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女生開始不頻繁發朋友圈,不再分享自己的生活,代表了什麼?

訴言莫千


我是2015登錄了微信的。有微信以後,和失聯幾十年的同學發小陸續有了聯繫。通過微信分別40年的同學們,在2015春節相約,舉行參加老同學聯宜會。同學們舉杯歡飲,載歌載舞,興奮不怡。因而有了大大小小的群聊團體。也有了豐富多彩的朋友圈。我喜歡我的朋友圈,我的朋友圈範圍也不大,不上100人吧。有我的家人,親戚,朋友和老同學們。剛開始的時候,我每天都要去朋友圈逛逛,看看大家的朋友圈更新,給大家點個贊。也會把自己旅遊拍的風景照片寫上感言或附上一首小詩發出去,得到過大家的好評和點贊。

從2018年.10月13號一2019年1月14號我堅持全程轉發了學習《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並附上自己的體會和理解。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好評。

現在的我不咋去朋友圈了。一個方面微商廣告多,有時廣告要翻幾頁。再一個方面是我迷上了今日頭條,有時間還想在頭條回答《悟空回答》和對對聯,再去閱讀學習大家的頭條文章和詩詞,總覺得時間緊張,沒時間去朋友圈。但偶爾也會擠一點空隙,去朋友圈給朋友的好文章點個贊或加個評語。|











FFC9957


前兩年過個生日,有個情緒,做一餐美食,看一篇文章,都會發一發朋友圈嘚瑟一下,今年好像不怎麼想發也不怎麼想看了。我想我是因為人到中年,不得不應對更多的別離,不得不迴避難捨的渴望,不得不拒絕貪婪的誘惑,不得不理解歲月的憂傷,在這“不得不”中又多了一份無助的彷徨,不敢跟年輕人比勇敢,不敢跟老年人比閱歷,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神秘莫測的微笑來武裝自己,既像冷漠的孤傲,又像智慧的嘲諷。漸漸的,覺得這世上所有,自知就好,看透了就淡然了。





流蘇白


我是女生,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輕噴❤️

以前我是很愛發朋友圈的。

和朋友聚了餐、逛街、做了頭髮、指甲、高興、不高興都會第一時間發個朋友圈。

甚至有的時候心情不好,感覺發個朋友圈都能舒坦不少。

從去年開始,就慢慢退出朋友圈的“交際”了,原因以下幾點吧:

1.要屏蔽的人太多了!

好友越來越多,真正能談心的少。

頹廢要屏蔽父母,抱怨要屏蔽領導,聚餐要屏蔽同事,新工作要屏蔽前同事……

我一直認為,朋友圈是我個人很私密的一個小圈子。

可是隨著換公司、換環境,接觸到的人越來越多。

當好友裡佔據大範圍的,都是領導、同事,甚至有的都只有過一面之緣的人的時候,我開始不愛發朋友圈,畢竟難得每一條都去分組,像交作業一樣。

2.厭倦了朋友圈裡那些“表面熱鬧”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在朋友圈你來我往,一分鐘之類給你回覆20幾條評論互動的人,實際上,大家關係很一般。

很多人在朋友圈說著:“愛你,麼麼噠”,實際上打這些字的時候,都心不在焉。

一來給你評論幾十個“哈哈哈哈”,實際上他嘴角壓根沒揚起過。

大家都沉浸在虛假的熱鬧裡,把我原本想要拿來做真心分享、自我樹洞的地方變成了一個集市,感覺味道就變了

3.朋友圈裝奢華

對於朋友圈裡裝來裝去,今天曬曬奢侈品,明天露露大長腿,以及明顯刻意自拍鏡頭對準自己胸的人,我真的是,沒什麼好感。

(你說你去海邊渡個假,穿一身性感泳衣,拍個紀念照,發出來,那真的是美丫)

但是,不管什麼場合,什麼天氣,什麼日子,你天天發個朋友圈,故意對準自己的胸,有意思嗎?

還有那種感嘆親人離世,發照片出來的,真的真心在惦念嗎??拍電視劇呢?

4.新鮮感

最初用微信的時候,覺得很新鮮。比QQ更快捷,更自我。

過了新鮮勁,好像就沒什麼感覺了~

5.年紀大了,不愛什麼都說出來

累了!!

這點應該是最直接導致我不愛髮圈的原因吧。

感覺現在,面對的困難越來越多,但是心裡知道,都沒辦法,都要自己扛過去。

與其在朋友圈暴露自己的困境,不如擦好傷口,把自己包裝得堅強又樂觀。

畢竟:有的難過,說出來,別人也幫不上。

有的歡喜,分享了,別人也不一定為你喝彩。

還是那句話,成年人,都不容易


海琴拾


哪裡不比朋友圈好玩呢?天天在朋友圈嘰嘰歪歪的人應該去看心理醫生。

生活是自己的,好賴都與別人無關。再說了,朋友圈裡就真的都是朋友嗎?

本人從未髮圈頻繁過,直至一年以來的徹底消失,我連證明一下自己還在喘氣的興趣都沒有了。對於那些嘰嘰歪歪,即使看到了我也不會給Ta們點贊,有時連爸爸的朋友圈我都會屏蔽。

以前喜歡安靜地去天涯爬樓,去知乎看文章,現在有時間了偶爾來頭條浪一下....

朋友圈這東西,發與不發都和個人的性格有關係,高調與否,安靜也罷,請繼續。我不發是因為超喜歡安靜,雖年輕但心態不幼稚。

上早課去了,老浪貨,小騷年們,白白☕

// :





易清馨


我就是這樣一個女生,不對,準確的說應該是女人。因為我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已經過了被稱為“女生”的階段。那我就站在女人的角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從前很愛發朋友圈,逐漸變成一種習慣。

我以前也很愛發朋友圈,每天或者隔一天就要發,有時候一天發好幾條,幾天不發就覺得好像很不正常。

會曬工作上的事情,路上看到的事情,自己去了哪裡,和誰在一起,或者吃什麼,還有自己的心情等等。

包括有我家大寶的時候也很愛曬朋友圈,把自己認為她可愛的地方迫不及待的發出去。然後看大家點贊和評論。

總之,遇到什麼事情,第一反應就是應該發個朋友圈,這似乎變成了一種習慣。

我總結了一下原因,也不能說是因為空虛或者找存在感。

從微信這個神奇的軟件誕生以後,就引起了人們的興趣,開始不斷摸索。

從發第一個朋友圈,大家互相關注點贊評論,就提起了興致,我認為這是一個很自然而然的開始。

朋友圈帶給我們的收穫

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存在感,有了抒發心情的地方。

讓朋友之間的距離更近,包括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自己需要推廣的產品和項目。

有段時間不光愛曬朋友圈,還要看朋友圈,不看就著急,幾天沒開就老感覺心裡不踏實,有事情沒幹完。

從不知不覺開始,到形成一種習慣,進而發展到“精神依賴”。

微信朋友圈在部分人心中已經“成癮”,變成了一種精神的強迫症。

不喜歡發朋友圈的開始

不喜歡發朋友圈是從今年開始,也是不知不覺間發生的事情。我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原因。

因為生活的重心變了,心態變了,關注點變了,有了更多的事情要做,還有一個不可否認的原因,就是變懶了。

當你因為一段時間的忙碌或者注意力分散,沒有去發朋友圈,當你停下來這個習慣的時候,反而更容易去審視。

你會發現,其實,好像朋友圈也沒有那麼重要。

自己也沒有必要展示給別人看,甚至覺得自己以前很多時候有些無聊。

這是一種後知後覺的反應。

不光不發朋友圈,還不喜歡看朋友圈,從過幾天翻一下,到偶爾翻一下,到現在忘了翻,因為我每次拿起手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一個契機,會讓你徹底忘記了發微信的習慣。

這個契機就是今日頭條。因為我剛開始註冊寫文章的時候,很新奇,總想看打開手機看看閱讀量漲了多少,有沒有新粉絲。對頭條瞭解多了一以後,就開始研究機制,看文章,比如現在,回答問題。有了這次契機,讓我徹底忘記了看微信的習慣。

不看了以後,就會發現,其實朋友圈一點也沒有那麼重要。

不發朋友圈,說明她生活更加充實,說明她把精力放在了其他的方面,也可能,她也認識到發朋友圈,也沒那麼重要。


梅羽指間


當一個女生不發朋友圈了,可能是她有一個同樣不喜歡發朋友圈的男朋友了。\r

就拿我舉例子,我以前是個超級喜歡發朋友圈的女生,一天不發手癢癢,甚至一天發好多條。\r

那時候我沒男朋友,身邊有趣的事情、無聊的事情等等有很多,所以就想要發在朋友圈裡讓朋友們都知道。\r

朋友後來拿我打趣說:“從朋友圈就知道你最近在幹嘛了。”\r

後來的後來,2018年我遇到了現在的男朋友,我剛開始就對他有好感,後來加了微信,就想翻翻他的圈兒,看看有什麼值得發現的,結果是這傻子的朋友圈巨乾淨。\r

後來再一起之後我問他:你為什麼不發朋友圈阿?\r

男朋友對我說:因為沒必要,我身邊發生的事情只想親口說給我最喜歡的人聽,別人也不需要了解我的生活,我也不需要讓別人瞭解我的生活。\r

當我聽到男朋友這麼說的時候,那時候覺得男朋友好酷啊。\r

對,男朋友就是這麼把我給說服了,從此以後呢,我真真就變成了一個很少發朋友圈的人,目前為止,今年發的最新一個朋友圈還是春節。\r

後來,有朋友問我,你為什麼很少發朋友圈了,我就把男朋友的那套理論告訴了她。\r

不過,當然,不是說發朋友圈不好,這種事情還是要看各人的看法了。\r

就像以前我喜歡發的時候就覺得發朋友圈很解壓很快樂,但現在只不過被我男朋友給同化了。\r

所以,大家該發還是發,我呢,暫時就聽我男朋友的吧,這樣其實也蠻好的啦。


哈哈娛樂怪誕


當一個女生不在頻繁的發朋友圈代表什麼?

看到這個問題我剛專門去翻了一下我朋友圈的記錄,發現我就是題主問的這個人。我朋友圈的頻率,從一天幾條到一天一條再到一週一條到現在的好幾個月一條。其實不愛發朋友圈的原因也很簡單!

一、上班一天都很累了,就想靜一靜

一天幾條的時間是高中到大一的時間段,那時候覺得做什麼都想發朋友圈讓別人知道,看到有人點贊,評論會認真的回覆。其實說白了,那時候年輕,時間多,每天不做這個能幹啥,出來工作後你會發現,真的有時間還不如多休息休息。每天上班已經很累了,下班後就喜歡一個人窩在沙發上躺著玩手機。真的是覺得沒有必要也沒有精力去發朋友圈!

二、已經過了愛炫耀的年紀

以前愛發朋友圈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愛炫耀,發的大多也是今天吃了什麼好吃的,買了一個包包或者衣服,男朋友送了什麼禮物等等,但是到了現在再去翻以前的朋友圈你會發現,當時的自己有多傻帽。心智成熟了以後,就會發現其實那些炫耀並不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榮譽感,說白了就是自己內心不自信的表現!

三、長大後懂得了,沒有親身經歷沒有人能感同身受

以前愛發朋友圈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被人關心,所以老愛發一些自己生病,心情不好,所以傷春悲秋的句子。說白了,就是想要一句別人的安慰,但是長大後你會知道,任何人的安慰都是蒼白的,因為沒有親身經歷,任何人都不可能感同身受。越是一直髮這些傷春悲秋的東西,越讓人覺得無病呻吟。

四、長大後懂得了默默承受,把眼淚和悲傷就給自己

越長大你會越發現,把悲傷和眼淚暴露在所有人面前是一件多麼白痴的事,這些事只會稱為別人嘴裡的餡餅。成年人誰都不容易,我們只是都學會了自我療傷!


心靈毒毒毒雞湯


翻看幾年前發表的說說,朋友圈,感覺自己那時候好幼稚,發的都是些什麼呀?

那時候有關係很好的同事,發些和她們之間的日常或者自己陰晴不定的情緒。後來老同事也陸陸續續都離開了,我中間也調動了幾次崗位,經過了一些人和事,人也就變了,不發了那些讓別人看著的東西,心情卻沒有那時候的好了!



落葉知秋1129


代表她懷孕了!難受😣。噁心嘔吐哪有心情朋友圈!

說的這個她就是我本人!以前很喜歡做點健康餐給自己跟孩子家人吃。還愛出去玩。偶爾發發朋友圈。自從懷孕後我跟厭世似的。不愛出門不愛美食了。我難受。早孕反應折磨的我難受死。自己就封閉起來了。天天在家待著保胎。我要煩死了.

生完孩子我又是條好漢!現在三個月 只希望時間過得快點!


彼岸花開彼岸18


我是個很感性的人,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特別喜歡發朋友圈。有時候一天要發好幾條,而且基本上每天都不間斷。

起初還會擔心自己每天在朋友圈裡刷屏,會不會被朋友們嫌棄。確實也考慮過這些問題,甚至還為此設置過朋友圈三天可見。

可是後來想明白了,我發朋友圈是為了讓自己開心,何必因為別人的看法委屈了自己呢?況且,真正的朋友,也不會因為你發幾條朋友圈就離你而去。那些屏蔽掉你的人,也不值得你再費心力去交往了。

高興的事,不高興的事,我都在朋友圈裡發過,偶爾還會發些矯情的句子,或是新鮮出爐的自拍。有時候我在想,或許我這輩子都離不開朋友圈了,直到有一天,我談戀愛了。

如果有什麼事情,能讓一個人不由自主地做出改變,那麼戀愛肯定會是其中之一。

愛情的力量是神秘而偉大的,每次戀愛中的我,都會像是變了另外一個人。

就比如,單身的時候對很多事情都野心勃勃,戀愛之後就卻只想好好和他在一起,其他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以後再談。

再比如,今天說的這個主題,單身的時候我特別喜歡發朋友圈,可是戀愛之後,卻可以好幾天都不在朋友圈裡說上一句話。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我連續幾天沒在朋友圈裡刷屏了,多半是我有了喜歡的人。

前幾天逛知乎的時候,看到一個問題問:如何追一個不愛發朋友圈的女生。其中有一個高贊答案,雖然有點偏激,但是我覺得也有點道理。

它說:不發朋友圈的女生,建議還是不要追了。因為如果一個人很少在社交網絡上表露情感,說明她已經有了喜歡的人,或者已經有了一個特別信賴的,值得她去傾訴的對象了。而這個時候,你再想去接近她,其實是比較難的。

有的時候確實是這樣,她不願意發朋友圈,是因為她已經沒有發朋友圈的必要了。這也是為什麼我談戀愛了,就比較少發朋友圈的原因。

單身的時候,你可能會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狀態。可是戀愛之後,你生活裡的點點滴滴,你的喜怒哀樂,一定會是第一個與他分享的。

4

之前看到有文章說,一個人的感情狀態,從朋友圈就能看得出來。多多少少會是這樣的吧。

人的感情狀態發生變化的時候,自然會影響他的一些其他行為。就拿我來說,單身的時候特別喜歡發朋友圈,戀愛之後就不喜歡發了,因為我有他就也夠了。

也有些人,單身的時候不怎麼喜歡發朋友圈,戀愛之後忽然喜歡發朋友圈了,整天在朋友圈秀起恩愛來。

我有時候也想控制自己,不要因為戀愛而改變太多,以免因為在愛人面前表現出過度的喜歡,而陷入很被動的局面。

可是後來又覺得這樣太彆扭了,愛了就是愛了,很愛就是很愛,沒必要躲躲藏藏的,否則這份愛就變了味。

我很喜歡戀愛時候的自己。

勇敢,無所畏懼,義無反顧地,想要打敗全世界,然後和心愛的人在一起。

遇到你之前,我想征服全世界。

可是遇到你之後,我的全世界就只有你。

看手相的人說,我有為了感情拋棄一切的魄力。

很多很多事情我都可以不要,朋友圈又算得上什麼呢?

有你一個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