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例新冠病毒患者使用未獲批藥remdesivir(瑞德西韋)後大幅好轉,它有望成為病毒剋星嗎?

劉凱倫


扯淡,美國一個流感一年就死了一萬三千多人,更何況新型病毒,科技再先進那是需要臨床試驗的,需要時間,何況就美國人的散漫,自己沒病怎麼那麼積極。


掃平倭奴


不要一提美國,就感覺很牛逼。藥品起個英文字母的名字就牛逼,這藥要是真厲害,美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一個個早都康復出院啦!但是你看看新聞報道,有幾例治癒的?另外,他們第一例出院患者從開始治療到宣佈治癒出院僅僅用了四到五天,但是在中國,一例治癒患者治癒出院標準是需要留院觀察10天左右的。從對待科學的嚴謹程度,誰更負責?不要讓美國這個萬惡之主把我們帶跑偏啦!我們在看到一條新聞或者信息時,要批判的去接受。另外,如果把蝙蝠看成生物界的病毒宿主之王,那美國就是世界的病毒萬惡之源。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我輩當自強


yycyll


2020年1月31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一篇論文,介紹美國首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的診療過程。患者在應用瑞德西韋后出現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各項生命體徵都快速恢復正常,最終患者也成功治癒出院,那麼瑞德西韋是不是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呢?能不能馬上大規模應用於臨床?



瑞德西韋還未上市,藥物上市前要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

瑞德西韋是一個還沒有上市的新藥,它最初的藥用目的是用來治療埃博拉病毒的。一個藥物上市要經過動物實驗,還有臨床1—4期試驗才能最終應用於臨床,而且瑞德西韋是一個國外公司開發藥物,其中還涉及藥品專利等問題,當然特殊時期會加快研究進度,我國中日友好醫院的專家已經對這個藥進行了臨床研究,但是離最終臨床應用還是有一段時間。



個別病案的成功不能說明一個藥物的普遍療效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是存在個體差異的,藥物在人體內的藥效也因人而異,所以一個人有效並不能說明對所有人有效。而且我們和美國人還存在著人種差異。



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別國的身上,攻克新型冠狀病毒還是要立足我國自己的科研

2月4日,迎來了重磅好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團隊取得突破性進展。發現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在細胞外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而且兩個藥都是已經上市的藥,可以馬上大規模應用於臨床。




醫學掃地僧


有效不代表是特效,這藥本身不是為治療新冠的,只是一種新的抗病毒藥物。也沒看到美國有專門去研發新冠的藥物的報道,何來特效藥?另外,根據公佈的最新數據,美國確診11例,治癒0,用腦子想想。



景82307948


如此短暫中誕生新藥💊,的確值得令人疑惑,難道是等待時機試藥💊獲利嗎?一場疫情從爆發至今不過兩月,某些人就有了新藥,未免過於神奇了?


雲海52


疫情當前,雖然人命關天,但用藥還需謹慎,不能讓中國人民成為活體實驗品。


幸運生中土


呵呵太壞想讓中國人買他的藥。買他們的疫苗,然後在大量傳染。


低情緒


世衛只是在陳述事實。

一切取決我們自己!抓緊控制住!控制住了,拐點來了,新確診人數明顯走下坡了,周邊國家鬆口氣了,世衛組織也就逐漸降低預警了。


s336666


這個需要通過臨床的科學論證和檢驗才能確定。

目前,我們國家的醫學水平無論是科研還是臨床應用,都巳經擠身世界前列。如果說有冠狀病毒剋星的話,我們早就已經公佈並投入臨床了,既然還沒有,就說明目前根本就沒有出現剋星。也總因為還沒有研製出治療冠狀病毒的特效藥,所以就會出現各種盲目的亂搶藥品行為。

就目前來說,為了打贏這場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首要的是要相信國家;其次是要相信科學; 第三是要樹立信心; 第四是要服從指揮調度。只要大家眾志成城,共克時堅,我們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葉公來幫忙


警惕,可別把患病同胞當成了試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