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在馬島戰爭失利,是否因為飛魚導彈數量不足?

子衿與薔


阿根廷馬島戰爭,當年報道很多。其時總結出的,經驗教訓也多。大致有這麼一些:一是阿方認為英軍不會打?雙方距離太遠,英軍前來要2~3個月的航海時間。但是英方打的決心,既大又堅決,出乎阿方意料之外。二是阿方對戰爭準備不足,主要是沒有在馬島建機場。從本土飛馬島的軍機,滯空時間只有5~10分鐘,根本無法作戰。只能發射導彈。故造成過分依賴,法國的飛魚導彈。這玩意兒阿方一來少,二來法國向英國透露,飛魚導彈的參數後,即使再有也會失靈。阿方最後發射的飛魚導彈2~3顆,都沒有命中目標。三是英方使用戰爭詭計,虛設戰爭範圍。阿方最大的軍艦,本來在英軍劃定的範圍外行駛,但是仍然英潛艇被擊沉。導致阿方海軍,過早退出馬島戰爭。最終結果,阿方龐大陸軍,駐紮在馬島上。因英方的海軍、空軍(只一艘臨時改裝的航空母艦,只有30多架戰機)圍困,陷入彈盡糧絕的絕境,只有向人數少得多的英軍投降。


文廟山居


可以說,飛魚導彈在馬島戰爭中大放異彩,阿根廷人後來甚至說,再給他們20枚飛魚導彈,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對此我持反對觀點。


飛魚導彈初次發威確實對英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包括“謝菲爾德”號這樣的精銳防空驅逐艦都被一彈擊沉,雖然有一些巧合的,但足以說明空對艦導彈對當時海戰模式的衝擊。


飛魚導彈引自法國,由於英法同盟關係,法國在戰爭爆發後就對阿根廷進行了軍貿禁運,阿根廷僅存的幾枚飛魚導彈打光後,僅有的幾架超級軍旗攻擊機也被英軍特種部隊炸燬。

但即使是阿根廷多擁有幾十枚飛魚導彈也無法改變英國奪回馬島的結局,因為阿根廷的綜合國力、軍力跟英國相差太大,即使在飛魚導彈的打擊下,英軍艦隊損失慘重,英國仍然會找到反制措施,就像炸燬超級軍旗攻擊機一樣。



另外,在戰爭初期,英軍就已經掌握了馬島周邊的制海權,在阿根廷空軍大規模空襲之前,英軍已經開始登陸馬島,馬島上的阿根廷守軍不堪一擊,而阿根廷又無法為馬島守軍直接提供支援,孤立無援的馬島最終還是落到英國人手裡。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英國有美國的支持,雖然阿根廷也是美國的小弟,但美國人肯定更偏向於英國這個老兄弟,如果美國在當時對阿根廷背後捅刀,可能都不需要怎麼使用武力,阿根廷都會不戰自退。


止水興波


阿根廷在馬島戰爭中失利,決不是飛魚導彈的多少問題!而是因為阿根廷的國力、軍力,與英國對比之下,實力相差懸殊之故。

猶如一個十三歲少年與三十歲壯漢間對決,雖然能湊巧揍上壯漢一二下,但根本造不成傷害。而在壯漢的實力碾壓之下,最終必敗無疑。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是取決於雙方綜合國力軍力較量,而非一二件武器。而阿根廷只是足球踢得好,綜合國力與英國這個老牌帝國,完全沒法比。

而決定戰鬥勝負的因素,是雙方軍隊的裝備體系與訓練水平的較量。阿根廷與英國,又沒法相比。

飛魚導彈,作為世界首款可掠海飛行反艦導彈之一,因馬島戰爭擊沉了英軍謝菲爾德號而名聲大噪。可惜,這是法國的導彈,而非阿根廷的導彈。當法國宣佈禁運後,阿根廷軍隊就再無可用於有效反擊英國海軍的武器了。

然而,就算法國不禁運,讓阿根廷導彈充足,那麼,最多也是給英軍多増加些損失而已,最終勝利,仍舊必屬英國。

除了兩國實力之外,當其時,仍在時刻準備打世界大戰的英軍,他的訓練與裝備水平,作戰體系的完整性,遠非阿根廷可與之比的。

當時正值冷戰,英國等西方列強們,幾乎每天都在準備與蘇聯打大仗。而阿根廷已上百年未曾聞戰爭事了,似有二百年不打仗了。

英國統帥部在萬里之外,能通過各種偵測手段,清楚的瞭解到阿軍的調動部置。而阿軍對堵在家門囗幾百裡外的英國艦隊,仍然只聞其至,而未能獲其詳。如此,怎能打得過!







風去了無痕D


阿根廷飛魚導彈的數量不足,只是輸掉馬島戰爭的一個次要原因,阿根廷輸掉馬島戰爭的主要是因為阿根延和英國硬實力的差距。在馬島戰爭爆發前,阿根廷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一支非常強大的陸海空力量,而英國從二戰後便開始衰落,世界霸主的地位逐漸被美國奪走。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的綜合國力更加衰落,為了減緩國內的壓力,英國開始放棄一些海外領土。

阿根廷看到英國的國力衰落,便要求英國把馬島還給阿根廷,英國派出了代表跟阿根廷談判,雙方談判十分的順利,英國幾乎同意把馬島轉讓給阿根廷。到了八十年代初期,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上臺,英國對馬島問題開始有所強硬,不過雙方仍然有談判的餘地。然而阿根廷軍政府上臺之後,阿根廷出現了經濟危機,為了轉移國內的矛盾,阿根廷軍政府決定發起對馬島的爭奪戰。實際上阿根廷軍政府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低估了英國海軍的實力,1981年的英國仍然是世界第三海上強國,而阿根廷海軍的總噸位還不到英國海軍噸位的六分之一。而且英國的海戰經驗非常豐富,盟友數量眾多,從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開始,英國曾經在海洋上橫行了數百年,即使英國和阿根廷海軍實力相當,阿根廷也無法擊敗英國。

馬島海戰開始後,英國海軍和阿根廷海軍的差距很快就顯現出來,阿根廷海軍根本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而且美國和大部分北約國家都支持英國,阿根廷的處境越來越危險。最後阿根廷不得不承認戰爭的失敗,將原本能夠通過談判要回來的馬島,拱手又讓給了英國。因為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實力差距十分明顯,即使給阿根廷再多的飛魚導彈,阿根廷也無法擊敗英國。


一半是火焰


呵根廷失利,有兩方面問題,(一)自身問題。(二)外部問題。自身問題,無論是自己國家的經濟實力,還是軍隊實力都是弱者,戰爭是需要經濟來支撐的,經濟決定成敗,而不是依靠幾件武器來改變戰向。(二)外部問題,當時在國際關係中,英國外交要比阿根廷外交環境要好,英國通過外交來斷絕阿根廷的軍火採購,正是這一點使阿方在沒有軍火保障下敗不陣來,戰爭,是對一個國家全面綜合國力的考驗,而不是幾件武器。


禹智博


我是冬雨AK,說下看法

阿根廷飛魚導彈數量不足確實是戰爭失利的原因之一,但絕不是根本原因,如果阿根廷擁有更多的飛魚導彈,可能會給英軍造成更大的損失,但不會改變戰敗的命運

決定戰爭結局的是國家的綜合實力,絕不是一兩件先進武器,馬島戰爭爆發的1982年,英國的綜合國力遠超阿根廷,而當時的阿根廷在1981年經濟危機之後,國內的通貨膨脹率高達600%,阿根廷國內爆發了全國範圍的大罷工,局勢動盪,而阿根廷軍政府卻無能為力,於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阿根廷政府制定了奪取馬島的作戰計劃,挑起了馬島戰爭。

英國聞訊大怒,在“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強硬要求下,英國組織了強大的特混艦隊遠赴馬島作戰,當時的英國特混艦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之一,阿根廷政府深知不是對手,於是不與其正面對抗,而是使用超軍旗戰機攜帶飛魚反艦導彈突襲英艦隊,戰果是輝煌的,阿根廷空軍一舉擊沉皇家海軍的驕傲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震驚世界,可惜法國拒絕再出售飛魚給阿根廷,阿根廷的飛行員只能掛在航彈使用最原始的方式超低空攻擊!

後世很多人說如果阿根廷再有20枚飛魚,結果很可能改寫,我不敢苟同,上文說過決定戰爭結果的是國家實力,即使英軍在飛魚打擊下損失慘重,暫時失利,英國也有實力再次繼續組織作戰。況且當時英軍已經成功登陸馬島,島上的守軍多是新兵和老弱病殘,軍官的指揮能力低下,而英軍多為職業軍人士氣高昂,結果就是阿根廷島上守軍大敗,而且阿海軍的主力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也被英軍擊沉,阿根廷敗局已定。

所以,馬島戰役的結果必定是英軍勝利,阿軍失敗,不是飛魚導彈所能改變的


冬雨AK


一直以來都有這麼個說法,如果阿根廷能多儲備幾枚飛魚反艦導彈的話就可以贏得戰爭,這個理由是建立在阿根廷空軍擊沉謝菲爾德號以及大西洋運送者號基礎上。畢竟以英國遠程航母作戰群的實力而言,防空手段極為有限,再加上攜帶的鷂式戰鬥機航程只夠承擔機場保衛者的工作對於超低空奔襲而來的飛魚基本沒有有限防衛能力。

如英國艦隊中的“海貓”防空導彈、“海標槍”艦空導彈,實戰效果並不理想,對於A-4天鷹這種戰機殺傷性都勉為其難更不用考慮擊落飛魚。

回到主題阿根廷戰前購入的空射型飛魚只有5枚實際到貨,後續採購由於法國已倒向英國沒能拿到手,以5枚擊沉兩艘主力艦艇其實效費比相當高。如果不是因為大西洋運送者號倒黴撞到槍口上為英國航母擋槍,還真難說如果英國航母中彈會不會直接影響到戰爭勝負。

雖然表面上看飛魚的作用功不可沒,如果再給個十幾二十枚的話以上述命中率英國大概率撐不住,但是換個角度看問題一件武器並不一定能左右整個戰場結局。首先法國對英國有求必應如何有效防備飛魚也是教授到位,另一方面陸地戰局已經不受控,阿根廷海軍在前期被打怕了直接龜縮避戰,而陸軍水平更臭在英國登陸之後全線倒退最後大量投降。

阿根廷三軍中只有空軍在奮力拼殺,但是在英美法等歐洲各國禁售的情況下外購成為不可能,只能依靠戰前儲備的A-4天鷹、超軍旗、普拉卡等機型臨空投彈。缺少遠程精度制導彈藥作戰模式還和二戰基本一樣,再加上只能從本土機場出擊有效作戰航程反而不如英國鷂式往往只有一次攻擊機會。在上面這些因素綜合下,其實戰損飛機飛行員得不到補充,在擊沉大西洋運輸者之後已是彈弩之末就算再給飛魚也不一定能起到效果。


河東三叔


不能這麼說。

阿根廷輸掉馬島戰爭,關鍵還是因為國力相距太懸殊。
“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被導彈命中的英軍“謝菲爾德”
號驅逐艦,是當時英國海軍最精銳的驅逐艦

飛魚導彈能夠擊沉“謝菲爾德”號,足以說明其性能優異,但在現代化戰爭中,戰爭的結局絕不是一兩件先進的武器就能扭轉的。

阿根廷跟英國相比,綜合火力遜色太大。上世紀八九十年大的英國,其海軍實力在世界上的地位要高於現在。馬島戰爭爆發時,英國海軍尚有兩艘航母在役,配合艦載機+編隊防空艦,整體打擊能力是相當不錯的。
“無敵”號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母。二者當時是英軍僅存的2艘航母

反觀阿根廷,除了超軍旗+飛魚的組合外,很難在實際作戰中威脅到英軍。但問題是這兩款裝備阿根廷都不能自產,數量也少的可憐,一旦法國禁運,阿軍就得歇菜。


再者,飛魚能夠擊沉當時比較先進的“謝菲爾德”號,也有運氣的成分。據英軍後來的調查顯示,“謝菲爾德”號之所以被擊沉,主要是當時雷達關機,並未發現來襲的飛魚導彈。而關機的原因,則是因為當時跟英軍航母一起,擔心雷達開機影響到艦載機起降,這才讓阿根廷“偷襲”成功。
超軍旗攻擊機發射“飛魚”
導彈

歸根結底,還是電磁兼容問題沒有解決好。

因此,即使阿根廷擁有更多數量的飛魚,充其量也只會讓英海軍損失大一些而已。但在國力差距懸殊,喪失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阿根廷想要靠飛魚翻盤,幾乎沒有可能。
馬島戰後凱旋的英軍特混艦隊。


兵者詭道也


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法制空射型“飛魚”反艦導彈名噪一時,戰果不小,但當法國把各技術參數提供給英國後,亞音速飛行的“飛魚”反艦導彈並非萬能的,還是有針對性戰法可破,阿軍飛行員技術固然優秀、超低空突防十分勇敢也無濟於事


漂漂拳打死鬼


飛魚導彈數量不足是一個原因,但並不是主要原因。

1982年的阿根廷🇦🇷,是個在獨裁者加爾鐵裡將軍領導下的軍政府在執政。

當時的阿根廷🇦🇷就像現在的法國🇫🇷一個樣,因為經濟低迷,老百姓生活舉步維艱,所以全國上下都爆發了反對加爾鐵裡的示威遊行。

為了緩解自己的壓力,轉移社會的矛盾,於是加爾鐵裡總統就想通過收回被英國🇬🇧佔領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法蘭克福群島)來提振自己的支持率。

說實在話,當時阿根廷🇦🇷根本沒有做好和英國🇬🇧開戰的準備。加爾鐵裡總統的軍事冒險雖然成功了,但他卻對收回馬爾維納斯群島後英國的反應準備不足。

當時他將所有的寶都押在“英國不會為了巴掌大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而跨越半個地球來和阿根廷開戰的”上面。

當時的英國首相是撒切爾夫人。

她在國內進行改革,也遇到了重重的阻力,也和現在法國的馬克龍總統差不多。老百姓也是天天上街遊行。

另外,她用鐵腕手段應對北愛爾蘭🇮🇪分裂勢力,結果北愛地區也局勢動盪。

英國也可以說是內憂不斷。

更重要的是,當時英國的軍事力量也比之前萎縮了不少。例如航空母艦就只剩下兩艘航母:競技神號和皇家方舟號。它們都是排水量只有兩萬噸左右的輕型航母。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加爾鐵裡總統認為,英國沒有能力也不會為了萬里之遙的一個小群島出兵。

英國國內確實也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必需出兵,用武力收回馬爾維納斯群島;另一派則認為,算了,咱們國力衰落了,出兵也打不贏了。那麼遠個小群島,沒了就沒了吧!你看看,咱們大英帝國自二戰以來,丟掉的地方還少嗎?

但撒切爾夫人主張出兵。於是,她在國內進行了總動員,組成了以皇家方舟號航母和競技神號航母為核心的特混艦隊遠征馬島。

當阿根廷得知英國下決心要來,才知大事不妙。可留給阿根廷的時間不多了。這時候的阿根廷並沒有進行總動員,武器彈藥也準備不足,斯坦利島上的軍事設施,武器裝備也沒準備好。向美法等國求購武器裝備,但人家均以“保持中立”為理由拒絕出售。特別是法國,都收了阿根廷的錢了,但一句“保持中立”就“推遲發貨”了。

阿根廷的飛行員確實很英勇,用僅有的幾枚“飛魚”導彈就給英國艦隊以沉重打擊,擊沉了“謝菲爾德”號導彈護衛艦,“大西洋運輸者”號運輸船等。可即便如此,也無力迴天啊!阿根廷海軍自從排水量一萬多噸的“貝滋納將軍”號巡洋艦(二戰時的老古董)被英國核潛艇擊沉後,就躲避在本土不出戰了。整個戰爭一開始就是阿根廷空軍自己在支撐,跟著在斯坦利港上,是陸軍在打。其他軍兵種都是在看熱鬧似的,更甭提老百姓了。

所以,阿根廷從一開始就失敗了。因為他根本沒有做好打的準備,將勝利的希望完全寄託在對手“不出兵”“不打”的基礎上。這樣的的軍隊你即便給他配備世界一流的武器裝備,有充足的彈藥,他也註定要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