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愛斯基摩人(因紐特人)當年要從亞洲遷徙到北極?

趙南通


1602年,傳教士利瑪竇為大明萬曆皇帝進獻《坤輿萬國全圖》,這也是歷史上最早標繪有美洲的世界地圖。

從圖上看,在大明版圖的東北方向,接近白令海峽的地方赫然寫著“狗國”兩個字。作為進獻給皇帝的官方文件,“狗國”兩個字顯然不是為了戲謔或玩笑,那麼就是說當時真的存在這樣一個國家。

從位置上看,狗國比女真還要靠北,基本上隔白令海峽與美洲對望,也就是位於如今西伯利亞楚科奇半島東緣。史書記載狗國人“衣狗皮,食狗肉,養狗如中國人養羊。不種田,善捕魚,其年魚多,謂之好收。”從這些習性來看,幾乎與愛斯基摩人如出一轍,而狗國的標註地點恰恰也是愛斯基摩人的活動範圍。如此一來,我們有理由相信“狗國”實際上就是明朝時期對愛斯基摩人的稱呼。

愛斯基摩人曾經廣泛分佈於阿拉斯加、加拿大和格陵蘭,如今受到現代生活方式的影響,這個族群已不需要像他們的祖先那般終生與茫茫冰雪鬥爭了,但仍有一部分人堅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養雪橇狗、獵北極熊、住冰塊屋。實際上,“愛斯基摩”這個稱呼來自印第安語,意思是“吃生肉”。因為古時候的愛斯基摩人與印第安人互有爭端,來自南部溫暖地區的印第安人就根據對方的生活習性,嘲諷性地把他們命名為“吃生肉的人”。

長久以來,愛斯基摩人十分排斥這個名字,他們更喜歡稱自己為“因紐特人”,於是在2004年因紐特民族發佈聲明,從此所有的官方文件都稱“因紐特”。應該來說,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以生存條件來論,因紐特人無疑是最強悍、最勇敢、最堅韌不拔的民族。因為生存在北極圈以內,這裡的人不僅要忍受長達數月的黑夜,還要在寸草不生之地獵捕鯨魚、追殺海豹。

先前講到,明朝時期因紐特人被稱為“狗國人”,那是因為狗在因紐特人的生活中確實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這裡的人用狗捕獵、拉雪橇、拉縴,有的甚至直接食用,稱為“狗國”不無道理。而關於因紐特人吃生肉的傳聞也是真實存在的,你能想象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沒有吃過果蔬,反而頓頓吃肉,並且吃的還是生肉嗎?如果沒聽說過,因紐特人就可以刷新你的三觀。

毫無疑問,熟肉比生肉更富口感,但生肉在熟化的過程中會破壞其中的幾種維生素。一般我們會通過食用水果和蔬菜來補充這幾種維生素,但因紐特人顯然不具備這個條件,那麼就只能通過吃生肉來解決。再者,茫茫白雪之上也確實找不到樹枝和柴禾來隨時生火,久而久之因紐特人便形成了吃生肉的習慣。因此,如果你有幸到因紐特人的家裡做客,不要驚奇於他們的食譜,因為所有菜的烹飪方式都一樣,那就是直接生吃。


地圖帝


愛斯基摩人也叫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是印第安人,對他們的稱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 早在1萬多年前愛斯基摩人就開始了自己的遷徙之路,而遷徙的原因無非就是跟天氣好壞和是否捕捉到獵物這幾個原因而進行遷徙的。

愛斯基摩人,從亞洲的中北部,通過白令陸橋擴散到了美洲,和更高緯度地區。 現在愛斯基摩人分佈在亞洲的東北部,美洲北極地區,也就俄羅斯,美國,丹麥,加拿大都有愛斯基摩人的分佈,大概有10萬多人。他們最高緯度達到了北緯82°,最南到了北緯55°。



愛斯基摩人以海上狩獵為主,採集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海豹,鯨魚,北極熊都是他們要捕捉的獵物。他們的生活用品也主要是由於古獸骨獸皮做成,甚至他們的船都是用獸皮和獸骨製作的。 愛斯基摩人以地域集團為基礎組成社會,一般是兩三百人一個集團,沒有氏族部落組織,以親屬關係和友誼作為社會聯繫的紐帶。他們多數信奉薩滿教。薩滿巫師就是集團的首領。


狗是愛斯基摩人唯一的家畜和狩獵助手,所以說狗拉雪橇是他們重要的陸上交通工具,而且愛斯基摩人把狗群的多少作為財富衡量的標誌。 現在的愛斯基摩人已經開始使用現代交通工具和工業產品,有的遷徙到了現代的城鎮中生活。他們有賽歌,拳擊等等娛樂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