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四大美女,你最欣賞誰?為什麼?

菩提非樹LW


中國的古代四大美女,是指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我最欣賞的人物當為漢朝的王昭君。



昭君出塞的故事,早為人們耳熟能詳,基本情節是:西漢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劉奭以宮人王嬙(王昭君)賜呼韓耶單于為閼氏(正室妻子);昭君入匈奴後,為其生育了二子;呼韓耶死後,王昭君又遵從漢成帝劉驁的敕令,復為後單于呼韓耶的兒子為閼氏。

漢元帝時,漢強匈奴弱,昭君出塞,是漢元帝實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體表現。

這裡,我們要尊重歷史,實際上昭君出塞從正史上來看,並沒而屈辱求和的意思;因為漢元帝時期西漢已經進入強盛時期,匈奴經過漢武帝以來的連續打擊早已元氣大傷,這個時候實際情況是漢朝強大匈奴弱小。


當時,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在漢宣帝劉詢(劉奭的爸)時期已經歸降了大漢,向漢朝俯首稱臣了;也就是說昭君出塞前南匈奴呼韓邪單于統割的領域實際已經是漢朝的藩屬國了;並且呼韓邪單于曾先後三次親自到長安朝覲大漢天子,主動要求“以盡藩臣之禮”。這些都是有史料記載的!

也就是在呼顛邪單于第三次入京向漢天子朝貢時,漢元帝挑選宮女賞賜給他 。

而北匈奴郅支單于也在不久前被漢朝遠征軍陳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就是他說的)、甘延壽等人滅了!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漢朝屈辱求和”這種情況,更沒有王昭君自願請行、皇帝怒殺毛延壽的說法。



真實的歷史實況如下: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已是漢朝屬國的南匈奴的首領呼韓邪來長安朝覲大漢天子劉奭,盡顯藩臣之禮,並且主動要求做大漢的女婿。

元帝就將宮女王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于 ,並改元為“竟寧”;在我看來,劉奭改年號為“竟寧”的用意在於,紀念漢匈雙方力求邊境安寧的意思,單于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 王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依遊牧民族收繼婚制,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
鴻嘉元年(前20年),復株累單于去世,且糜胥繼任為搜諧若鞮單于。

兩年不到,王昭君病逝。


在後來的藝術作品中,人們願意把昭君描述成一個久入漢宮沒得到皇帝雨露的女子,為改變自身白首到老守淒涼的處境,在匈強漢弱的情況下,自告奮勇,主動要求下嫁塞外匈奴的!為此,皇帝還斬了宮庭畫師毛延壽!

這樣進行藝術加工,能突出落雁的貌美如花和才智超群,能體現出在民族危殆之際昭君具有國計民生與悲天憫人的情懷;演義過後,昭君就光彩照人了!

雖然,昭君出塞的真實故事遠沒有後來文學作品中描述的那麼曲折、淒涼和扣人心絃!但昭君在四大美女中受我尊重是有比較的!
1.西施的故事以傳說據多,儘管有愛國情操,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

2.貂蟬完美無缺、深明大義,但歷史上並沒有真實人物。

3.楊玉環以色事人,想信欣賞她的同胞也不多!


而呼韓邪歸漢和昭君出塞是真實存在的!昭君出塞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昭君出塞加強了漢匈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匈奴等少數民族產生了對中原先進、文明制度的憧憬和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和借鑑中原的制度。


希望星晨58298869


根據史料我總結分析下,要問最欣賞誰,很難選擇,不過各有千秋。

貂蟬,巧使連環計,遊走於董卓呂布之間,舉手投足間除掉了一個大軍閥。

最後是楊玉環,更是三千寵愛在一身,從此君王不早朝。當然,唐朝的中道衰落和她也有一定的關係。

古代沒有整容,沒有PS,化妝品也只是簡單的胭脂,可以忽略人造因素,都是天生麗質。西施是江南人,多水靈。楊玉環是四川人,潑辣,有個性。貂蟬和王昭君是北方人,通俗來講,不如南方氣候條件好,在皮膚等方面會差些。

我們漢族人的審美和北方遊牧民族多少有些不同,王昭君被呼韓邪單于看上,或許是有他獨特的審美,而且大漠風沙大,吃住條件也沒祖國好,時間久了,氣色不會好。況且王昭君功績這麼大,她能入選四大美女有很大一部分源於功績,此消彼長,接著說說社會審美,重點說唐朝,唐人以胖為美,楊玉環為唐玄宗所喜愛,她定然不瘦。當然,這裡的胖是指豐滿,五官出眾是一定的,但以我們今天的審美來看,楊玉環相比於西施貂蟬,自然落於下風。

最後比較西施和貂蟬,書中的描述實在難分高下,但我認為貂蟬略勝一籌。首先貂蟬作為家中丫鬟,地位十分低下,能入選姿色定然非常出眾,二來他的功績也沒前幾位那麼突出,沒有滅國或外交上的大事件,這樣在美色上就更要加分。

最重要的是,她能遊刃有餘的遊走於董卓呂布之間,用我們今天的話講就是“交際花”,而且董卓呂布一老一少都喜歡,可以說是非常符合大眾的胃口,在今天看來,也是主流美女。從側面講,人中呂布,能被呂布看上的女子,姿色定然出類拔萃,所以,四大美女中,貂蟬應該是最漂亮的。


光明歷史科普


王昭君

體弱不辭跋涉苦,

心中難捨故園情。

獻身大漠化干戈,

青史千年留美名。








費玉山905


自古紅顏多簿命。

春秋時代的美女西施為越國犧牲了自己,換取越國的存在。這位沉魚絕代美女之所以最後被勾踐皇后賜死,是因為怕紅顏禍水觸及自己的地位和國家興衰。

王昭君這暗藏在宮中的絕色極品被畫師隱藏。這位漢元帝時期不願忍受寂寞的美女為國安寧自告奮勇,遠嫁異幫,途中群雁圍觀的大美女成名落雁嬌容,和親換來非常時期大漢的六十年國泰民安。之所以玉昭君給歷史留下千古美名,是因為為國使自己不願忍受寂寞,而又因風俗迫使她為父子共妻,孤寂悲涼的生死傳奇。

貂禪這位閉月美色,為漢末的社稷立下"美人計"奇功,只不過是當時的政治犧牲品。至於為什麼?只是作者羅貫中的需要,喧染一下《三國演義》氣氛,增強政治色彩,可惜只是虛構人物罷了。

楊玉環這位羞花美女,其實是唐玄宗李隆基與其子壽王李瑁奪妻的絕版。這位陪伴者唐明皇走過快一生的紅顏,不想政治風波致使她馬口嵬坡命喪黃泉。之所她能使唐明皇夢斷魂繞,是因為她當時唐代萬中難挑一的極品。

自古紅顏是非多,千古嬌容多薄命。細數四大顏值,唯王昭不計個人恩怨,遠嫁異幫,雖說是封建帝王的政治需要,然一個弱女自告奮勇,不計個人利弊,使得當時國泰民安,解除了百姓生靈塗炭的局面。六十年這個令人敬仰的數字,她被風俗所制約,不得不先為父妻後為子妻的難奈,以自己的屈辱換來萬民安寧,歷史的長河永遠不會忘記這位為歷史做出永不磨滅貢獻的絕代嬌容。






小李子情懷2O19036


這個話題主題分明,提現了個人主觀意見,這四人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當然個個漂亮,讓君王都不思早朝。我認為這四人中王昭君是與眾不同的,昭君出塞更是使漢民族獲得了幾十年的太平盛世,這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無私奉獻,為國為民的精神。宋代詩人秦觀作的《王昭君》

漢宮選女適單于,明妃斂袂登氈車。

玉容寂寞花無主,顧影低迴泣路隅。

行行漸入陰山路,目送徵鴻入雲去。

獨抱琵琶恨更深,漢宮不見空回顧。

這首詩形象的表達了作者對王昭君的欽佩,也

對王昭君的無奈與孤獨表達了痛心之情。

所以說,長得好看是一方面,我們評價一個歷

史人物更多的是看她的歷史影響力或者說是歷

史貢獻,因此我比較喜歡王昭君。



小新另眼觀歷史


蝶舞鶯歌小草暖,

陰山落雁大漠寒。

相思遺念幾多夢,

殘月墜沙念漢關。

秭歸王昭君,

命抵多少男?


河九龍


西施,一般人們把她排在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可能是因為她出生的年代最早,資歷最老的原因,也可能是她確實有著最驚人驚天之貌。其“沉魚”的典故出自唐代宋之問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

據說西施在浣紗(就是洗衣服)的時候,水裡的魚兒見了她的美貌後慚愧地沉入水底,不敢出來。在春秋末期,西施出生的越國臣服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圖東山再起。

而西施選擇了將自己獻給吳王,迷惑吳王夫差使其誤國,最後為越過崛起創造了條件。一個柔弱女子,竟能忍辱負重,以身報國,西施的美,更在於她對國家的“忠”。

李太白感慨姝妍絕世、智勇雙全的西施之美,揮墨淋漓,寫下《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間。皓齒口難開,沉吟碧雲間。勾踐徵絕豔,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這首詩將西施刻畫的栩栩如生,讓世人無限嚮往西施。





喵了個咪93576


個人比較欣賞有落雁之稱的王昭君

欣賞一個女人首先看容貌身材,其次看氣質才藝,最後看的是精神品格。

王昭君雖然在當時因為不肯賄賂畫師,被畫的很醜,見不到皇帝,但是她卻用自己一個人鞏固了了漢朝邊境幾十年的和平,讓很多男兒自愧不如。

無論從哪方面,個人認為王昭君都是四大美女中最出色的一個。


海洋望星空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但是在歷史上西施和貂蟬是否真有其人還有待商榷,排除西施和貂蟬,我更欣賞王昭君

因為王昭君用一生的悽苦保住了漢朝與匈奴半世紀的平安

01|昭君出塞

根據民間傳說和記載,王昭君入宮時,由於不肯賄賂宮廷畫師,畫師就將王昭君畫的並不美麗。

因此她沒有被選入漢元帝的後宮之中。幾年之後,匈奴汗國呼韓邪單于來到長安向漢廷求親。

漢元帝同意賞賜給他一位妻子,並許諾誰願意前往,就給予公主的身份,王昭君挺身而出,嫁給了呼韓邪。

此後幾十年時間裡,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係。

02|悽苦一生

王昭君遠嫁塞外之後,不但和親使得漢朝邊境安寧,更促進了漢文化的快速融合。

而當呼韓邪單于老去之後,王昭君本欲迴歸故土,但是當時的漢成帝確實不允許的,無奈之下昭君一生伺候了父子三代人

塞外生活,遊牧民族,在那個時代可以說生活並不是很發達,王昭君就苦苦的守在那裡一生

我覺得對於歷史貢獻來說,王昭君更值得讓人欣賞


老醉聊故事


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沉魚,春秋末期的浙江諸暨一帶人氏,又稱西子,是家喻戶曉的美人。與楊玉環、貂蟬、王昭君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很喜歡西施 還是因為太漂亮,而且結局比較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