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晚年有多悽慘?原因是什麼?

小小嬴政


眾所周知,戚繼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抗倭名將。他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但是晚年十分悽慘,被罷官免職。朝廷對他不聞不問,以至他於萬曆十五年賦閒死於家中呢。

導致這個悲劇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原因不難解釋,戚繼光之所以被罷官,其實主要原因只有一個——張居正下臺了。眾所周知,所有的將領能夠在外征戰都需要朝廷內部的強力支持,其中戚繼光之所以在萬曆朝初期混的風生水起,其核心就是依賴張居正在朝廷內部的強力支持。

張居正作為萬曆初期乃至明朝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內閣首輔,在萬曆最初是說一不二的存在。張居正的所有邊事主要依賴戚繼光和李成梁二人,戚繼光防守的薊鎮一直對北方的蒙古騎兵防禦非常有效,沉重打擊了蒙古人。這一點在功績上完全不亞於他在東南對倭寇的勝利,戚繼光的軍隊軍餉非常高昂,一年軍餉相當於50多萬兩白銀,等於明朝國庫總收入的5%,然而戚家軍的總人數也不過五六千而已。這麼高昂的軍餉,可以說沒有張居正的特批是無人可以調動的,另外張居正對戚繼光還授以全權,戚繼光可以完全指揮整個軍隊不被任何人掣肘,所以朝廷裡面的人普遍把他看成張居正的親信。

萬曆十年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授意朝臣對他進行了全面清算,其中不免殃及池魚。張居正的親信都被清洗,戚繼光自然難以倖免於難。由於戚繼光是著名的張居正外朝黨羽還手握重兵,所以他被罷官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冷兵器研究所


戚繼光晚年境遇悽慘,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事業和家庭。  

事業方面,對戚繼光來說最不妙的就是,他多年以來的大靠山張居正倒臺了,張居正身死之後,神宗皇帝開始了對張居正的大清算,作為張居正一手提拔起來的絕對親信,戚繼光還是被波及到了。  

政治鬥爭是無情的,站隊是否正確,決定著一個人的政治前途。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張居正病逝,他死後不久,有人提醒萬曆皇帝,說是戚繼光與張居正關係密切,如今擔任薊鎮總兵,相當於宮門外面有一隻猛獸,而且是隻聽從張居正節制的猛獸。

這個“提醒”直擊萬曆皇帝心中最脆弱的地方,於是,在萬曆皇帝的暗示默許下,戚繼光被彈劾,從薊鎮總兵的位置上調任廣東總兵,表面上官職幾乎沒動,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拱衛帝都的重要地位。  

許多人到北京請願,求萬曆帝留下戚繼光,然而萬曆帝不允。戚繼光臨行前,市民罷市,百姓遮道,眾部將也感傷不已。  

萬曆十二年,清算張居正的政治運動達到高潮,戚繼光何等精明老辣,他看出風頭不對,向萬曆皇帝提出辭職,想借此遠離政治漩渦,保留幾分名將尊嚴。 

但對這位戰功卓著,蕩平倭寇之亂的名將,萬曆皇帝絲毫不給面子,他直接把戚繼光免職,宣佈戚繼光是張居正的黨羽,這種政治身份,完全是判了戚繼光政治死刑。 

 

戚繼光迴歸蓬萊老家,朋友很少,沒幾個人敢與他往來。  

戚繼光不光是事業悽慘落幕,他的家庭也出現了巨大變故,主要有以下幾件事情:  

他罷官回家的路上,得知小自己六歲的弟弟戚繼美病逝。  

這個戚繼美也不是一般人物,他大半輩子跟隨哥哥東征西戰,掃平倭寇之後,又來到北方,與蒙古鐵騎頻繁作戰,最終官至雲貴總兵。  

萬曆十一年,戚繼美的妻子病亡,隨後,他被罷免回家(毫無疑問,受到了戚繼光的牽連),緊接著,戚繼美的兒子暴病身亡,幾重打擊下,戚繼美也病逝了。  

萬曆十二年十月,戚繼光趕回老家後,看到弟弟的靈柩,悲從中來,嚎啕大哭,這位明朝中後期最傑出的名將,也有熱血柔腸。  

失去與之感情深厚的弟弟之後,更大的悲劇發生了:戚繼光的原配妻子王氏,拋棄他而去,回到了孃家,而且,捲走了戚繼光的所有家財。

要說起這位王氏,也是歷史上留下一筆的人物。  

早年王氏通情達理,對戚繼光是真愛,家裡貧困,買回一條魚來,她吃魚頭魚尾,留著'魚身給丈夫吃。  

戚繼光在浙江一帶抗擊倭寇的時候,王氏和戚家軍家屬們居住在新河所,守軍很少,忽然有一大批倭寇偷襲,緊急情況下,王氏說服所有戚家軍家屬穿上戚家軍軍服,站到城牆之上,把倭寇嚇跑了。  

這麼一位賢惠,而且有勇有謀的好妻子,怎麼就會拋棄戚繼光而去呢?  

其實,也怪命運弄人,公元1545年,戚繼光和王氏結婚,在戰場上殺人不眨眼的戚將軍,相當懼內,可見王氏的性情暴烈。  

兩人的脾氣倒是可以融合,問題出在:兩人多年沒有子嗣。  

這在當時那個年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王氏還堅決不同意戚繼光納妾,一直拖到公元1563年,戚繼光瞞著夫人王氏,在外面娶了三個小妾,生育了五個孩子,直到孩子長大,王氏才得知此事。  

王氏怒不可遏,戚繼光下跪求和,最後兩人談妥,把其中一個孩子過繼給王氏當兒子。

王氏雖然無奈痛苦,但也只好承認現實。但偏偏,這個凝聚了她滿心關愛的孩子早夭了。這樁悲劇發生在戚繼光被貶官回家之前,王氏萬念俱灰,精神有些失常,離開了戚繼光。  

戚繼光晚年的時候,身體很不好,肺病久病不愈,貧苦交加,連請大夫拿藥的錢都沒有。  

在戚繼光去世前三個月,河南道御史傅光宅曾上疏建議重新起用戚繼光。萬曆帝不但不予採納,反而給傅光宅奪俸兩個月的處分。  

公元1588年,年僅六十歲的一代名將戚繼光溘然長逝,他的人生曾經無比輝煌,也註定永垂不朽,然而他的晚年人生卻以悲劇收場,讓人扼腕嘆息。 


我見青史多嫵媚


說起明代最強的步兵部隊,非戚家軍莫屬,從浙江到福建,從抗倭到守備薊門,大小戰鬥數百次,無一敗績。其靈魂人物戚繼光無疑是戚家軍的靈魂人物,也是著名的抗倭英雄。

不論進攻還是防守,戚繼光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而在戚繼光晚年,卻沒有衣錦還鄉,也沒有封妻廕子,最終抑鬱而終。

人都有老的那一天,無論是誰,戚繼光也不例外,他在戰場上為國效力,理應獲得安逸的晚年生活,事實則並非如此。

戚繼光罷官後,沒有了之前的權勢,只能回家休養,而此時他的結髮妻子王氏,卻拋棄了年老的戚繼光。王氏原本和戚繼光感情很好,但無法為戚繼光生下子嗣,戚繼光一氣之下娶了幾房小妾,這一舉動激怒了王氏夫人。

之後,戚繼光和王氏破鏡重圓,並把次子過繼給了王氏撫養,奈何天公不作美,不久次子戚安過不幸夭折。王氏夫人心如死灰,和戚繼光感情徹底破裂,拋下戚繼光獨自離開,而且把家中餘財也一併帶走了。

這對戚繼光打擊很大,況且身染重病,甚至最後連抓藥的錢都沒了,窮苦潦倒的戚繼光就這樣病逝在家中。雖說戚繼光晚年比較不幸,但對比明代眾多被陷害、被冤殺的功臣,戚繼光也算是幸運,他從權力核心跌落,還能保住性命,也是不易了,那麼為何戚繼光晚年如此悲慘?

戚繼光不同於那些草根出身的軍兵,他最早的官職繼承於他父親戚景通,登州衛指揮僉事。自小戚繼光就熟讀兵書戰策,耳濡目染之下,也清楚官場的運行規則,這給他以後的仕途打下基礎。

更重要的是他娶了王氏,王氏是“萬戶南溪王將軍棟女”,當時的王棟是總兵,也是當時戚繼光的頂頭上司。有老丈人撐著,戚繼光才有施展手腳的舞臺。而且他的老婆王氏是能文能武,戚繼光都不一定能打過她,所以也留下了戚繼光怕老婆的傳說。

在抗擊倭寇的戰役中,戚繼光主要依靠的是自身軍事才能,和圓滑的處事技巧,除了老丈人支持以外,當然也少不了張居正的舉薦。嘉靖年間,張居正羽翼未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支持戚繼光。

到了隆慶年間,戚繼光和張居正關係進一步密切,戚繼光得到進一步重用,和譚倫一同防守薊遼重鎮。

史料記載:

“部議獨用繼光,乃召為神機營副將。會譚綸督師遼、薊,乃集步兵三萬,徵浙兵三千,請專屬繼光訓練。帝可之。”

此時大多數人都已清楚,戚繼光是張居正的人,張居正已經是內閣成員,位高權重,兩人書信來往頻繁,關係更為密切。

由於張居正的提攜和重用,戚繼光在薊門可以放開了幹,訓練部隊,修築城牆,甚至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程度。戚家軍武器裝備先進,作戰勇猛,士氣強勁,攻城都不在話下,守城更是手到擒來。

在戚繼光的統領下,薊門的外敵得以平定,加上李成梁守衛遼東,有優秀的將領守衛邊疆,張居正的權勢一度達到頂點。到了萬曆年間,張居正權傾一時,戚繼光也是混得風生水起,薊州總兵戚繼光的上下級,都可以在“便宜行事”下被張居正隨時調換。

這樣就可以確保戚繼光充分發揮其軍事才能,況且戚繼光人緣也很好,也沒有人敢找他的麻煩。而隨著張居正改革的進行,其樹敵也越來越多,這都是無法避免的,滿朝文武也都知道戚繼光和張居正的關係。

史料記載:

“雖夜中開門遞進。”

凡是碰到戚繼光的書信,哪怕是夜裡送來的,張居正都要命人直接送進來,可見兩人的關係有多麼密切。張居正和戚繼光是君子之交,他們共同的目的是報國為民,但他們的敵人卻不一定這麼想。

張居正去世後,滿朝彈劾他的奏摺到處飛,在萬曆皇帝的授意下,張居正家中被炒,兒子被逼自殺,家屬流放,連棺槨都差點被毀。

史料記載:

“詔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揮居易、子編修嗣修,俱發戍煙瘴地。”

萬曆皇帝廢掉張居正是為了拿回皇權,那麼眾所周知的張居正黨羽,也必定會遭殃。戚繼光是張居正的左膀右臂,張居正支持戚繼光也長達十六年之久。於是彈劾戚繼光的奏摺也放到了萬曆皇帝的桌案之上。

聰明的戚繼光也必定意料到了,人走必定茶涼,沒有了樹蔭,戚繼光這官也就當到頭了。只不過戚繼光戰功赫赫,在保家衛國的戰鬥中幾乎毫無瑕疵,那些彈劾戚繼光的人應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或許因為其是民族英雄,放過了戚繼光一馬。

另外,萬曆皇帝並不糊塗,張居正的功績他清楚,戚繼光的功勳他也很看重,即使戚繼光有一些貪汙受賄的佐證,萬曆皇帝也網開一面,沒有對戚繼光下死手。

史料記載:

“準回衛調理,以候啟用。”

沒有了張居正的庇護,戚繼光也無心再在朝廷任職,各方勢力必定會排擠戚繼光,這也無可避免。既然戚繼光是張居正的人,就被打上了標籤,也就是不再複用。而張居正去世的時候,戚繼光也已經五十多歲,身體素質、精神狀態也大不如前,加上心情抑鬱,最終只能回家養老。

史料記載:

“居正歿半歲,給事中張鼎思言繼光不宜於北,當國者遽改之廣東。繼光悒悒不得志,強一赴,逾年即謝病。給事中張希皋等復劾之,竟罷歸。”

張居正去世半年後,張鼎思彈劾戚繼光,戚繼光被調入廣東任職,戚繼光只能勉強去任職,很快就打了辭職報告,希望能回家養病。給事中張希皋繼續上疏彈劾,戚繼光罷官回家。

戚繼光晚年的遭遇,主要在於張居正的去世,沒有了靠山和後臺,只得被排擠在外,而丟掉了官職,就沒有了權柄,也就再無人去關心戚繼光的晚年生活。

更重要的是,王氏一看戚繼光沒權沒勢了,再聯想到他曾經揹著自己納妾,過繼給自己的兒子又夭折,灰心喪氣之下,卷著錢財一走了之。就這樣,戚繼光丟了官,丟了老婆,丟了錢財,連臉面也丟盡,當時就抑鬱了,撐了不到兩年,就重病纏身,且沒錢抓藥,抑鬱而終:

“雞三號,將星殞矣!”

長壽與否和其心態有很大關係,現代也是一樣,即使你家財萬貫,卻每天悶悶不樂,必定成不了高壽老人。而如果你能調整好心態,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每天怡然自樂,則可以延長壽命。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即使有軍功在身,也脫離不開這種“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事無人聞”的世俗眼光。

戚繼光鎮守邊境多年,手握重兵,威名遠播,罷官之後卻無人問津,這巨大的落差令其心情低落,另外還有妻離子散之禍,英雄遲暮,美人黃昏,可悲可嘆。


楊角風發作


戚繼光晚景悽慘主要是因為——靠山倒了!老婆跑了!

如果說抗倭英雄是戚繼光正面的話,那善於官場鑽營、極會尋求官場靠山則是戚繼光的側面。

與岳飛純粹的精忠報國、缺乏官場智慧不同,戚繼光在做英雄事的同時,腦子裡始終存有“立功揚名,保位免禍”的想法。

如何才能“立功揚名,保位免禍”呢?

除了自家有本事,戚繼光認為尋找靠山不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甚至可以這麼說,戚繼光風起雲湧的背後,從來都是有“靠山”支持的。從踏入軍營的那一天起,戚繼光事實上就有一座碩大的靠山,那就是他的老岳丈,總兵王棟大人。戚繼光怕老婆,不是因為他對老婆有多好,而是因為他不敢得罪總兵大人的女兒,這種沒有真情實感的“敬重老婆”也為他晚年的殘景埋下了伏筆。

繼老岳丈後,戚繼光的第二座大靠山,即是發掘提拔他的人生貴人,總督大人胡宗憲。在胡宗憲手底下,戚繼光雖然開始大放異彩,但他始終保持一個習慣,凡事都要先請示總督大人,在總督大人面前從不飛揚跋扈,擅作主張。

但在靠牢胡宗憲的同時,戚繼光並沒有止步不前,他的官場危機意識很強,在他看來,光有地方靠山是遠遠不夠的,朝中有靠山才是關鍵。

為了在京城尋找靠山,戚繼光可謂是不惜銀兩,不惜精力。起先,他有意攀交當朝首輔高拱,但高拱這個人太囂張、太孤傲,戚繼光沒能如願。退而求其次,他便積極向時任國子監司業的張居正靠攏。

當時,張居正的權勢還未如日中天,但這恰恰體現了戚繼光的眼光。待朝局變幻,胡宗憲等人身敗落馬後,只有戚繼光如願從前線調入了京城。

這期間,有個細節很能說明戚繼光為在京城尋求靠山,如何的不惜重金——“領將印三十餘年,家無餘田,惟集書數千卷而已。”

他的鉅額俸祿和獎賞都到哪裡去了呢?不言而喻。

除了重金賄賂,戚繼光在對張居正獻殷勤方面同樣不遺餘力。每次給張居正寫信,戚繼光都非常謙卑地自稱“門下走狗小的戚某”;為了買張居正歡心,戚繼光常年給張居正送各種補藥,蒐羅各色美女,甚至包括“洋妞”。

正是因為有了張居正的鼎力支持,戚繼光才迎來了人生第二個輝煌期,並幹了三件大事——訓練戍邊部隊、建立車步騎營、修建長城敵臺。

然而,當萬曆十年六月,張居正吃了戚繼光所送海狗腎導致“痔根”加重(野史說法),一命嗚呼並隨即遭到清算後,戚繼光的厄運也就來了。

張居正死後,戚繼光很快受到牽連,第二年即被調往廣東,第三年即遭罷官棄用。

這裡有一點很值得玩味,戚繼光被彈劾遭罷官的原因和罪狀,在當時是模糊不清的,表面上看是受累於張居正,其實根源在於倭寇邊患已除,朝廷要剪除羽翼豐滿的武將,鳥盡弓藏。

萬曆十三年,遭到罷官的戚繼光落寞回鄉,但他的晚年悲劇並沒有就此止住,相反是越發的慘不忍睹。

關於戚繼光“怕老婆”的說法很多,但和很多怕老婆的男人,夫妻感情其實很好不同,戚繼光和原配戚王氏的夫妻感情很差。

根據清朝乾隆年間《仙遊縣志》等記載,戚繼光因為兒子在莆田違反軍紀而斬子,從而愧對妻子戚王氏,對戚王氏多方遷就忍讓,而戚王氏則終生懷恨在心,始終苛待丈夫。

鑑於戚繼光在莆田期間根本沒兒子,所謂戚繼光斬子的說法肯定是假的,但假的傳說背後,戚繼光和戚王氏夫妻關係惡劣卻是不爭的事實。

據說,戚王氏是標準的悍婦,二人結婚時,戚繼光雖是四品武將,但她爹是總兵,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她始終是高高在上的。此外,戚王氏還是個將門虎女的狠角色,武功好,脾氣倔,但凡遇到家庭糾紛,她向來以徒手格鬥的方式修理戚繼光,而戚繼光懾於她爹的總兵頭銜,不敢反抗,總是被打的到處跑。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產生一些疑問,按這種說法,戚繼光在家庭生活中屬於被欺壓的一方,最後受不了應該是戚繼光才對,怎麼反過來戚王氏幹了“休夫”回孃家的事?

那是因為戚繼光和戚王氏還有更大的矛盾。

根據戚繼光好友汪道昆在《孟諸戚公墓誌銘》中記載,戚王氏只給戚繼光生了一個女兒,戚繼光為了延續香火,瞞著戚王氏一連納了至少三個妾,生了五個孩子。

戚王氏得知這一切後,戚繼光的幾個孩子早已滿地跑了,或許是因為自感在家中的尊嚴、地位、名分受到了嚴重挑戰和傷害,絕望的戚王氏一度決定和戚繼光同歸於盡。

她抄起一把尖刀,直奔戚繼光而去。戚繼光聞訊,立馬開溜,不肯罷休的戚王氏便每天蹲在家裡死守,“日操白刃,願得少保而甘心。”

待戚繼光遭罷官,落寞回鄉後,戚王氏便將憤怒轉化成了極度的冷漠和絕情,在戚繼光死前的那一年,戚王氏“囊括其所蓄,輦而歸諸王。”也就是說,戚王氏將家中洗劫一空後,直接休夫回孃家了。

對病重的戚繼光而言,這種做法極其殘忍。

在戚繼光苟延殘喘的最後一年,病重時竟然連抓藥的錢都沒有,最終在萬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雞三號,將星殞矣!”


黑句本


戚繼光的抗倭偉績自不必說,歷史早有評價。傳說這位名將不僅作戰勇猛,而且情商很高,所以他的戎馬生涯還是較為順利的,沒有遭到什麼“良弓藏”之類的事。

但這位民族英雄,為何到了晚年,卻還是丟官罷職,乃至貧病交加呢?有傳聞甚至說他病時連抓藥的錢也沒有。

到無錢買藥的程度,我認為有點誇張了。畢竟一代名將,又深得百姓愛護。就算身上一時無錢,旁人也不會袖手。

當然,戚繼光的晚年即使不如貧苦老百姓那麼悽慘,但也談不上舒服。

此時的他,官場失意,妻妾遠離。

一、受張居正的“池魚之殃”。

張居正死後,政敵紛起,萬曆皇帝彷彿回過神來,對這位昔日的首輔大人進行了清算。正好張居正本人也不拘小節 ,生活頗為豪奢,宅中搜出不少金銀,這下萬曆皇帝有了藉口,將張居正的功勞全盤否決,並對所謂的張氏集團進行牽連。戚繼光,就被劃入其中,被罷官回鄉。

二、夫妻失和,獨居鄉里。

戚繼光的夫人善妒,但自身又沒有生育,戚繼光瞞著她置了幾房小妾,延續香火。此事被夫人得知後,大為光火。戚繼光無奈,把一個小妾的兒子過繼到妻子膝下。誰知天意弄人,此子又夭折了。夫人遭受了沉重打擊,變得灰心冷意,自回孃家居住。那些小妾們也沒有在戚繼光身邊久留,導致戚繼光晚年孤鉵寂寞。

在官場失意,又缺乏家庭人倫溫暖的情境下,晚年戚繼光的確算得上淒涼。


錢多多讀文史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同見面。

戚繼光(1528——1588)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名將,民族英雄,他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為害多年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他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戚繼光不僅是個著名將領,還是位傑出的軍事家和兵器家,他寫下了18卷本的《紀效新書》和14卷本的《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在長城上修築的防禦工事,做到了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然而,這樣一位軍事理論家、蕩平倭寇之亂的民族英雄,晚景卻非常悽慘,令人不竟唏噓長嘆。主要原因是因為首輔張居正的去世。戚繼光之所以屢立戰功,自然少不了張居正的賞識和提拔。由於萬曆帝在張居正去世第四天,就展開了對其的清算,張居正在世時所用的一批官員也受到了牽連,戚繼光自然也脫不了干係。張居正先有薊鎮總兵調任廣東總兵,實際上等於被趕出了京城,二年後,萬曆帝將他定性為張居正的黨羽,於是被削去一切職位,就這樣,戰功赫赫的戚繼光返回了山東蓬萊老家。

當戚繼光回到老家時,其妻王氏先於他一步攜財而去。王氏是戚繼光的原配,由於沒有生育能力,戚繼光瞞著她納了三個小妾,生了五個兒子,王氏得知後異常惱怒,感情出現了裂痕。如今,戚繼光丟官去職、落魄歸鄉,王氏是萬念俱灰,恩斷義絕,毅然離去。此時,戚繼光又得知一直跟隨自己四處征戰的弟弟戚繼美病逝了。在雙重打擊下,戚繼光一蹶不振,得了肺病,又無錢醫治,於是久病不愈,三年後,在貧困交加中死去。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實際上戚繼光不僅僅是抗倭英雄,他在北邊薊門一帶防禦蒙古、協助李成梁的遼東軍防也有十五餘年,為穩固明朝的北邊作出重要貢獻。至於說戚繼光一生為國為民是一位民族英雄,這個評價絕對是客觀準確的。戚繼光的晚年,準確說是他人生中的最後六年接連遭到給事中的彈劾,先是被貶,後又被罷免,直至最後病死家中,不可謂不悽慘也。如此名將竟是如此下場,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直接原因是張居正的落幕,本質原因在於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存在一個不太合理之處。

瞭解情況的人都知道戚繼光和張居正是"政治盟友"。更準確的說戚繼光只能算張居正的門下,還達不到盟友的地位,畢竟明朝文官的地位本身就是凌駕於武將之上的,而張居正是閣臣之後又是首輔,是位極人臣的文官呢!萬曆年間張居正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期間得罪了不少利益集團,而且萬曆皇帝也因張居正的存在而壓抑多年。所以在1582年張居正去世後,戚繼光很快就遭到了給事中張鼎思的彈劾,從北方防線被調往廣東。有人說張鼎思彈劾戚繼光是因為他的愛犬被戚繼光踢死了,其實不管有沒有發生過這個事,戚繼光都會被彈劾的,就算不是張鼎思彈劾,也會有張居正的其他政敵出手。

戚繼光為什麼要做張居正的門下呢?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明朝的政治制度存在不理想的地方。明朝是個重文抑武的朝代,武將的地位受到很大的節制,動不動就會遭到文官和言官的彈劾。戚繼光就曾經被彈劾故意放走倭寇,甚至說是通倭,後來還是戚繼光自己以待罪之身平定了海盜汪直作亂,才得以免罪復職的。可見,當時的文官和言官在政治地位上是有絕對的優勢的,而武將則很被動,加上文官和言官隊伍裡不乏小人,所以戚繼光他必須尋找政治靠山才能保身,才能實現保家衛國的抱負。這就是戚繼光"投靠"張居正的原因所在,歸根結底還是明朝的政治制度導致的,不然以戚繼光的為人,應當不至於這樣做,哈哈。





歷史守望者


戚繼光晚年有多悽慘?原因是什麼?


提起戚繼光這個名字,大概很多人都知道,他可是能與宋朝武聖級抗金名將岳飛齊肩,另一個千古留名的民族英雄,也是明朝時期大名鼎鼎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不僅僅是一名能打勝仗的出色將領,還是傑出的軍事家和兵器家,他改造和發明了很多的新式武器,還在長城上開創了前所未有的軍事工程,進可攻退可守的空心臺抵禦外敵,大大提高了戰爭的勝算,也是相當厲害了!

從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始,疆土就面臨著南方倭寇北面蒙元的嚴峻形勢,明朝萬曆年間,戚繼光和他聲名遠播的“戚家軍”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蕩平了危害沿海的不恥倭患,又在北方抗擊蒙古內犯十餘年,推動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在公元十六世紀,戚繼光絕對算得上是中國首屈一指的戰神!戰功赫赫,家喻戶曉,百姓擁戴,可謂風光無限,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越的民族英雄,晚年生活卻過的不盡人意,被罷官返鄉,家破人亡不說,最後連生病買藥的錢都沒有,可以說是相當的悲慘!

看到這裡,小編跟很多人一樣在心底為這個民族英雄鳴屈,憤恨不平,為什麼當時的朝廷要這樣對待一個對社稷對百姓有大功的英雄呢?就不能讓英雄晚年善終嗎?帶著這些疑惑和不解,小編翻閱了很多相關史料,才發現戚繼光悲慘結局的緣由,並不像大家猜想的那樣簡單。

1、被賞識提拔自己的伯樂張居正牽連,自此從高地跌入谷底。

自古以來,名將功臣最終都難保全自身,要麼功高震主被皇帝提防尋釁各種理由除掉,要麼被朝中奸佞陰毒的大臣嫉妒功績,找機會暗害,當然,戚繼光在晚年也難逃這種宿命。眾所周知,戚繼光因為有了張居正的力薦和賞識才會被皇帝重用,才有機會在抗倭戰役裡大展身手,一戰成名,說他的人生伯樂是張居正也不為過。萬曆十年,隨著宰輔張居正的病逝,當時的明朝政壇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因為戚繼光和張居正特殊的密切關係,所以首當其衝受到牽連的就是他。張四維正巧利用了明帝對張居正積攢了多年的眾多不滿,借勢達到全面奪權的目的,落井下石誣陷戚繼光為張居正的同黨,讓戚繼光的人生徹底從高地跌入谷底,當真是讓人唏噓!

2、被罷官落寞回鄉,晚年生活更加悽慘。

在張居正死後,戚繼光便由薊鎮總兵被調任為廣東總兵,看起來沒多大變動,實際上已經變相的被明帝趕出了京城,儘管有很多大臣替戚繼光求情,請求皇帝將他留下,怎奈皇帝不理會一意孤行,最終戚繼光在手下部將和城中百姓的不捨中離開了京城。後來在清算張居正的萬曆十二年,戚繼光希望可以保全清譽告老還鄉,但明帝卻說戚繼光是張居正的黨羽,將其革職,萬曆十三年,被罷官的戚繼光落寞回到山東蓬萊老家,但他的晚年悲劇卻並沒有就此止住,反而越發悽慘!小編覺得,戚繼光慘遭罷官,被視為張居正同黨,表面上看是受累於張居正,其實根源在於倭寇邊患已除,他已沒有什麼利用價值,朝廷必然要除掉像他這樣的武將,俗話說,鳥盡弓藏嘛!萬曆十三年,遭到罷官的戚繼光落寞回鄉,但他的晚年悲劇並沒有就此止住,相反是越發的慘厲。

3、“屋漏偏逢連陰雨”弟弟病逝,又被髮妻拋棄,真是慘到家了。

都說“屋漏偏逢連陰雨”,這句話用在戚繼光的一系列變故上最合適不過了。當他回到老家準備去探望弟弟時,卻發現弟弟已病逝家中,甚至連個收殮下葬的人都沒有。更為悲痛欲絕的打擊是此時自己的兒子也夭折了。因為結婚多年,妻子王氏不孕未能生出孩子,為了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戚繼光便納了幾個小妾,而戚繼光為了生子接二連三的納妾,使得王氏終於忍受不了這樣的婚姻,待戚繼光遭罷官回鄉後,王氏心中的憤怒便更為加劇,繼而轉化成了冷漠和絕情,將家中所有積蓄和值錢的家當一併帶走,直接休夫回了孃家,徹底拋棄了戚繼光,自此,曾經威風凜凜的大英雄成了名副其實的鰥寡老人了。

最為悲慘的是,面對如此之多的沉重打擊,戚繼光又身患重病,而此時家徒四壁,孤苦無依的他身無分文,最後連治病買藥的錢都拿不出來,只能苦苦等死,明萬曆十五年十二月,抗倭英雄,一代名將戚繼光在家中孤獨離世。這位曾經馳騁疆場,為明廷立下不朽戰功的老將,臨終卻落得如此悽慘的結局,留給後人無盡的悲嘆唏噓!


葛大小姐


西漢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而明有“成也張居正,敗也張居正。”可以說,張居正和戚繼光的關係,像極當初的蕭何和韓信。但是戚繼光的結局卻比當初的韓信好多了,更比成就他的張居正好多了,可謂“半生輝煌,晚景淒涼”。然而,最悽慘的並非戚繼光的落幕,而是“戚家軍”的覆滅。

戚繼光成長時期,明朝的政治環境像極了當初的宋朝,文官集團極為顯赫,武官集團地位較低。1553年,張居正重返明朝政壇,迫切想要有一番作為。他通過調查瞭解,對於寫下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詩句的戚繼光很是欣賞,因此舉薦他為署都指揮僉事,掌管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的軍事,抵禦山東沿海一帶的倭寇。

對此,戚繼光非常感激,報著知恩圖報的想法,開始嘗試著給張居正送上一些禮品,見對方收下,心下甚喜,因此便常常向其孝敬禮物,還在信中以“門下小走狗戚某”自稱。

據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記載:戚繼光所送最多的禮物是“膃肭臍”,俗稱“海狗”,傳聞煲湯喝,有極好的壯陽功效。同時,明人王世貞的筆記中寫有:戚繼光“

時時購千金姬”。

可見,張居正和戚繼光關係之鐵,已達到了送春藥送美女的程度。正所謂: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朝中大臣們也自然心中明白,二人屬於一黨。

後來,張居正在朝中一路飛黃騰達,陸續晉升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等職,最終接任首輔,裁決朝廷所有軍政大事。

這一切的變化,帶給戚繼光的也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在平定倭寇、北御韃靼等戰鬥中多立功績,軍職也是連續快速提升,先後升任浙江都司僉事、薊鎮總兵、太子太保又進封少保。關鍵是,在此期間他成立的“戚家軍”朝中沒有官員敢於彈劾,“四提將印,佩玉三十餘年”朝中沒有官員進行攻訐。同時,張居正也在朝中經常提到“戚帥才略,在今諸將中,誠為希有。”從而,他也成為了戚繼光集中全部精力禦敵的堅強後盾。

想想後來的袁崇煥,雖然屢立大功,卻備受朝廷官員彈劾,最後落了個被凌遲處死的下場。

1582年6月20日,張居正病逝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7名言官便對張居正生前舉薦的官員潘晟進行彈劾,神宗令其致仕。

同時,言官又將矛頭指向張居正生前的“施政弊端”,神宗隨又下令抄其家,並削盡其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張居正更是險遭開棺鞭屍,家人多餓死或流放。

此外,當時張居正所用的一批官員盡皆被削職或棄市。當然了,曾經和張居正關係“莫逆”的戚繼光,在給事中張鼎的彈劾下,被朝廷從薊鎮總兵貶往廣東任職。戚繼光臨行前,市民罷市,百姓遮道,眾部將傷感流淚,可見其是多麼的得當地軍民之心。

萬曆十二年(1584年),戚繼光為了保全軍人的榮譽,因此向朝廷上交了退隱辭呈,但是萬曆皇帝卻一點面子也不給他,直接宣佈予以革職。因此,他不得不心懷“君思自是優功狗,世事混如看紙鳶”的悲涼與屈辱返回了故里。當時,弟弟、弟媳、兒子已然病故,妻子也已離他而去。所以,當他看到弟弟的靈牌時,不禁悲從中來,嚎啕痛哭。

萬曆十五年(1588年)一月五日,“血戰殲倭,勳垂閩浙,壯猷御虜,望著幽燕”的一代名將戚繼光,在孤獨中溘然長逝。

30年後,滿洲鐵騎入侵大明,發動了“薩爾滸之戰”,四千“戚家軍”(後改為浙兵)奉袁應泰之命,前往瀋陽增援,卻被攻破瀋陽的2萬後金八旗鐵騎圍殲,包括戚繼光的侄子戚金在內無一生還。後來,袁應泰也因此舉火自焚而死。

至此,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世人欷吁感嘆的一代民族英雄。


祥子談歷史


戚繼光是明朝抗倭民族英雄,他帶領著自己訓練的精銳部隊“戚家軍”橫掃倭寇,從此名揚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後來因張居正被抄家受到牽連,被朝廷罷官,被老婆拋棄,晚年生病連醫療費都付不起,曾經的一代英雄鬱鬱寡歡而死。

戚繼光南擊倭寇北抗蒙古

《明史》:繼光至浙時,見衛所軍不習戰,而金華、義烏俗稱慓悍,請召募三千人,教以擊刺法,長短兵迭用,由是繼光一軍特精。又以南方多藪澤,不利馳逐,乃因地形制陣法,審步伐便利,一切戰艦、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軍”名聞天下。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東部沿海地區常常受到倭寇騷擾,倭寇主要由明、日海盜組成,他們在沿海地區搶掠財物。朱元璋幾次要求與日本一起消滅倭寇,日本每次卻找藉口塘塞過去,那時倭寇規模並不大。

到了嘉靖年間,東部沿海地區的倭寇發展壯大,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最為可恨的是,日本政府還給予支持,倭寇便更加猖狂。當時山東沿海地區深受其害,戚繼光是山東人,對倭寇更是深痛欲絕,他18歲時就寫下“加官進爵並非他所願,沿海地區能夠安寧才是他的一生的希望。"

戚繼光25歲時,由張居正推薦擔任指揮僉事(正四品),主要抵禦東部沿海地區倭寇。此時東南沿海地區倭寇最為猖狂,朝廷多次派能將支援浙江,不久戚繼光也被調任浙江,擔任都司僉書,後受到浙江總督的賞識升任為參將(正三品), 主要對抗東南沿海地區倭寇。

戚繼光訓練一支精銳部隊專門用來抵禦倭寇,這支軍隊叫“戚家軍”,戚繼光還自創了一種新的陣形叫“鴛鴦陣”。他帶領著這支精銳部隊一個月內九次擊敗倭寇,倭寇傷亡慘重,倭寇首領被俘,而戚繼光的部隊卻沒有什麼傷亡,因抗倭有功戚繼光直接升任為都指揮使(正二品)。此時戚繼光名聲遠揚,婦孺皆知,尤其是受到浙江百姓的擁護。

倭寇首領被俘以後,其餘黨南遷,又開始在福建廣東一帶燒殺掠奪,戚繼光立刻率領他的精銳部隊南下抵禦倭寇,屢戰屢勝,將倭寇佔領的地盤奪回,倭寇最後的根據地徹底被搗毀。從此以後南方算是安寧了,老百姓的安全得到保障。

南方安寧了,北方也需要防守,不久戚繼光被調回北京訓練軍隊,後來他請求負責薊州、遼東等地區的安全防禦工作。戚繼光的豐功偉績受到張居正的讚賞,張居正對戚繼光越發的信任和器重,他告知戚繼光保護邊疆,不要主動發動攻擊。戚繼光守護北疆,抵禦蒙古人十幾年,為維護北方和平立下汗馬功勞。

萬曆元年(1573年),蒙古土蠻與董狐狸向大明索要賞賜被拒,便率軍入侵邊疆地區,戚繼光率兵將敵軍擊退,董狐狸多次入侵邊疆地區都被戚繼光擊退。

第二年,董狐狸的侄兒董長昂騷擾邊界,戚繼光將董長昂俘虜,董狐狸率領族人幾百人前來磕頭謝罪,請求投降。從此以後,蒙古人因畏懼戚繼光再也沒有入侵薊州。

不久蒙古人把目標投向了遼東地區,戚繼光率軍協助守邊的將領抗敵,打得蒙古人大敗而歸,戚繼光因功績顯赫升任為少保(從一品)。

戚繼光晚年為何悽慘?

《明史》:居正歿半歲,給事中張鼎思言繼光不宜於北,當國者遽改之廣東。
  • 靠山張居正倒臺

張居正因早年為人太過於正值,晚年又傲慢無比,得罪了不少大臣。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病逝後四天,七名言官聯名上奏彈劾禮部尚書潘晟,潘晟倒臺後,言官又開始彈劾與張居正一派的官員,不少官員遭遇罷官免職。

這些並非是偶然,都是他們事先已經策劃好的。後來官員給張居正列了十幾條罪狀,萬曆帝一氣之下奪取張居正爵位,下令抄家,通告天下。

張居正被抄家後,大臣又開始彈劾戚繼光,說他只服從張居正的指令,不能將戚繼光留在北方,不久戚繼光調任廣東,三年後又被大臣彈劾,被萬曆帝免職,趕回老家。

  • 婚姻不幸福

戚繼光的夫人王氏孃家條件比夫家好,所以一直都有一種優越感,戚繼光也是個妻管嚴,王氏還會一點拳腳功夫,夫妻倆吵架時王氏常常追著戚繼光打。王氏先後生育的幾個孩子都相續夭折了。戚繼光也不想斷後,瞞著王氏偷偷在外面養小妾,生育了五個孩子,王氏知道後非常氣憤。

戚繼光為官期間沒有攢下多少錢,晚年貧困潦倒,此時王氏落井下石,對丈夫又冷漠又無情,尤其是在戚繼光去世前一年,王氏將戚家值錢的東西都拿走,直接拋棄丈夫回孃家,戚繼光為大明王朝南擊倭寇北抗蒙古,結果落得這個下場,他被朝廷和妻子拋棄了,變得鬱鬱寡歡,生病後連醫藥費都付不起,1588年戚繼光病逝,享年60歲,戚繼光回到家鄉後僅僅三年就去世了,多半是抑鬱成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