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濱公園,咸陽人心中永遠抹不去的回憶

渭濱公園始建於1959年,到今年恰好是一個甲子。和“咸陽”的名稱來源一樣,因為公園地處渭河之北,按照中國傳統的“水以北為陽”的取名觀念而得名“渭陽公園”。

渭濱公園,咸陽人心中永遠抹不去的回憶

文革時期曾一度改名為“向陽公園”,後又恢復了“渭陽公園”。上世紀90年代,更名為渭濱公園,一直沿用至今。渭濱公園東西長、南北窄,雖然面積並不算大但園內設施非常齊全。除花草樹木,樓臺亭閣外,從東到西建有兒童樂園、游泳池、動物園、青年湖、玉帶橋、人工堆成的假山、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的八角亭等等。

渭濱公園最初是要收門票的,門票從3分、5分、1毛、3毛、5毛不等,直到最後免費入園。東門位於樂育南路正對面,現已不復存在。從東門進入,有一個高舉紅旗的工農兵雕像,是渭濱公園標誌性的建築之一,也是人們拍照留念最多的景點,今亦不復存在。渭濱公園曾經是咸陽人的驕傲、咸陽的標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坊間用一句話來形容咸陽:“一條路一座樓,一個警察一個猴。”這裡所說的“路”指的是“人民路”;“樓”指的是原來位於電影院十字西北角的原“服務樓”;一個警察是形容警察人數少;“猴”說的就是渭濱公園裡的動物園。

上世紀七十年代讀大學時,班上有位家在寶雞的同學。一次閒聊,他說寶雞好,我說咸陽好,一時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後來我問道:“咸陽有個渭濱公園,寶雞有公園嗎?”我的那位同窗頓時啞口無言,現在回想起來依然令人啞然失笑。

1982年6月17日,正在陝西中醫學院讀書、年僅22歲的邵小利同學,為了搶救不慎跌落在青年湖的兒童而光榮犧牲。從此,“邵小利精神”就成了咸陽人民的一筆寶貴財富。每年清明節,眾多學生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渭濱公園“邵小利烈士紀念碑”前,為邵小利烈士祭奠,一代又一代地繼承和發揚邵小利精神。

1998年10月,在中國咸陽與日本成田締結友好城市10週年之際,咸陽市人民政府在渭濱公園建立了紀念碑。

進入本世紀後,大齡青年起來越多,這可急壞了他們的父母。為了解決子女婚姻問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渭濱公園西門裡,自發的形成了一個“婚姻登記處”。老人們把子女的情況寫在一個本子裡,或者是一張紙上,供有意願的家長挑選。也有一些喪偶的中老年朋友,在這裡尋找人生伴侶。據當事人介紹,通過渭濱公園“婚介所”,成就的姻緣不在少數。

作為市民休閒娛樂場所,渭濱公園是咸陽50後到90後快樂成長的地方,在這裡,他們度過了人生最幸福的童年時代。兒童樂園裡滑溜溜板、動物園裡看老虎……

在筆者的相冊裡,有許多渭濱公園的照片,值得一提的有兩張。一張的背後寫著“咸陽向陽公園留念1970年8月”。那一年,剛剛初中畢業,我和班上兩位最要好的同窗一起,沿隴海線,徒步走到渭濱公園,拍初中畢業照。十分有趣的是,我們正在拍照時,有位遊客推了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從我們身邊經過。要知道,那時候擁有一輛嶄新的自行車比現在擁有一輛寶馬轎車還要珍貴。在徵得主人同意後,我和自行車一起在八角亭前合影留念,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另一張照片的背後寫著“1989年正月初一攝於咸陽渭陽公園”。那一天,樹上落了一層雪,我帶著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在渭陽公園遊玩,並在青年湖北邊一棵松樹下拍照留念。

渭濱公園是咸陽人民心中永遠也抹不去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