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行情的核心是什麼?未來可能的機會在哪裡?


當前行情的核心是什麼?未來可能的機會在哪裡?

群友提問:馬老師,請問期貨期權是否會影響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我們的基本面和技術面分析需要做出什麼調整?


關於你的這個問題,我簡單地談一下現貨、期貨和期權的關係,然後介紹一下交易期權的一些技巧,最後談一下當前行情的核心邏輯是什麼,以及後期需要注意什麼。


01 現貨、期貨與期權的關係


期權是一種衍生工具,衍生品的價格不取決於自身,而取決於標的的價格,所以你想做好期權,首先得把標的研究好。

當前行情的核心是什麼?未來可能的機會在哪裡?

(來源:www.jiaoyifamen.com)


期權的標的可以是現貨,也可以是期貨,就目前來說,國內的商品期權的標的都是對應的期貨合約,所以商品期權的價格主要受商品期貨價格的影響,而期貨和現貨之間又存在很強的關聯,所以現貨的波動,也會影響期貨的價格變化,進而影響期權價格的變化。


另外,國內非商品期權的標的基本上是以現貨為主,例如 50ETF 期權,它的標的就是 50ETF 現貨,因為沒有 50ETF 期貨,所以這個就是現貨價格波動直接影響 50ETF 期權的波動。


當前行情的核心是什麼?未來可能的機會在哪裡?

(來源:www.jiaoyifamen.com)


所以,正常情況下,如果標的是現貨,那就是現貨影響期權;如果標的是期貨,那就是現貨影響期貨,期貨影響期權。這個是現貨、期貨、期權三者之間的影響關係!


你的疑問是,期權會不會反過來影響期貨或者現貨價格。這個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有影響的,主要的影響體現在行權上,以商品期權為例,比如,現在某個品種有好多認沽期權,如果這些認沽期權大量行權的話,就相當於在盤面上大量賣出了標的期貨,就容易打壓盤面價格。反之,如果某個品種持有大量認購期權,並且在到期之前大量行權,就相當於在盤面上出現了大量買入標的期貨,容易拉動盤面上漲。


這裡有個問題要注意一下,這種期權反過來對標的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行權上,行權越集中對標的的影響越大,由於美式期權在到期之前任何一天都可以行權,所以行權往往不太集中,對標的影響小一些,一般搞期權的很少去行權,都是去賺價差收益,而不是去賺行權收益的。


相反,歐式期權有規定的行權日,所以往往在行權日當日發生大量的行權,從而導致對標的價格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這一點在 LME 市場上經常出現,金屬期權到期行權時,發生大量買入或者賣出,從而造成期貨價格大幅波動。


所以,我的理解是,期權是通過行權對標的價格產生影響的,歐式期權的影響比美式期權的影響更大一些,因為歐式期權行權比較集中。


02 關於應對措施


基本面是一個長期的大方向,技術面更多的是一個擇時的把握,期權對標的的影響往往更多的在於特定的時間,所以,如果你要應對的話,你其實也是在賭,賭到期日這些權利倉是會行權,還是會平倉,如果是大量行權,必定會對標的價格產生大幅波動,如果是平倉,那麼標的波動小一些。


這個是從最終行權的角度去判斷對方可能採取的行為,除了從行權的角度去分析之外,我覺得還可以從量的角度去分析,比如,商品的需求可以看期貨的持倉+認購期權的權利倉,之前,我們只是從期貨一個角度去看,例如,某個品種持倉量增加,說明潛在的需求在不斷增加,這部分需求可能是實際需求,當然也包含投機需求。


現在有了期權之後,期權的持倉也反映了這部分需求。比如,認購期權的權利倉比較高,說明潛在的需求在增加,可能是真實需求,也可能是投機需求,需求增加,價格相對容易堅挺甚至慢慢走強。相反,認沽期權的權利倉比較高,說明潛在的供應在增加。


所以,我們還可以把認購的持倉看成潛在需求,認沽的持倉看成潛在供應,認購和認股的持倉差看做是當前市場對這個品種的供需判斷,這也就是持倉 PCR 的一個作用。


從操作層面來講,你的應對就是去做事件驅動行情,或者捕獲行情的起漲點或者起跌點。對於散戶小資金來說,做期權想賺錢,只有做買方,你賭對了事件,做對了起漲點或者起跌點才能賺大錢。


比如,你節前隨便買入哪個品種的認沽期權(黃金認沽期權除外),開盤之後都能賺幾倍,如果你買的稍微早一點的話,賺得倍數更多。例如 i2005-P-680,從最近的 31 節後直接漲到了 110,將近 4 倍;再比如 TA005P5000,從節前最低的 51.5 到現在 741,將近 14 倍。


當前行情的核心是什麼?未來可能的機會在哪裡?


散戶做期權想賺大錢,只能做買方,要麼是賭對了事件驅動,要麼是抓對了標的行情的起漲點或者起跌點,期權買方不怕重倉,又不能爆倉。做賣方的話,適合大機構去做,或者你做產品去做,想賺錢,只有一條道,那就是做買方,但是你得會買,不是無腦買入一直持有。


期權除了要看對方向之外,還要看對行情爆發的時機,不然你在裡面耗著每天損失時間價值,所以重倉去抓起漲點或者起跌點,或者賭事件驅動。這是最好的應對方方式,也是暴利的方式。


03 談談最近的行情


我個人認為現在盤面大部分品種都在走一個邏輯,那就是需求端的邏輯,由於疫情導致運輸受阻,大部分品種需求受到抑制,尤其是終端品種。這個是目前行情的核心邏輯!


這種邏輯什麼時候走完,我不知道,取決於疫情的發展情況,但是有一點我覺得我們需要去認真思考一下,那就是一旦疫情解除,運輸通暢,我們應該去做哪些品種呢?


在當前疫情下,上游原料企業一般不敢接單,生產速度也比較慢,因為這個時候你就算接單了,不一定能運出去,尤其是陸運不通暢,搞不好還得空運,成本就更高了,運輸不暢,上游原料企業,不敢接單,生產速度也不會太快,這個階段其實原料會隨著下游成品一起下跌。


但是,一旦疫情得到了控制,運輸恢復,下游那些訂單就會得到復甦,需求得到放量,這個時候就是拼生產速度了,很多原料企業可能面臨庫存不足的問題,原料端可能會率先發生上漲。


目前盤面的下跌,一部分原因假期期間外盤大跌,國內開盤補跌;另一部分原因是走需求預期邏輯,預期需求後置,所以 05 合約基本上都跌停,各個品種基本上都走 59 反套邏輯。後面需要密切關注疫情以及需求端的變化。


行情的核心目前在於需求端,有人預期需求端在 2 月中旬會得到修復,有人預期在 2 月底,還有人預期在 3 月甚至更晚,所以盤面會基於需求預期以及預期修正來走行情,例如,開盤的大跌走預期悲觀,短期超跌,再加上疫情的發展,又開始了短期的預期修復。


所以,我個人的建議是關注疫情,關注政策,關注需求端,一旦疫情得到控制,運輸通暢,需求復甦,原料端可能會比成品端表現得更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