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的“沉默”,開啟了中國衛星通信的新時代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

周總理的“沉默”,開啟了中國衛星通信的新時代

當年1月,尼克松的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黑格一行十八人來到中國,為尼克松總統訪華作技術安排,其中之一是有關電視轉播問題。白宮發言人齊格勒向中方提出:在尼克松總統訪華期間,隨行的大批記者將通過通信衛星播發電視、圖片、電訊等,請中國政府給予方便。美國人民渴望通過電視看到尼克松總統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實況,尼克松本人對此事極為重視。

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同時又圓滿地解決衛星通信的問題,周總理讓熊向暉向美方轉告三點:第一,請他們負責為中國政府租用一顆通信衛星,租用期是北京時間1972年2月21日上午1時至2月28日24時;第二,在租用期間,這顆衛星的所有權屬於中國政府,美國方面事先向中國政府申請使用權,中國政府將予同意,中國政府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費;第三,租用費和使用費都要合理,要齊格勒提出具體數目。我們通過其他途徑瞭解國際上的一般價格,不做“冤大頭”。

三點“約法”既維護了國家主權,又精明合理。齊格勒聽了很是驚訝,鎮定一會兒才說,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談判對手。我完全接受中國政府提出的前兩點辦法。請放心,租費一定很合理。我知道,租用費和使用費是互相關聯的。我現在提不出具體數目,但我可以設想,這兩項費用之間將會劃個“等號”。我很佩服你們的精明,我更佩服你們處處注意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嚴。我將把這一深刻印象報告尼克松總統,並告訴我的同事和親友。我還要坦率地說,現在我完全同意基辛格博士的看法:周恩來總理是世界上罕見的,令人敬佩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尼克松訪華的前幾天,美國的一架運輸機提前降落在了北京首都機場。這架運輸機剛一停穩,一個秘密的集裝箱便從機上卸了下來。這個集裝箱被迅速打開後,露出的是一箇中國人從未見過的活動型的衛星地面站。在中方有關人員的協助下,美國的這個衛星地面站便安放在了首都機場,其天線直徑僅有10米。

2月21日,當尼克松總統訪華的專機一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尼克松剛剛走下飛機的舷梯,黑格便如同影子一般緊緊地跟在了尼克松的身後,手上只拎了一隻小巧精緻的黑皮箱。這個後來被稱之為“黑匣子”的黑皮箱,即微型活動衛星地面站的終端。

最先注意到這個“黑匣子”的,是周恩來總理。

當晚,周總理陪同尼克松一起看當天中美活動的錄像。剛看了幾個鏡頭,尼克松便指著錄像對周總理說,現在美國人民也坐在電視機旁看我們今天的活動情況。周總理略為一驚:是嗎?尼克松笑了,指著身邊黑格拎著的黑皮箱說,從我踏上中國領土的第一步起,我在中國每時每刻的活動情況,便全都由它記錄在案,然後再通過我們天上的通信衛星,將這兒的每一個活動細節隨時傳回美國。周總理聽後十分震驚,但表面上依然顯得漫不經心。事後卻急忙找來有關人員,對“黑匣子”之事進行了認真的詢問。有關人員把“黑匣子”和衛星地面站的詳細情況向周總理作了介紹,最後不無遺憾地說了一句:“可惜的是,天上現在還沒有我們中國的通信衛星!”

總理沉默了······

從第二天起,周總理與尼克松在一起的日子裡,眼睛總是有意無意地看一看尼克松身邊的那個“黑匣子”。一次晚宴中,周總理又一次談到了那個神秘的“黑匣子”,尼克松脫口說道:“我們這次帶來的衛星地面站,到時就留給你們吧!”周總理端起酒杯笑了笑說:“總統先生,我看還是賣給我們吧!”就這樣,尼克松訪華結束後,他帶來的那個衛星地面站,便被中國買了下來,留在了北京電信部門。

同年下半年,日本田中首相訪華。和尼克松總統訪華一樣,田中首相也隨身帶來了“黑匣子”和衛星通信地面站。田中首相訪華結束後,中國把日本帶來的衛星地面站也買了下來。

周總理的“沉默”,開啟了中國衛星通信的新時代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我國租用的衛星通訊地面站

1972年1月和8月,周總理先後兩次批示在北京建設1號、2號衛星地面站。1973年7月4日,從國外引進的1號站投產,通過太平洋上空的國際衛星開通國際通信業務。1974年3月25日,2號站投產,通過印度洋上空的衛星開通對歐洲、亞洲、非洲的國際電路。1975年,我國自行研製的10米天線衛星地面站誕生,標誌著中國具備自主研製衛星地面站的能力。

1974年5月19日,周總理對我國通信衛星建設作了最後一次重要批示後即住進了醫院。此後,他再也沒有回到他那張寬大的辦公桌前。根據周總理的批示,國家計委、國防科委聯合提出了實施方案報告,1975年3月31日,中央軍委批准了《關於發展我國通信衛星的報告》。

經過9年會戰,中國的通信衛星終於橫空出世。1984年4月16日18時27分57秒,當“東方紅2號”到達最佳定點區域時,西安渭南測控中心一聲令下,一瞬間,便將衛星定點在東經125度的赤道上空。第二天下午6點,衛星通信的試驗正式開始,電視傳輸發送的中央電視臺當天的電視節目,畫面穩定,圖像清晰,色彩鮮豔,伴音純正,傳播效果比預想的還好。當地處偏遠的烏魯木齊和昆明等地的各族人民第一次看到由我國自己的通信衛星從北京直接轉播的電視節目時,激動得熱淚盈眶!

1984年5月14日,通信衛星正式交付使用。

從此,中國開始了用自己衛星通信的歷史。

1985年10月,第一座國內衛星通信地面站在北京建成。

周總理的“沉默”,開啟了中國衛星通信的新時代

北京1號衛星地面站

如今,位於北京海淀的北京1號、2號站已建設成為我國最大的衛星通信地面站,承擔著國際國內衛星通信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