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漢人,卻甘當滿清鷹犬,利刃之下,有多少冤魂嗟嘆


身為漢人,卻甘當滿清鷹犬,利刃之下,有多少冤魂嗟嘆

李成棟畫像

李成棟,字廷楨,號虎子,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明末清初武將。早年參加李自成農民起義,後來投降明朝,擢升總兵,守衛徐州。弘光元年(1645年)率領部下投降清朝,和清軍一起攻克江南、福建、廣東。清廷授以提督。後起兵反清,迎南明永曆帝於肇慶。順治六年(1649年),清軍圍攻信豐,戰敗溺死。在甘做清廷鷹犬期間,身為漢人的他,一手製造了“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兩場屠殺。

揚州十日。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清兵在多鐸的率領下,分兵亳州、徐州兩路,向南推進,直至揚州。南明降將李成棟,率清兵包圍揚州城,史可法急令各鎮赴援,均無響應。四月十九日,揚州被清水陸各軍重圍。守將史可法統率軍民,堅守孤城,同時,向弘光皇帝求援,弘光不應,揚州告急,四月二十四日,清軍以紅衣大炮轟擊揚州城,形勢危急,史可法用血書告急朝廷,未得迴音。南明的各鎮兵馬不聽史可法調度,史可法決定抗戰到底,以死報國。

當時,清軍至少有十萬人,揚州守兵僅萬餘人。多鐸派明降將李成棟勸降,後多爾袞致書誘降,史可法回信拒絕投降。史可法說:

“我為朝廷首輔,豈肯反面事人?”後多鐸親自出馬,連發五封書信,史可法不啟封便付之一炬。其後一氣寫下了五封遺書,除一致豫親王多鐸,其餘是給母親、夫人、叔父、兄弟的,二十一日又寫遺書給母親和夫人:“……北兵於十八日圍揚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來!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隨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無益,不如早早決斷也!”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二十五日終因彈盡糧絕,城陷。史可法欲以佩刀自殺,部屬強行奪過佩刀,擁其走入小東門,清軍迎面而來,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師也!可引見汝兵主。”多鐸以賓禮相待,口稱先生,當面勸降,許以高官厚祿。史可法斬釘截鐵地說道:“我為朝廷大臣,豈肯偷生為萬世罪人!吾頭可斷,身不可辱,願速死,從先帝於地下”,後壯烈就義,終年45歲。

揚州在激烈抵抗後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揚州居民除少數破城前逃出和個別在清軍入城後隱蔽較深倖免於難者以外,幾乎全部慘遭屠戮,僅被僧人收殮的屍體就超80萬具。伴隨著屠殺和縱火的同時,強x也不斷髮生。揚州十日時抗拒清軍蹂躪而被害婦女,按照滿清地方誌統計為100多人。這個數字,不包括被掠奪走的成千上萬婦女。順治二年(1645年)十一月十五日,揚州十日的劊子手豫親王多鐸,將掠奪的

“才貌超群漢女人一百零三”,奉獻給清朝統治者。順治帝獲得十名,攝政王多爾袞獲得三名,輔政鄭親王濟爾哈朗三名,肅親王豪格等各二名,英郡王阿濟格等各一名。


身為漢人,卻甘當滿清鷹犬,利刃之下,有多少冤魂嗟嘆

揚州十日

嘉定三屠。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清軍攻破嘉定後,清軍三次對城中平民進行屠殺的事件。清軍頒佈剃髮令,嘉定百姓拒不從命。鄉紳侯峒帶領嘉定官民起義反清,清廷吳淞總兵李成棟立即領兵五千攻打嘉定。嘉定城破,李成棟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懸樑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籍。 婦女們慘遭玷汙。如遇抵抗,即行屠戮。一天內約有三萬多人遇害。李成棟隨後率軍離開了嘉定城。

然而嘉定城的劫難才剛剛開始。李成棟大屠殺三天後,僥倖逃脫的嘉定的倖存者開始溜回城裡。他們回城後在義士朱瑛的領導下,重新集結起來,共兩千多人。朱瑛領導著倖存者們在這座殘破的城市展開了一場反屠殺運動,處死了歸降清軍的漢奸和清軍委派的官吏。李成棟知道後,又領著軍士直殺入城裡,把許多還在睡夢中的居民殺害,然後放火焚燒,嘉定又慘遭“二屠”。

二十多天後,南明將軍吳之番率餘部猛攻嘉定城,周邊民眾也紛紛響應,殺得城內清兵大潰出逃。不久,李成棟整軍反撲,把吳之番麾下士兵砍殺殆盡,順帶又屠殺了近二萬剛剛到嘉定避亂的民眾,是為“嘉定三屠”。


身為漢人,卻甘當滿清鷹犬,利刃之下,有多少冤魂嗟嘆

嘉定三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