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老輩農民的說法,到底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新大風歌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經前人的不斷探索,留下了很多寶貴經驗。在天氣、耕作、航海等方面得出了不少結論或推斷。

天上勾勾雲,地下曬死人。立春是睛天,不用問神仙。都是經驗的總結。立春是睛天,不用問神仙。也就是說,立春是一年的開始,只要立春這一天是睛天,預示這一年大多風調雨順,農、牧業基本上無大的災害。農民不用花大的力氣就有好收成。另有說法但得立春睛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也是同樣道理。所以,立春睛天於農事有利。

中國自古至今有很多傳說和總結。這些傳說和總結,有一定的概率,既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


黃傳林728


今天是立春日,天公作美,一掃往日陰霾。天氣晴朗,心情為之一震,久聚心頭的鬱悶雲開霧散。

聽爺爺講今天立春日是晴天,“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

我有點蒙圈,不問神仙就問爺爺吧:爺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爺爺說:“立春這天不下雨,預示著一年收成不錯,古代主要指小麥收成好,老百姓能吃上饅頭,餓不死人”。

我若有所思,心不在焉“啊”了一聲。

當然我也希望今年有個好收成,但我這個人喜歡鑽牛犄角,對爺爺的話半信半疑。

隨後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有這樣一句話“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

今年立春日恰好是在五九的最後一天(第九天),正應了“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這句話。此話是說如果立春在五九尾,這一年的年景肯定不好,預示莊稼歉收。

人們手中沒有多餘的糧食,怎麼能大方施捨討飯的呢?要飯的自然要多跑幾家,這就是“跑斷腿”之說。

按照“春打五九尾”之說,今年不是豐收年,這和立春日天晴朗預示豐收年相悖,這兩句俗語到底哪句說得對呢?

其實這兩句都對,由於我國幅員遼闊,這就造成了各地氣候相差懸殊的情況。

比如立春這個季節,雖然理論上說立春預示春天的開始,但對於北方來說,立春遠沒有到了春天。此時天氣依然春寒料峭,氣溫都在零度以下。

如果立春在五九尾,即提前一天,氣溫回暖太快反倒不利農作物的生長,這是因為小麥從冬眠中甦醒恢復生機。眾所周知,北方經常出現倒春寒的天氣,此時小麥就會遭受凍害,就會造成歉收。

所以立春晴的天氣未必適合北方地區。

而南方卻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畢竟南方天氣溫暖,極少發生倒春寒的現象。

我認為對於北方來說,立春是晴天並不好,有句話叫做瑞雪兆豐年,過年期間下雪對小麥來年豐收有好處。

這是因為此時小麥還在冬眠,等春暖花開甦醒後,小麥有雪水的滋潤很快就恢復了生機。

還是那句話,我國幅員遼闊,一個地方一個說法,古代的俗語沒有特指某個地方,只是大概率的事,大家不必當真。


秉燭讀春秋


這是早年間二十四節風物歌來的。我們的先人,經過日積月累形成了一些經驗的說法,按十二個月分成了二十四節氣,歸納總結而成。從除夕夜開始:

歲朝一黑半邊天,大雪紛飛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

驚蟄聞雷米如泥,春分少雨病人稀。

月中若能逢三卯,遍地棉花豆麥宜。

三月清明雨淋頭,四野瘟疫萬民愁。

穀雨喜有南風起,可期五穀更苗收。

……

這裡還有先民的立春無風晴一天,風調雨順是有年的說法。


庭蔭囀鶯


這句俗語不禁讓小農人想起一句歌詞,“你若立春晴,還你一城春雨”,在農村坊間一直就流傳著很多關於農村立春節氣的俗語,“立春晴,春雨來”,“立春晴一日,春雨下滿城”,這些俗語都是預示著立春晴一天之後,春耕會風調雨順。那麼題主今天說的這句“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是什麼意思呢?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一,陽曆2月4日,二十四節氣中的打頭節氣“立春”,在農村也叫“打春”,過了立春天氣會一天比一天的暖和,農民朋友們也在這個時候開始準備種子、化肥、收拾農村機械,為了春耕做好一切準備,而在這個時候農民們還會翻一些老黃曆,看看今年的運勢和風雨怎麼樣,就像今天這個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就說的是立春當天是晴天,那麼就不用祈福,不用拜祭,不用求神仙,今年一定是順風順雨,碩果累累的,今年立春就是大晴天,2020年小農人相信一定會是一個手捧碩果,腳踩麥谷的豐收年。

立春雖晴,但我們在春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農作物的保暖,因為立春過後會有倒流的冷空氣,冷暖交替會產生雨雪天氣,如果保護措施不利,很容易造成農作物損傷,這在農村也叫“倒春寒”,所以廣大農民朋友們一定要多注意看天氣預報,早做打算,儘量避免損失。

以上就是小農人對於這句俗語的一些個人見解,條友們你們認為立春是晴天好還是陰天好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布衣小農人


今天是2020年2月4日,農曆正月十一,在今天我們迎來了立春這個節氣。立春這個節氣是每年的第一個節氣,寓意著春回大地之意。那麼關於立春,為什麼農村老人說“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那邊老張就來和大家說道說道這個問題。

其實“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這句話也並不是完全的正確,主要是根據我們國家中原地區大部分的情況來說的,但是老祖宗這麼說,肯定有他的原因,那麼下邊老張就來簡單的談一下這句話的緣由和來源。

“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立春這一天不用看,保準是晴天!這句話相信很多的朋友,尤其是在工地上幹活抬槓的肯定意見特別大,憑啥立春這一天非要是晴天呢?你還別說,在我們國家絕大多數的地區,立春這一天往往還都是晴天。試著和我們國家中原地區所處的氣候有關,說白了就是我們處於北溫帶,又東臨太平洋,受到海洋暖氣流和蒙古高壓冷氣流的綜合影響,到了立春這個時候,雖然說立春指的是春回大地,但是實際上距離真正的春天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只是說的是從這個時間段過後,氣溫就會逐漸升溫,並不是指的氣候立馬就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與此相反的是立春這幾天往往氣候不是很暖和,甚至往往會出現降溫,這種情況在農村叫做“爭春奪九”,“九”在這裡是數九寒天的意思,意思是這兩天剛好是冷暖氣流相互爭鋒的時候。但是我們都知道,氣候的變化往往是長時間冷暖空氣相互作用的結果,並不會瞬間發生變化,身處在內陸地區,這種感官尤為明顯。因此實際上立春這一天我們主要還是受到西伯利亞冷氣流的影響,而冷氣流是比較乾燥的,而且因為立春這段日子冷暖氣流開始交匯,冷空氣會快速的向空氣流動,更會大量的吹走天空中的雲,因此這段時間天上往往連雲都沒有,更別說下雨了,天氣自然晴朗。

不過最近這段時間雖然天氣比較晴朗,但是實際上溫度還比較低,而且空氣非常乾燥,因此大家還是要注意一下平時的補水,尤其今年假期的延長,容易睡得多喝水少,但要注意身體飲食的平衡,在家裡面也要稍微運動一下。在吃飯吃水果的時候,最好能帶上一次性的手套,杜絕病從口入。


老張談三農


2020年2月4日,今天是一年中的立春。所謂“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老一輩判斷的就是如果立春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這一年的年景就比較好,不用問神仙也知道今年糧食會有一個好的收成。



而對應的如果立春是陰雨天氣,那麼年景又將如何呢?那就有另外一句對應的俗語叫“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是說如果立春當天下雨的話,就會陰雨天氣持續到清明,而清明是一年中的第5個節氣。也就是說整個春天都會出現陰雨綿綿的狀態。


而也有說“春雨貴如油”,莊稼在生產過程中遇到雨天的話,水分充足,有利於種子發芽,也比較利於莊稼的生長。所以總的來說,不管立春是晴天還是雨天,對於莊稼的生長來講都是好的,那麼一年都會是好年景。我們對於一些節氣的看法和俗語都是為了對新的一年一個美好的祝願。

過去的農民靠天吃飯,現在的農民除了靠天吃飯之外,可也是靠技術吃飯,莊稼種植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我們的播種方法、管理、施肥、用藥、除草,都是莊稼豐收的關鍵。


畜禽養殖學堂


今日立春,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大地回春,大好晴天,春意盎然,正式進入了春天,古語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之說,怎樣理解呢?

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這句話是老輩人的經驗總結,在過去的年代裡,都是靠天吃飯,沒有先進的機械,只要立春這天是晴天,說明是個好年景,就不用祈求上天,跪拜神廟,保佑人們的風調雨順,這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一種生活方式

立春有很多的諺語:立春晴,雨水勻,古人很信服這些諺語,立春是晴天,以後的雨水就會下的均勻,對後期耕種有很大的好處,所以有:立春一日晴,耕田不費力之說,這也驗證了祖先的聰明智慧

立春是晴天,來年好收成,很多諺語雖然沒有科學的依據,但是也是老輩人的智慧的結晶,也有個大概,由於地域差異之大,也需要科學的管理,加上先進的天氣預報的依據,以農作物的需求隨機應變,多一份付出就多一份收穫


李長芹


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

老人說:初一早晨雪打門,可謂是佳節逢瑞雪,老輩人有言“初一門前雪紛飛,端午節上饅頭堆”,意思是說,正月初一下大雪,對於冬季農作物成長有好處,端午節家鄉有吃包子和饅頭的習慣,並且有端午節祭祀屈原的相關習俗,這裡是特指麥子收成好。如老天爺再賞臉,立春是個大晴天,那麼,一年的年景氣候、莊稼收成必定會好。

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

不少朋友或許會覺得,既然立春天氣晴朗預示一年收成好,那如立春那天下了雨的話,是不是就表示收成欠佳了呢?其實,並非如此,王大爺說,據他的經驗,立春日下了雨的話,通常後面的天氣,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持續的陰雨(雪)天氣,冷氣溫也會持續到清明時節。

雖說立春時節從氣象意麵上,意味著風和日暖,按照氣候學上的劃分,進入立春節氣後,即為春季了,但這只是氣象意麵上說法罷了,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相差懸殊,從立春當日到立夏,鳥語花香,耕耘播種,春光也不相同。在農村有:“春打六九頭,人人都犯愁,春打五九尾人人都歡喜”,2020年2月4日是立春日,正是五九尾。由此來看,2020年年景錯不了。

農諺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正月下雪,也是十分正常的不是稀奇事。“該熱不熱,五穀不結;該冷不冷,不成年景”!無論南北立春時節,正是季節交替的過渡時節,天氣變化複雜,請及時添加衣物!小心感冒受涼!至於大年三十天打雷,預示啥?王大爺表示:老輩人說“秋後打雷,遍地是賊”,“賊”指多少農業生產遇災害之事,其實,地域廣大,那年均會有部分地方出現惡劣天氣,大家不妨多為農事生產,做好準備。


謀略國學


￱物起︄始,一︀切更︍生,

衰敗的離去,萌︉發出生￱命的契機。

古人詩曰忽如￶一夜春風︇來,而明︃天總會有好︃消息。

感恩那︈些為之努︊力,與疾病抗戰在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棟樑人在此誠心對你︉們道一聲感︇謝。



六六與丫丫


答: 立春時節,對於一年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光景。“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我國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從今天起寒冬已經過去,開始走向了溫暖的春天。這個時候對於指標性的天氣就成了人們觀測氣候的重要指標。

立春節氣也是受農民歡迎的節氣,因為它給人們帶來了溫暖,帶來了希望,因此有關立春的天氣諺語很多。如以晴天無雨為依據的有“立春晴,雨水勻”、“立春晴,一春晴”等;不過各地氣候不同,農諺的地域性很強,也未必就適合每個地方。

題主所說的“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主要是從未來降水的角度來說的。立春晴天,那麼接下來的雨水就會比較均勻,都不用神仙來幫忙了。這不是預示今年會有一個好收成嗎? 對於農民而言,莊稼收成好就是他最大的收穫。所以格外的對於立春特別關注。

那麼,立春了就是春天的開始嗎?顯然這樣的說法是不精確的。我們大體上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從“立春”開始。理由是“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一般在陽曆的二月四日至五日,也正好處在春節前後的十天之內。但單以"立春"為春天的開始,並不符合天氣的實際情況。

第二是傳統的說法。我國農曆的春天,是指正月、二月、三月。並把正月叫做“初春”“孟春”,二月叫做“仲春”,三月叫做“陽春”。這種說法比較合乎實際。對於廣大華北平原的人民來說這是標準的春季,但是在南方似乎有點偏差。

第三種說法是現代氣象學的規定:是連續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 我國幅員遼闊這是通過相對意義上的數字指標來錨定春天,比較科學。

關於立春節氣氣象特徵來說,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江淮地區盛行的主要天氣。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這時候要注意要預防寒潮低溫和雨雪天氣對交通運輸工作的影響,農村要抓緊對越冬作物的田間管埋,中耕鬆土,追施返青肥,防凍保苗。春耕大忙的時間要到了。抓緊好天氣,今年大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