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講故事”的孩子,才是未來最大贏家,趁著假期趕緊培養吧

前幾天我去同事家裡做客,同事也有一個小孩,和我家尼莫差不多大,在他和我打招呼和介紹自己的過程中,我深刻地被這個小男孩吸引了。

表達明晰,肢體語言和表情都很自信,還總是問我問題和我互動,一點也不害羞的樣子。

孩子和我說完後就自己到一旁玩拼圖去了,我就對同事誇道:"他的語言天賦真好!"

但是同事卻搖搖頭說:"其實之前他不愛說話,一說話就磕絆。"

會“講故事”的孩子,才是未來最大贏家,趁著假期趕緊培養吧

後來同事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就在網上找各種資料方法,後來她發現,讓孩子學會講故事使孩子得到了很大提高。

語言能力有多種維度

實際上人的語言能力並不簡單,它包含了好幾個維度,比如敘事能力、口語會話能力、閱讀和寫作能力。

而在其中,"講故事"屬於敘事能力,它要高於我們最普遍的會話能力。

所謂會話能力,就是可以表達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或者現在的情緒感受,比如:

"媽媽,我想要吃冰淇淋。"

"作業我已經寫好了,可以看會電視嗎?"

會話能力是最基本也是最容易習得的能力,幾乎每個會說話的孩子都能比較好地掌握。

而對於第二維度的敘事能力,與會話能力最大的區別,就是它並不是談論當下發生的事,而是過去或者未來發生的事,也可以是架空虛構想象出的故事,或者是一些抽象概念。

大體上敘事語言可以分為三大類:

1.解釋類:即解釋一件事情的原理,回答原因

"海水之所以是藍的,是因為海水反射光線吸收而成的藍天的顏色。"

2.假裝遊戲類:比如類似過家家的角色扮演遊戲,演繹某個角色,或者給沒有生命的物體擬人化。

3.講故事類:可以講述真實的過去經歷,也可以虛構想象秒回未來要發生的事情。

會“講故事”的孩子,才是未來最大贏家,趁著假期趕緊培養吧

從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敘事語言對孩子來說的難度更大,因為不能通過正在經歷的事情和人物進行描述,而需要脫離當下語境,需要更高的抽象分析能力。

比如我們讓孩子照著書本或者繪本念,孩子還有文字和圖像作為語境,而不需要做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就可以理解其中的意思。

但如果我們要孩子合上繪本和書本講述,那就算敘事能力了。

會"講故事"對孩子有多重要?

1.會講故事的孩子更會閱讀

千萬不要小看會講故事的孩子,因為在脫離書本和繪本語境的情形下他們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調動大腦的記憶系統組詞成句。

在表達的過程中更涉及到語言的組織、節奏的變換、還要與聽眾共情,時刻注意聽眾的感受,這是一項非常考驗綜合素質的能力。

脫口秀演員李誕曾經說,自己最怕的事情不是別人罵他,而是在脫口秀的舞臺上觀眾的鴉雀無聲。

會“講故事”的孩子,才是未來最大贏家,趁著假期趕緊培養吧

因為觀眾的反映最能反饋他的語言是否達到效果,對於如此成功的李誕都覺得害怕的事,自然也不是容易的事。

說和讀是相互促進的,所謂出口成章,都是因為心中有墨。

會講故事的孩子,他們更願意揣摩文字的含義,理解故事的內涵。

2.會講故事的孩子更會思考

哈佛大學語言教育學家Catherine Snow說過,5歲時能夠講故事的孩子,到小學時的學業成績會更好。

因為講故事需要用到的各種組織能力、想象力、詞彙、表達力和前後連貫性,都是語文能力的指標,更需要很好的記憶力,同時最基本的是瞭解故事內容,通暢的邏輯能力,將觀點和故事傳達出去。

很多父母對於常常講故事的孩子總定義"話多"、"滑頭"、"不學習"等等,覺得講故事不務正業。

恰恰錯了,尤其是中小學的孩子,父母抓緊培養講故事的能力很有必要,因為6、7歲的孩子的領悟能力和知識技能急速提高,而到了15歲後能力反而會慢慢下降。

要講好一個故事,語言是基礎,邏輯是骨架。

孩子在講故事的過程其實是分析故事的過程,而遇到生活的問題也會更善於調動故事經驗,善於解決問題。

3.會講故事的孩子情商更高

某研究表明,具有良好故事力的孩子,也具有較好的社交關係。

會“講故事”的孩子,才是未來最大贏家,趁著假期趕緊培養吧

如果我們看到一群孩子圍在一起,那麼中間的孩子一定具有很強的敘事能力;成人會講故事,在職業發展中也具備優勢。

沒有人不喜歡有強表達能力、語言豐富且具有吸引力的人。會講故事的孩子會懂得用語言表達情景和情感,與他人形成共鳴。

而有強共情能力的孩子,他們處理社交關係的能力也會高於普通孩子。

保護孩子的表達欲,培養孩子的敘事能力

說了這麼多,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講故事"的能力呢?

1.多和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

晚上父母回家之後可以抽出半小時至一小時時間,放下手機和孩子玩一玩角色扮演,可以說這是任何孩子都不會抗拒的遊戲。

可以是過家家或者假裝自己是動畫角色,模仿角色特點進行想象場景的對話,也可以演一出孩子喜歡的繪本故事。

2.不要抗拒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孩子到一定年齡會有一場"為什麼"爆發期,這是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時期,父母如果因為厭煩而責罵或敷衍孩子,實際上是十分挫傷孩子創造力的。

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用不同的語言來解釋其中的邏輯關係和原理。

3.多引導孩子回憶經歷

父母可以時不時地問孩子"你還記得我們上次一起去的動物園嗎?"、"之後怎麼樣呢?"、"回家之前我們還做了什麼?"、"哪個動物你最喜歡?為什麼?"

會“講故事”的孩子,才是未來最大贏家,趁著假期趕緊培養吧

我們可以不斷引導孩子講故事,講述自己的經歷和印象最深的情景,如果不是強烈要求"食不言"的家庭,我們可以在吃飯時做這個引導,也可以利用接送孩子回家的路途等碎片時間。

當然更多時候我們可以給予孩子發揮的空間,擴展孩子的描述、增加一些虛構的情節讓孩子想象接龍。

4.談論未來將要發生的事

這可以是讓孩子預測未來要發生的事,比如你答應孩子週末要帶孩子去游泳,你就可以和孩子談論遊行計劃。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特別是男孩子,對於未來技術的瞭解應該會比較感興趣,家長就可以談談機器人,比如問"你覺得未來有了機器人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你最想要哪種機器人?"等等。

5.在讀繪本時,讓孩子複述或者聯想自己生活

父母和孩子最不能缺少的活動就是讀繪本了,而在閱讀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相互配合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兔子和小熊今天一起去野餐,我們上週末也去了,你還記得我們做什麼了嗎?"

當然,為了不打擾繪本故事的連續性,我們可以等讀完一遍後讓孩子自己講一遍,可以不用和故事一樣,自己想象,孩子卡殼的時候我們再用生活經歷加以提醒,相信這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會“講故事”的孩子,才是未來最大贏家,趁著假期趕緊培養吧

總而言之,"講故事"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這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培養,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於以後的生活、社交和學習都有很大幫助。

我是童心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