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泰拳拳霸20招之外圍10招3:納容揮斧,KO之王


在人類身體中,從足背到脛部的一段粗骨俗稱毛脛,形態最像斧。將其橫砸,甚至自高向下砸的時候就像一把利斧劈下,這種踢法叫脛踢。旋風腿亞披勒的一對板斧就是左右脛踢。

儘管格鬥的攻擊技術極為多樣,但論及擊斃率最高的單項技術,非脛踢莫屬。

泰拳的職業比賽往往都是以其中一方使用兇狠的脛踢將另一方踢倒在地而結束的。人們對2000~2004年Kl、泰拳、踢拳、空手道、跆拳道、拳擊和自由搏擊國家級以上比賽中的KO進行統計後發現,脛踢KO佔總數的41%,KO能力遠遠超過位列第二和第三的上步撞膝和箍頸撞膝(分別佔總數的14%和12%),是名副其實的“KO之王”。

亞披勒曾向我解釋,其腿招威力,發自動馬撐腰,在其左腿踢出時,他將身體猛力向右疾擺,使腿隨腰身旋動之勢飛出,傾力衝向目標,而全身力量須集中於踢擊焦點上。最特別的一點是他在動腿時頭部向右力掙,與腿招所向相反,而以眼睥視敵人,整個動作規律是身動腿出,一氣呵成,緊湊而動力集中,即其超凡威力所在之秘密。

亞披勒的腳法看似簡單,好象沒什麼複雜之處,但偏偏難以模仿。大部分拳手踢腿時會利用脛部或腳背,但亞披勒會加上足踝關節的轉動來增加力度。直到今天,仍然沒有人能成功模仿他的脛踢,即使是由亞披勒親自訓練的兒子,亦無法達此境界。

脛踢(圖39、40):泰語曰:“笛”,是弧形拋物式腿招。脛踢招數,由攻擊目標高度可分三段。

1、高踢(圖41):攻擊敵頸項、耳根、太陽穴或面部。任何一個部位中擊多昏倒下去,甚至當場斃命,是最致命的絕招。亞披勒高腿技巧,是先施低踢,同時以視線愚人。其法為佯視敵下盤,作勢發動低踢,等敵相應注意下方,他則猝然揮腿攻其頸部,屢見功效,名謂“望下踢上”,為泰拳術攻心法。

2、中部踢(圖42):多在敵揮拳打出或擊空時,乘虛而入,踢擊腰、背、肋側與胃腹要害,削弱其耐力,中腿者痛苦萬分,有五臟翻滾之感,傷重者當場嘔血昏死。

3、低踢(圖43):有踢腿彎內側與外側之分,其目的在打擊敵人腿部肌肉及關節要穴等,肌肉遭受連續打擊,腫痛漸而癱瘓,戰力頓失。

古泰拳拳霸20招之外圍10招3:納容揮斧,KO之王

低踢除了主動攻擊之外,還可在對方踢擊之時,掃踢對方重心所置的支撐足,俗稱掃堂腿(圖44、45)。


古泰拳拳霸20招之外圍10招3:納容揮斧,KO之王

下面我們以納容揮斧為例,介紹三宮步的兩種與腳踢配合變角度攻擊性的招式

1、前足斜向前跨的配步掃踢

從單足吊馬開始,右手以掩肘方式斜上舉,上體左轉同時,左足向側前斜向跨出一大步,足尖略外撇(圖46)。不停,以跨出之足前掌為軸旋轉,上舉之手猛然下揮,同時向右擰腰,轉髖帶動右腿,膝關節由屈到伸爆發性地打直踢出,呼氣發力,力達脛骨或足背。

高踢時,為保證最好的攻擊實效,動腿與地面之間通常保持45度角。當動腿即將擊中目標之時,要快速擰足,使足弓朝向下方,以足背擊中目標。正因為在完成攻擊瞬間,有一個向踢擊方向略傾斜上體,並擰動足背從上突然轉向下斜踢軌跡,恰似揮斧劈物,所以霸拳當中把脛踢譽為揮斧。

請參照前足斜向前跨的配步掃踢背面圖(圖47)和側面圖(圖48)。


古泰拳拳霸20招之外圍10招3:納容揮斧,KO之王

2、足斜向前跨的配步掃踢

動作原理與要領同前,唯以後足變角度移馬出腿。要發揮出此招最大力量,上步與出腿必須流暢連貫,一氣呵成。而在出腿瞬間,支撐足踮起軸轉,上舉之手猛然下揮與擰腰轉髖必須三動合一,上下協調一致同步完成,從而使動腿隨猛烈的腰身旋動之勢飛出,既可獲得最大加速度,也可使動腿大小腿在爆發性打直踢擊目標瞬間,使全身勁力焦點集於腿脛或足背,產生威力沉雄的駭人一踢(圖49)。

古泰拳拳霸20招之外圍10招3:納容揮斧,KO之王







(各位愛好者,您們好!本賬號將向大家呈現各類搏擊、功夫、散打、武術等文字、圖片、視頻資料以及國內外搏擊、散打等賽事新聞、評論。歡迎關注本賬號!請點擊右上方“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