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寶寶能看到多遠?

用戶7397609624403


在新生兒的各種感覺能力中,視覺的發展是最不成熟的。不過大腦視覺神經中樞和感覺通道的快速發展使得嬰兒的視覺能力迅速提高。

一個月的寶寶能看多遠?

實驗證明,剛出生的的新生兒就可以對近距離的刺激物體進行視覺追隨,並且會更喜歡人的面孔。

視敏度研究表明,一個月的寶寶的距離視覺只有6/180,即視力很好的成人在180米能看清物體,嬰兒只能在6米的距離才能看清。而且他的視覺圖像是模糊的,因為他們的晶狀體調節存在困難,無法聚焦。

在嬰兒6個月的時候,視敏度可以達到20/100,直到6歲的時候,孩子的視力才會跟成人一樣好。

一個月的寶寶視覺與其他感覺有什麼關聯性?

在新生兒時期,各種感覺都是相通的,而且嬰兒喜歡用手去觸摸和感覺他們所看到的東西。但是隨著嬰兒的增長,數據額和觸覺就會分化。

有國外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將1個月內的嬰兒,帶上護目鏡,當他們看到眼前出現的投影技術製作出來的畫面時,嬰兒會伸手去抓,當住不到實質性的物體時,他們還會沮喪的哭起來。

在早期嬰兒的視覺和觸覺以及聽覺、嗅覺都是相通的,他們也是靠著這種互動性,來辨別媽媽的面孔。

總之嬰兒的各種感知能力的發展是很迅速和神奇的,在每個階段,你都可以發現寶寶的奇妙變化,或驚喜,或感動。好好感受吧!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凌晨媽媽育兒


我家二寶出生後的四五天,他眼神很茫然,視線基本不會在停留一處。五到十天後,眼神開始清澈,但是依然不會停留視線在一處。十天到二十天,我抱著他,他會仰頭看下我的臉,但是很快目光會離開,停留時間很短。二十天到滿月前,這時抱著他,他會看向遠處,仰頭看我的時間稍微長一點了。

滿月時,我用黑白卡放到他面前十釐米遠,他會注視圖片,然後會跟隨左右移動的圖片而慢慢轉動腦袋。他看到了圖片而且能注視不到一分鐘,並能緊隨圖片而移動視線。抱著她時,她會看著我笑,會跟隨姐姐聲音的方向轉頭尋找,視線也望向那邊。

新生兒的視網膜還沒有發育成熟,出生後只能看到20cm內的物體,而且是模糊的看不清楚的。這時,媽媽如果緊緊抱著他們,在他們的眼裡媽媽就是一個模模糊糊的影子臉。

滿一個月時,他們就能夠看清楚20-40cm遠的物體了。當媽媽給寶寶餵奶時,媽媽的臉和他們眼睛之間就是這麼遠的距離,他們恰好能看清媽媽的臉。


和和順順媽


導讀:一個月大的寶寶能看多遠,怎麼鍛鍊寶寶的視力?

剛出生的小寶寶視力不好,只能區分明暗。新生兒時期(0-28日)的視力只有0.01~0.02,看到的世界非常模糊,看到的距離也只有25-30㎝左右,還無法追物。這是因為剛出生的時候遮住瞳孔的角膜很薄,處於遠視的狀態。


即使寶寶視野不清,但喜歡看人臉,所以日常護理過程中多跟寶寶交流。說的過程中在寶寶的眼睛正上方的30㎝處慢慢把臉向小寶寶靠近,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手持一面鏡子讓寶寶看,慢慢靠近寶寶的眼睛,每次重複這些動作2-3次,每次控制在30秒左右,這樣多給寶寶做視覺刺激可以促進大腦發育,促進視力發育。

這個時期比起有顏色的物體,黑白的東西看起來更清晰。所以,家長也可以買些黑白卡給寶寶做視覺訓練,先把黑白卡片在距離寶寶眼睛上方的30㎝處定一下,等寶寶盯著黑白卡片看了,再緩慢從左往右移動,每次訓練時間也是30秒內。


到了4個月左右的話到0.04~0.08左右。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寶寶的眼睛漸漸能看見物體的形狀,隨著寶寶會挺直頸部,視野也開始變得開闊起來。

除了黑白的物體以外,也能認識到紅、黃色、綠色等帶有顏色的東西。

這個時候買些彩色卡給寶寶看,最好邊讀邊讓寶寶看,還要多帶寶寶出去接觸一些花花草草,看看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些都可以促進寶寶的視力發育。


美媽很帥


一個月的寶寶能看到多遠,其實一個月的寶寶視力非常有限,大概只能看到25釐米左右的人或物。

一個月的寶寶能看到多遠


一般寶寶剛出生時,視力十分模糊,這時寶寶還無法盯著一個地方看,更不會用目光去追物,當然了,剛出生的寶寶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每天看東西的時間很有限。


等到寶寶出生一個月(滿月)左右時,大概能看到25釐米左右的人或物,這個距離相當於寶寶吃奶時正好能看到媽媽的臉。等寶寶長大一些,他還會盯著媽媽的臉看好長時間,然後慢慢得形成記憶,開始變得認人,不讓陌生人抱。

總之,一個月的寶寶能看到的距離很有限,視力也很模糊,建議新手爸爸媽媽多給寶寶看黑白卡片,因為這樣可以幫助寶寶視神經進一步發育。


學而時習之育兒


· 新生兒視力發育

大多數醫學專家認為,嬰兒從一出生起就具備了視力,但是隻相當於成人的三十分之一,且視野只有有限的45度。這是因為他們的眼球發育尚不健全,眼的構造和視神經還不是很成熟。同時,新生兒大腦發育得還不完善,沒有能力對進入他們眼睛的信息進行處理。所以,他們眼睛中的世界模糊而混沌。隨著寶寶的眼球、視神經和大腦的不斷髮育,他們看到的景物會越來越清楚,視野也會不斷擴大,在出生6-8個月後,寶寶眼中的世界,就基本和成人一樣了。

新生兒的視力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由於寶寶眼球前後徑比較短,所以視物十分模糊,基本就只能感受光線強弱,以及近距離物體的移動。

2.對光線和色彩有比較強的敏感度,喜歡鮮豔明亮的物品。

3.此時寶寶眼睛的焦距約為23釐米,在此範圍內看東西最清晰,而這幾乎就是哺乳時媽媽的臉與寶寶眼球的距離,所以寶寶喜歡在吃奶時看媽媽的臉。這是本階段母子(或母女)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親子溝通情感之最佳時機。

· 嬰兒視力發育過程

從出生開始,寶寶的整個視覺系統經歷了一個結構不斷完善,功能不斷健全的過程。以下對這個過程做簡要的闡述:

1.出生1-4周後,光線與移動

寶寶與生俱來擁有一些本領,比如一出生就對光線的反差很敏感。另外,他們對移動的物體十分敏感,當有物體從眼前經過,他會眨眼。他偶爾也會追蹤緩慢移動的光線。

2.2-3個月,認識父母

寶寶可以分辨出父母的容貌。當爸爸媽媽走到寶寶面洽時,他往往會直視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的臉部輪廓和線條特徵,對給他以難以磨滅的印象。並可以初步識別一些對比強烈的色彩,比如紅色和綠色、黑色和白色。

3.4-6個月,色彩與立體感

該階段,寶寶的對色彩的感官大大地健全了,喜歡顏色豐富的東西。4個月時,他們可以區分出不同顏色,但還不能區分色度。與此同時,寶寶的視力開始具有立體感。

4.6個月後,相信自己的雙眼

6個月後,已經發展地比較成熟的大腦,可以精確適時地協調兩個眼球的移動,從而把兩眼看到的圖象整合起來,形成的新圖象是高度真實的。

綜合以上所述,從對光線色澤的敏感,識別人臉,到區分顏色,獲得立體視覺,再到最終形成與現實世界高度一致的視覺能力。這一切都是大腦收集、整合、分析、運用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的能力不斷得到增強而帶來的結果。

· 嬰兒視力發育指標

在寶寶成長的不同階段,其視覺系統是否正常發育,有不同的指標,下文可提供給年輕的父母作為參考。

0-1個月

在初生的一週內,寶寶只能看到距離他眼球8-15釐米的物體,其眼可以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緩緩轉動。當有物體在他眼前晃動時,他還會本能地眨一下眼(醫學上稱為瞬目反射,表示嬰兒已經具有視力)。滿月後的寶寶,通常可以看清15-30釐米外的物體,並且可以對感興趣的事物保持一定時間的注視,尤其願意關注媽媽臉部和眼睛。

2個月左右

寶寶將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如喜歡盯著爸爸媽媽的臉。此時他們已經可以區分顏色,但是不能分辨同一種顏色的不同色度。此外,他們還應當具備在一個比較大的角度內追蹤移動物體的能力,當物體接近時,會有反射性眨眼現象。

3-4個月

一方面,寶寶可以將視線穩固地聚集在一點上,可以凝視一個移動的物體,視力也有所增長。另一方面,寶寶對顏色的敏感度也應該有所上升,喜歡豔麗的顏色,對顏色灰暗的物體則不屑一顧。根據研究,大多數寶寶最喜歡的顏色是紅色。

5-6個月

此時的寶寶,應當具備視覺和聽覺聯動的能力,即聽到一個聲音,是否可以引起視覺的關注,並試圖將視線轉向聲音發出的方向。還有,寶寶也應當具備用視力來引導自己動作的能力,比如,看到一個玩具,他是否可以準確無誤地用手觸及它,並將它抓起並玩耍。

7-8個月

寶寶應可以辨別物體與自己的距離。家長可以經常和寶寶玩“捉迷藏”,觀察寶寶的反應能力和興奮度,由此判斷他視力與行為能力的協調性。

9-10個月

視線可以穩定地追隨一個物體,隨它的移動而移動。形成關於物體大小、形狀等關於幾何尺寸的概念。能區分簡單的幾何圖形,分辨出面積和體積大小。

週歲前

雙眼應該已經完全具備了立體感,這時候開始,寶寶的世界和我們一樣是具有立體感的而不再是平面的,在他們的腦海裡,除了高度、長寬之外,第一次出現了“深度”這一概念。此時的他們,更加喜歡關注立體圖畫而並非平面圖畫。

· 如何檢測嬰兒視力

初為人父母,有必要知道怎樣檢查寶寶的視力是否正常。下面,就簡單介紹幾種檢測寶寶的視力的方法:

1.用手電筒照射眼睛:受到光線的刺激,寶寶會反射性地閉眼。如果掀開眼瞼去直接照射瞳孔,會發覺他的瞳孔縮小。這說明寶寶的眼球可以對外界光線明暗變化做適應性調節,醫學術語稱為瞳孔對光反射。

2.頭與眼睛的協調聯動:一個最常見的事例是,當寶寶低頭時,眼球會本能地向上轉動;若是頭向後仰,則眼球會向下方看。這是寶寶具有頭眼協調能力的表現。

3.短暫地凝視: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家長手持一個大紅球,在寶寶眼前20釐米處,緩慢地來回移動。寶寶對鮮豔的顏色和運動的物體具有與生俱來的敏感性,他會凝視紅球,頭和眼會隨著紅球的移動做來回的運動。

4.運動性眼球震顫:用一個帶有黑色垂直條紋(有點類似條形碼)的圓筒,從一側緩慢轉向另一側,寶寶的眼睛在注視它的同時,眼球會隨著圓筒的轉動,來來回回地水平運動,這叫做眼球顫動,或者叫視覺運動性眼顫。

· 嬰兒視力異常的症狀

寶寶年齡還小,不可能自己判斷眼睛是不是有問題,眼睛有不適也難於表述。所以,父母需要用自己的常識去判斷孩子的眼睛竟是否正常。如出現以下情形之一者,說明寶寶的眼睛可能有問題,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1.眼睛外觀出現變化。

2.看書或其他物品時,必須足夠近,或歪頭、斜視,或必須閉上一隻眼睛才可以看清。

3.眼睛經常流淚,流膿或者有結痂,眼睛常有大量的分泌物。

4.眼睛紅腫,眼球突出,或視線不一致,甚至看起來有點對眼。

5.眼皮始終是耷拉著的,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還老喜歡揉眼睛,同時行動突然變得遲緩。

6.不喜歡做需要看近處的事情,如看書、塗鴉等;或者不喜歡眺望遠處,如看藍天上的飛機或鳥。

7.孩子老說眼睛疼,或說怕光照射,或其他不舒服的現象。

8.隱約可以看到灰白或黃色的“小點”出現在瞳孔中,或在照相時看到他眼睛裡有個白點。

· 怎樣促進嬰兒視力發育

人們發現,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寶寶的視力。一般將0-3歲的孩子分為3個階段:

1.0-6個月——“黑白期”:新生兒只能分辨光線,且只有黑白2種色覺,對強烈的黑白對比十分敏感。這一階段,可以在寶寶面前,大約20到35釐米處,放置一些黑白色對比十分強烈的玩具,以此刺激他的視覺發育。

2.6-12個月——“色彩期”:寶寶對顏色的認知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可以發現色度教為細微的差別。可以給予色彩對比十分強烈的圖片或物體,來強化他們對顏色的分辨能力。

3.1-3歲——“立體期”:孩子對高度、距離、方位有了更多的感知,他們的世界從2維由此走向3維。此時的他們,迫切需要激發立體思維,所以各種積木以及一些具備立體特徵的拼接式、嵌合式玩具,都有利於他們視力與智商發展。

· 促進嬰兒視力發育吃什麼好

1.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維生素A可以避免寶寶眼球疲勞乾澀,且有助於提高夜間視力(維生素A是合成人眼夜間感光物質——視紫的重要原料)。家長可以給寶寶多食用一些動物肝臟、牛奶等食物來補充維生素A。另外,一些黃綠色蔬菜或水果,如胡蘿蔔、南瓜、芒果、紅薯等,維生素A含量也很豐富。

2.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

維生素B族,可以維持視神經的健康,但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由於人們日常主食過於精細,且烹飪方法容易破壞維生素B族,,使得維生素B族的攝入量普遍不高。經常食用豆類、小麥、糙米、綠色蔬菜、瘦肉,可以為人體補充失去的維生素B族。

3.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維生素C有一大特點,可以保持眼球水晶體的活力,減少日光中的紫外線對視網膜的損傷。它還能促進合成膠原蛋白,增強眼球內的毛細血管的韌性。大多數蔬菜水果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維生素C,均可食用。

4.含有DHA的食物

DHA,即二十二碳六烯酸。這種物質既可以促進寶寶智力發育,還有助於改善寶寶的視力。這是一種人自身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可刺激視網膜感光細胞,提升感光細胞的敏感度,從而提升視力。海藻類(海帶、紫菜等)和深海魚類(如鮭魚、鮪魚等),均含有較為豐富DHA,可供家長選用。


多彩童樂


剛出生時,寶寶能夠聚焦看清楚的距離只有20~38釐米,剛好是抱著他的人的臉的距離。超過這個距離,寶寶只能夠感知光亮、形狀和運動的物體,但還非常模糊。在這個時候,你的臉理所當然就是寶寶最感興趣的東西,其次是黑白格棋盤等強烈對比的圖案,所以,你應該多花時間來和寶寶親密接觸。

1個月剛出生的寶寶不知道怎樣配合使用雙眼,視力只有光感或者只覺得到眼前有物體移動,但是並不可以看清物體,寶寶的視力為0.05至0.1,大概能看到約50公分以內的東西了所以,這時候他的兩隻眼睛可能會無目的地亂轉,有時候還可能會對眼。到1個月左右,寶寶就能持續地聚焦雙眼,追蹤移動的物體了。在寶寶探索這種新能力時,一個從面前掠過的撥浪鼓,就能讓他看得目不轉睛。這時候,寶寶可能還喜歡和你玩對視的遊戲:你把臉湊在寶寶跟前,慢慢地從一邊移向另一邊,保持和寶寶眼神對視,他會玩得很高興。  

 

寶寶一個月了老是往窗外看,可能是外面的風景好,他現在對比較鮮豔的東西感興趣,比如紅色或者綠色,窗外不是有樹嗎?他當然老是往窗外看,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看的東西也會越來越遠,你就不用擔心啦。


低調的小塵埃


新生寶寶要看黑白的圖片,不是看鮮豔的顏色嗎?

其實,在生命的初期,新生兒的眼部肌肉還不成熟。儘管他們可以看見,但是僅僅能看清離他們很近的事物。

所以黑白圖片這種輪廓分明的影像,就特別適合小嬰兒看。這時候他根本看不清爸媽的臉,要到3個月大時才會開始看到!

剛出生的嬰兒,甚至可以說是個大近視大色盲,整個世界模糊一片,混沌不清,只有光感。

國外有位叫Romesh Angunawela的醫生製作的關於寶寶的視力圖,會讓你非常直觀地知道寶寶是怎麼看這個世界的。

每張圖片表示的就是該月齡的時候,寶寶眼睛所看到的影像。

“嬰兒出生後,眼睛必須通過學習才會看東西。這種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嬰兒出生後,眼睛必須通過學習才會看東西。這種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 出生。

剛出生嬰兒的視力,跟成年盲人差不多,大約只有0.04(20/500),換句話說,新生兒只能看到接近乳房大小和形狀的物體。

這也很好解釋為什麼媽媽的乳房生產後顏色會變深,這讓新生兒能快速找到奶吃。

2.一個月。

寶寶只可以做到把視力集中於20-30釐米遠的物體上,能夠用眼追隨移動的物體。

這時他們所看到的東西還是二維的。

3. 兩個月。

0.01 視力。嬰兒視覺集中的現象就越來越明顯,喜歡看活動的物體和熟悉的大人的臉。

能協調的注視物體,能區分顏色,但不能分辨深淺。並開始出現保護性的眨眼反射。

4. 三個月。

視野已達180度。這時候看的東西是三維了。能看清大約一米遠的物體。

注視的時間明顯延長了,視線還能跟隨移動的物體而移動。例如媽媽從他身邊走過,他的眼睛能一直跟著媽媽走。

對顏色很敏感,開始喜歡看明亮鮮豔的顏色,尤其是紅色,不喜歡看暗淡的顏色。他們偏愛的顏色依次為紅、黃、綠、橙、藍等。

5.四個月。

眨眼的次數增多,手眼協調開始,能看見自己的手,有時也能用手去摸所見物體,有時候能抓到自己高舉的腳,並玩弄起來。

6. 六個月。

雙眼可較長時間地注視一個物體。手眼協調更為熟練,可抓住物品或將東西放入口中。

目光可向上向下跟隨移動物體轉動90度。這時候孩子的視力可達0.1,能注視較遠距離的物體,如街上行人、車輛等。

這時寶寶視物的清晰度和色彩跟成人較接近。

寶寶視力就是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平時我們可以根據寶寶的月齡來跟他做一些視力練習。例如拿著黑白卡片在寶寶的頭頂左右上下慢慢移動,看寶寶是否能追蹤,或者做出反應。

1個月時,寶寶的眼睛能夠隨著移動的燈光動幾秒。如果到了2個月後還不能注視著你,或者目光跟著人臉看,就應該帶寶寶看醫生了。

有媽媽問,為什麼自家寶寶到了四五個月大,一定要人陪著,人一走開他就大哭起來,是不是因為太粘人?

其實,這麼大的小寶寶,視力發展越來越好了,可以看清更多東西,能分辨出家人的面孔,也能看清家人是不是在身邊(三維視覺)。

加上表達能力更強,懂得用多種哭聲來表達,所以,他用哭聲來找人,恰恰說明寶寶的視力發育很好!

0-6個月的寶寶,都可以看看黑白繪本或者卡片哦!這麼小的寶寶,也可以“看書”的,哈哈~

等寶寶大了教他學習時,推薦你使用遊戲+教學這樣的方法。比如陪著寶寶做遊戲互動,在生活的過程中教學,還有閱讀繪圖,不過這東西寶寶容易拿來吃。

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勒,基本上都是軟件裡面學來的,裡面動畫故事超多,寶寶特喜歡看,還有遊戲可以玩(遊戲是鞏固識字的喲),開始我還擔心玩太長時間對寶寶眼睛不太好,然後發現裡面竟然有個設置功能,可以設置學習時間,和使用時間自動關閉,超讚。用的久了還鍛鍊了寶寶的用眼習慣。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現在學的字多了,故事聽多了,我下班回來還會跑過來給我講故事,超暖心的(雖然講的斷斷續續的,但是超可愛的喲)。


用戶2775419033915


你好!我是眼科醫生楓姐,很高興有機會為您解答!

寶寶的視力不像聽力一開始就和成人一樣,是一個需要學習與發育的過程。寶寶的視力在所有器官功能的發育中是最少的,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世界是個二維世界,直到兩個多月才慢慢開始發育學習觀看三維的世界。

科學家通過在寶寶看東西的時候,對於寶寶的腦部電流進行分析,大致能夠分析出一些數據。

剛出生寶寶只能看到黑白影像

寶寶出生的第一天,世界混沌,只能看到黑白的影像。

即便媽媽過來了,也只能看到朦朧的影像。 他們能夠看清大概8-15cm附近的東西。

一個月的寶寶

在寶寶的頭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們的眼睛開始逐漸學習一起運用,雖然很不熟練,可能會時常看到寶寶眼睛成了鬥雞眼或者歪出去了,都是正常的現象。他們開始嘗試跟著追著移動的東西看了,但是還很笨拙。

這時候,寶寶能看到20-25cm的東西,在吃奶的時候,剛好能看清媽媽的臉。

科學家稱寶寶生出來的視力發育在頭一年相當於“第四產程”,這是一個很奇妙的過程,多和寶寶交流,對於她的反應同樣有反應,能夠促進寶寶各方面的發育發展。

可以適當給寶寶拿東西在面前移動吸引他注意力,拿黑白卡在面前展示,但更多的,是陪伴孩子,多和他說話,什麼東西都沒有媽媽的聲音,媽媽的臉,媽媽的味道來的更有吸引力。


更多關於育兒和眼科的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眼科醫生楓姐。如果喜歡我的回答,也請給我贊或轉發,你們的鼓勵,是支持我寫下去的動力,謝謝大家。


眼科醫生楓姐


可以看到眼前18-38cm的人或者是物體,並且可以追視水平方向。不過無法持續的太久,眼球容易失去協調。

另外數碼相機的閃光或者是太陽光、強光都有可能會給寶寶造成永久性失明,或者是弱視。所以在給孩子拍照時一定不要開閃光。

剛出生時

雖然他的視覺設備都已安置到位,但還未經過時間的打磨而無法馬上有效運作。目前,他只能看到鼻子前的光線以及物體的大致輪廓。不過,寶貝倒也不太在乎,因為他還有其他設備幫其感知和認識這個世界,比如皮膚、耳朵和鼻子等。

出生後的幾個小時內

別以為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什麼能力都不具備,單從視覺方面講,寶貝剛一出生就已經有了睫狀肌,只是強度較差。

因此,眼部的調節能力無法自如發揮,無論我們距離他的臉是2釐米,還是30釐米,在他眼裡,我們都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像。

還有一個問題,小寶貝用於向大腦傳送重組圖像的視網膜的感光細胞還沒有到位,而且數量也不夠,感光細胞要發展到一定程度,嬰兒才有更廣闊的視野看到他居住的三維世界。

1周後

由於才從媽媽的腹中出來不久,寶貝就只有對光線明暗的敏感這麼一點點視覺經驗。不過,這一點點經驗卻也足夠他快速找到那個為自己提供食物的“人臉”。

這多半是因為我們的面孔是由捕捉光線的“最佳材料”製成的:光線把我們的眼睛照得亮晶晶的,把顴骨襯得高高的,把凹陷的下顎及嘴角放在陰影中……這樣的明暗效果,使我們的面部呈現出了“鬼臉”,既能逗寶貝開心,又能為其提供周邊視力應有的刺激。

2周後

對向自身方向移動、來自半米遠的光線,兩眼可做出向內轉動的動作。

3周後

能注視較大的物體,兩眼可單方向追隨物體的移動。將物體從寶貝頭的一側慢慢移動到頭的另一側(移動180度),當移到中央時兩眼能跟隨著看,但追視範圍小於90度。

1個月

眼睛受到強光作用時瞳孔立即縮小,觸及眼睛時會眨眼或眯眼,眼睛出現不協調運動。


素樸育兒堂


“黑與白,是孩子眼中這個世界最初的模樣,和你的小嬰兒一起,去尋找身邊的黑白圖案吧,鼓勵ta,去探索生命最初的好奇,也和ta一起去享受,這世界上最簡單的色彩。”

為什麼新生寶寶要看黑白的圖片呢?不是看鮮豔的顏色嗎?

其實,在生命的初期,新生兒的眼部肌肉還不成熟。儘管他們可以看見,但是僅僅能看清離他們很近的事物。

所以黑白圖片這種輪廓分明的影像,就特別適合小嬰兒看。這時候他根本看不清爸媽的臉,要到3個月大時才會開始看到!

剛出生的嬰兒,甚至可以說是個大近視大色盲,整個世界模糊一片,混沌不清,只有光感。

國外有位叫Romesh Angunawela的醫生製作的關於寶寶的視力圖,會讓你非常直觀地知道寶寶是怎麼看這個世界的。

每張圖片表示的就是該月齡的時候,寶寶眼睛所看到的影像。

“嬰兒出生後,眼睛必須通過學習才會看東西。這種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 出生。

剛出生嬰兒的視力,跟成年盲人差不多,大約只有0.04(20/500),換句話說,新生兒只能看到接近乳房大小和形狀的物體。

這也很好解釋為什麼媽媽的乳房生產後顏色會變深,這讓新生兒能快速找到奶吃。

2.一個月。

寶寶只可以做到把視力集中於20-30釐米遠的物體上,能夠用眼追隨移動的物體。

這時他們所看到的東西還是二維的。

3. 兩個月。

0.01 視力。嬰兒視覺集中的現象就越來越明顯,喜歡看活動的物體和熟悉的大人的臉。

能協調的注視物體,能區分顏色,但不能分辨深淺。並開始出現保護性的眨眼反射。

4. 三個月。

視野已達180度。這時候看的東西是三維了。能看清大約一米遠的物體。

注視的時間明顯延長了,視線還能跟隨移動的物體而移動。例如媽媽從他身邊走過,他的眼睛能一直跟著媽媽走。

對顏色很敏感,開始喜歡看明亮鮮豔的顏色,尤其是紅色,不喜歡看暗淡的顏色。他們偏愛的顏色依次為紅、黃、綠、橙、藍等。

5.四個月。

眨眼的次數增多,手眼協調開始,能看見自己的手,有時也能用手去摸所見物體,有時候能抓到自己高舉的腳,並玩弄起來。

6. 六個月。

雙眼可較長時間地注視一個物體。手眼協調更為熟練,可抓住物品或將東西放入口中。

目光可向上向下跟隨移動物體轉動90度。這時候孩子的視力可達0.1,能注視較遠距離的物體,如街上行人、車輛等。

這時寶寶視物的清晰度和色彩跟成人較接近。

7. 八個月。

深度知覺(辨別空間)有所發展,有判斷距離(遠近)的能力,設定目標後會移動身體去拿取,能夠用眼睛判斷親人的長相。

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會咯咯大笑。

8. 十二個月。

視力與細微動作協調,可處理更小的物品,如用手抓取食物。

能追隨落下的物體,尋找掉下的玩具,並能辯別物體大小、形狀及移動的速度。能看到小物體,能開始區別簡單的幾何圖形,觀察物體的不同形狀。

出現視深度感覺,實際上這是種立體知覺。

寶寶視力就是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平時我們可以根據寶寶的月齡來跟他做一些視力練習。例如拿著黑白卡片在寶寶的頭頂左右上下慢慢移動,看寶寶是否能追蹤,或者做出反應。

1個月時,寶寶的眼睛能夠隨著移動的燈光動幾秒。如果到了2個月後還不能注視著你,或者目光跟著人臉看,就應該帶寶寶看醫生了。

有媽媽問,為什麼自家寶寶到了四五個月大,一定要人陪著,人一走開他就大哭起來,是不是因為太粘人?

其實,這麼大的小寶寶,視力發展越來越好了,可以看清更多東西,能分辨出家人的面孔,也能看清家人是不是在身邊(三維視覺)。

加上表達能力更強,懂得用多種哭聲來表達,所以,他用哭聲來找人,恰恰說明寶寶的視力發育很好!

0-6個月的寶寶,都可以看看黑白繪本或者卡片哦!這麼小的寶寶,也可以“看書”的,哈哈

如果你周圍有學齡前的兒童,可以推薦他們用一下【貓小帥學漢字】這款識字軟件哦~在手機上下載就能用,裡面有豐富多彩的故事和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學習漢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