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業態攻擂社區商業 鳳凰商街更名重張

多業態攻擂社區商業 鳳凰商街更名重張

2020年,進入商業項目升級改造的成果“收割期”。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走訪瞭解到,作為鳳凰匯購物中心的延伸——鳳凰商街已基本完成改造並重張開業,更名為“里巷”。與集合吃喝玩等業態的商業街不同,里巷還引入健身、美容美髮等服務業態品牌。在業內人士看來,想要打造一條更吸引人的商業街,應該增加首店、首發、首演、首展等內容,要在餐飲品牌的基礎上增加更多服務、體驗業態。

更名重張

歷經半年的改造,鳳凰商街變更成為今天的“里巷”。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時看到,里巷已正式對外營業,商業已基本完成改造,不過仍有部分商戶門店處於裝修狀態。

多业态攻擂社区商业 凤凰商街更名重张

重新開業的商街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生活美學、極致盛宴以及休閒餐飲。其中,生活美學區域一兆韋德、ZESPEED等健身場館,絲域養髮、BIOYAYA北京妍美醫療美容等美容美髮店,還有鮮花店、口腔醫院以及藝術中心等內容。極致盛宴區域主要為梧桐湘愛、LINK串場等餐飲品牌。休閒餐飲區域主要為賽百味、星巴克等快餐飲品牌。部分品牌也曾出現在鳳凰商街中,例如星巴克。不過,原來的星巴克普通門店已經升級為臻選店。

商街物業管理工作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商街已開業約一個月。

另外,北京商報記者瞭解發現,鳳凰商街的改造比原計劃延長了一段時間。記者從此前一家店鋪“集室”發佈的公告上得知,由於商街要進行升級改造,因此三元橋集室定於2019年3月11日閉店。鳳凰匯購物中心會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曾對記者表示,原本定在2019年10月正式開業的商業街,未能按時完成裝修。

鳳凰商街位於鳳凰匯購物中心南側,它也有一段風光的“過去”。2014年6月,它曾以文化體驗定位進入北京商業市場。據公開資料顯示,入駐商街的品牌店面有尼克超市、屈臣氏、賽百味、寬店、樂石咖啡、布魯茲、皮卡書店、漢普森英語、7-11、InjoyFlower、集室等20餘個,涵蓋便利店、餐飲、教育培訓等業態。資料顯示,京城首家購物中心打造的單體畫廊——鳳凰匯藝術沙龍也曾開在商街的中心廣場。

項目聯動

鳳凰商街作為鳳凰匯購物中心的延伸部分,兩者之間有較強的聯動。商街與購物中心緊鄰三元橋地鐵,地鐵還設置了可以直接通往商場和商街的通道。值得注意的是,三元橋是北京重要的商業區域之一,周圍主要為寫字樓、高檔社區以及商旅客人為主。以地鐵站為原點三公里以內沒有其他大型綜合型商業設施,由內而外驅動著鳳凰匯購物中戲 與鳳凰商街升級改造。

據北京華潤鳳凰匯官方微信發佈的消息顯示,2018年11月,鳳凰匯地下一層已經改造完成並開業。據介紹,B1層分為Canteen、Lounge、Market、AsianFlavor四個不同的分區,增加了不少餐飲品牌。Canteen區域引入了金鼎軒、川成元等餐飲品牌;Lounge區域包括MiamMiam,還有酒吧入駐;Market區域擁有魚眼咖啡、熱辣生活等品牌;AsianFlavor區域主要以亞洲風味為主,包括一風堂、豆腐家等餐飲品牌。改造之後,客流較以前有所增長,工作日期間,B1層主要消費者以上班族為主;而週末,多是以家庭消費群體為主。

有業內人士指出,鳳凰匯購物中心以及鳳凰商街位於三元橋這一核心商務區,如今升級調整,或許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希望進一步挖掘周邊的消費潛力。記者從大眾點評上看到,對商街重新開業抱有期待的主要為周圍居民。

後勁待補足

儘管鳳凰匯購物中心商業街在餐飲品牌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更多的業態,但仍有可挖掘的空間。對此,北商研究院特邀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想要打造一條具有消費吸引力的街區,不能僅靠餐飲來吸引消費者,要在剛需的基礎上增加特色元素,例如首店、首發、首演、首展等內容,在街區定位應具備時尚屬性。而且,商街和購物中心應整體進行品牌結構調整和規劃。

此外,賴陽認為,百貨、購物中心正在處於轉型期,商業項目都在補齊餐飲業態短板,完善基礎服務配置。不過,想要在區域內吸引消費者前往打卡、購物,還需要引入具有特色的新型業態,以特色門店吸引客流。

不管是商場還是商街,吸引人氣最關鍵的內容首先得是要有新奇好玩的特色體驗項目,包括環境場景的特別設計,每週推出的新奇活動,以及引入多種新奇好玩的店鋪等。賴陽進一步表示,如果商業項目只調整業態結構,那只是服務功能上的變化。項目想要吸引更多客流,一定要具備更多的創意、時尚店鋪和主體活動。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陳立平認為,鳳凰匯購物中心與鳳凰商街應組合成為一個升級版的社區商業中心,給周邊高級住宅區的居民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務,不斷迎合消費者的需求,這可能是他們的一個重要考慮。不過,商業體不應該只侷限於只服務居民,而是應該利用好它的地理優勢,由於它的地理位置較好,是換乘機場線的重要一站,周邊又遍佈寫字樓,所以吸引周圍三公里甚至更遠的旅客也是完全沒問題的,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北京商報記者 閆巖 王瑩瑩/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