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史主要學什麼?是事件,是人物,還是規律,還是趨勢?

Learning200


中心當然是規律和趨勢。但是大量的人物和事件的透徹研究才是運用和提升能力的關鍵。

就像我們小時候學數學和物理等,三五條公理定理卻需要三五萬道題來從各方面理解,掌握公理。看你對學科的掌握程度也是看你解題或者實際運用的能力而不是看誰背誦公理更熟練。

所以規律只能給我們一個籠統的方向,具體的人物,事件才是我們能否學到和會用有用東西的關鍵。


辰銳5


學習歷史肯定有方法,學習歷史要有歷史思維那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學會構架歷史框架:先牢記中國歷史的朝代更替,然後考慮每朝每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名族關係。而政治又細分為政府部門的設置、用人制度等;經濟又細分為農業、手工業,在明朝中後期還要考慮資本主義。文化細分為文學、科技、醫學、新思想。外交細分為東亞、東南亞、歐洲、非洲等主要地區。民族關係根據地理分為東北、西南、西北、北方等按照動態可以分為民族政策、民族戰和等來分,中國古代史就要用這樣的思維來思考和記憶。而中國近代史就要用探索救國的思維來分析,封建官僚的探索如洋務運動、農民的探索如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資本主義維新派的探索如戊戌變法、資本主義革命派的探索如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最後是工人階級的探索那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共產黨的成立和救國運動。中國現代史就要從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如三大改造、總路線、文革、改革開放的幾次會議來記憶歷史。

世界史就要用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擴張來思考和記憶問題如,資本主義萌芽,新航路的開闢、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三次科技革命、戰後恢復、蘇美爭霸。學習歷史是一個學習全面思考問題的過程,他會讓你看清很多現實的東西!




許偉鎮


學歷史主要學的,歷史發展的規律,學的人類創造歷史的哲學,學的人之出,性本善,怎樣做人的傳統觀念,學的上下伍仟年文明史上,那些忠烈英雄的業跡,另人可尊可歌可敬可親的人,忠烈《楊家將》忠烈《岳飛》等等,還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無數的英烈前輩們,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獻出年青的生命,學歷史讓人們不要忘記歷史,不要忘記初心,他(她)們老一輩革命家,英烈前輩,是最可親可敬的人,學歷史學的規律,人物,事物,和歷史發展的趨勢。


馮雷3712


學歷史上的智慧和經驗,汲取教訓,以史為鑑。明白各個朝代的興衰更替,讓社會更加健康文明,人性的發展。學風雲人物的縱橫捭闔,各種時勢造英雄的起因結果。對話市井百姓喜怒哀樂,興盛時的安居樂業,兵荒馬亂時生靈塗炭。學歷史事件產生的前因後果,控制和解決後對當時和後來的影響。學從古至今的規律發展,站在大的角度預判。當今國家大力改善民生,讓人民感覺幸福,也就是從歷史的發展河流中潮流所趨。所以說問題所指都要去學。


築曉


都得要學的,學習歷史主要學歷史學專業,學習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瞭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學理論、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係學、外國語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以史為鑑,以人為本,利用歷史知識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


行道者啊亮


學規律,懂自然,猶如老子之講,“萬物負陰而抱陽,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從而獲知福禍相依,物極必反,知止不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善,自然也,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之理,道法自然之道。

《紅樓夢》中“好了歌”就是對歷史的解讀和驗證。

《紅樓夢》是一部歷史也是一面鏡子,書中歷史包羅萬像。

l所以說學歷史是學規律,知哲學,明辨證,懂自然。


自然285589719


一,上天讓誰滅亡必讓他先膨脹;

二,時間是篩子,最終會淘去一切沉渣;

三,蜜蜂盜花,結果卻使花開茂盛;

四,暗透了,更能看得到星光;

所以,您懂了嗎?


歷史逗你玩


歷史學什麼?就要先知道歷史是什麼?

什麼是“歷史”

歷史本身就存在很多種不同的理解,主流觀點有兩種,其一是指過去發生的事情,都可歸納為歷史;其二歷史指對以往事件的記載和研究,這裡面尤其強調對人類社會活動的記載和研究。


我們一般研究的歷史主要包括兩類,自然史和人類史。前者指客觀存在的自然界無意識發生過的一切,從飛蟲走獸,江河湖海到宇宙星辰都是其研究範疇;後者主要包括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以及抽象出來的規律。



馬克思曾指出:我們需要深入研究的是人類史,因為幾乎整個意識形態不是曲解人類史,就是完全拋開人類史。

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歷史。

歷史主要學什麼

學習歷史的一個基本目標是:正確的,準確的,描繪客觀存在的歷史過程。從這個目標出發,“事件,人物,規律,趨勢”都是所要學習的。歷史學習的內容,總結了如下幾點:


  1. 瞭解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包括朝代的更替,著名的戰役,具有深遠意義的改革(經濟政治),社會結構的演變,生產製度的演變,重要的文化習俗,新技術的發明,著作的問世……

  2. 剖析歷史上重要的一個人或一群人,歷史上的英雄領袖和主要階級人群,是一個時代精神面貌,社會風氣一定程度的反應,透過這群人,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社會狀況。

  3. 運用唯物史觀,研究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社會生產力,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社會制度,具體社會形態等等)。

  4. 隨著史料的挖掘和文物的出土,要不斷或更正修改之前錯誤的,不準確的,不詳實的記錄,增加之前的模糊的,空白的歷史記載。使人類研究的歷史更加接近客觀的歷史,更清晰準確的還原真實的歷史面貌。


我們不僅僅要知道歷史學習什麼,更要明白為什麼學習歷史。

為什麼學習歷史

答案很簡單,歷史是現在的昨天,現在是歷史的延續,未來是現在延續。也就是說過去,現在,未來,三者是密不可分,聯繫緊密的統一的有機整體。


所以學習歷史就是為了當下以及未來,以史為鏡可以知榮辱,可以知興替,可以正衣冠。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做到古為今用,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明白了歷史的發展規律,我們可以更準確地預測當下歷史發展的大勢,做出合理的決策,緊跟歷史的發展潮流。

歷史他啊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欣慰的看著我們學會他教給的東西,不斷推動著歷史的進程。


芬芳杜若


狹義的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具體過程和其規律性。而廣義的歷史泛指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 學史可以明智,以史為鑑可以正醫冠。學歷史就是要學其中的規律,吸取其中的教訓瞭解事情的發展。感覺學歷史就像讀小說,看故事一樣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豐富自己的生活。和別人聊歷史也會有非常多的話題。


夏兜兜豆


我認為歷史從業者和歷史愛好者,在學習時必然側重不同。就從這兩種角色來談談。

【歷史從業者】

1.挖掘真相

歷史學家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從浩如煙海的史籍和蛛絲馬跡的考古發現中,尋找塵封在歷史長河中的真相,秦始皇的親生父親到底是誰?宋太祖趙匡胤是否被謀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到底葬於何處?這些都需要一代代歷史學家去挖掘,去發現!

2.還原社會

歷史學描述的也不僅僅是幾個人的故事,也是整個社會的發展。就像梁啟超所說:活動必有成績,然後可記,不待言也。然成績雲者,非一個人一事業成功失敗之謂,實乃薄錄全社會之作業而記其總和。質言之,即算總賬也。是故成績有彰顯而易見者,譬猶澎雨降而麥苗茁,烈風過而林木摧;歷史上大聖哲、大英雄之出現,大戰爭、大革命之經過,是其類也。亦有微細而難見者,譬猶退潮刷江岸而成淤灘,宿茶浸陶壺而留陳澤;雖聰察者,猶之不覺,然其所演生之跡,乃不可磨滅。如今我們社會中的一切,都可以從歷史中尋找源頭,漢藏蒙回等不同名族的關係,草原與中原的關係,長城的意義和價值,歷史事件背後的經濟原因,科技原因等等,都是值得研究學習的內容。

【歷史愛好者】

1.感受個人命運

一個人因何而起,因何而落,面對歷史大的趨勢,潮流,應該如何選擇?讀一讀劉邦,就明白亂世之中,草莽英雄如何崛起;讀一讀秦武王嬴蕩,才知道什麼叫搬起“鼎”砸自己的腳;讀一讀袁紹袁術兩兄弟,就能感受到一把好牌怎麼能打的稀爛。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人生,讀來有時候趣味橫生!

2.樹立個人榜樣

選擇一個榜樣人物,詳細研究生平性格,在自己迷茫時往往能夠指引方向,做出明智的選擇。多讀一讀曾國藩,毛澤東,王守仁,對自己為人處世,學習做事一定能夠有啟發。

3.學習社會規則

學習職場潛規則,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在歷史中尋找案例。楊修的故事說明了,永遠不要比上司表現的更聰明;商鞅的故事說明了,做事重要,但是有些人的奶酪不能動;玄武門之變說明了,利益面前,親兄弟也會反目的。認識人性、認識心理、認識職場、認識朋友,歷史給我們提供了數不清的素材。

4.反思定位自我

有時候,歷史讀多了,視野角度會更宏觀,反而會把自己看的更渺小;生死,成敗,是非,看了這麼多人生,還有什麼看不開的呢?

所謂讀史使人明智 。讀史讀什麼,有什麼意義,限於水平,也只能寫出這冰山一角來。最後,以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裡的一段話結束吧!

史家目的,在使國民察知現代之生活與過去未來之生活息息相關,而因以增加生活之興味睹遺產之豐厚,則歡喜而自壯;念先民辛勤未竟之業,則矍然思所以繼志述事而不敢自暇逸;觀其失敗之跡與夫惡因惡果之遞嬗,則知恥知懼,察吾遺傳性之缺憾而思所以匡矯之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