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途見山河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書劍恩仇錄》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因為《書劍恩仇錄》被大家熟知,從字面意思來看,也不難理解:感情深了反倒不容易長久,太聰明的人更容易傷害到自己。金庸也給出了在紅塵俗世中,人們應該有的待人處事的姿態,那便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也就是心胸內斂寬廣、待人待事謙和溫潤,只有這樣才是長久之道。

金庸大師已經隱於另一個世界,但是關於大師的傳說、大師的故事,依然在江湖流傳。“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也因為大師妙筆金句被廣為傳頌。其實,這話本身蘊含著極深的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

大家早都發現了吧,金庸本身就是一位道家高手。在金庸小說中,從武學秘籍、功夫學派、人物的人生歷程等等各個方面和細解都能看出明顯的道家思想,即便是以佛入江湖的《天龍八部》,在佛家的外衣下,卻是更為精彩的道家思考。就拿段譽的絕門武功凌波微步來說,本身就是依據《易經》六十四卦而來。讓鳩摩智迷醉的逍遙派武功無一不是道家上乘武學,“逍遙”本身就是取自莊子的《逍遙遊》而來,對於無崖子等人的生活描寫也看得出莊子外世完美世界的模型。

這「凌波微步」是以動功修習內功,腳步踏遍六十四卦一個周天,內息自然而然地也轉了一個周天。

除此之外,呼聲極高的《九陰真經》《九陽真經》更不必多說,典型的道家功法,就連名字都是直接引用來的,細讀大師筆下的“武功秘籍”,真相更是一目瞭然。所以說,金庸確實是一個道學高手。金庸的這種道學除了體現在武學上,同時也深深印在他筆下人物的生命中。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所體現的就是道家思想中”反者道之動“的辨證哲學。

在以老子為代表的哲學觀念中,他們認為”道“的軌跡不是直線、單向的,而是用一個”反“字來總結,反,即是相反,也是反覆。大道無形,道生萬物,這是一個相反的運動,從無到有,從虛到實;另一方面,萬物皆有其道,最終歸於道,這又形成了一個循環。道家依此衍生出諸多的理論觀點,比如被大家熟知的著名論斷: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
<strong>

我們對比福兮禍兮的話,與”慧極必傷,情深不壽“是否異曲同工之妙?智慧本身是求之不得的財富,它本可以讓擁有著趨利避害,但是實際卻更容易傷害到自己;同樣的,真情本是珍貴恆久的,卻恰恰因為它的深刻卻更容易夭折。本來都是好的事情,卻不見得一個好的結果,可見,”至極“不見得是一件好的事情。

我曾聽聞一句中醫上說的話,叫做”早熟必定早衰“,一切事情自有其要必須遵循的規律和軌跡,若是違背而行,強行佔有,那必將會在另一個方面付出代價。可見,世間所有東西,都是需要”交換“的。聰明的到頭來,以自傷結尾,情深的至最後,以短暫為結局。

要麼古人說”難得糊塗“,並非不是不聰明,而是不得不糊塗;在感情上,轟轟烈烈的不少,細水長流的卻極為珍貴,金庸寫了那麼多人的感情世界自然懂的諸多真諦。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幾千年的道家思想同樣根深蒂固於我們的基因裡。道教和道家這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後者不限於宗教、學派的界限,儒生也會有道家的觀念,佛門一樣也要遵循自然之道。從更高的層面來說,無論佛道儒,越是接近終極真理,越是殊途同歸。”反者道之動“可以說是決定整個道家思想的基調,我認為儒家的中庸,佛家的四大皆空,其實這三者講的都是同樣的道理。簡單來說,就是在告誡世人“莫強求”、過猶不及。我想,金庸大師的這幾句話並非是信手拈來的隨意句子,對佛道儒更有研究的金庸大師更是深諳其道,我們可以在他的江湖世界中領悟出大師對人生的思考和啟發。

大師已然遠去,但江湖仍在。


古代哲學思考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往白裡說就是:太聰明或太深情,都不會有好結果。關於情深不壽,近代有個很典型的案例叫:朱生豪與宋清如。

朱生豪對才女宋清如一往情深,在長達9年的異地戀裡,他在工作躲避戰亂的同時,以思念為筆、以深情為墨,為他的女神寫下了500多封情書。這些情書中,現今存世的仍有308封之多。但也正是因為深情太過,朱生豪熬過9年異地戀終於與宋清如團聚後,僅僅兩年時間,他就染病離世了。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這是現代作家木心的話,這話用來形容朱生豪與宋清如的愛情,是再合適不過了。

9年,500多封情書,卻每一封都不重樣,這就是朱生豪之於宋清如。內容之外,根據統計,在現存的朱生豪的308封情書中,朱生豪對宋清如的稱呼之多,就到了讓人驚歎的地步。

相比大文豪魯迅在給許廣平情書中的9次稱呼變換,朱生豪對宋清如的稱呼變換頻率,更是驚人:竟 達幾十種之多!

在情書裡,有時,他喊宋清如“清”、“寶貝”、“哥兒”、“無比的好人”,有時候又喚她:“宋神經”、“女皇陛下”。除開這些,還有很多今世人想都想不到的稱呼,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這308封情書,封封感人肺腑,句句動人心魄,字字刻骨銘心!以至於,讀朱生豪的情書,能讓人有一個切身感受:世間,最深情最痴情最鍾情,大抵如此吧!

以下是朱生豪情書中,隨意摘錄的字句,請諸君自行感受:

“如果不是因為這世界有些古怪,我巴不得永遠和你廝守在一起。”

“要是世上只有我們兩個人多麼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負得哭不出來。”

“我想要在茅亭裡看雨,假山邊看螞蟻,看蝴蝶戀愛,看蜘蛛結網,看水,看船,看雲,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的睡覺。”

“我是宋清如至上主義者!”

然而,情過深,往往傷身。所謂思念成疾,大抵如此。

真正想念過一個人的人都知道,思念一旦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茶飯不思、夜不成眠,患上傳說中的相思病。

這種相思,耗神、傷身、費力,但又無藥可醫。

朱生豪與宋清如的年代,異地戀的通訊全靠車馬郵件,偶爾一兩次見面也都是匆匆一瞥,這般情況下相戀九年,可見其情深,可見其相愛之艱難。

正因為此,九年間,一往情深的朱生豪嚐盡了相思之苦,

朱生豪在與宋清如相戀後,一直在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很長一段時間裡,翻譯和思念宋清如,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內容。但偏偏,因為戰亂,朱生豪幾次丟了翻譯稿,這就意味著:之前的翻譯全部都打了水漂。在這種情況下,朱生豪還時時刻刻憂心宋清如的安危,一旦幾天收不到宋清如的信箋,他就會會整晚整晚無法入眠。

在現實的一次次打擊面前,朱生豪的失眠越來越嚴重,他甚至還過早出現了脫髮的症狀。因為長期失眠,抵抗力漸弱的他還染上了肺病,在重重打擊下,他甚至想到過自殺。

在最關鍵的時刻,宋清如權衡再三後,決定結束異地戀生活,和朱生豪結婚。這一年,是1942年,這一年,他30歲,她31歲。

就這樣,兩個大齡中年,終於正式結為夫妻!這場曠日持久的異地戀,也終於修成了正果。

但婚後,幼子出生不久,朱生豪就因肺病過世了,死時,他年僅32歲。

“但願來生我們終日在一起,每天每天從早晨口角到深夜,恨不得大家走開。”

辭世時,朱生豪拉著宋清如哽咽著道。這句,大約是朱生豪給妻子最後的情話了。

朱生豪大概是情深不壽的最經典案例了,可嘆,他死後不久,這位他曾深愛的妻子,竟很快與別的男子同居並有孕了。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宋清如還是沒能與該男子結婚。

之後,她更曾多次嘗試過與別的男子組建家庭,但或許是朱生豪對宋清如太好、好到有了強烈對比的緣故,每一次,關鍵時刻,宋清如都未能與他們成正果。

最終,宋清如在相關人員的幫助下,開始開始接替丈夫的工作。“他遺稿、我校訂”,伴隨著這句擲地有聲的承諾,宋清如將畢生才華全部獻給了的編輯與整理工作。

因為她的努力,今天,莎士比亞等譯著要看朱生豪版幾乎已經成了人所共知的常識。經過半個世紀的守候後,1997年,終生未再嫁的宋清如駕鶴西去。這一次,終於沒有任何,能阻礙他們團聚了!


記者李滿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的出處是《書劍恩仇錄》的第八回,乾隆和陳家洛一起觀潮,送給陳家洛的玉上寫的刻字。原文是“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而“慧極必傷,情深不壽”根據字面意思理解,是說太聰明智慧便會對自己有損傷;一段感情,往往到了最深處,卻無法長久。

先具體說下“慧極必傷”。慧極必傷的反義詞應該是“難得糊塗”或“大智若愚”。

人如果太過聰明,看待事情就會看得很深,甚至會鑽牛角尖,顧慮頗多,擔心這個,避諱那個,這樣就會勞神、傷身,甚至可能誤了性命。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例子隨處可見。比如經常使小聰明、算計別人的人一般都不怎麼招同事喜歡;自以為聰明、敏銳的股民一般都是被套的最牢,虧的最多的。

再具體說下“情深不壽”。如果一個人用情太深,那往往就不會長久,因為當我們對一份感情投入得極深,隨之會產生各種連帶情緒,會常常患得患失,有不少憂傷煩惱。

畢竟愛情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當你深愛一個人時,你會願意最大程度地奉獻自己。你可能願意滿足對方的一些要求,有著很強的佔有慾,這樣一來,你可能就會小心眼、極度依賴,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和他相關。

但是這樣的感情狀態也很危險,因為你的一點情緒會被無限放大,你們兩個需要花大量心力去解決本不該在意的問題,以及安撫對方本不該那樣的情緒,久而久之,兩個人的相處狀態就會很累,慢慢就會厭倦,最後自然時分手了。

可以說,越是想擁有,往往失去的越快,越想天長地久,越容易事與願違。通常的結果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如果從更廣義的層面來看,可以把“情深不壽”的“情”理解為是一種對於情的執念。它有可能是信仰,也可能是事業,還有可能是親情、友情。

拿信仰來說,多少藝術家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來捍衛它;拿事業來說,路遙在寫完《平凡的世界》,積勞成疾,43歲就離開了人世。

太多的例子告誡我們對任何事、任何人產生太深的執念都不會有好結果,真正有智慧的方法是:可以深用情,但一定要有隨時都能抽離的心態。

其實,這麼看,“慧極必傷,情深不壽”講的是一個意思,就是凡事要有個度,過猶不及,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佛系一些。

這和儒家所提到的“中庸”很像。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作為儒家的立身處事準則,對中國人的影響異常久遠。

“中庸”有以下兩種解釋:一是指不偏不倚而又平平常常,說的就是人生行事,應該把握一個“度”,既不過分,也無不及,不好高騖遠,平常人平常心。二是指不偏激,不走極端,不浮躁冒進,以中為貴,以和為美。

這兩種解釋不論是哪一種,關鍵詞都是要適中,適度,就是恰如其分。例如,人都有七情六慾,禁慾則壓抑人性,但縱慾卻又戕伐人性,同樣有損身心健康,適當的情緒和慾望是最好的。

我們都知道,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物極必反,盛極而衰。任何的思想、情感與行為如果太“滿”或太靠近極端,就會鑽進“執念”的死衚衕,輕者鬱鬱寡歡,重者精神渙散難安。所以,我們為人處事要注意分寸,拿得起放得下才是根本。

好比手中的沙握得太緊,沙子就會在指縫間漏掉;手上的風箏線拉得太緊,風箏就永遠飛不起來。凡事有個度,就是做什麼事都要控制程度,要恰到好處,“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

對於“慧極必傷”,那就凡事留三分。學會適度地生活,擁有適度的情緒。無論飲食、睡眠、飲酒等都要適度,無論悲喜、憤怒、緊張、追求、地位、權勢、榮譽等等都要有度,防止操之過急或不思進取。

對於“情深不壽”,那就愛人愛七分。交往要適度,而不是兩面討好、左右逢緣、八面玲瓏。保持交友的彈性,注意交往的分寸,掌握尺度,注意火候,太親會失去魅力,太淡易淡漠感情。

然後不讓自己產生過度的奢望,以免導致過度的失望。知足才能擁有更細水長流的感情。


有書快看


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似乎聰慧的人反而會傷到自己,重情的人卻活不長。

原來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句俗語,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觀點。瞭解之後才發現,這種說法並不科學,而“慧極必傷,情深不壽”更是體現了一種佛學思想。


1.出處不同

網上經常把“慧極必傷”和“情深不壽”這兩者連在一起許是二者表達的意思有相同之處吧。


“情深不壽”出自金庸的“情深不壽,強極必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乾隆送給陳家洛佩玉上的刻字。而“慧極必傷”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出處。

2.慧極必傷的佛學思想

慧極必傷裡的“慧”並不單純地指“智慧”,更是指俗世裡自認為的小聰明和算計。

<strong>

不將心思用在正道上,想要憑藉一些小把戲得到利益,這種算計來的東西原本就不屬於你,如果強奪也就會壞了自己的氣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傷”。

3.情深不壽的佛學思想

至於“情深不壽”裡的“情深”有兩種解法。

第一種解法:“情深者欲重也”,也就就是說重情之人本身的慾念就比較重,在上面耗費的心力也比較多,往往會比一般人消耗更多的能量。


“欲重者耗福報”,也會相應地減損身體消耗。但這都不是必然現象,只能說是發生的概率會更高一些而已。

第二種解法:“情深者負債重”,從因緣際會上來說,用情至深的人往往是因為過去欠下了很多債,可能是實際的金錢方面的負債,也可能是感情方面的負債。


這一類人欠別人很多,福報缺失嚴重,當所揹負的債被還完之後,壽命也就就此結束了。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都涉及到了佛學氣運、福報的說法,講究的是一種和諧與守恆。

把“慧極必傷,情深不壽”理解為“智慧者會自傷,情深會嚴重影響壽命”,是一種片面的看法,我們需要辯證地去看待。


有書課堂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這是《書劍恩仇錄》中,乾隆贈與陳家洛的一塊玉佩上鐫刻的言辭。

溫潤如玉

古人用玉比喻人的美好品德。比如:玉的聲音清淨越塵,表示“智”;玉又晶瑩剔透、表裡如一,表示“義”;玉的溫潤,表示“仁”。

古人佩玉,並不是為了炫揚,而是用來抑制。比如西周時的組玉佩,長可達1.5米,掛在身上,不能發出玉相撞的聲音,用以約束人的行走舉止:不要跌跌撞撞,一驚一怍,而要舒舒緩緩,溫文端莊。

溫潤,就是溫良恭讓,不厲不燥。謙之又謙的謙謙君子,就是這個德行。

謙謙君子

有其德而不居,謂之謙。《周易》“謙”卦認為,天道虧盈而益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君子應以謙卑之道自處。一種觀點認為,《周易》就是古代的社會學。《周易》的創作者們博觀史事,知生存竟爭之難,不免勸人以卑弱自持,以全身避禍和成就美德。類似“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樣的言論,古已有之。

慧極必傷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亡。自然界的事實,難免使人心有慼慼焉。

智慧出眾的人,如不知謙抑,便如同手持一把雙刃劍,在打敗對手的同時,也能把自己刺得頭破血流。

三國時的楊修,可謂“慧極”。楊修隨曹操行軍,見一石碑上的“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立馬便能猜到謎底。而曹操在行軍三十里後才想明白,不由感嘆智愚相去三十里,實在比不上人家聰明。看見曹操的“一合酥”,楊修就來個“一人一口”。曹操隨口說個“雞肋”的口令,楊修就打點行李,準備撤退。深可嘆息者,楊修的下場,竟是“明公性急,輒行軍法”(楊修被殺後,曹操夫人卞氏寫給楊修老媽袁氏信中語。當然,曹操也給楊修老爹楊彪寫信,並饋贈人財物頗豐)。楊修之死,或有政治上的原因。但奸雄一般都容忍不下比自己還聰慧的人。楊修“慧極”,遲早得“傷”。



情深不壽

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柴米油鹽,父母妻子。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愛恨恩仇。紅塵滾滾,天網恢恢。勞身費力,費神勞心。動於心,發於情,情到深處,為伊消得人憔悴,望盡天涯路。摧肝裂肺,掏心斷腸。這顯然不利於健康。這些殺豬刀,刀刀催人老。



情深難免不壽,無情可以不老。

元結寫道:借問多壽翁,何方自修育?唯雲“順所然,忘情學草木。”

韋莊長嘆: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李賀歌曰: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草木無情,欣欣向榮。天地無情,浩浩長存。不過,人總歸有情,實在學不來無情。只能這樣:發乎情,止乎禮。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莫安排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的意思是太聰明的人總是容易受傷,用情太深的總是活得不長久。

這句話出自金庸的《書劍恩仇錄》,書中寫的乾隆送給陳家洛的一塊寶玉上所刻之字就是“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慧極必傷”是指人太聰明瞭,看待事情總是看得很深,考慮各個方面的多個可能,擔心這個,避諱那個,最是勞神,容易傷身。

“慧極必傷”也可以理解為太聰慧的人,總是容易洞察人心,透過現象看本質,對那些虛情假意的人總能洞察,身邊的朋友少,讓人不感靠近,或是看得太透與人保持距離,不被人理解反而傷到自己。

比如《書劍恩仇錄》中有一段是描寫霍青桐識破清兵把陳家洛和香香公主困在沙漠作為誘餌,想引誘回兵來救他們的計謀,所以反對出兵營救,遭到族人的誤解,心灰意冷之下獨自出走。這個事例就很好的詮釋了“慧極必傷”的意思。

“情深不壽”指的是用情太深的人必然會有過多的憂慮,患得患失,胡思亂想,思慮過重,憂慮傷身導致的不長壽。這裡的“壽”指壽命,生命。古代因情傷身的例子,大家熟知的《紅樓夢》中的黛玉,用情太深,思慮過度,抑鬱而亡。

“情深不壽”的另一種理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情義真摯,深沉無需繁飾,就如這質樸天成的美玉一樣,無需百般刻鏤,細琢精雕。此處的“壽”字,作鐫刻、雕鏤解。

(壽:鐫刻;見《醫史·李杲傳》:“制一方與服之,乃效,特壽之於木。”)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是金庸的智慧結晶,內含人生至理,難抑情懷。

用現在的話來說做人要有難得糊塗的智慧,看破而不點破,如玉般“溫潤”,處事圓潤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用情,兩情相悅才長久,單方面用情再深也只會是傷了自己。要愛自己多點,不要一門心思全在對方身上,委屈了自己,對方還不領情,得不償失。

所以現在要”慧睿並存,情深有度”,聰慧與睿智同時存在,情深而有分寸。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有答主已經提到了這句話的出處和原意,我想從心理學角度來為大家分析“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

慧極必傷——高智商也是一種負擔

1.高智商的人確實有著更高的焦慮水平

研究發現,那些智商更高的人確實有著更高的焦慮水平。他們大多數的焦慮是日常生活中的顧慮。他們的擔憂也不會比一般人更深刻,他們只是對更多的事情更頻繁地擔憂,如果發生了消極的事情,他們想得更多。

圖自pexels

2.“高智商”讓你的決策更“愚蠢”

智商高的人還很有可能做出更愚蠢的決定。

這是因為智商高的人更可能受到“我側偏見”的影響。也就是說,那些智商高的人,往往更為自我中心,也對自己的判斷更加自信。因此,他們更容易選擇性地關注更支持自己想法的證據。

這便是俗語所說的“聰明反被聰明誤”。換句話說,當你在做選擇的時候,如果總覺得自己是很聰明的,就很有可能忽略一些與自己觀點相悖的細節,以至於做出一些愚蠢的選擇。

情深不壽——越是痴戀,這段感情越不長久

1.我們先來看看,這裡的“情深”,具體指什麼?

這裡的“情深”,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其實可以稱為“痴戀”(limerence)。

在這種愛情狀態中,你的腦海中幾乎每時每刻都浮現出那個對象的樣子,和關於他的一切。而這些想法往往是你不能控制、自然湧出的,對方佔據了你全部的注意力。

你對於心儀對象的一言一行都高度敏感,總是過度解讀對方給出的每一個信號。跟他在一起,你常常經歷從上一秒的大喜到下一秒的大悲的情緒轉變。

這種痴迷的狀態,其實類似於成癮——比如常見的酒精或毒品成癮,都是能夠給人們帶來強烈快感的。但痴戀(limerence)中對於快感的渴望,則是來源於對一個特定的人“上癮”。

圖自pexels

2.那麼,為什麼“情深”的結果是“不壽”?

  • 過於持久強烈的痴戀會影響個人的生活

處於痴戀狀態的人,醒著的時候注意力幾乎都是被強烈的激情和愛戀佔據的。這種長時間的注意力被一個人侵佔的狀態,使得人們自己的生活失去平衡。

痴戀狀態中的人,將自我認知、價值感和情緒綁定在單一的事情上。在個人層面上來說,這可能意味著人們削弱自己的正常生活、學習工作功能,並忽視淡漠其他人際關係的維持和發展。

  • 這種痴戀反而會傷害這段愛情

對於另一個人的痴戀,催生了擔心、恐懼和嫉妒之情。處於痴戀狀態的人會害怕對方不愛自己,或者是愛上了其他人。

在這些擔憂的催使下,人們會對心儀的一方實施高度的控制行為:時時需要對方報告自己的地理位置和活動內容;監控對方的電子設備;甚至尾隨跟蹤對方;還有一些其他隱秘的心理操控等等。

這種缺乏信任和自由的關係,從根本上來說並不具備長期健康發展一段親密關係的基本條件。處於痴戀關係中的人會各種擔心失去對方和對方的愛,但唯獨不會擔心對方的感受。

以上。

更多有趣又有乾貨的心理學,歡迎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


知我心理學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洗兒》

金庸老先生,作為一個有中國傳統情懷和思想的人,他說這句話,是中國傳統思想的一種體現,也是對前人經驗的一種總結。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前面兩句,其實暗合了四句中國的古語:

1、盛極必衰

2、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3、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4、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後面兩句呢,也是化用詩經《小戎》、《淇奧》裡的句子,暗合了其詩意: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衛風·淇奧》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秦風·小戎》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不是讓人做人不要太聰明,因為聰明是由基因決定的,一個人生下來,是資質愚鈍,還是聰穎過人,早已註定。

而是讓人別把聰明用在壞處,用在算計人心,爾虞我詐的歪道上,也不應該利用自己的聰明,去斤斤計較,去謀求不當利益。如果這樣做,遲早眾叛親離,被聰明所誤。

還有,“慧極必傷”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別鋒芒畢露,也別太鶴立雞群,很多事情看破不說破,否則就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下場。就像蘇軾的那首《洗兒》詩說的那樣,聰明的最高境界是——大智若愚。

如果一個人很聰明,但是他用在正道上,始終待人溫和,有著如美玉般溫潤的品性,那麼肯定受人歡迎,受人欽佩。

也不是讓人別一往情深,而是,別因為情深,而失去理智和理性。對人忠貞不渝,是個美好的品質,這毋庸置疑。包括我們自己,也希望另一半,對自己情深意篤。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愛情,而失去我們的本心、尊嚴和理智,也不能過度沉溺於感情之中,尤其是別離後的思念,分手後的痛苦,都應節制。

比如南宋的陸游和唐婉,他們本來是夫妻,伉儷情深,但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婉這個兒媳,就刻意刁難她,還以上吊為威脅陸游與唐婉斷絕夫妻關係。陸游雖然百般勸諫、哀求,但始終無效,兩人遂被迫分離。

離婚後,唐婉嫁給了同郡宗子的趙士程,陸游和唐婉彼此便音訊全無。幾年後的一個春天,陸游在家鄉紹興城南禹跡寺附近的沈園,邂逅了唐婉和趙士程。唐婉遣酒備餚,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推杯換盞間,陸游睹人思憶,感昔傷今,內心百感交集,便乘醉吟箋賦筆,在園中的牆壁上,題下了著名的《釵頭鳳》一詞。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後來唐婉看到了陸游題的這首詩,心魂俱碎,悲難自禁,便也寫了一首《釵頭鳳》以應其詞。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婉寫下這首詞之後,終日憂思不樂,最後鬱郁而死。這大概是情深不壽的最典型的例子。

還有的人,對待感情,猶如飛蛾撲火,這本來是形容一個人追求愛情的勇敢和無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不能愛、不能在一起,還要不顧一切去追求,很多時候都會演變成一場悲劇。

所以感情也要懂得知進退,無論你多愛一個人,都不應該為了TA犧牲自己的一切。

其實,“情深”還有另一層意思,指的是個人感情的豐富易感,並不特指愛情,說的是一個人,感情特別敏感,容易傷感、難過,陷入消極的情緒裡,這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產生影響,比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總之,金庸先生的這句話,包含做人處世、對待感情、修養品性三個方面的道理,是有益處的。但是我們一定得正確理解,才能有所裨益。


墨上小築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洗兒》

金庸老先生,作為一個有中國傳統情懷和思想的人,他說這句話,是中國傳統思想的一種體現,也是對前人經驗的一種總結。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前面兩句,其實暗合了四句中國的古語:

1、盛極必衰

2、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3、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4、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後面兩句呢,也是化用詩經《小戎》、《淇奧》裡的句子,暗合了其詩意: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衛風·淇奧》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秦風·小戎》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不是讓人做人不要太聰明,因為聰明是由基因決定的,一個人生下來,是資質愚鈍,還是聰穎過人,早已註定。

而是讓人別把聰明用在壞處,用在算計人心,爾虞我詐的歪道上,也不應該利用自己的聰明,去斤斤計較,去謀求不當利益。如果這樣做,遲早眾叛親離,被聰明所誤。

還有,“慧極必傷”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別鋒芒畢露,也別太鶴立雞群,很多事情看破不說破,否則就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下場。就像蘇軾的那首《洗兒》詩說的那樣,聰明的最高境界是——大智若愚。

如果一個人很聰明,但是他用在正道上,始終待人溫和,有著如美玉般溫潤的品性,那麼肯定受人歡迎,受人欽佩。


也不是讓人別一往情深,而是,別因為情深,而失去理智和理性。對人忠貞不渝,是個美好的品質,這毋庸置疑。包括我們自己,也希望另一半,對自己情深意篤。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愛情,而失去我們的本心、尊嚴和理智,也不能過度沉溺於感情之中,尤其是別離後的思念,分手後的痛苦,都應節制。

比如南宋的陸游和唐婉,他們本來是夫妻,伉儷情深,但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婉這個兒媳,就刻意刁難她,還以上吊為威脅陸游與唐婉斷絕夫妻關係。陸游雖然百般勸諫、哀求,但始終無效,兩人遂被迫分離。

離婚後,唐婉嫁給了同郡宗子的趙士程,陸游和唐婉彼此便音訊全無。幾年後的一個春天,陸游在家鄉紹興城南禹跡寺附近的沈園,邂逅了唐婉和趙士程。唐婉遣酒備餚,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推杯換盞間,陸游睹人思憶,感昔傷今,內心百感交集,便乘醉吟箋賦筆,在園中的牆壁上,題下了著名的《釵頭鳳》一詞。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後來唐婉看到了陸游題的這首詩,心魂俱碎,悲難自禁,便也寫了一首《釵頭鳳》以應其詞。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婉寫下這首詞之後,終日憂思不樂,最後鬱郁而死。這大概是情深不壽的最典型的例子。

還有的人,對待感情,猶如飛蛾撲火,這本來是形容一個人追求愛情的勇敢和無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不能愛、不能在一起,還要不顧一切去追求,很多時候都會演變成一場悲劇。

所以感情也要懂得知進退,無論你多愛一個人,都不應該為了TA犧牲自己的一切。

其實,“情深”還有另一層意思,指的是個人感情的豐富易感,並不特指愛情,說的是一個人,感情特別敏感,容易傷感、難過,陷入消極的情緒裡,這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產生影響,比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總之,金庸先生的這句話,包含做人處世、對待感情、修養品性三個方面的道理,是有益處的。但是我們一定得正確理解,才能有所裨益。


楚雲卿


人如果太聰明瞭,你的聰明超過了別人,你的智慧超過了別人,你的高潔也超過了別人,那麼,一些善於妒忌的人便會給你使絆子,讓你有才不能用、有志不得伸,讓你遠走荒涼之地,鬱郁不安,在陰鬱中了此殘生,此謂“慧極必傷”。

一個人用情過深,太過專注於愛情,太過專注於愛情這一事,太過於專注於某一人,造成自己的世界只有愛情,自己的天地只有一人,非此不可,舍此便暗無天日,無法過下去,讓自己的心魂被死死攝住,欲脫不得,欲罷不能,天長日久,精神摧殘了,心就磨傷了,人魂漸離,焚心似火,閃耀過後,便是無邊的灰燼,此謂“情深不壽”。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並不是許多人以為的,出自金庸的《書劍恩仇錄》,其實,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的原文並非如此,他在的第八回中寫道:“玉色晶瑩,在月亮下發出淡淡柔光,陳家洛謝了接過,觸手生溫,原來是一塊異常珍貴的暖玉。玉上以金絲嵌著四行細篆銘文:‘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乾隆笑道:‘如我不知你是胸襟豁達之人,也不會給你這塊玉,更不會叫你贈給意中人。’這四句銘文雖似不吉,其中實含至理。”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才是金庸的原文,所謂“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不過借用其中之一,人們特別喜歡這段文字,又覺得不滿足,因此又組成一句:“剛過易折,慧極必傷,強極則辱,情深不壽。”

其實,無論“慧極必傷,情深不壽”,抑或“情深不壽,強極則辱”,都是人們對待生活因不同的態度而得到不同結果的反映。

情到深處人自傷,不是人傷你,而是你自傷,把本來凡俗的生活當成藝術,要求本來殘缺的人生圓滿,“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這才是生活與愛情的本來面目,你卻要求它天長地久、美滿無缺,這是不現實的,世事萬物還有個陰晴圓缺,何況雲端的愛情?高要求帶來的必然是重傷害,這是自尋煩惱,折壽是自然的。

聰明太過,超年齡、超時空的先知先覺,帶來的也是高處不勝寒,然當事人倘不自知,不能做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則不清醒、不明智,容易遭到妒恨,所謂天妒英才,說的並不是“天妒”,其實是“人妒”,“才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眾人合處必庸常、凡俗,對於異己,必會排斥、打擊,甚至圍攻,內斂而成高士,自省而成君子,保持內心,鋒芒不露,等待時機,合理取捨,這是君子在紅塵俗世的最佳處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