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重慶多項舉措關心關愛醫護人員

“爺爺,你褲子不要穿緊了,對傷口不好。”2月3日6點多,唐爺爺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科護士長杜欣一行,她們是上門來給唐爺爺換藥的,避免老人出門不安全。唐爺爺的孫女唐傑此時正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抗擊疫情。

據瞭解,除夕之夜,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奔赴武漢最前線,隨後,重慶先後派出三批醫療隊支援湖北。為解決隊員們的後顧之憂,我市各家醫院紛紛出招,做好後勤保障,並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醫護人員定期上門為老人換藥

除夕當天,得知抽組醫療隊的消息後,作為科室業務能手、曾獲得醫院護理操作第一名的唐傑立刻請戰,要求加入醫療隊奔赴武漢。

“他們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重慶多項舉措關心關愛醫護人員

讓唐傑唯一放心不下的是93歲的爺爺。“爺爺,我申請參加醫療隊去武漢,您覺得要得不?”

“你不去誰去啊,醫院培養你,不就是要多救點人嘛。你不用擔心我,我好得很,完全可以照顧自己,你放心去。”唐爺爺很支持孫女這一決定。

但讓唐傑頭疼的是,唐爺爺左小腿因靜脈潰瘍導致傷口不愈20多年,每隔2-3天就需要換一次藥。

瞭解到這一情況後,院黨委立刻派醫生護士定期上門為老人換藥,杜欣就主動承擔起這項工作。

“我和唐傑是一個科室的,這是小事。”看著忙上忙下的護士們,唐爺爺嘴裡不斷說著“太麻煩你們了”,杜欣卻擺擺手,和唐爺爺拉起了家常,分散老人的注意力。

在護士嫻熟的動作下,藥換好了。“爺爺,我教你用一下口罩,如果要下樓散步,就把口罩戴上,但這幾天儘量還是不要出去。”杜欣又手把手耐心教老人如何戴口罩,老人樂呵呵地說著:“要得要得。”

“他們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重慶多項舉措關心關愛醫護人員

“小朋友,還記得我嗎?”在援鄂醫療隊隊員李蕊家中,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蔣正英親切地拉著李蕊8歲女兒的手問道。

其實,讓李蕊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兒,因為工作性質需要長期加班,和女兒相處的日子總是聚少離多。正因如此,同科室的蔣正英就主動上門,給孩子講媽媽在前線的故事。

“他們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什麼困難你們就給醫院講,我們一定協調解決。”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書記吳永忠告訴李蕊的母親,此次前往湖北的醫護人員都是“白衣戰士”,所以醫院一定會做好後勤保障工作,讓身在前線的他們能夠安心投入阻擊戰中。

聽聞不少家庭缺少防護物資,在物資緊張的情況下,醫院特意拿出160個口罩和16瓶酒精,分送到醫療隊家屬手中。

除了對身在前線的醫護人員外,對堅守在本市隔離病房和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各醫院也盡力保障其生活所需。

“今天還有小火鍋啊?太意外了。”當天中午12點多,重醫附一院隔離病房內的護士宋甜爽發現,午餐竟然是小火鍋,裡面配有肉片、豆皮、花菜等菜品,讓她胃口大開。

事實上,為保障一線醫護人員,重醫附一院後勤部門做好了充分的物資保障,尤其是在餐飲的供應上,不斷豐富品種,變著花樣製作營養餐、小火鍋等,併為醫護人員準備了水果、牛奶等。

“他們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重慶多項舉措關心關愛醫護人員

調整門診時間

全院做培訓

這兩天,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市人民醫院)也很忙,大夥正在全力改造病區,為啟用集中救治醫院做準備。

“不管是不是到一線的醫護人員都要做好防護。”市人民醫院院長楊慶軍說,醫院按照隨時更新、及時培訓的原則,通過繼教平臺、應知應會手冊、網絡課件等多種形式開展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識培訓及三級演練,確保全院醫務人員熟悉診療規範、熟知防控知識。同時,該院還調整了上班時間,將醫護人員上班時間改為早上9點,每天每人發一個口罩。

“疫情防控是一場艱苦的阻擊戰,希望我們醫護人員能戰勝疲勞、克服困難,保持戰鬥狀態,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市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其已要求各醫院加強一線醫務工作者的自身防護,規範預檢分診、發熱門診設置和流程,進一步加強防護知識培訓、演練;做好一線醫務工作者後勤保障,直接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治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和防疫工作者,給予發放傳染病疫情防治人員臨時性補助;解除一線醫務工作者後顧之憂,各醫院要主動關心問候堅守在一線醫務工作者及其家屬,瞭解並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老年人照顧、家屬看病就醫等方面提供便利;對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照護病患表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開展即時性表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