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國“洋女婿”的疫情日記:建微信群吐槽加拿大使領館

2020 Happy Lunar New Year

他寫道:“諸多的未知變數讓人們開始抓狂。”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期間,不少在華外籍人士與中國民眾“同呼吸、共命運”。近日,一名加拿大人寫下“疫情中的中國”系列日記,用文字記錄下短短數日內自己所居住城市民生狀態的變化。

據加拿大CTV新聞網3日報道,40歲的凱·伍德與妻子曉琳(音譯)在中國重慶定居,他供職於當地一所學校。根據其日記的記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中國初現端倪時,重慶市民仍在滿心歡喜地期盼著新年到來。在大街上,這位平時就習慣戴口罩的“老外”是人群中的“異類”。他解釋說,在中國,人們通常在生病時才戴口罩。

1月22日,隨著北京和深圳先後出現病例,他發現戶外和地鐵中佩戴口罩的人數明顯增加,購物中心內瀰漫著消毒水的味道。對於“不衛生”的個人行為,民眾已經開始有所警惕:比如街上有沒戴口罩的小男孩打噴嚏,附近的行人連忙停下腳步、繞開行走。在當天的家庭聚餐過後,他本想為兒子及其女友買些N95型號的口罩,卻發現大多數店鋪已經售罄。

一名中国“洋女婿”的疫情日记:建微信群吐槽加拿大使领馆

資料圖

1月23日是武漢宣佈“封城”的日子。根據報道,重慶有9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對於一個擁有超過3200萬人口的大城市來說,這聽起來並不多。當天,伍德已開始“糾結”是否要出門。此時的街上幾乎人人都已戴上口罩。如大多數中國家庭一樣,伍德夫婦在臨近除夕時也遇到“年夜飯困局”:妻子的姐姐認為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容易交叉感染,但固執的老母親卻堅持認為這場疫情“沒大礙”。最終,晚輩們只得妥協,並於次日(除夕)“全副武裝”地出行。這一次,伍德夫婦叫了出租車,不敢再乘地鐵。

伍德在日記中將大年初一(1月25日)當天作為自家防疫工作的一道“分水嶺”——自我隔離,居家消毒。當天,他家11歲高齡的寵物狗不慎在家中便溺,令其感到一陣不安。伍德的妻子透露,有飼主因畏懼傳染已開始丟棄寵物。他決定未來一段時間不再出門遛狗,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煩。當天,他的岳母再次要求夫妻倆去探望,遭到二人拒絕,因為外出實在太冒險了。從25日起,一家人出門便穿戴著全套的“戶外防護服”——包括手套、護目鏡和口罩。

伍德的朋友還特意建了個微信聊天群“加拿大人在中國”,一起吐槽加拿大使領館與僑民的“溝通不力”。他的學校也給外教發送信息,建議已經離開中國的暫時不要回來、在中國國內的待在家中。他寫道:“諸多的未知變數讓人們開始抓狂。”

由於家中物資消耗殆盡,伍德夫婦1月27日決定出門購物。相比年前的熱鬧場面,當天的街頭冷冷清清,為數不多的幾位路人相互間有意拉開距離,行色匆匆。回到家中,夫妻倆需要在門口進行流程繁瑣的“全面消毒”:先脫下外套、手套、帽子、護目鏡,然後洗手一分鐘;之後摘下口罩,用酒精噴灑正反面;最後再洗一次手、衝個澡。伍德並沒有因為必須長時間待在家中而感到“沮喪”,他覺得,在寫作、與朋友聊天和鍛鍊身體中,一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27日晚上,伍德夫婦開始密切關注各國媒體有關疫情的信息,並學習在“封閉”環境下的生活須知。

一名中国“洋女婿”的疫情日记:建微信群吐槽加拿大使领馆

像伍德一樣因各種原因留在中國的外籍人士不在少數。在武漢“封城”之時,英國廣播公司等外媒曾對該市多名外籍人士進行過採訪。武漢理工大學印度留學生比夫霍伊吉特表示,自己從未面對過這樣的局面,確實感到過緊張和害怕。不過她強調,校方對學生照顧周全,每天定時為每名學生檢測體溫,併發放免費口罩,還敦促學生每小時洗手,儘量不要吃外賣。此外,校內還設有醫院、並擁有自己的救護車。華中師範大學菲律賓博士生簡·羅伯特說,校方建議學生儘量不要離開宿舍,併為學生提供生活所需,讓人感到很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