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只想獨處的時候,說明了什麼?

邵醫護膚


只有內心成熟,靈魂高尚的人,才喜歡獨處。

喜歡獨處的人不會感到孤單無聊,恰恰相反,喜歡獨處的人其內心都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寧靜專注的,他有他所痴迷的愛好,而這些愛好一般都屬於精神的改造與情操的陶冶,恰恰這些也是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平庸之輩所鄙棄的。


這個社會有很多無聊無趣之人,這些無聊無趣之人都喜歡成群結隊,呼朋引友,聚在一起來消磨他們蒼白的人生。表面上大家有說有笑,菸酒相敬,歌舞昇平,相見恨晚,但一旦涉及至身切身利益,便翻臉無情,恨之慾其死,所謂的友情所謂的關係,屁都不是,只有利益才是第一位。


魯迅說過“猛獸總是獨行,而牛羊才成群結隊”,一個人的內心足夠強大,他就不會去進行那些無效的社交,無效的社交只會消耗自己的生命,於自己的人生毫無裨益可言。只有平庸之輩才喜歡抱團取暖,喜歡偽裝好惡的交際,生怕被人群所拋棄,殊不知,如果自己沒有幾把刷子,就算你相識滿天下,也不會有幾個看得起你的人。

喜歡獨處的人,並不孤芳賞也不高傲自大

他能做到上交不掐,下交不驕,不亢不卑,平易近人,並能誠實守信,與人為善。他不需要那些表面的奉承,也不在意別人的褒貶,自始自終,他只遵從於自己的內心。他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與一顆強大的內心,不會被那些道聽途說的謠言所惑,也不會屈服於慘淡的人生,他的性格像烈酒一樣剛烈,要麼蟄伏默默無聞,要麼雄起一鳴驚人。

如果一個人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容易人云亦云,那麼這個人必定是一個沒有思想也無靈魂的無知之人。而喜歡獨處之人,不會輕易受到別人的暗示,也不喜歡別人的說教,凡事他有自己的原則自己的想法,他有可能會犯一些錯誤,但他更喜歡自己去嘗試,並能及時發現錯誤並改正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喜歡獨處的人,喜歡持續地獨立思考,更能清晰的認識這個社會

因此會比一般人懂得更多的道理,因為懂得多,他也就更加謙虛與包容。偏偏那些無知之人,喜歡在人前人後賣弄自己,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幾斤幾兩一樣,越喜歡錶現自己的人,越是自卑的人。

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都對物質的需求貪多無厭,唯恐落後於人。房子想要最大的,車子要賣最貴的,家裡囤積無數用不著的東西,別人有的我也要有,每個人表面的勤勞與奮鬥,無不是為了滿足空虛的慾望之心,人為什麼不幸福,就在於無限地跟別人進行攀比。而喜歡獨處的人,不會太在意物質與虛榮,他只喜歡簡單又純粹的生活。


瀟湘筆客


記得那是高一的時候,一次夜幕降臨,我沒有帶手電筒,而一個人非得要獨自走過幾十里山路趕回家,這時一位好心大媽立刻給我送來一盞馬燈。我從小就有一種堅強的性格,有一種征服的慾望,我膽子大,從不恐怕黑暗和孤獨,在那一刻,我毫不猶豫地謝絕了大媽那盞馬燈,堅持在暗淡的月亮下摸著石頭下山……

那時候,就是倔犟,沒有想那麼多,後來進了大學,才漸漸地明確了這些道理,大三時,我在大學的校報上,我發表了一篇《夜送馬燈》的文章,講述了當初走夜路時拒絕大媽送馬燈的故事,接著我感悟到:人生中要經歷的事特多特多,不是所有的時候都有人給你照亮前程,一味依賴別人,就會失去自主自立自強的自我。生活中你必須一個人獨處,先學會在黑暗中尋找方向,摸索著前行。只有不懼暗淡,你才不再懼怕黑暗,你才更加珍惜光明。當你無懼黑暗,走出蜿蜒曲折的山路時,你會感覺很幸運,也會從內心更加感激那個對送馬燈的人。

人生中學會獨處也一樣,只有擁有了獨處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朋友相聚,才會更加感激那些給你送傘送燈甚至陪你走一程的人,畢竟沒有人會陪你一輩子,走完一生終究是一個人的事。

一個人獨處是一種境界, 獨處的時候能真正認識到自己是重要的。花一點時間去認識自己並瞭解自己的愛好,獨處讓你真正認識自己,從而更好地和人相處;獨處的時間讓人變得更加獨立,尤其是學會精神上的獨立,這將會使你更果斷地做決定,減少思想負擔,靠自己去完成目標。

獨處清淨自然,毫無拘束,做自已想做的,想自己愛想的,成全自己愛乾的。當我們漸漸領悟了生命的真諦,懂得了生活的涵義,知曉了活著的意義,擁有了超脫的心境,不再為名所累,那麼,我們的人生將是多麼的愜意和幸福!





老孫遁世無悶


如果ta只是偶爾想獨處,很正常,每個人都想有自己的空間。

但如果他只想獨處,不想見人,那就是缺愛了。

始終無法投入愛一個人。始終無法跟人交心。

這麼多年,少年時期的陰影逐漸在我身上體現,我原以為長大是一個逐漸遠離童年的過程,不是的。好像童年時期埋下的一顆種子,我們不知道它什麼時候發芽,直到它長成大樹,在我們的心上投下陰影。

這麼多年,我相過很多親,大部分也是不錯的人(我真的不是那種吐槽奇葩相親男的人,我覺得他們大部分人都很正常),但都沒成。我想,這或多或少他們都有點原因,比如覺得我不好看,或者他們覺得別的女生更好,反正我也沒喜歡他們,所以從來沒談起來過,我覺得也沒什麼。

直到前段時間,偶然認識一位小哥,我覺得很合意,主動示好,我倆也很快開始約會。我們聊的很多,他的表現也非常紳士有禮,應當說是一位非常完美的對象。但我卻始終無法對他產生好感之上的更深的感情。我害怕讓他知道我是一個內心脆弱焦慮的人,所以我們只能聊一些工作、音樂、電影上的事,但我其實並不擅長。我很想跟他講我的焦慮,但我同時也知道,持續輸出負能量是不對的,沒有人有義務去做你的樹洞,所以我只能憋著。

我當然可以自己調節,但愛情不應該是兩顆心的靠近嗎?他是個積極樂觀開朗的人,我卻心思很重。我沒有辦法把心交給他,同時也覺得我這樣內心憂鬱的人不值得太好的愛情。

不相信自己可以愛人,所以沒有辦法愛上他,只好斷了。

從小到大母親對我非常嚴厲,我當然知道她是愛我的,但我卻始終沒有學會如何表達愛。

每次回家的時候媽媽問我為什麼不跟她交交心,我真的很想跟她說什麼,跟她講講我的工作,我總是談不起來的戀愛。但是真的不行,我不知道要說什麼,我不會表達。


涼子醬愛情事務所


今天公司聚會,喝了兩瓶啤酒,,在這裡我祝看到這篇文章的所有父親節日快樂,我愛我的父親也時常埋怨他不懂我,不懂這個時代。是的,很榮幸我醉了,所以接下來我會說什麼話我自己也不知道。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也迷糊地大致看了其他人得答案,個個文采飛揚,每個說的都很漂亮。一時間我在思考我還有沒有回答的必要性。喝醉了果然囉嗦。

其實我曾經一個人想獨處的時候,就是失戀了,然後工作不順了。然後我覺得自己活著沒有意義了,想死了,可我不敢啊,我只能把自己藏起來。

所以,當一個人想獨處的時候,說明他厭倦這個世界。沒有其它的可能,我就是這麼肯定,因為這是個事實。


向黑夜歌頌


看個人吧,對於我來說獨處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了,我不喜歡與太多人有過多的話題,也許是我太過於內向吧,很多時候我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偶爾有一個兩個朋友。

以前是,現在也是。我心情不好的時候不想與別人說話,開心的時候也不願意多說什麼。所以有人說我太過於高傲,不願意與人相處。

其實不是的,人心這玩意兒太過於深奧我不知道該怎麼去和別人好好的相處,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幹啥了就把人得罪了。

說起來也是很無語啊,雖說現實中很不愛說話,但是我在網絡上也是有說不完的話,和別人聊天也是有很多話題。我不知道這是為啥?


安殤兒


這種情況,有千般回答。倘若歸類大多是心病、失意使然。

我獨處的原因可不是這樣,是不幸的經歷,經歷產生的落寞,又加上年紀大了幾種因素合併促使,就自然而然的獨

處了。

我的獨處是從因出身不好取消升學資格開始的。十七歲就在建築工地幹活的我,除了幹活吃飯就有什麼書看什麼書;工友們對我的評論是:學不上了還看書,不合群。

我幹上技術員及助工後,由於職業關係更是獨處。時間久了漸漸養成了獨處的習慣;哪怕關熱鬧的的環境,也要尋找獨處的機會。

沒想到,獨處中竟養成了愛動筆的癮。一但有癮:無論是走南闖北,無論是農閒農忙,無論是年老多病……,想戒,就沒那麼容易了!

一輩子不得清閒,都是獨處惹的禍。


老荷666


也許那是聽歌時間到了?不是我習慣了獨處,而是我發現,音樂是不能被分享的,很久很久以前,我覺得很好聽的一首歌,我迫不及待找到了你分享給你,你說好聽,那一剎那彷佛擁有全部,我以為那就是永遠。兩天後的一天,你那可愛的臉一臉天真的笑著問我:上次你給我聽的那首歌叫什麼名字了?那一刻我便知道,音樂是不能分享的,如若喜歡,名字怎會記不住。我決定,我的耳機只戴我耳,做個喜歡獨處的人,因為我有音樂相伴



啤酒有龍蝦


當我特別想要獨處的時候,有以下幾種情況:

01,發生了一些特別煩躁的事情,我不想跟任何人相處,因為只要是和人相處,就會忍不住發脾氣,所以寧願一個人躲起來,自我消化好了再出去。

02,我有事情要做。但是這些事情我又不想讓別人知道。比如,我喜歡寫文章,但是同事晚上要去聚餐還要喝酒,而我晚上還要寫文章的,我就特別不想去參加聚會。我就會提出,我這邊還有點事,不去了。同事跟我說:你要合群。這其實不關合不合群的事情,只是單純我想要一個人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罷了。

03,過幾天有考試或者重大項目的情況,我會特別在乎獨處和自己安靜的環境,不想被別人打擾,只想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情。

大概就是這些情況下,我會想要獨處並且一定會爭取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和機會。


一棵小菜


謝謝。

雨和雪

都是九霄的居士

因為獨處

無畏於高處不勝寒

獨視下界生民

撒下玉塵降下甘霖



春天的雨足

無論降落在那塊土地中

都會出現一片蔥綠

冬天的雪片

不管飄落到什麼地方

都呈現一派晶瑩



佛居古剎常伴青燈

能將慈悲之光

普照給獨處的信男善女

不管你手捧大乘

還是心懷小乘

虔誠就是輪迴再生



佛獨處於菩提

成為金剛不壞之身

因為佛掌有冥間力量

名曰因果報應

阿難迦葉

時刻在觀注著下界凡塵



佛因無我則成佛

人因有欲則是人

飛鳥翔於上而其欲在下

則投網誤身

游魚雖在下而其餌在上

故吞鉤成羹



繁華的都市偏僻的山村

萬靈都在這裡風雨兼程

我也擁擠其中

但物我已兩隔

因為心早已獨處寧靜

身隱於市井跚跚而行


FangCaoAn


當一個人只想獨處的時候,說明了他渴望心靈的自由。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孤獨,那他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孤獨時,才是真正的自由。”

許多時候,你會發現,那些優秀的人都有些不太合群,不會隨大流。因為這樣的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也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這樣的人活得很通透。

熱鬧中難做自己,喧譁中難求慰籍,群歡中難求知音。

享受孤獨,就是不迎合。人生短暫如流水,為何要把自己困於爾虞我詐的名利場呢?

熱衷於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內心也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永遠是權勢和利益,與友誼無關。

無意義的聚會和飯局,只會不斷消耗你的精力,腐蝕你的歲月,拉低你的生活質量。那些總把時間浪費在“垃圾社交”上的人,不是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就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

只有一個學會了獨處的人,才不會被外界的風吹草動打擾。才能沉下心來和自己對話,瞭解自己真正的內心需求,創造出自己的價值。

越強大的人越渴望獨處,越喜歡獨處的人,也往往變得更強大。與其在一群人的狂歡中感到寂寞,不如在一個人的獨處中收穫驚喜。

拋開一切俗念,讓自己的心靜如古水,尋找一片幽邃的山林,修煉自己的內心。

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有一次出去喝酒,半夜回家敲門,家中小童睡得正酣,怎麼敲門也聽不見。蘇軾只好一個人拄著柺杖聽江聲。大江東去浪濤濤,聽著聽著,蘇軾就明白了。

人獨處久了,周圍的煩躁消失了,心也就靜了下來。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這時候,是恬然自得的歡愉,與物質無關,與利益無關,既是享受人生,也是一種心靈的修煉。

一個能享受孤獨的人,一定是個才華橫溢的人。孤獨是自成世界的獨處,是自成體系的完整。孤獨能讓人更強大,也能讓靈魂更高貴。

如何讓一顆白棋子,在眾多的棋子中脫穎而出?把它放進一堆黑色的棋子裡就可以了。胡適說,獅子和老虎永遠獨來獨往,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結隊。

有思想的人喜歡獨處。而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內心成長,使睿智的人更深沉,更能參悟透人生。

一個喜歡獨處的人,必然是心無雜念的人。“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人生所有的際遇,不過是四季的風。

風過了,我依然是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