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防控需要,長時間宅在家,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出門怕傳染,居家太無聊;信息滿天飛,越來越心焦; 態度要積極,信心要堅定;心理來調適,放鬆有妙招。

春節假期宅在家裡,每天刷著消息,越刷越心慌。在這特殊時期,如何保持樂觀與積極心態?我們邀請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理醫學科-駱豔麗主任醫師為大家解答。

近期隨著防疫控疫工作的推進,大家都乖乖宅在家裡,可是信息渠道太豐富, 導致很多人出現了過度的緊張、擔心、恐懼、害怕,甚至還有抑鬱、憤怒等。

有專家說:“空氣中瀰漫的不是病毒的味道,而是恐慌的味道”。 這些情緒又可能引起身體上的不適,出現咳嗽、胸悶、乏力、甚至呼吸困難, 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從而可能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 甚至有的人不放心,到醫院去看醫生,又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所以,科學認識疫情,正確對待風險,積極調整情緒,學會自我放鬆,對於防疫控疫極為重要,今天為大家分享心理調適六大妙招

01、自我暗示法。近期各種途徑的疫情相關信息很多,容易導致大家的負面暗示性增強,出現咳嗽、咽喉痛、乏力等軀體不適,一定要正確認識。

恐懼時內心深處常常有個沒有邏輯的想法,在無形地起作用,如:“別人生病——病是可傳染的——我可能被傳染——我可能會死掉(過度擔心)”。

這時一定要學會識別內心的自動的負性的想法,並且積極運用自我暗示。要在意識層面告知自己並強化:“專家說了,我只要呆在家裡(遠離傳染源)——好好 休息(抵抗力增強)——就不會被感染——就不會死亡! ”防疫抗疫是一場全民戰爭,就像戰士上戰場一樣,態度要積極,信心要堅定!只要做到這一點,新冠病毒,蹤影全無!

02、呼吸放鬆法。很多人覺得道理我都懂,但我還是很緊張,怎麼辦?其實心和身是密切相關、相互影響的,要想心理上放鬆,首先還要身體上放鬆。

呼吸放鬆法是目前有科學依據的一種最實用最有效的放鬆方法,大腦是三位 一體腦:認知腦(大腦皮層)、情緒腦(情緒中樞杏仁核等)、行為腦(腦幹)。深慢呼吸可直接作用於腦幹,從而利於放鬆全身。具體方法是:

  • 找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確保 5 分鐘內不被打擾;
  • 找一個很舒服的姿勢,可站可坐可躺,可睜眼可閉眼;
  • 雙手放在腹部,嘗試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儘量鼓起,呼氣時儘量腹部收回,雙手可以感受腹部的起伏;
  • 鼻吸氣、口呼氣;
  • 呼吸盡量放慢放緩,可內心默數 1、2、3、4、5,每次 5 分鐘,每天 2-3 次;
  • 引導注意力到自己的呼吸上;
  • 嘗試體會氣流劃過鼻腔的感覺。
因疫情防控需要,長時間宅在家,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03、自得其樂法。最近網上有些視頻,大家在家裡找樂趣,比如披上大毛巾舞獅、用淋浴噴頭當噴泉,這些有助於心理調整嗎?答案是肯定的。找一些讓自己心情愉悅的事情做,比如:

  • 室內運動(瑜伽、跳繩)
  • 整理房間(斷舍離)
  • 費時費力而平時沒時間做的事(研究菜譜做一道美味佳餚)等

既可以獲得成就感,又可以轉移注意力,把精力投射到周圍環境,從而打破焦慮惡性循環。

因疫情防控需要,長時間宅在家,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04、尋求鏈接法。疫情期間不得不宅在家裡,可能會遇到各種孤獨寂寞冷,難以消受。

這時最好能夠通過與外界的鏈接,尋求情感共鳴、分享喜怒哀樂,比如通過微信群互動,網上團體遊戲等等,這種狀態下,體內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不僅增加了愉悅感,更有利於增強抵抗力。所以,打個電話給朋友,唱首歌給自己,和外部世界保持鏈接,讓心理能量得以釋放。

因疫情防控需要,長時間宅在家,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05、求助專業法。如果確實有心理壓力,還可以撥打心理熱線,及時疏洩。目前很多心理學領域從業人員已經有組織地開展心理熱線服務,其中包括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等。

當然由於社會需求太多,熱線工作人員一直在超負荷工作,即使打不通,也不要著急。網絡上還有一些專業的心理平臺,有相關的科普文章,都有助於心理調適。

如果情緒特別緊張、恐懼、害怕,腦子裡胡思亂想,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甚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還是建議進行專業評估和干預,可到各個綜合醫院的心理科,也可就近到市和區的精神衛生中心評估和就診。

因疫情防控需要,長時間宅在家,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06 自我免疫法。心理也有免疫力,又叫心理韌性,就像機體免疫力強,就不容易感冒發燒一 樣,只要心理免疫力強,無論外界發生什麼不良事件,都能夠從容應對。

那麼怎麼提高心理免疫力呢?最簡便有效並且受益終生的方法就是學習一些心理學,瞭解自己的情緒從哪裡來。

因疫情防控需要,長時間宅在家,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以上內容由醫學專家根據現行醫學知識撰寫,不是對任何具體病例的診斷或治療建議,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