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謬論:低當量核彈可提高威懾力!俄亥俄已裝備5000噸當量導彈

核武器,自從問世以來,就以其巨大的毀滅能力與常規武器"劃清界限"。對於威力巨大的核武器,人類還專門給它們取了一個名字:"戰略武器",意思就是說,這種武器可以直接從戰略的高度毀滅一個國家,甚至是整個人類文明。所以除了在1945年8月份,美軍分別在日本的廣島、長崎各投擲1顆原子彈後,這些毀天滅地的惡魔就相繼被世界各國封印在各自的核武庫中,整個世界也維持了70多年的和平。然而,總有一些不安分的人,企圖將這些魔鬼從封印中解放出來,甚至企圖在戰場上再次使用它們。

美軍謬論:低當量核彈可提高威懾力!俄亥俄已裝備5000噸當量導彈

(沖天而起的蘑菇雲,開創了一個核武的時代)


近日,環球時報引述美國海軍技術網的報道稱,代號為W76-2的美軍最新戰術核彈頭已經被悄無聲息地部署到了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上,並正式列裝服役。這種導彈目前被部署在俄亥俄級"田納西"號戰略導彈核潛艇上,美國方面公開表示W76-2彈頭更容易使用且更具威懾力(這種想法相當危險)。

美軍謬論:低當量核彈可提高威懾力!俄亥俄已裝備5000噸當量導彈

(裝配中的W76-2型核彈頭,目前爆炸當量最小的現役核彈頭)


因為戰略核彈頭威力巨大,目前世界各國現役核彈頭中,除了印巴兩國主要裝備原子彈以外,聯合國五常都裝備各種型號的氫彈作為核彈頭儲備。由於氫彈不受"臨界質量"的限制,因此在理論上甚至可以做到無窮大威力(想想每天照耀著我們的太陽,那就是個超級大氫彈),在冷戰早期,由於各國的洲際戰略導彈精度普遍較差,且只能安裝單彈頭,所以大當量氫彈就成為早期戰略核威懾的最好選擇。

美軍謬論:低當量核彈可提高威懾力!俄亥俄已裝備5000噸當量導彈

(5800萬噸TNT當量,人類史上最大的"大伊萬"氫彈的模型)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導彈導航技術的進步,現代的洲際彈道導彈即使在飛行1萬公里後,其命中精度(CEP)也能達到一兩百米,甚至是幾十米。所以,如今的戰略導彈不再需要使用大當量核彈頭來彌補精度的缺陷,相反,現代戰略導彈更多的是採用多彈頭分導技術,使用相對單發當量較小的核彈頭,以分導式攻擊的方式擴大打擊範圍。以美軍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為例,該潛艇可以搭載24枚"三叉戟D5"型戰略導彈,每一枚戰略導彈可以攜帶8枚W76-1型分導核彈頭,並攻擊8個目標。這樣一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就可以攜帶192枚W76-1型分導核彈頭,可以攻擊多達192個目標,且每一枚核彈頭的命中精度都在CEP90米以內,因此作戰效率遠比一枚大當量核彈頭要大的多。

美軍謬論:低當量核彈可提高威懾力!俄亥俄已裝備5000噸當量導彈

(美國戰略核導彈所使用的W-76-1型分導核彈頭,每一個彈頭都有10萬噸TNT當量)


不過,由於核武器作為戰略武器,在世界五大強國之間維持著所謂的"恐怖平衡"——世界主要強國之間確保相互摧毀的能力,這樣才能夠有效避免戰爭的爆發。但是,自冷戰時代開始,各國都在研製小當量核彈頭,以便不斷降低核武器使用的"門檻",並將其運用到常規戰爭中去。在冷戰中美國和蘇聯都相繼研製過核炮彈、核地雷、甚至是"核RPG"這種奇葩的武器。但是由於美蘇在冷戰期間簽署了一系列核裁軍條約,這些戰術核武器不但沒有被用於實戰,而且最終也相繼遭到裁撤。

美軍謬論:低當量核彈可提高威懾力!俄亥俄已裝備5000噸當量導彈

(冷戰的瘋狂:美製M338型無後坐力炮,所謂的"核RPG")


但是如今的美國政府卻又重新拾起了"低當量核武器"的大棒,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第一,常規武器和核武器之間在威力上天然有差距。雖然是"低當量核武器"的名號,但是美軍研發的新式W76-2型核彈頭重量只有136千克,但是威力卻達到了0.5~0.7萬噸,雖然只相當於當年廣島原子彈的大概三分之一的威力,但是也遠遠大於一般的常規炸彈。如今美軍裝備的最大型非核炸彈——MOAB"炸彈之母"型炸彈的威力雖然達到了1000噸TNT當量水平,但是炸彈本身重達9.5噸,且體積巨大,只有戰略轟炸機才能攜帶,使用極為不便。如果是在阿富汗山區攻擊塔利班藏身的山洞,使用9.5噸的笨重MOAB顯然不及區區136千克的W76-2型彈頭。而且W-76-2型彈頭的威力超過MOAB的5~7倍!因此低當量核彈頭顯然比笨重的常規武器更有效率優勢。這也是美國熱衷於開發低當量核武器的主要原因。

美軍謬論:低當量核彈可提高威懾力!俄亥俄已裝備5000噸當量導彈

(與動輒按噸計算的重型常規炸彈相比,僅百餘千克的核彈頭無疑效費比更高,威懾力也更強)


第二點就是,低當量核武器因為當量較小,因此比較容易"矇混過關"。在冷戰時期,即使是戰術核武器,其當量通常在5萬噸TNT以上,超過廣島原子彈的3倍。但是如今美軍裝備的全新W76-2型核彈頭當量僅0.5萬噸左右,而且聚變反應由於"燃燒"充分,所以產生的放射性殘留相對較少,且由於核彈當量較小,放射性汙染物容易快速消散,不影響後續部隊的展開和作戰。同時使用低當量核彈頭,因為其當量偏小,也不容易引起世界其他大國的警覺和反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核武使用的"門檻"。由於美國是目前世界第一強國,裝備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核彈頭,所以如果能夠在戰場上使用這種低當量核武器,美軍自然是舉雙手贊成。

美軍謬論:低當量核彈可提高威懾力!俄亥俄已裝備5000噸當量導彈

(目前唯一搭載W76-2型低當量核彈頭的美製"三叉戟D5"型潛射戰略導彈)


不過,儘管田納西號已經攜帶了1~2枚加裝W76-2型彈頭的潛射戰略導彈進行戰鬥值班巡邏,美軍真要把這種低當量戰術核武器用於實戰,依然有重重困難。首先一點就是:低當量戰術核彈頭對於另外幾個世界強國而言都不是難事,美國既然首先裝備,那麼世界其他國家同樣可以研製和裝備。而一旦美軍在實戰中使用這種戰術核彈頭,世界其他國家肯定也會毫不猶豫的使用。核武器就是核武器,即使當量再小,也改變不了它是核武器這一現實。而美國一旦在戰場上使用核武器,那麼其他大國也會跟進,到時候戰爭的發展就有可能超出"代理人"的範疇,而一旦戰局失控,則有可能演變成為核大國之間直接的武力對抗,而核戰爭的結果大家都很清楚——人類毀滅,地球文明重啟。

美軍謬論:低當量核彈可提高威懾力!俄亥俄已裝備5000噸當量導彈

(人類所保有的核武器並不足以摧毀地球,但是足以摧毀人類自己的文明)


目前美軍在使用W76-2型核彈頭的問題上還存在的一個技術困難在於,該彈頭目前數量極少,僅能裝備少量海軍潛射版"三叉戟D5"型導彈,用來替換該導彈原先使用的W76-1和W88兩種核彈頭。但是由於數量少,所以只能以每艘俄亥俄級核潛艇攜帶1~2枚改裝版三叉戟D5型導彈來進行戰略巡邏值班任務。而美軍如果確認要使用這些導彈,則只能用俄亥俄級潛艇將其發射出去,在導彈預警衛星滿天飛的時代,一枚"三叉戟D5"型戰略核導彈點火發射的消息在幾分鐘內就會傳遞到莫斯科。在無法判斷導彈彈頭的情況下,其他核大國只能啟動核反擊機制。最終的結果依然是——人類毀滅,地球文明重啟。

美軍謬論:低當量核彈可提高威懾力!俄亥俄已裝備5000噸當量導彈

所以儘管W76-2型彈頭已經研製成功,但是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至少目前看來這種"低當量核武器"並沒有可以使用的空間,不過我們也確實需要謹慎關注,或許也需要上馬開發我們自己的小當量核彈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