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歲男孩叫不聽還喜歡滾地上哭,怎麼辦?

我問幸福瞭然後呢


先跟他講道理,講不通的話等他哭累了再蹲下來,拉著他的手跟他說。孩子,哭鬧不能解決問題。你只要是合理要求,父母會考慮,但是如果不合理的話,你就要思考一下自己的原因?懂嗎?父母是愛你的,但不想讓你養成不好習慣。爸媽相信你是一個明事理的孩子!


寄未來教育—柚子


叫不聽還喜歡滾地上哭一定是之前提出要求時這樣做被滿足過,建議下一次再哭鬧等到他哭累了停下之後問他究竟需要什麼?可以用嘴巴說,家長要義正言辭的告訴他,如果不能合理表達的話是沒有辦法達到他想要的效果的,多嘗試幾次,讓孩子碰碰壁。

有時候我們家長是因為孩子在地上哭鬧會覺得沒面子所以想快速滿足快速結束鬧劇,孩子正好是利用了這一個心理弱點,所以狠狠心,做上幾次油鹽不進的家長,看看會不會有效果


鍾蕾


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

這麼大的孩子了還有這樣的壞習慣,確實是有一些過分了,九歲了,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不是無理取鬧的年齡了,其實這都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從小沒有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現在在想要去改正是有一些麻煩,不過這還是要取決於父母,只要能狠下心來,就能幫孩子改掉壞習慣,孩子這樣做就是因為他知道這個方法“屢試不爽”只要父母做的不能讓他滿意用這個方法你們就會妥協……

只有父母學會拒絕,也許就能幫孩子戒除這個壞習慣。



電力人Monkey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這裡有兩層意思:

1、小屁孩兒眼裡的不順心的事兒,在成年人眼裡,根本不叫事兒。所以成年人會本能的去忽視孩子的情緒。當然,如果僅僅是忽視到還好了,更多的是去打擊、否定孩子的情緒,並強行要求孩子停止當下的情緒,甚至是立馬兒轉換成快樂的情緒。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成年人都未必做得到,更何況是孩子呢?可我們就是天天這樣要求孩子的。 試想:你正鬱悶著了,別人告訴你:介有嘛大不了的!介都不叫事兒!鬱悶是不對的,是不好的情緒,你得高興! 你是不是特別想罵街?!

2、其實往深了想,為什麼我們不能允許孩子表達情緒呢?當然這裡的情緒是指“負面”情緒,不是活潑可愛積極外向不哭不鬧樂觀開朗這些情緒。因為咱們就沒有被允許過表達情緒呀!一有“負面”情緒就被鎮壓了,所以咱也不知道該如何讓孩子表達,甚至是幫助孩子表達,順利地讓情緒“流動”過身體。我們的經驗只有:被否定,被轉移! 所以當父母,是有很多功課需要學的。孩子,是來幫助父母成長的。

其次: “要東西不給也是一樣”

我很納悶這個“東西”是什麼。如果是刀,那毫無疑問,不能給。我們可以“溫柔又堅定”地告訴孩子:這不是玩具,所以不能給你,至少它現在跟你的年齡和能力是不匹配的。然後,如果孩子哭鬧,是應該被允許的。他提的要求已經被拒絕了,難道還不能傷心一下下麼?難道就因為他提的要求在當下是不合理的,傷心的權利就被剝奪了麼?就沒資格傷心了麼?

如果這個“東西”完全是可以給孩子的,那麼,為什麼不給呢?!等孩子哭了,再怪孩子哭?!或者等孩子哭了,再給?為什麼這個時候又可以給了呢?!

再次:” 有試過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讓她自己哭,可沒效果,她自己能哭一個小時也不停“

孩子的內心是非常敏銳的,越小的孩子,越是能洞察到大人的心靈深處。孩子沒有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接納了,而是被家長放任不管了:“你愛哭哭7,看你哭到什麼時候,哭累了自然就停了”。如果家長沒有限制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出於這個原因,那麼孩子是完全可以感知到的!相反,如果家長這個時候抱著孩子,告訴TA:“你現在很難過是吧?看你哭得這麼傷心,媽媽理解你,媽媽陪著你”。又或者,只是抱著孩子,什麼都不說,只是抱著TA。

如果換做你,你想被父母以哪種方式對待?

最後:“ 不知道該如何糾正寶寶的壞習慣。事後有去和寶寶溝通,可她不接話,總是轉移話題”

如果你看了以上的文字,那麼現在我們知道了,這根本不是“寶寶的壞習慣”,寶寶是無辜的。寶寶只需要家長明確地、溫柔又堅定地跟孩子講話,寶寶需要被理解和接納。

至於事後溝通,其實吧,這麼小的孩子,都是活在“當下”的。當下的情緒沒有處理好,事後再溝通,對孩子而言,是理解不了的。TA還不是成年人,TA只是一個兩歲半的孩子啊!

就這些,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其實,我看到了一個敢於表達自己情緒,又有主見,並積極地想獲得父母關注的孩子。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孫樹帥老師


可以冷處理,先讓他哭,看看孩子自己的“收場”方式是什麼。不建議立刻上去哄,讓他形成“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概念。之後,應該反思在平時的教育中,是否沒有給他足夠的規則意識,父母要儘量明確要求,同時自己也做到言出必行,尊重承諾和規則。適當的時候跟孩子耐心溝通,情緒不是解決問題的鑰匙,兩個人平等對話、有效交流才能更好滴達到目標和要求。


思政老師蘇小杭


作為資深家長/過來人:

提議家長在確定周邊環境安全的前提之下,平靜地把視線轉開(忙自己的),讓他滾,讓他哭……等他不滾了,不哭了,平靜地問他:滾夠、哭夠了沒有?

如果他接著鬧,重複以上動作,讓他接著滾、接著哭……(保證能一次性治癒)


寂靜心流


真對這樣的孩子,我們不要和他和他硬來,我認為先冷淡他一會,慢慢看他聲音捎小,就找個其它話題岔開,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或者乾脆就不理他,你做自己的事不關注他,但是也要偷偷留意些,找機會見機行事


至和小屋


孩子太嬌慣了,況且還是個男孩子,不滿足自己的要求就滿地打滾,成何體統?長大了走向社會誰會慣著他?他碰到挫折就要尋死覓活嗎?肯定行不通。從現在開始,做個有原則的父母,有邊界的父母,不是任何事情都要滿足孩子,再鬧再打滾都無濟於事,原則就是原則,老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讓孩子知道原則的重要性,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身教大於言傳,用行動和實踐來說話,一段時間就能把他的壞習慣扳過來。習慣如同走路,他習慣走這條路並且也有甜頭可嘗,一打滾父母就滿足我,他何樂而不為?所以這個過程會有挫折和反覆,但切記要堅持,為了孩子的未來,加油[碰拳]


滿天祥雲


關鍵要引導,如果是說教的方式肯定不行,孩子內心是反感的。一定要了解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反省自己的溝通能力是不是有問題。


金升4


多半是裝的,打一頓就好了[酷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