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全職媽媽越來越多?

蘋果芯芯


作為全職媽媽,我來說一下自己全職帶孩子的原因,跟身邊同樣是全職媽媽的朋友們全職帶娃的原因。

1:家裡確實沒有人可以幫忙帶。

2:如果工作,沒辦法兼顧到。畢竟九點上班,四點半下班的工作在三線城市基本沒有。

況且你如果上班還得有周末兩天假 還得有寒暑假,這樣的工作除了當老師好像再沒有其他的。

還不算平時學校的各種活動,有些是必須父母參加的。

3:希望自己來教育孩子,擔心老人觀念陳舊。

畢竟老人普遍觀念陳舊,特別是三四線城市跟農村的老人。這不是歧視,觀念思想跟年輕人同步的老人真的在我們這種地方不多。一線城市的老人對孩子教育上面有些還挺有遠見。

4:老人普遍都太溺愛孩子。愛都是向下走的。現在基本都是獨生子,一個孩子六個人寵。

其實個人觀點,如果有條件,孩子自己帶孩子。不一定帶孩子就是掃地做家務的婦女了。反而我們擁有充足的時間去充實自己。學一門手藝提升自己。

看書,健身,學做美食,閒暇之餘養養花草,研究如何育兒,這些都是我現在都在做的事情。時間過得充實又快。








大禹等於娛


前幾天我以前的一個同事告訴我,她正式加入全職媽媽的隊伍,讓我恭喜恭喜她。當時我就非常詫異,這麼一個優秀的職場白領,剛生完孩子那會堅持背奶生活也不放棄工作,怎麼孩子送去幼兒園了,反而把工作給丟了。

後來她告訴我,這麼多年自己把工作放第一位,孩子雖然是婆婆幫忙帶著,但是婆婆也是有怨氣的,本以為孩子送去幼兒園,婆婆可以輕鬆點,沒想到孩子隔三差五的就感冒生病,孩子不舒服婆婆就打電話催帶孩子看病,要麼請假在家陪孩子,搞到最後身心疲憊,索性辭職在家帶孩子算了。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全職媽媽越來越多呢!

1.婆婆和媳婦相處之道一直都是水火不容的,要是兩個人都是暴脾氣的話,那就更加不可能在一起生活的。這時候有了寶寶,婆婆是指望不上的了,唯有自己辭職帶孩子了。

2.有的孩子送去幼兒園後由於體質原因非常容易感冒生病,孩子一生病最操心的就是當媽的了,經常跟領導請假陪孩子是不現實的,領導也會有意見,沒辦法只好辭職自己帶孩子,把孩子帶好了才重要。



3.從孩子出生到孩子去幼兒園,很多媽媽都堅持在職場上,可孩子上小學了反而沒堅持住。這孩子大了不好管教,家裡老人的話孩子根本就不聽,再加上叛逆期,父母只好要有一個留在家裡管教孩子,而且還有功課要輔導。


文海話育兒


身邊的全職媽媽確實是越來越多,我自己在孩子三歲前也是全職媽媽,等她上了幼兒園才開始再次工作,但是身邊還有很多媽媽們實在沒人看孩子,所以孩子雖然上了幼兒園,但是依然還是全職媽媽。為什麼現在的全職媽媽越來越多,從我自己觀察的來看,有這麼幾個原因:

1.很大一部分媽媽,是沒有人照顧孩子,實在沒有辦法,只能自己做全職媽媽。因為我們這代人,隨著上大學已經打破了遠有的地域界限,很多人都會畢業後留在大城市發展,而我們的父母們離的太遠,老人來到城裡生活又特別不習慣,所以很多婆婆家在外地的寶媽,實在是沒有人照顧孩子,不得已只能自己做全職媽媽。



2.越來越多的高學歷高素質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看中。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如何來育兒,怎樣做對於孩子更好,父母們更多的是遵循科學的養育方式,而不像我們父輩一樣,是照傳統,憑感覺。所以很多父母願意犧牲自己的職業生涯,來陪伴孩子最重要的前三年。

3.婆媳關係越來越難相處。今天的社會,儘管還沒有達到完全的男女平等,但是女人已經完全能夠做到經濟獨立,思想獨立。不像我們父母親那一輩,很多女人是依附於男人的,沒有獨立的發言權,可能會看婆婆的臉色。但是現在時代不同,女人的地位不同,而婆婆的思想可能會比較保守,加上育兒觀不同,婆媳相處摩擦也越多,所以為了避免家庭矛盾激化,很多媽媽寧願自己獨自來帶孩子。



我女兒出生後,一直是我自己來照顧她,作為全職媽媽,箇中心酸自己也是深有體會。小時候孩子母乳,睡眠嚴重不足。生病了趴在馬桶上嘔吐,女兒就站在衛生間門口看著我大哭,腳崴了還要照顧女兒的一日三餐。

很多人都以為全職媽媽很輕鬆,你就看看孩子,收拾收拾家裡,能有多累。但是做過全職媽媽的朋友都知道,照顧孩子真的是比上班要累。受幾千年來的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所以一旦有個人必須回家來照顧家庭,絕大部分人都會考慮是女人。雖然現在也有了全職奶爸,但是絕大部分家庭裡,依然是全職媽媽為主。

所以,如果爸爸們做不到回來照顧孩子那麼就多體諒體諒你們的妻子!


豌豆媽媽育兒


看了這麼多對於這個問題的回覆,也說說自己的經歷和想法。

能不能全職在家,一個是看家裡經濟條件,另一個還要看媽媽的性格

,是否能在家呆的住,這是個持久戰,想在家的媽媽要做好思想準備。


第一次全職在家(孩子出生帶1歲4個月)

孩子出生前似乎一切都好好,等到孩子出世,需要家裡幫忙帶的時候,家裡事情紛至沓來,原本產假四個月後就上班的我,不得不提出離職,對原單位還是很有愧疚感的。

再次上班已經是孩子一歲4-5個月的樣子了,在這一年多的全職媽媽期間,真的是苦不堪言,我是再也不想經歷那樣的過程。娃這期間不會說話,走路,沒法溝通交流,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行走的袋鼠;吃飯、睡覺都以娃的時間為準;什麼厭奶症、拉肚子、鵝口瘡、感冒發燒一樣沒落下

那個時候,一點都不誇張的講,安安靜靜上個廁所都是一種奢侈。

孩子小的時候全職在家帶娃,更多的是身體勞累及由於語言上無法交流,有一種與社會脫節的擔憂和焦慮。


第二次全職在家(剛上小學一年級)

這次其實嚴格上講不算全職在家,只是前一份工作太累,想休息,順道剛好趕在娃上一年級這個檔口,那就索性多呆呆,順道幫助娃過渡一下。

這次是從暑假開始,到12月上班,四個月的時間,最終還是倉皇而逃,找工作上班去了。孩子大了,小時候那些瑣事沒有了,換來的是大人眼中吃飯磨蹭,早上不起床,不知道作業是什麼,鉛筆,橡皮經常沒有,字寫的像鬼畫符,一問三不知等等情況,孩子一回家,家裡雞飛狗跳一點也不誇張。

這時候帶娃主要是心累,總覺得的這麼點小事情,在孩子那兒怎麼那麼難,

冷靜下來想,也是挺為難孩子的,畢竟我自己那麼大可能還不如他了,但是人發脾氣有時候不受控制,且有越說越生氣的潛質。我覺得這樣對親子關係一點也不好,也許短暫的分開更好一些,所以在十月初就又開始找工作,上班。


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在家帶娃雖然各種艱辛,但是也見證了孩子的成長,這種參與感不是隨時都能體驗到的;


上班期間,要是一切正常還好,娃要是生個病,學校再組織個什麼親子活動,心裡也是各種喪,腦子中千萬次的問,連自己親生的娃都管不上,上這個班有什麼意思,幹嘛上班啊,掙錢幹嘛啊?尤其生病,真是如坐針氈的。


從大趨勢看,在家帶娃的全職媽媽真的很多,畢竟不是每個老人都能給看娃,也畢竟有很多父母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更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培養下一代。


從我個人經歷來看,以我這種性格,還有這樣的死腦筋,還是更喜歡上班一些。也非常羨慕那種在家能把娃照顧好,且把自己和家裡都打點的很好的媽媽,很羨慕,但我做不到。


空中的燕兒


說說我的經歷吧,我生了兩胎,大寶3歲,小寶1歲3個月。因為結婚之後沒有買房,一直和我爸媽住在一起,當初懷大寶得時候我還在上班,父母把我照顧的很細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幫我做了,但是我的父母都還沒退休,我也不想放棄自己的工作,所以只好裝修我父母名下另一套空置的房子,等將來婆婆來幫我帶孩子住。

等到我生大寶的時候房子裝修得差不多了,只差傢俱,這時婆婆來照顧我做月子,因為婆婆是農村的,生活習慣有很多不一樣,月子還沒做完她就找藉口回老家了,我只能自己一個人帶,期間還在陸陸續續買傢俱。

等到我四個月產假到期了,我不得不返回職場,這時還得把婆婆接來,因為月子的不愉快,我和婆家約定好,因為裝修還要通風散氣,就等到大寶半歲時搬家,結果婆婆照顧了幾天說渾身不舒服,又把小姑子叫來幫忙,結果就是婆婆一家加我自己一家都住在一起,雖說房子夠住,可住在一個屋簷下難免磕磕碰碰,我婆婆做事手腳很慢又不好,我爸媽就有點嫌,我爸就喜歡把我婆婆做了的事又做一遍,我老公就覺得心裡不舒服,我爸又不肯吃我婆婆做的飯,我媽下了班要做全家大幾口人的飯,我婆婆他們就坐那聊天或者看電視,我媽心裡也不痛快,最後各為各媽,我和老公就在家吵起來了,婆婆看到我們這樣就說那我們現在就都搬過去,說試過家裡才通風了幾個月,我怕寶寶太小不好,可考慮到家裡鬧成這樣,我也不忍心父母擔心,只好搬到新房子。

然後新房子就成了婆婆自己家,這些我都無所謂,只要她幫我帶孩子,可是婆婆總喜歡插手我和我老公之間得事,之前和我父母住,她不好開口,現在我父母不在,什麼都管,問題是她管不住我老公就來管我,我也很煩,我老公又屬於情商特別低的,我跟他說我和婆婆之前的一些問題,希望他幫著調節一下,他說跟他沒有關係,總是逃避,再說多了他就開始為婆婆說話,說她一個人拉扯大他們兄妹幾個不容易,巴拉巴拉,讓我別整天給他找事,他聽著心裡煩。這樣我跟老公的矛盾越來越多,吵了好多次,鬧得要離婚。

偏偏大寶一歲的時候我意外懷了小寶,我跟老公那時關係剛剛緩和下來,想著既然孩子來了就是緣分,就留了下來,然後婆婆就開始了,大寶是女孩,她就說讓我去檢查一下,男孩就要,女孩就不要,老公肯定知道這不行,但是他也不願明著說婆婆,然後我跟婆婆的關係就越來越差,最後二寶出生,是個女孩,婆婆自然是不高興的。但是她也不好太直接表現出來,我媽上班的地方離我家很近,小寶出生之後,白天就是我和婆婆帶大寶和小寶,晚上我媽把大寶接走,讓我晚上安心帶小寶,早上再送過來。

因為在家休產假,我和婆婆天天面對面,矛盾終於無法調和,最後爆發了,小寶兩個月的時候婆婆回了老家,臨走之前對我說,要麼她帶一個回去。要麼我自己帶,我說我自己帶,她說我看你怎麼帶兩個。就憑她這句話,我辭職做了全職媽媽,一個人帶著兩個不到三歲的孩子,中間的辛苦真的想起來都要流淚,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去求她來,我知道如果她來了,我跟老公遲早有天要離婚。

全職在家後,我和老公的關係好了很多,雖然他一個人上班壓力挺大,但至少心情是舒暢的,中途他跟婆婆說了幾次來,婆婆都不來,他也就放棄了非要一家人住在一起的念頭。

要說全職後不後悔,放棄工作確實很難,但是為了家庭的穩定,我不得不這麼做,而且現在我媽也退休了,可以給我搭把手,也可以跟我們保持距離,馬上等大寶上幼兒園了,我也可以出去找工作,老公的壓力自然也可以小一點,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

我媽媽那一輩很少有人全職,更多的是中年下崗以後在家待業的,而我周圍有很多年輕人辭職在家當全職媽媽,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為懷孕不順利,備孕就辭職了,有的因為懷孕反應大,有的因為沒人帶孩子,有的因為工作家庭無法兼顧,有的為了全心全意帶好孩子,我想的是如果可以選擇,可能她們更希望像男人一樣在職場拼搏,可是孩子在我們心中更重要,我們不得不暫時迴歸家庭,待時機成熟再出發。


momo媽咪麼麼噠


我也是全職,說說我的一天,6.30起床做早飯,送孩子上學,買菜打掃衛生,準備中午的飯菜,11.25準備接孩子放學,然後時中午飯,收拾洗碗,1.30送孩子上學回家可以休息一會,3.30接孩子放學 ,輔導作業,做晚飯收拾洗碗 弄完這些已經是9點了。之後全家一起看看電視 聊聊天,等到11全家都睡覺了,還要洗當天家人換下的衣服,掃地拖地 準備第二天要吃的早餐 。弄完這些等我睡覺已經到凌晨1點多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全職 個,只不過家裡的活總要有人幹,日子是兩個人的,一起努力才能過的更好。


Nance61005515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我願意做全職媽媽。

我是一個做了一年全職媽媽又重新踏入職場的人,全職的時候,帶孩子雖然辛苦,但是一家三口在一起,家裡收拾得清清爽爽,沒有什麼家庭矛盾。

但是限於經濟壓力大,只好出來工作,公公婆婆過來帶孩子,一家五口三代人,在一個屋簷下,矛盾多的讓人心力交瘁。固執古板的公公,矯情事多的婆婆,連老公都越發的受不了,但是房貸車貸,小孩教育,老人養老,以及無限膨脹的慾望,都壓在我們肩上,讓我沒有勇氣去辭職全職帶孩子。

可我內心多麼渴望一家三口清清靜靜過日子,全心全力料理好兒子。

很多雞湯文都在鼓吹,女人要經濟獨立,不要做黃臉婆,可是女人天生有更多的家庭責任感,不願意做甩手掌櫃,一邊要努力工作賺錢,一邊回到家孩子就全是你一個人的事兒了,反而更加沒有自己的時間,每天兩點一線,工作帶娃,還要面對相處不來的公婆,更心累!


愛養身的喵大人


我估計我的觀點會刺痛一部分全職媽媽,我休五個月產假就去上班了,但是我堅持母乳餵養女兒到2歲2個月,這期間包括從她1個月開始給她閱讀,1歲開始英語啟蒙堅持每晚跟她讀繪本說英語,8個月每週堅持陪她上早教。孩子現在開朗自信,愛閱讀專注力特別好,當然這其中的辛苦我自己知道。

我休完5個月後去上班,心理竟然有點恐懼不想回到職場,我當時想要是在家呆一年三年呢?更不想回去了,家裡帶孩子很累,但是跟職場那種壓力根本不是一回事,你可能會說可以提高自己啊瑜伽啊學習班啊,你我都知道那是愉快的玩耍,誰都喜歡。誰都想逃避職場的殘酷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但是這些你在家裡真的學不到。很多人都說孩子上幼兒園就回去,可是很多真的又會找不上班的理由。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是,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不要幻想你自己不進步,主要教育孩子,其實對孩子教育最大的工作是教育自己,我深有體會,我現在在學習演講口才,整個人自信了很多,我女兒3歲了她也更開朗大方了。我們可以偷懶但真誠點,別找那些冠冕堂皇的藉口。


未來牛牛


我也是新進的一名全職媽媽,之前在銀行工作了八年,但是二寶出生後休產假的四個多月裡一直在糾結是否辭職的問題。上個月終於下定決心辭職回家全職照顧好二寶和五歲的大寶。雖然家裡奶奶一直在幫忙照顧,但是老人不可能有精力照顧好兩個寶寶。另外大寶的時候就主要是奶奶帶我和爸爸都上班,孩子有許多毛病根本糾正不過來。到了二寶自己有了一些經濟基礎就不想再把孩子交給老人主要照顧,畢竟自己也是本科畢業,希望自己可以更科學的教育餵養二寶,另外大寶也到學前班年齡許多功課需要家長一起完成比如閱讀之類的。我雖然不是有錢的媽媽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隨時隨地得到媽媽的擁抱,媽媽給孩子的安全感是任何金錢都買不到的。我相信一個從小不缺乏母愛的孩子長大後這一生都會充滿幸福感,他會學會愛與被愛。教育好下一代社會才會不斷進步,所以全職媽媽也在給社會做著貢獻,如果家裡條件允許,有許多媽媽是願意犧牲自己奮鬥多年的工作轉變角色成為全職媽媽的!


indrews


這兩年身邊確實全職媽媽越來越多了。不過很多都是階段性的全職媽媽,很多媽媽認為自己到了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小學,自己還是要重新進入社會進入職場。

為什麼全職媽媽越來越多,我想這是社會發展的結果。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大家對孩子空前的重視。

孩子數量少,每個孩子承載著重大的父母、家庭的希望比例更大,每個父母都希望把著為數不多的後代培養好。

在我們父母這一輩,兄弟姐妹少的也有5、6個,多的十幾個,東邊不亮西邊亮,總有個別有出息的。哪怕都沒太大出息,能養活自己還是可以的。這樣父母老了總是有人養的。

我們村裡有一個老奶奶生了7個,有4個沒帶大就沒了。村裡人都說她不會帶,後面3個格外重視,就帶大了。後來人們才知道,可能那個奶奶的帶法不是最大的問題,那幾個孩子可能是染上了肺結核。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物以稀為貴”,當孩子數量越來越少,就會引起更大的重視。

二是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發展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

以前孩子隨便放養或者爺爺奶奶帶,大部分孩子,在同樣的這樣一條起跑線上。

現在的孩子不同了,無論是身心發展,學習發展,都比以前要更受重視。

我回到老家的一些鎮上,甚至是村裡,都能看見各種藝術培訓班。

很多孩子都會去上一些培訓班,更不用說城裡了。

有條件的家庭,當然希望媽媽親自教育,讓孩子能站在更高的起跑線上。

三是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人們的需求更高、教育觀念越來越先進。

人們在溫飽問題已經解決的基礎上,對發展、受尊重等需求越來越強。

孩子作為父母和家庭的未來,發展得好不好成了衡量父母價值感的重要因素。

於是父母希望孩子未來有個好發展,也因此捨得在孩子身上投入。

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大家接觸教育觀念和知識越來越便利,知道了安全感、科學性等對孩子發展影響深遠,不想因為一時的不在孩子身邊,錯過給孩子一輩子打根基的關鍵幾年。

不用說大城市的知識分子,小城市的父母這方面觀念也越來越強了。

我有一個親戚,因為孩子快進入青春期,毅然辭職回到一直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身邊,去四、五線小城市的老家,為的是讓孩子更順利的度過青春期。

當然,還有的是沒有辦法,被迫選擇回家全職帶孩子。

有一個朋友博士畢業,家有倆娃,父母年邁,無法照顧年幼的老二,朋友不得不辭職帶孩子。不過她認為如果暫時的迴歸家庭能為孩子的未來發展打下基礎,是很值得的。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碩士,北師大應用心理碩士,美國正面管教講師,親子閱讀金牌導師,專注家庭教育。

歡迎交流家庭教育、個人成長、親子、婚姻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