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煩嗎?看看哲學家怎麼說?


你煩嗎?看看哲學家怎麼說?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斯賓格勒,德國的歷史哲學家,他撰寫的那部巔峰之作《西方的沒落》不僅顛覆了歐州文化中心論,而且曾經讓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幾度興奮,又幾度沮喪。

社會生活中遭遇不順心的事兒,人自然而然就會“煩”。斯賓格勒最早把煩視為“邊緣情緒”,認為它甚至會決定文化的面貌。

你煩嗎?看看哲學家怎麼說?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丹麥宗教哲學家克爾凱郭爾對煩進行了分類研究,他說煩有兩種:一是由具體的事物引起的煩,比如說枯燥的工作使人感到煩,他對這種煩並不用心;二是對自己的煩,這種煩具有人生學的意義,值得探討和窮究。

當煩襲上心頭時,有的人墮落、沉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也有的人為擺脫孤獨的宿命,做出了偉大的成就。因此,煩即是罪惡之源,又是成功之母。

你煩嗎?看看哲學家怎麼說?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對煩的反思最為詳備。他引用一個古老的神話來論證“人生即煩”的道理:

女神“煩”用泥土造完人形之後,朱庇特幫助將靈魂賦予人形。在用誰的名字來命名人形的問題上,女神“煩”和朱庇特發生爭執。土地神也冒了出來,說人形的原料是泥土,要用土地名字來命名。

後來,農神做出了公正的裁判:“朱庇特提供了靈魂,就可以得到他的靈魂;土地神給了他身軀,那麼就得到他的身體;而’煩’最先造出了這個玩意兒,那麼只要他活著,’煩’就可以佔有他。”

海德格爾用神話完成了他的證明之後,指出,煩的基本結構是“在世界中存在”。人生在世,與周邊事物打交道構成“煩忙”,與他人不斷地接觸構成“煩神”。無論如何,人都跳不出煩的手心。

“煩作為始源的結構整體性在生存論上先天地處於此在的任何實際’行為’與’狀況’之前,也就是說,總已經處在其中了。”

這樣,這種人生的“邊緣情緒”被海德格爾在哲學史上,以突出、嚴峻、獨特的形式標畫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