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傳奇》:傳奇就是炒人設?誰才是歷史的締造者?

被網民親切地稱為“張公子”的張佳瑋在去年7月出版了首部歷史散文《歷史與傳奇》。被南方都市報列為"八十後實力派五虎將"之一的張佳瑋似乎最為人熟知的是他的體育專欄,在虎撲體育,籃球區論壇經常看見張佳瑋·信陵的文章,每篇都是相當經典。那麼他為什麼會寫出這樣一本跟體育不搭邊的、關於歷史的書呢?

其實熟悉張佳瑋的朋友都知道,“張公子”博學多才,知識淵博,他在2002年就讀高中時就獲得過第四屆新概念作文比賽二等獎,在零四年及後就曾出版過幾部歷史小說,如《傾城》、《朝絲暮雪》等,同時他也陸續創作過不少與歷史有關的短篇小說、雜文等。可以說張佳瑋對歷史的喜愛自小就培養了起來。

在《歷史與傳奇》這本書中,張佳瑋談及自己對歷史感興趣開始於兒時的連環畫。“連貫的斷片圖畫描繪了歷史傳奇,綴成一個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發覺歷史似乎與連環畫並不是一回兒事,黃仁宇先生在《中國大歷史》裡是說:“中國古來士大夫喜以史書說事,引經據典,訓詁考證。民間百姓卻更願意相信一些傳奇,因此而產生了一些認知的偏差。”托爾金在名著《魔戒》中感慨:“有些不該被遺忘的事情流逝了。歷史變成了傳奇。傳奇變成了神話。”

什麼是傳奇?奇聞也,流傳也。一個歷史故事是否能被眾口相傳,往往取決於其過程是否有戲劇性,是否有足夠的矛盾,是否有足夠臉譜化的對立面。”

這是張佳瑋對傳奇的認知,他認為傳奇之所以成為傳奇,是因為許多歷史在人們主觀的流傳中遺失了或者有意地忽略了細節。“我們總會下意識地相信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淡忘枯燥乏味的細節。歌頌史書上的英雄,鞭撻史書上的奸賊。”傳奇的主體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傳奇的誕生,大致類似於現在人們所說的“炒人設”。

《歷史與傳奇》:傳奇就是炒人設?誰才是歷史的締造者?

《歷史與傳奇》張佳瑋著,2019-07,花城出版社


《歷史與傳奇》:傳奇就是炒人設?誰才是歷史的締造者?

(本書作者張佳瑋)

一、皇帝的“人設”

司馬遷編寫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分為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生平、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從司馬遷的敘述方式上看,似乎這位太史令認為“歷史是由少數人創造的”。值得被記錄在歷史上的大都是所謂的“推動歷史前進的偉人”。我們暫且不論他的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先來看看他是怎麼為這些人“炒人設”的。

劉邦:地痞流氓做皇帝的驚天逆襲路?

在《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中,司馬遷這樣描述劉邦:“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短短一段文字,“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異貌有了;“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性格有了;“見其上常有龍”,異象有了。再配上劉邦自己的一句“金句”:“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這套路是不是像極了一些網絡小說的開頭?經過這樣一番鋪墊,這等人物能不成大事嗎?

然而在《歷史與傳奇》中,張佳瑋的解讀是,劉邦能做皇帝,並不是因為他天生異象,也不是因為運氣好開了“金手指”,而是他有用人之長。劉邦得天下後,曾擺酒設宴,跟群臣總結道:“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身為領導,善於用人才是秘訣。

《歷史與傳奇》:傳奇就是炒人設?誰才是歷史的締造者?

(影視劇《楚漢傳奇》中演員陳道明飾演的劉邦)

項羽:天生王者的悲劇下場

太史公寫《史記》,常帶有一定的感情傾向,最明顯的莫過於寫項羽。項羽在歷史上並沒有做過皇帝,司馬遷卻也將他列入到了“本紀”之中。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司馬遷不遺餘力地描繪項羽的英勇不凡,一來是對項羽的激賞,二來也使得項羽烏江自刎顯得更加悲壯動人: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項羽之英姿,至死不滅。後世李清照贊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張佳瑋在書中對項羽的結語是:“所以到最後,年少氣盛的勇悍,不敵老辣持重的算計。世事往往如此。”這大概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欣賞項羽的原因了吧。

《歷史與傳奇》:傳奇就是炒人設?誰才是歷史的締造者?

(影視劇中項羽的形象)

二、數風流人物,只看緋聞

中國歷史上的才子、天才、大天才層出不窮。這些人物何等驚才豔豔自不必多說,然而大多數人熱衷的並不是他們的詩詞文章,而是圍繞在他們身邊的“緋聞”。這也很像當今的一些現象:對明星們的作品不大關注,反而他們的緋聞被炒得沸沸揚揚。幾個著名的典故:蘇東坡與東坡肉;建安七子之一孔融讓梨;《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砸缸;李白讓高力士為自己脫靴……張佳瑋把這種現象歸結為中國老百姓的“八卦思維”

“古代百姓絕大多數的歷史教育,都打戲曲評書裡來。而編民間故事的藝人,第一得講大人物,這樣大夥兒才愛聽;但藝人畢竟沒親自經歷過政治朝政,所以民間評話故事,總愛把朝廷大事,想象成日常家居生活。皇帝啦,奸妃啦,奸臣啦,不一而足。人民又愛把包拯、劉墉、寇準、狄仁傑這些名政治家,一律想象成名偵探柯南加強版,斷案如神,每天除了判冤獄、審懸案,基本啥都不幹。歷史上的名智士,那一定跟算命先生似的:管你是諸葛亮、徐茂功、劉伯溫,一定是能掐會算,翻雲覆雨,撒豆成兵。”

人們需要茶餘飯後的談資,此事自然無可厚非,然而如果真把段子當成了正事,把野史當成了正史,想來似乎是件挺可怕的事。

《歷史與傳奇》:傳奇就是炒人設?誰才是歷史的締造者?

(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周星馳飾演唐寅)

三、人民才是歷史的締造者

除了皇帝、才子之外,張佳瑋在書中還寫到了許多人物,以及一些古今中外的逸事與習俗。在談及這本書時,張佳瑋寫道:“民間故事是隻圖故事性,忽略了細節;但史書的寫法,也有其諱莫如深的一面。所以我們很容易記住了最有戲劇性的璀璨傳說。但歷史這玩意是因果相續的。一時的勝敗榮辱,都還不是結局。那些璀璨傳奇背後,往往埋伏著我們不會記住的細節——有時得多看一步,才能想得到。這本書談不上什麼歷史揭秘,我是個愛好者,只是希望對照民間故事和歷史傳奇,從中尋找細微區別,從而發掘出一種新的角度來參照歷史。”

從細節處見歷史是張佳瑋寫作此書的動機。然而在讀完此書後,一個問題始終縈繞在我腦海當中,這個問題就是:歷史是由誰創造的呢?誠然,歷史上的那些波瀾壯闊的大事中,能被記載於史冊的僅僅是幾個名字,我們承認少數人在歷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往往容易忽視歷史創造的主體是人民,就如同忽視人賴以生存的土壤一樣。如果我們把目光拉得更長遠些,越過這些奇聞異事,站到一個更高的地方來觀望歷史,或許就能發現,一個人是一粒土,但一萬個人,一億個人,十四億人構成的,是什麼呢?

張佳瑋在《讀史有什麼用?》一文最後寫到:讀紀傳體歷史,包括稗官野史,很容易覺得個人奮鬥和命運巧合比較重要。而讀了編年體通史,就會感覺到歷史的進程,才是真正車輪滾滾,碾壓一切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啊。

【說明】插圖均來自於網絡,侵權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