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墨客
豆腐的由來十分的久遠,具體由誰發明,兩千年來難以“實錘”。
說起豆腐,它的來源比較久遠,有人說豆腐是由淮南王劉安所發明;也有人說豆腐始源於唐朝末期,但具體出自何處,就無從考證了。
淮南王的豆腐
相傳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上燒藥煉丹之時,偶然間用石膏點燃豆汁,以此發明了豆腐。除了劉安發明豆腐的傳說,還有一些歷史軌跡也可以證明豆腐始源於漢代。
後人在河南的一所東漢墓的石刻壁畫上發現了記載,在黃興宗的作品《發酵與食品科學》一書中綜合見解,說明記載的並不是釀酒的過程,有人認為這一記載就是豆腐的製作過程。
因為古時的人們條件有限,對於製作豆腐的工藝還未成熟,所以當時的豆腐並不能算得上美食,入不了主流菜品。也是因此,豆腐的發明始源於漢代這一說法竟成了迷,至今還存在疑點。
那麼“吃豆腐”又是怎麼成了佔便宜的代名詞呢?
長安街的“豆腐西施”闡述了“吃豆腐”的含義。
相傳,豆腐的起源是在東漢時期,漢朝的長安街上有一個非常出名的“豆腐西施”。“豆腐西施”的來源是什麼呢?
當時的女子不可拋頭露面,更別說上街做生意了,但對於當時一些貧苦的人家來說,為了生活就不會在乎這些了。這家豆腐店由一對夫妻經營,丈夫每天半夜起來磨豆腐,為了幫丈夫一把,妻子就去店裡拋頭露面的賣豆腐。
而這家店的老闆娘長得堪比西施,因此得名“豆腐西施”。因為老闆娘長的漂亮,很多人都會慕名前來買豆腐,有些人甚至是為了一堵老闆娘的風姿,才來買豆腐的。
這家店的生意也因此特別好,而對於一些買豆腐的男人來說,看到這麼風情萬種的“豆腐西施”,免不了要對她動手動腳,而為了做生意,老闆娘也不會在意。因此坊間就有了傳言,“吃豆腐”意在說明男人輕薄女人。
“吃豆腐”的另一種解釋
相傳古時開豆腐店的都是夫妻二人一起開,古時對於女子的限制比較大,女子不可拋頭露面。因此,男子負責賣豆腐的事宜,女子負責在家做幕後工作。
然而日子實在是太過清貧,男子不得不外出務工了,只留下女子一人在家經營豆腐店,因為做豆腐也不是太過費力的事情。所以女子一人承接了豆腐店,連做帶賣,不辭辛苦。
當女子去豆腐店賣豆腐的時候,一些買豆腐的男人都看傻眼了,因為女子在店裡搔首弄姿的姿態彷彿在勾引人。於是很多男人對女子開始不安分了,雖說是去店裡買豆腐,但更多是去挑釁女子的。
於是引起很多男人老婆的不滿,對此會說“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意在指明男人佔女人便宜。
“吃豆腐”就是真正的“佔便宜”。
古時的一些喪葬事宜,在家裡請一些幫忙的人吃飯,就會以豆腐為主。因為豆腐為白色,是一道比較符合喪葬菜。
而有一些吃不上飯的人,知道有人家在辦喪事,就會去他們家蹭飯吃。這裡所吃的就是豆腐,因此“吃豆腐”的真正含義也被流傳開來,最終成了真正的“佔便宜”。而後人流傳著的時候,常把“吃豆腐”與“性騷擾”結合在一起。
因為“吃豆腐”是佔便宜,那麼用在男人跟女人身上,就成了“騷擾”的行為。所以說“吃豆腐”的淵源還是比較深的。
“吃豆腐”在現代常用來男人輕薄女人,其中的歷史也算得上夠悠久了。
大國布衣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吃豆腐,就是性騷擾的意思。
傳說最早在唐代的長安,當時豆腐剛剛發明沒多久。
一家夫妻兩人做小本生意,以製作豆腐為生。
大家都知道,製作豆腐其實很辛苦的,都是由夫妻兩人一起完成。
因當年女人不便於拋頭露面,在豆腐店賣豆腐的都是這家男人。
不過,因長安的豆腐店很多,這家的生意並不好,一度到連吃飯都難以維持的地步。
因家境艱難,男主人只能白天再去其他地方打工,將賣豆腐的生意交給妻子去做,反正這也不是什麼體力活。
誰知道,這下生意卻突然火爆了。
原因很簡單,這家女主人是個小家碧玉,而且非常風騷。
一時間,整個長安的男人都知道這家豆腐店有個美女老闆娘,紛紛趕來買豆腐,很多人就坐在店鋪裡面吃完豆腐才走。
也許是天性,也許是為了生意,老闆娘非常能夠應付這些男人,甚至公然和他們調情,把這些臭男人迷的一塌糊塗。
久而久之,豆腐店生意非常好,老闆娘全家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然而,這些男人的老婆們卻極為不滿,認為這樣賣豆腐傷風敗俗,投訴到官府。
可惜大唐非常開放,官府不理這種事,畢竟又不是賣淫。
無奈之下,這些吃醋的老婆們只能冷嘲熱諷自己的丈夫: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
時間長了,吃豆腐就成為男人性騷擾、調戲婦女的代名詞。
其實從今天角度來看,這家豆腐店真的很會經營。
薩沙
豆腐的形成
豆腐是西漢劉安發明的。劉安是漢武帝的叔叔,受當時社會的影響,痴迷於修仙煉藥,一次他從道長那裡求得製藥之法,煉藥不成卻做了一鍋豆腐。豆腐成為了當時最流行的美食。
典故一
傳說在唐朝長安,一家夫妻兩人以製作豆腐為生。不過,因為長安的豆腐店很多,這家的生意並不好,男人只能去打工,將賣豆腐的生意交給妻子去做,誰知道,因為女人非常風騷,非常能夠應付這些男人,甚至公然和他們調情,把這些臭男人迷的一塌糊塗。一時間,整個長安的男人都趕來買豆腐,很多人就坐在店鋪裡面吃完豆腐才走。這些男人的老婆們卻極為不滿,官府又不理這種事,只能冷嘲熱諷自己的丈夫: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時間長了,吃豆腐就成為男人性騷擾、調戲婦女的代名詞。
典故二
古代有人去世,常以白色來祭奠,豆腐成為供桌上的常備品。前來幫忙的人,主人家肯定會讓他們留下來吃飯,因為是喪事,請客的菜一般白色食品佔佔多數,豆腐往往不會缺席,村裡總會有幾個遊手好閒之人來蹭飯吃,紅白事主人家不會趕人,吃豆腐漸漸成為這些佔便宜的人的代名詞。
翠花的酸菜
“吃豆腐”與“佔便宜”這兩個詞最初肯定沒有什麼關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詞彙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愈發的緊密,而人們對於詞彙的運用也愈發的靈活。
那些原本含義單薄的詞彙也逐漸變得豐富起來,而那些原本沒有任何聯繫的詞彙也都錯綜複雜地聯繫在了一起。據說豆腐最初是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與一眾道士築爐煉丹時,結果不小心練出了豆腐。豆腐清熱解毒,經濟實惠。甚至很多古代愛民的清官,因為家境貧苦,選擇吃豆腐而不吃肉來節省開支。
但是現在的“吃豆腐”並沒有被用來代指清官,而用來代指“佔便宜”甚至是“佔女性的便宜”。這又是為什麼呢?
“吃豆腐”的這個含義,其實來源於以前的典故,但是能查到的典故一般都包含兩種主流的說法。
不同的資料關於這兩種說法的表述有著不少偏差,如果採用司馬遷著史記時折中兼採的方法來敘述,敘述有偏離事實的風險。所以我們採用兼存異說的方法,只敘述、不作結。一說這個典故來源於“豆腐西施”這個詞:豆腐店的老闆娘因多食豆腐,皮膚細膩白嫩而被稱為“豆腐西施”。
老闆娘為了招徠顧客難免會有些賣弄風騷的行為,即便沒有賣弄風騷,也總有男人以“吃豆腐”為藉口,去豆腐店裡調戲膚白貌美的老闆娘。
久而久之,“吃豆腐”就變成了調戲、輕薄女性的代名詞。
但是這種跟豆腐店相關的典故還有另外一個:明朝的北京長安街上,有家豆腐店因為生意不景氣,男主人選擇出門找零活做來維持生計,留下女主人自己在店裡做豆腐賣。
誰知道這家女主人的長相實在甜美可人,於是很多男人為了看她跑到豆腐店裡吃豆腐。而這位女主人為了賣豆腐也只好逢場作戲,最終這家豆腐店的生意逐漸好了起來。
其他的豆腐店有沒有效仿,我們無從得知。但據說後來,那些男人的妻子們都用“吃豆腐”這個詞來調侃他們的男人。
我覺得這種說法其實有些欠妥,畢竟怎麼會有那麼多的美女去賣豆腐呢?在古代,官員的權力特別大,那些長得漂亮的女性大都被當官的納做小妾了,去賣豆腐的肯定是少數。
▲男人也可以被吃豆腐
而古代婦人又都講究三從四德什麼的,這種說法充斥著為了博人眼球而刻意捏造的痕跡。
第二種典故則和豆腐店沒啥關係,反而和喪事有關,而它的可信度我認為相對高一些。
因為豆腐是白色的素食比較適合喪禮中的氛圍,所以在古代的江南地區,人們會於喪禮結束後用“豆腐飯”(也叫“豆宴”)來招待那些幫忙準備喪宴的人。
雖然叫做豆腐飯,其實不只有豆腐,菜品主要以豆製品為主。
但是每次他們找來幫忙的人裡面,總有一些不出力混飯的在。於是“吃豆腐”慢慢就有了佔便宜的意思。
不過也有人認為,喪家舉辦基本上都是豆製品的豆宴,來酬謝那些參加葬禮給錢助喪或是幫忙準備喪禮的人,對於那些給了錢卻只有豆腐吃的客人們來說很吃虧。
但是辦喪事的家庭就佔到了便宜,於是“吃豆腐”會有這樣的含義。一般被請去給錢吃豆腐宴的人還不能拒絕,否則會被認為是"失禮"。關於喪事的典故也有其他的說法:歷史上經常有這樣的時期,老百姓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吃不飽飯,於是有很多人為了填飽肚皮去蹭那些有錢人辦的喪宴(也就是豆腐宴)。
不過好像在沒那麼貧窮的年代,也總會有人恬著臉去蹭飯。“吃豆腐”最後就變成了“佔便宜”。
除此之外,我認為現代之所以會有“佔女性便宜”的意思,主要是因為白嫩的豆腐本來就會讓人聯想到女性的皮膚,而豆腐的柔軟也會讓人聯想到女性的身體。
加上豆腐素有“佔便宜”的意思,兩者相結合最終產生了“佔女性便宜”這一意思。語言真的很奇妙,不是麼?
很多詞語最初的時候只有最基礎的含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詞彙開始有了引申義與比喻義
史之策
“吃豆腐”這句話是俚語,而且是絕對的白話文,所以肯定是先從民間有了普遍概念認同後,才被文字記錄,形成文字意義上的概念的。所以真的要想挖掘“吃豆腐”什麼時候有佔便宜的概念,實際上肯定要比文字記載的要早很多。
明確的“吃豆腐”有佔便宜,甚至有性騷擾的概念的文字記載,是在上世紀30年代。
比如魯迅的《故鄉》裡“豆腐西施”;茅盾的《子夜》裡“你不要慌,我同女人是規規矩矩的,不揩油,不吃豆腐。”;鄭定文《大姐》:“流氓還要吃豆腐,欺侮我們。”
但是這同時可以看出,“吃豆腐”在當時剛衍生出佔便宜、性騷擾的概念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是大家的共識。
所以說“吃豆腐”這個詞應該流行得更早,只是因為以前文言文不記載,所以大家並不知道它有這層含義的確切時間。
最早單純含有“佔便宜”的意思,更多應該和女人沒有關係,而是和喪禮上的“豆腐宴”有關。
古人在喪禮上要備豆腐宴,以酬那些來幫忙弔喪的親朋鄰居,之所以要用豆腐。
首先,豆腐有驅趕晦氣的寓意; 幫忙抬棺出殯的人回來之後了,的吃塊豆腐,避免把墳地上一些不好的東西帶回來;現在還有很多坐牢的出來後,要吃塊豆腐,去去晦氣。
其次,買塊豆腐算請客;古人獲取動物蛋白的機會並不多,而買塊豆腐,就算請客,在漫長歲月裡,還是比較普遍。所以別看不起豆腐宴,在物質貧乏年代,也算是件奢侈的事情。
而總有些人又不幫忙,又不出錢,卻要搶著去吃人家豆腐宴,這是典型的占人主家便宜,所以叫“吃豆腐”。
但是隨著便宜越佔越歪,便和性騷擾女性有關了。炒米認為,未必和豆腐西施賣豆腐有太大關聯。
畢竟那些漢朝、唐朝的例子實在太突兀,基本上沒有什麼線性關聯,而且說起源於漢唐,突然就沒有任何記載,一直到上世紀再次出現,有點不符合客觀規矩。
但是明顯含有性騷擾概念的“吃豆腐”,突然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集中流行。炒米猜想,這很有可能跟上世紀突然開放的風氣有關。
要知道上世紀流行的旗袍的設計是非常大膽的,女人們藏了幾個世紀的雪白的胳膊和大腿一下子就全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像不像雪白粉嫩的豆腐?當然這些還需要專家們去考證。
炒米視角
豆腐本是清清白白的食物,奈何不清白的人卻將“吃豆腐”變成了“佔便宜”。關於“吃豆腐”變成“佔便宜”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純粹的佔別人便宜,一種是“性騷擾”,專門指男性騷擾女性。
吃豆腐占人家便宜
這裡涉及到一個民間傳說。相傳戰國時期的樂毅非常孝順父母,所以經常變著花樣的給父母做食物。
偶然的一次,樂毅家的廚師用鹽滷製作出了豆腐,這種白嫩似玉的食物不僅好看,也非常好吃,當即得到了樂毅父母的喜歡。於是樂毅出於孝心,把家裡儲藏了很多豆子,準備製做豆腐。
後來樂毅的父母去世以後,親戚朋友來幫忙,樂毅把剩下的豆子都做成了豆腐款待大家。但有一些沒有幫忙的人也來蹭豆腐吃,所以大家就把這種佔別人便宜的行為稱之為“吃豆腐”了。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民間辦喪事的時候,桌上的菜都會有豆腐。同樣是一些沒有幫忙的鄉親會來佔便宜、蹭飯吃,所以“吃豆腐”才會成為佔便宜的。
吃豆腐變成性騷擾
樂毅發明豆腐實際上是後人牽強附會,豆腐的實際發明人是劉邦的孫子劉安。
劉安是漢武帝時期的淮南王,除了心懷異志、準備謀反之外,劉安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發明家”。他因為追求道家的長生不老之術,一心求仙,曾經做過熱氣球升空的實驗。
當然劉安也免不了煉製“仙丹”,但就在煉製仙丹的時候,無意中發明了豆腐。豆腐物美價廉,口感順滑,很快就成為了老百姓必不可少美食,於是各種各樣的的豆腐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當時漢帝國都城長安的豆腐店也是多如牛毛。
豆腐店的資源溢出,很多豆腐店的經營也非常不景氣。在這其中,有一家夫妻合開的豆腐店同樣面臨倒閉的情況,於是這家男主人就選擇了外出打工,留下了妻子獨自在家經營豆腐店。
男主人外出之後,豆腐店的生意迅速的火爆了起來。原來老闆娘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每當有人來買豆腐,老闆娘總會賣弄一下風騷,有一些好色的男人也會在買豆腐的時候趁機摸一下老闆娘。久而久之,“吃豆腐”就成了性騷擾的的代名詞了。
當然,以上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傳說。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吃豆腐已經被廣泛傳播,成為了揩油的代名詞。
我是越關
現在經常說“吃豆腐”來形容占人家女孩子便宜。
“吃豆腐”這麼就變成佔便宜了呢?是因為女孩子白白嫩嫩的皮膚像豆腐一樣好看嗎?
還別說,佔便宜這個“吃豆腐”和真的吃豆腐,也就是食用豆腐還真有關係。
吃豆腐為什麼成了佔人便宜的代名詞呢?
有人說,“吃豆腐”的說法和民間流傳的“豆腐西施”的故事有關:
豆腐店的老闆娘天天吃有營養的豆腐,保養的細皮嫩肉的,而且為了招徠顧客,有時候難免會有些賣弄風情的動作,引得周圍男人經常來買豆腐,或在豆腐攤上坐坐,以“吃豆腐”為名來豆腐店和老闆娘調調情,不老實的還會動手動腳。
所以長此以往,“吃豆腐”就成了男人佔女人的便宜代名詞。
當然,另外一種說法可信度更高:在古時候的喪葬習俗中有“吃豆腐”的習慣。
逝者一家子準備的飯菜中一定會有豆腐,所以其他人去弔唁逝者後,受到逝者家屬款待時飯菜中一定有一道豆腐,所以這時候的飯也叫“吃豆腐飯”。
不少忍飢挨餓的閒散漢子為了填飽肚皮,誰家有了喪事就厚著臉皮去蹭飯,時間長了“吃豆腐”也就有了佔便宜的意思。
一盤拉條子
在今天,“吃豆腐”成了佔便宜,性騷擾的代名詞。大家有沒有想過“吃豆腐”是如何就演變成了佔便宜的意思,其中到底有著什麼歷史典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吃豆腐”的前生今生。
關於“吃豆腐”演變成佔便宜,有兩個歷史典故。第一個歷史典故的可信度最高,據說在漢朝,長安街上有個夫妻開的豆腐店,老闆娘生得漂亮,風情萬種,人送“豆腐西施”,為招攬顧客,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的男人們老是以吃豆腐為名佔老闆娘的便宜。因此,也引起了吃醋的老婆們不滿意了,她們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來表達醋意和不滿。於是,久而久之,“吃豆腐”就成了男人佔女人便宜的代名詞。
第二個典故是古代喪葬有吃豆腐飯的習俗,一般百姓家裡發生喪事,都會請人來幫忙。在吃飯的時候,主人會給幫忙的人提供豆腐飯。然而,一些遊手好閒的人會渾水摸魚,忙倒沒有幫,卻也坐上飯桌吃開了。對那種不幹活而去蹭飯吃的傢伙,說他們是吃豆腐的。後來,“吃豆腐”有了佔便宜的意思。
豆腐具有色白、面細、質嫩、性軟四個特點,恰與“年輕女子”肌膚白皙細嫩而性情軟弱的特點相契合。所以,“吃豆腐”被藉著佔女孩子的便宜,性騷擾。各位,你們對“吃豆腐”
密探零零發
“吃豆腐”有兩種釋義,一是正兒八經的吃豆腐,另釋義是佔便宜、揩油的意思,古時,正常去喪家弔唁吃飯,叫吃豆腐,俗稱豆腐飯,但經常去蹭吃,就會被形容成“吃豆腐”,意指佔便宜,久而久之後,吃豆腐就用在了男人揩油女人的意思,意為佔了女人便宜。
“吃豆腐”典故
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為了長生不老,在世間尋求“仙藥”,結果,在一次煉藥過程中,將黃豆、鹽滷等物精煉,無意中竟煉出了後世的豆腐,但當時劉安可不知道這是豆腐,只知道此物“白如純玉,細若凝脂”世間罕見。
試吃後,雖不知道能否長生,但口感極佳,於是,在民間大肆推廣,因為黃豆民間眾多,這“豆腐之法”面世後,備受老百姓喜愛。
在當時,吃豆腐還有一講究法,那就是碗裡擱一塊大豆腐,並許上些佐料,拿帶杵的小刀一塊一塊輕嘗,猶如品鑑“玉肌少女”,爽嫩又口滑。
後,因為普及,豆腐還被一夫妻於長安大街上開鋪,老闆後臺磨工,老闆娘前臺招呼生意,由於老闆娘生得那叫一個美豔,還以吃豆腐為美容功效宣傳,生肌如玉,被客人戲稱為“豆腐西施”。
經此,這家小店在長安一炮而紅,由於老闆娘漂亮,難免做銷售有“賣弄風情”之嫌,引得相鄰相街的男人為買其豆腐都要與“豆腐西施”調情,甚者還動手動腳,例如拿豆腐時蹭一蹭身、付銀錢時摸一摸手。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買豆腐、吃豆腐,邊買邊吃邊佔豆腐”,當時還因為此事,這些男人大肆花錢買豆腐還被家裡的婦人罵:“今天又去吃豆腐了?”這的吃豆腐指“今天又去輕薄女人了?”
也是此後,“吃豆腐”就成了佔女人便宜的代名詞,經久不衰。
探索歷史奇聞
“吃豆腐”一詞,現在早就成了男人佔女人便宜的代名詞。
為什麼只能男人佔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女人佔男人便宜的地方還少嗎?為什麼不叫吃豆腐?
當然不能,因為之所以叫吃豆腐,是因為形容女人的形態,與豆腐的形態是一致的。
所以,女人是吃不到男人的豆腐的,最多是吃男人的豆腐乾豆腐皮豆腐泡了。
而且,即便是形容男人佔女人的便宜,恐怕大家聯想到的,也一定不會是又老又韌的北豆腐,而是白嫩凝滑的南豆腐,你要理解成日本豆腐,也不為過。
一盤剛成型的南豆腐,柔嫩纖滑、細膩潔白、水潤剔透、Q彈爽舌,讓人直感覺要是不把它吃進肚裡,簡直就是暴殄天物……沒毛病,要是你見了具有同樣特徵的柔美女生,也一樣會升騰起這種感覺。
吃豆腐一詞發源於哪個朝代,不見史著,民間故事倒有不少,拋去年代的混亂,故事的內核都是一樣的。
說的是夫妻倆經營了一家豆腐店,因為男主外女主內,生意馬馬虎虎,看來也沒有什麼獨門秘方,二人終日辛勞,也沒賺幾個錢,勉強度日。
偶一日,男主要出遠門一段時間,只好讓內堂的女人出來照應生意。
局勢馬上改觀。
不為別的,只為這家中的女人,是一個尤物。
剛才形容豆腐的時候,好詞已經用光了,乾脆你就把她的外形想象成一塊水豆腐吧。
更為迷人的是,她的聲音也嬌美動聽。
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她的待客之道也很婉轉應承,一個眼神就讓男人們的心融化進豆汁兒裡了……
生意不火才怪呢。
一反常態的是,按理說出來買菜都是家庭婦女的職責,可人家這豆腐店,卻招來的全是一水兒的大老爺兒們。
不光來的人多,回頭客還多。
不光回頭客多,翻檯率還低,來了就不肯走了。非要假裝接人家豆腐的時候捏一把人家的小手。
久而久之,這個街區的婦女們都不幹了,家裡這貨是去哪兒買豆腐了?買個豆腐還要用兩個時辰?以及為什麼買了一塊又折返回去買了一塊?為什麼每天中午晚上都愛吃這一口豆腐?
上街一看,全明白了,半條街的男人都圍著豆腐店過乾癮呢。
你們這到底是來買豆腐的?還是來吃人豆腐的?
這可能就是古代版本的“吃豆腐”的由來。也是一個可信度極高的由來。
還有一種考證。
某地辦喪事的時候,有吃“豆腐飯”的習慣。或許是豆腐的顏色與喪事的白色彼此對應,喪家準備的飯菜是以豆腐為主菜,來弔唁的親屬朋友吃的這頓飯就叫“吃豆腐飯”,村子裡的懶漢二流子正好也來蹭飯,主人家這種場合,也往往並不轟人家走,坐視被人家吃豆腐。
對於這種既不幹活又不是親屬的來蹭豆腐飯吃的人,他們就屬於愛佔小便宜的“吃豆腐”。
這種來源生硬晦澀,很不貼近生活,沒有男女關係的段子,不是好段子。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已經開始流行男人佔女人便宜喚做“吃豆腐”的說法,在很多文人的小說中,都出現過這類靈動的詞語。
所有涉及男女關係的段子,都是不是好段子權且不說,至少都是具備流傳性的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