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55e4680


《道德經》第43章樹教//

原文: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秉承文化樹人,鑄就人人兼具解疑釋惑的知識力量。知識是打開思想認識世界的唯一窗口,文化是聯繫所有文明的主幹紐帶。樹人之德,唯文化知識,夙願人人皆可得與普及。

(注:文化力量可突破任一摒障阻力而建功)


55e4680


老子在德篇中提出:天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不殘酷地盤剝百姓,終能縱橫天下。“德篇”重在談“道”的表現,與作用。說一個人有品德,就是說一個人表現好。至柔馳騁於至堅這裡談的是國家,一個國家如果遵循天道,按照規律去辦事,道法自然,不違背事物規律,實行和風細雨的惠政,澤加於民,就能不怕天災,不怕強敵,縱橫馳騁天下。這也是老子反覆強調的“無為之益”。當然,無為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有為,有弗為。為了私利,為了自己的貪圖享樂,去損壞民眾的利益,打死我也不會幹的。西漢文景之治時,漢文帝,漢景帝,採用的就是廢除酷刑,減少賦稅,修養生息的政策,奠定了漢朝幾百年的江山。我們今天稱自己為漢族,就與漢朝有關。而強秦實行暴政,卻很快土崩瓦解,四分五裂。這也包含了強橫不能長久的道理。

你思想頑固,腦袋沒有一條縫,油鹽不進,怎麼也說不服怎麼辦?沒關係,那咱們就用另一個法寶,行不言之教。這就叫,無有入於無間。空虛無有之物能夠進入沒有空隙的東西中。這也是最高的教育智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著一點痕跡地改變一個人。

看來,老子指出的這兩種現象,還是在告誡君王要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今天,這兩句話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啟發我們如何去“為”,要多動動腦子,不要計較個人的一時私利,要有大局觀,要從長考慮。做事要合乎道義,有思路,才有出路。


江湖夜雨92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

無為之益,

天下希及之。

釋文:

無間:無間隙。天地之氣,本無形也,而能貫乎金石,無有入於無間者,此類是也。

天下至柔者,水也。天下至堅者,金石也。水能貫堅入剛,無所不通。

而真正至柔至弱者,莫過於道氣也,道氣即先天一氣,先天一氣化生萬物,萬物即器成,氣至柔至弱,器至剛至強,先天一氣貫穿其器內外始終。

天下至柔至弱的先天一氣,能夠生成、制約、駕馭萬物內外始終。

無有者,道氣也。道無形質,故能出入無間,道通萬物也。

我知道:道之無為,萬物自化生成,可以知無為之有益於人也。

法道之無言,師之以身,法道之無為,治身則益精神,治國則有益天下萬民。

天下的君王很少能有以道無為治身治國者也。


逍遙谷逍遙


《老子》第43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廢話少說,直入主題。

因為大道是以柔弱為貴,不貴剛強。剛不能克剛,強不能克強,以剛克剛,其剛必折,以強克強,其強必摧。所以,能夠克剛強的只能柔弱做到的。

老子在第78章寫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御”,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但卻能穿金滴石,無孔不入,說明柔弱能勝剛強。

如果以氣來比喻,更加可以證明能夠以無入有,無有入無間,能遍入一切有形之物。水和氣都是至柔的,有氣而無形,但能無有不入,無堅不入。

這裡也是用此來說明道的特點,體虛至柔,無形無物,所以能出入所有物體之中和之間,沒有任何阻礙。

至柔就不可能折斷,無有就不可能會窮盡,不說話就不會被測度,無為就不會被控制,這都是老子所認為寶貴的。



修行人


萬物負陰而抱陽。

“母神”信仰的柔性,可以貫穿強硬的人心,作為治理天下的根本。

黃帝的被秦始皇焚燬的《道經》留下的十六字真言,有八個字是描述這種“柔能克剛”情況的,叫做“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老子《道德經》中這一章,以及“上善若水”的論斷,應該都是解釋這八個字。

通俗易懂點的意思,天下沒有比“母神”(媽媽)信仰無微不至的關懷了,人心是剛強的,但這種剛強當中隱含著極大的風險,只有“母神”才能不厭其煩進行細緻入微的關懷,才能消除風險及危機,使人類族群克服困難,砥礪前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道家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天下人的“慈母”,也就是“母神”信仰,而作為其分支的法派,後來稱之為法家,則是要做天下人的“嚴父”,則是要樹立“父神”信仰。

道家造神有三個流派:偏重理論研究的道士流派、偏重規律研究的方士流派、偏重方法研究的術士流派。

法家造神也對應有三個流派:類道士的法派(代表人物是衛國的商鞅)、類方士的勢派(代表人物是齊國的慎到)、類術士的術派(代表人物是韓國的申不害)。

但無論那種造神方法,都是要確立人們的信仰,放棄對“母神”或者“父神”思想的牴觸,要“無為”,才能夠“無所不為”。

這也才能夠反映出“天下之至柔(道心惟微),馳聘天下之至堅(人心惟危)”的原理。


河東來


原文: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譯文: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卻能穿行天下最堅硬的物體。無形的東西卻能穿透沒有間隙的物體,我因此認識到“無為”的益處。“不言”的教導,“無為”的益處,普天下很少有人能認識到、做得到。

解讀:本章講了“無為”的作用和效果,重在治國。以柔克剛,以弱勝強,是老子反覆強調的貴柔之道。《七十八章》就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由此可以看到無為的作用。然而,天下人卻對此很少有了解,即使認識到,也未必能夠做到。可見,老子反覆強調的是“不言”和“無為”之道。

“天下之至柔”,什麼是真正的至柔呢?就是大道。“天下之至堅”——至堅,代表任何有形的力量。大道的特性就是柔軟,那麼堅硬的東西就屬於相對的一種力量。柔軟勝於剛強,才是老子想要表達的思想。馳騁,意即駕馭。大道可以駕馭任何有形的力量。為什麼呢?——因為“無為”。 順應事物本性,順應自然法則,事情便可以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按規律,按規則,按部就班,自然而然地就可以促成一切。

“無有入無間”,接近於大道,就可以穿越一切阻礙。自由,通達,看似無為,但卻無所不為,無所不往,無為而為,無往不利。

大道無為,聖人不爭,無為並不是不作為,只不過是順應規律,順勢而為,不用強力而已。


趣味俱樂部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我的理解: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剋制天下最堅硬的東西,“天下之至堅。"至堅,代表任何有形的力量,老子推崇的大道的特性就是柔軟,那麼堅硬一類就屬於背道而馳的一種力量,正所謂,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柔軟勝於剛強。

“無有入無間。"無有,不是沒有,而是有,是一種無法感知的能量。無間,代表具體的事物、物質,無有入無間的意思是:真正左右具體事物的,是無形的能量。看似無為,但無所不為。這才是老子想要表達的理念。


金星753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跳過之、乎、也、者,直入主題,天下本是一個整體,柔軟且融合各種事物,而愛統治這融合各種事物的柔軟體,必須有堅硬的物體為支撐,即政治手段來作為堅強後盾,而過柔即扶不起,像爛泥,過剛即易折,像脆鋼,兩者融合,相輔相成變成整體,有剛有柔的平衡,即無有入無間!我個人理解,勿噴!


鵬運3711603097436


【王弼注】氣無所不入,水無所不出於經。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之至柔”,要注意“至”字。什麼是“天下之至柔”呢?就是唯有天下至柔的,才能“馳騁天下之至堅”。

什麼是“馳騁”呢?簡單地說,就是“出入自由”,如同我們說“馳騁于田獵之中”一般出入自由。換句話說,唯有“天下之至柔”,才能自由出入於“天下之至堅”。這就好比庖丁解牛遊刃無間之理一樣,可參見《莊子·養生主》。據此大家可以捕捉到什麼是“至柔”,什麼是“馳騁”。然後再進一步了悟,或者即能有所得,而用於現實行事當中。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王弼注】虛無柔弱,無所不通,無有不可窮,至柔不可折。以此推之,故知“無為之有益”也。

“無有入無間”,為“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好處。

什麼是“無有入無間”呢?

以人事來說,一個人的智慧,能想通許多想不通的事情,就是“無有入無間”。以科學家為例,那些科學家想出來、發明出來的東西,都是“無有入無間”。在政治上亦復如是,在想不通的地方把它想通了,在沒辦法時想出辦法來,把不能的事變成能,就是“無有入無間”。


李會民講國學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

直解:天下最柔弱的物質,可以入於天下最堅硬的物質之中,沒有任何間隙不能進入。我明白了這個道理,順其自然是最有益啊。


從表面來理解是柔弱物質能夠統治堅硬的物質,從修煉的角度來看,這就是老子在深層次的狀態中對於有形物質的觀察結論。他“看到”了,有形物質中存在著無形物質,也就是傳統文化中的“陽中有陰”,這種觀察方法,老子稱之為“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