

然而,受時代與材料限制,很多古人是見不到墨跡,只能見到刻帖,所以作品也就或多或少會顯得“粗糙”一些。見過墨跡的書家,也不會像今人一樣有幸買到這麼多高清大圖字帖,所以我們其實比大部分古人的起步點都高,就看我們的聰明才智和宇宙觀了。


鷹撃大司馬


碑帖和手書帖是由區別的,碑帖是是從碑上拓下來的,而手書帖多為寫在紙上或絹上的真跡,從而不難看出,碑帖有二次加工的痕跡,與原作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在於雕工的工藝及其藝術情趣。而手書帖則是厚汁原味的反映原作的風貌,不存在二次加工的問題,所以比較而言,碑帖因刀石之功而顯金石之氣,手書帖更好地反映原作原貌,對於學書之人,無論何帖,只要專事一帖,博學眾釆,定會融通古今,自成一體。


麟開祥趾


碑本和書法家的手書差異大了去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一般楷書隸書篆書相差無幾,只要是好的工匠都能做到形似!

但行草書就不同,並且迥然不同。為什麼這麼說呢?由於行草在行筆過程中易發生飛白作用,飛白髮生的墨跡工匠很難完美演義。與手書差異很大。假如臨帖仍是挑選手寫的最具神韻。這兒再說一下魏碑書法,這種書法緣於碑。顯著帶有工匠鑿下的印跡,不管你怎樣寫,也寫不出匠人鐵器留下的金石味!


趙存信


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碑帖一般是經過石刻而後拓印的,只有外形的複述而看不到某些具體的筆畫運行軌跡,而且很多細節會遺漏或失真。手書完整地保留了原作(或者說就是原作)的幾乎所有痕跡,閱讀者可以通過對墨跡,紙張,筆畫的運行研究作者的技藝與創作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