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原型是知縣武植,妻子潘氏賢良淑德?這是一個謊言


武大郎原型是知縣武植,妻子潘氏賢良淑德?這是一個謊言

電視劇裡的武大郎與潘金蓮



現在一有什麼娛樂八卦出現,網上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讓子彈飛一會”,因為大家都知道這種娛樂八卦很可能隨著後續爆料,會有反轉。

事實上不僅是娛樂八卦,就連古代小說人物這年頭都有反轉的。

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著名人物:武大郎。

前些年河北清河縣爆出一則新聞,原來《水滸傳》裡的武大郎原型是明代永樂時期的進士武植,據說考古發掘他的墓,發現根據他的骸骨,武植至少身高在1.8米,根本不是什麼“三寸丁谷樹皮”。

還說武植一直擔任縣令職務,他妻子潘氏是知府的女兒,賢良淑德,給武植生了四個兒女,兩口子一輩子和和美美,白頭偕老。

那麼,武植是怎麼變成武大郎的呢?


武大郎原型是知縣武植,妻子潘氏賢良淑德?這是一個謊言

清河縣武植墓

根據清河縣自稱武植後人的武家那村的村民介紹,這主要是武植得罪了自己同窗黃堂,黃堂雖然和武植是同學,但是沒武植有本事,考不上科舉,一直在老家,有一次家裡著火,黃堂家被燒成了白地,於是黃堂只好跑去找武植求助。

結果武植因為公務繁忙,沒怎麼和自己這個同窗接觸,於是黃堂就認為武植是“狗眼看人低”,嫌棄自己是窮人,不願意搭理他。

於是懷恨而走的黃堂就到處抹黑武植和武植的夫人潘氏,而且還編一些倫理相關的段子來編排武植夫婦,還說潘氏族水性楊花云云。

結果等黃堂到家才發現,原來武植早就派人給他在老家修好了房子,這個時候黃堂又悔又恨,覺得自己對不起武植;無奈黃堂編的段子已經傳播到全國各地,甚至被施耐庵當成了素材,寫進了《水滸傳》。

結果就這樣,因為文人無行,受人愛戴的武知縣和他的夫人潘氏竟然成了《水滸傳》裡的“三寸丁”武大郎和華夏知名的壞女人潘金蓮。

看完整個故事,是不是覺得特別感慨?覺得武植那位同窗特別不是東西?

彆著急激動,反轉來了。


武大郎原型是知縣武植,妻子潘氏賢良淑德?這是一個謊言


這個故事包括武植都是相關人士杜撰出來的,目前不足以證明清河縣有過“武植”這麼一個人,更別提他是《水滸傳》武大郎的原型了。

下面我就詳細介紹一下為什麼“武大郎”是“武植”是一個謊言。

首先,施耐庵寫《水滸傳》時根本就沒有提到武大郎叫什麼名字。一直到崇禎版的《金瓶梅》第一百回時才提到武大郎的名字。

又有一人,身軀矮小,面背青色,自言是武植。——崇禎版《金瓶梅》第一百回普靜禪師誦唸解冤經咒

要知道,根據目前史料,施耐庵死於1370年,也就是明洪武三年,當時元朝還是至正三十年呢,元順帝都還活著呢。

即使按照自稱武植後人所言,武植真是明朝永樂年間的進士,那麼一個洪武三年就去世的施耐庵是怎麼聽到永樂年間進士的八卦的?

更別提《水滸傳》里根本就沒有提到武大郎的叫什麼,而提到武大郎叫武植的是崇禎版的《金瓶梅》,《水滸傳》最早成書於明朝嘉靖年間,而《金瓶梅》成書大概在明朝萬曆二十年前後,兩者相差了50多年。

難道《金瓶梅》的作者還會為了武大郎叫什麼專門跑到清河縣去考證嗎?


武大郎原型是知縣武植,妻子潘氏賢良淑德?這是一個謊言

崇禎版《金瓶梅》


根據加拿大學者Timothy Brook《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一書,一名生活在浙江北部的舉人去京師趕考,要在路上走四十天時間。

目前大家都認為《金瓶梅》作者是蘭陵笑笑生,生活在南京或者江南一帶,大家覺得《金瓶梅》作者會為了武大郎叫什麼,專門從南京花幾十天時間到河北清河縣去考證武大郎姓甚名誰?

其次,即使“武植“這個人,從現有史料看,也屬於後人杜撰。

清河縣武家那村名聲稱武植是明代永樂年間進士,然而目前明代進士名錄已經出版了,所有明代進士都可以在這本名錄上查詢到,但是很遺憾,進士名錄里根本沒有武植的名字。

而《清河縣誌》從明朝嘉靖二十九年首次成書開始,一共修了七次,這七次裡都沒有記載清河縣有一個進士叫武植。

進士可不是韭菜,不是種下去就有,明清一個縣很可能半個世紀都出不了一個進士,換言之,考中一個進士,縣裡都會當寶貝,如果武植真是清河縣考中的進士,怎麼可能《清河縣誌》不收錄?

那麼是不是武植其實不是進士,只是舉人呢?

也不是,因為目前清河縣還保存著光緒版的《清河縣誌》以及民國版的《清河縣誌》,《縣誌》裡都會有當地舉人名錄,但是很遺憾,兩個版本的縣誌裡都沒有武植的名字。


武大郎原型是知縣武植,妻子潘氏賢良淑德?這是一個謊言

清河縣誌進士名錄


也許有人會問,是不是舉人太多記漏了?這絕對是不可能的,因為明清別說文舉人,武舉人都沒那麼容易考,以河北滄縣為例,有明一朝才5名武舉人,清河縣明代舉人不足80人,怎麼可能遺漏?

事實上更為誇張的是目前認定的武植故鄉,清河縣武家那村,根據《清河縣誌》在清朝乾隆朝以前一直叫“孔宋莊”,顧名思義,該村是以姓孔、姓宋兩家人為主,一直到了乾隆朝之後才因為村裡人員變更改名為武家村。


武大郎原型是知縣武植,妻子潘氏賢良淑德?這是一個謊言

《邢臺市地方誌叢書·清河之最》


也就是說在清朝乾隆年間之前,目前的武家村根本不是所謂“武氏族人世代所居之地”,那麼又如何證明明代人“武植”就是武家村的人呢?

根據清河縣政協編纂的《邢臺市地方誌叢書·清河之最》披露,1992年武家村村民確實在村裡發掘了一座古墓,但是這座古墓有明顯的清代古墓風格痕跡,而且沒有任何遺物留存。

也就是武家村的村民確實在1992年發現了一座疑似清代風格的古墓,沒有任何墓碑以及遺物留存的情況下被武家村村名認定為“武植墓”。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