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下葬當天,大雨傾盆,朱元璋大怒,一個和尚說了什麼話,救了大家?

福垊


朱元璋出身窮苦人家,打小就在田間地頭,也沒讀過什麼書,長大後迷迷糊糊加入了起義軍,在南征北戰之中打下了屬於自己的江山。這來之不易的皇位他也異常的愛惜,甚至為了鞏固皇位,防止有人反抗起義,他殺了很多之前和他一起打拼的功臣,只能一起吃苦受罪,不能一起享福,說的就是朱元璋。

不管他對別人多麼的殘忍,可是他對馬皇后的愛,那可是一直都沒有變啊。雖說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后,後宮美女不說佳麗三千可也不少,可是面對後宮這麼多的美女嬪妃們,在他心目中,馬皇后始終佔據著第一位。

馬皇后也算是歷史上少有的賢妻良母型皇后,在朱元璋還沒有稱帝時,她就在家操持著家務,教育孩子,為家裡忙東忙西,任勞任怨,也為將士縫縫補補,將士們對她都很是尊敬。

當了皇后也是十分賢惠,即使後來當上了皇后也初心不改,母儀天下,成為後宮的表率,不管是對其他妃嬪還是皇子她都仁愛地維護他們。甚至對宮女也一樣,也想法維護他們。

朱元璋的暴脾氣是出了名的,不管對待自己的屬下還是皇宮後院的僕人都很是嚴格,這世上也就只有馬皇后敢去說他,就因為馬皇后的勸說也讓很多官員免去殺生之禍。馬皇后對朱元璋的影響很大,可是在馬皇后51歲的時候,突發重病,找了最好的御醫也沒救回馬皇后,馬皇后的死對朱元璋打擊很大,令他痛苦萬分。

隨後朱元璋為馬皇后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可是下葬當天,大雨傾盆,天氣極其的惡劣,有人建議將葬禮延期,等至天氣好轉再舉行葬禮,朱元璋聽後勃然大怒,下令如果葬禮不能如期舉行,那就要這裡的所有人都要跟著馬皇后陪葬,聽到這個消息後這可把所有人嚇壞了。這時一個和尚走出來對朱元璋說:”連老天爺也為馬皇后的賢德感動得掉眼淚,各路神仙都來送馬皇后上路呢“。這個和尚就是當時有名的高僧宗泐大師。

朱元璋也是信佛,認為高僧說得有道理,心裡也得到了些許安慰,才避免了一場殺戮。朱元璋此後再未立過皇后,馬皇后也值得朱元璋這樣做。


無憂趣史


洪武十五年(1382)農曆八月丙戌日(八月二十四),馬皇后因病逝世,享年51歲,殯葬這天大雨傾盆。

朱元璋望著天空長嘆:“老天啊!您到底啥意思呀?能不能讓我把我心愛的皇后下葬了再下雨?”朱元璋望著陰暗的天空,聽著嘩嘩的大雨更加悲傷。


他忍不住又一次想起往事,邊哭邊自言自語。自己家世代農民,從小家中貧寒,給地主家放牛,當過和尚,要過飯,非常悽慘。特別是小時候父母雙亡,失去親人的創傷久久不能癒合,萬幸投靠了郭子興,才幸運地在1352年娶到了馬秀英這個好妻子,讓自己重新得到親人的關愛。

有一次自己受誣陷被郭子興禁閉在空室,飢餓難忍,是自己的結髮妻子馬秀英偷餅子給送了過去,熱騰騰的脆餅把肉都燙焦了。(“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明史》)。她又不惜錢財買通她的義母和義父郭子興,讓我老朱脫離了那個小密室,從困境中走出來。朱元璋想到這裡已是滿臉淚水。


在平定天下、創建帝業的歲月裡,妻子馬秀英追隨左右南征北戰與自己患難與共不離不棄。

善良的馬秀英還多次相勸我老朱不要擾民,更不要濫殺。她還親手為將士們縫衣做鞋。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陳友諒率兵東下,直逼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郊),強敵兵臨城下,官民都準備逃跑,眼看軍心不穩,她卻鎮靜自若,散盡自己的小金庫,犒賞將士穩定了軍心,這才讓我老朱打了勝仗!


有一次,自己在與陳友諒對戰時,一不小心被陳友諒追擊受傷,大腳的馬秀英背起我就飛快地跑,累的幾乎無法呼吸,幾次差點跌倒,這才讓我這條老命得以存活。

後來她被立為皇后仍然操持著我老朱的一日三餐,無微不至,多次用各種手法勸阻我老朱不要濫殺大臣,救了很多的官員。對後宮嬪妃非常友愛,把其他皇子視如己出。

特別是她病危的那段日子,讓我老朱心焦,又無可奈何,她竟然拒絕吃藥,對我的苦苦相勸她竟說:

“死生,是命運的安排,……況且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

她在人生的盡頭,還在為諸醫著想,並希望我老朱能夠招賢納言,讓大臣和百姓好好生活。難得的好皇后啊。

想到這裡,朱元璋已經無法控制自己,淚流滿面痛哭不止,險些昏厥,哭著說:“老身何以為懷”(沒有你我以後該咋辦?!)

眼看送葬隊伍就要出發了,大雨還是下個不停,朱元璋由悲痛變的惱怒起來說:“如果葬禮不能順利舉行,所有人員都要陪葬!”此時的朱元璋正準備讓太監擬聖旨。

在場的人都被嚇傻了,頓時哀嚎聲、痛哭聲震耳欲聾。就在這緊要關頭,一個和尚站了出來,他是僧錄司右善世高僧宗泐(le)大師,他對朱元璋說:今天之所以下雨,那是因為馬皇后的賢良淑德感動了天上的神仙,眾佛眾神都為馬皇后掉眼淚,他們在為馬皇后送行,馬皇后母儀天下,慈德昭彰,不捨得離開黎民百姓。她在流淚和我們告別呀,有這樣的好皇后是天下萬民的福氣。

朱元璋本身就是和尚出身,崇信佛教,他認為高僧說的很有道理,又一想如果馬皇后活著也不希望看到自己濫殺無辜,於是就赦免了所有人的死罪。

文章資料出自:剪勝野聞 (明)徐禎卿 撰

太祖嘗自敘朱氏世德之碑,其文曰:「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鄉... 受詔應聲曰:「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

小姐姐講史


馬皇后下葬當天,突降大雨,朱元璋是急脾氣,加上本就心痛馬皇后的去世,所以大怒,對所有人說道,如果不能正常下葬,就讓當場所有人陪葬。這時候的大家是什麼都不敢說的,但是一個和尚說了一句話救了所有人,他說的什麼呢?他說的是“今天之所以下雨,那是因為馬皇后的賢德感動了上天,上天也為皇后掉眼淚,各路神仙都來送皇后上路呢”。

說這句話的和尚就是當時有名的高僧宗泐大師,朱元璋信佛,對高僧也是十分尊重,聽大師這麼一說,也是感覺十分有理、心裡也得到了安慰,也就不生氣了,所以才饒了當場那麼多人。

其實朱元璋這麼生氣也是情有可原的,朱元璋稱帝之前是生活比較貧苦的,但是馬皇后一直跟著朱元璋,而且支持朱元璋的事業,對朱元璋手底下的將士也是特別好,所以馬皇后是真的有母儀天下的皇后之範。

朱元璋是出了名的壞脾氣,在他稱帝后,他殺了很多跟他一路拼殺的將士,這期間馬皇后也是一直勸解朱元璋的,所以也避免了更多官員被殺。可是天不遂人願,在馬皇后51歲的時候,她得了重病,朱元璋找遍醫生,也是沒有救下馬皇后,所以馬皇后的死對朱元璋打擊很大。也就難怪當天天不好朱元璋會生那麼大的氣了。

其實事情都是有正反兩個方面的,因為高僧的這麼一句話,即寬解了朱元璋的心結,也挽救了那麼多人的生命,所以給高僧的機智點贊!


丫丫說史




馬皇后下葬當天,滿朝文武大臣相送,隊伍浩浩蕩蕩,朱元璋獨自坐在馬車裡,悲慟萬分,黯然神傷。

當殯葬隊伍出到南京城門,朱元璋聽到街道兩道傳來哭天搶地的聲音,詫異地掀開馬車的簾布向外看,只見街道兩旁站滿老百姓,身穿孝服,哭泣不已。

朱元璋問馬車旁的丞相李善長:“愛卿,緣何京城百姓如此孝義,夾道相送,如喪考妣,甚感天動地。”

丞相李善長回覆說:“皆因馬皇后母儀天下,仁慈大愛,往日好善佈施,寬容百姓,懂其悲苦,常濟其於水深火熱,極得百姓愛戴,今馬皇后薨逝,故於此自覺夾道相送。”

朱元璋聞罷,肝腸寸斷,回憶起與馬皇后患難與共的時歲,回憶起馬皇后的賢惠與慈悲,更是哀嘆不已。



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共患難生活。

朱元璋幼年,父母雙方,家境貧窮,當過放牛娃,當過和尚、乞丐,生活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直到二十五歲才投到郭子興的起義軍,並拜其為義父。

而馬皇后出世不久,母親因病逝世,父親殺人避仇,將她送給郭子興照顧,逃亡他鄉。郭子興收其為義女。

在郭子興的撮合下,1352年,二十七歲的朱元璋與二十歲的馬皇后成婚,並生下了朱標,一家三口在戰亂中生活,艱難萬分。

郭子興脾性暴躁,生性多疑,有次怒罵朱元璋,並囚禁起來,不許進食。馬皇后為救朱元璋,偷偷摸摸的“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為他送食,同時散盡自己的積蓄,送給郭子興的妻妾,請求她倆在義父面前說些好話,這才使得朱元璋得以釋放。兩人相見時,擁抱而泣,身無分文,而身旁的朱標在嗷嗷待哺,餓得哇哇哭叫。

馬皇后跟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一邊細心照顧著朱標,還有朱元璋的侄子、義子,上上下下幾十號人,一邊幫助朱元璋處理來往的文書,在朱元璋焦躁不安時,心平氣和地安慰他,在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時候鼓勵他,甚至能獻謀獻策,替朱元璋解決很多難題。



朱元璋登基之後,馬皇后不忘初衷,母儀天下,仁慈善良,將後宮之事處理得妥妥當當。

馬皇后對待嬪妃,從不擺架子,一視同仁,以身作則,勤勞節儉,教育孩子們時,無論是自己的子女,還是嬪妃的子女,甚至朱元璋的侄子、義子,她都是告訴他們戒驕戒躁,重視仁義禮智信。這一切讓朱元璋能集中精力處理朝政,朱元璋常感嘆,自己前世不知如何修來的福,得此賢妻。

馬皇后對待開國功臣更是仁義,深知朱元璋多疑,她常及時出手,挽救無辜大臣,免受毒害,比如劉伯溫。朱元璋也常是感激馬皇后的冷靜與仁慈,讓自己的錯誤不致於陷得太深。

愛民如子是馬皇后的一向作風,朱元璋輕易要處死的臣子,在她看來,罪不及死,於是苦口婆心勸導朱元璋,使得郭景祥的兒子、李文忠、宋濂等人保得性命。而對待普通老百姓上,她更是好善佈施,送衣送糧,常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使得百姓對朱元璋的印象褒揚有加,頗讓朱元璋感激涕零。



馬皇后葬禮當天,大雨傾盆,朱元璋大怒,眾人險些掉腦袋。

當朱元璋還在沉浸在痛苦之中,突然電閃雷鳴,滂沱大雨,這在當時九月份的南京而言,非常反常,朱元璋大怒,馬皇后與自己一世患難夫妻,豈容葬禮之上,雨淋悲慘,便找來相關官員,呵斥緣何選此不良之日進行葬禮,若說不出正當理由,立即問斬。

當眾人嚇得不知所措時,負責法事的高僧宗泐大師出來說:“此乃吉兆,馬皇后一生篤信我佛,如菩薩慈航倒駕,愛民如子,普濟眾生,功德無量,人神共敬,此雨乃神佛之淚矣”。

說罷,宗泐大師與眾和尚繼續念著佛經,並且說“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

須臾,雨停了下來,且天空祥雲繚繞,七色彩虹橫跨,非常祥和。朱元璋一看,倍覺馬皇后不凡,如天仙降世輔助自己成就大業,於怒火方停了下來,免了眾人死罪。


我就是竹韻


明太祖朱元璋與皇后馬秀英的愛情傳奇,堪稱古代帝王婚姻之典範。然而這位助力朱元璋打下大明天下的結髮之妻,卻沒能陪伴對她愛戀極深的朱元璋到最後。五十一歲便撒手人寰,給朱元璋留下了無盡的思痛。

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結髮之妻,原名叫馬秀英,歸德府宿州人,是朱元璋上司郭子興的養女。至正十二年(1352年),在義父郭子興的主持下,將二十歲的馬秀英嫁給了時任紅巾軍將領的二十四歲的朱元璋。

馬秀英與朱元璋的感情很深,在朱元璋日後平定天下的過程中,馬秀英作為朱元璋的內助是居功至偉。朱元璋在參軍之前,家中親人已所剩無幾,晚輩中僅剩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馬秀英將其收養視為己出。

朱元璋受到郭子興猜忌的一段日子裡,馬秀英不離不棄,將自己的私房錢送給養母讓其給朱元璋說好話。朱元璋被圈禁起來後,還是馬秀英為其備食送水。馬秀英的對朱元璋的患難之情,深深的觸動了朱元璋。

在朱元璋南下打天下之時,馬秀英將後勤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每每在危難之時,馬秀英都能挺身而出,穩定軍心民心。在物資最貧乏之時,馬秀英變賣家當來犒勞將士。為朱元璋打下大明天下,立下不朽功勳。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馬秀英被冊封為皇后。馬皇后在和平年代同樣是朱元璋不可或缺的幫手,她對所有的養子都視為己出,對所有的後宮嬪妃都視為姐妹,就連朱元璋的膳食也是親自操辦。

每次在朱元璋因繁瑣政務而生氣時,馬皇后都是悉心勸導。在她的委婉勸阻之下,有許多大臣將領免遭朱元璋處罰。如李文忠、宋濂、沈萬三等人,都是因馬皇后而得福。在愛民如子上,馬皇后要強於朱元璋。

馬皇后一生勤儉持家,即使到後來貴為皇后,也是親自帶領後宮嬪妃刺繡和紡織。朱元璋雖然跟著馬皇后也是粗茶淡飯,但對這位樸實的夫人是敬佩有加、感情甚篤。深受感動的朱元璋將其比做東漢明德皇后。

洪武十五年(1382年),馬皇后突然抱病不起。朱元璋非常著急,命太醫全力醫治,否則統統問罪。馬皇后雖然重病在身,但還是力勸朱元璋不要怪罪太醫們,她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話讓朱元璋老淚縱橫。

四個月後,醫治無效的馬皇后病逝,享年五十一歲。一個月後葬入明孝陵,諡號孝慈皇后。馬皇后的病逝,對朱元璋來說就是個晴天霹靂,這讓朱元璋因傷心過度而病倒。從此以後,朱元璋再也沒有立過皇后。

對於這位結髮之妻的喪禮,朱元璋以超規格來辦理,足以說明二人之感情。根據史料記載,馬皇后的喪葬儀式是按照宋朝儀式進行的。馬皇后的守喪期為27天,喪事的整個程序比較複雜,各種規矩與細節都很多。

不但王公大臣要為馬皇后披麻戴孝,就連普通百姓也要禁止屠宰四十九天。馬皇后是八月初十病逝的,九月下葬的。根據徐禎卿的《翦勝野聞》一書記載,在馬皇后下葬的當天,發生了天氣反常的神秘怪異天象。

就在馬皇后的靈柩準備運往應天東郊的明孝陵下葬那天,一大早還晴空萬里的天氣,突然變得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且伴有瓢潑大雨。這讓當時的送葬隊伍和抬靈柩的槓夫極為狼狽,大家都擔心朱元璋會暴怒殺人。

為何說當時的天氣反常呢?對於農曆九月份的應天,也就是現今的南京來說,這種電閃雷鳴的大雨天非常少見,幾乎可以說是沒有。朱元璋本身愛疑神疑鬼,再加上悲痛欲絕的心情,這讓朱元璋很是生氣。

於是將送葬隊伍中誦經唸佛的大師宗泐(lè)叫過來詢問緣由,宗泐先是給馬皇后誦了一段經,以便馬皇后能安心的葬入明孝陵。然後對朱元璋悲痛的說:“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

這段話的意思是,對於馬皇后的病逝,上天也極為悲痛,降下了雨淚,以鳴雷的方式來悼念馬皇后,就連西方諸佛都是前來相送。說來也巧,宗泐大師話音剛落,怪異的天象瞬間全無,這才讓大家懸著的心放下。

朱元璋龍顏大悅,命人立即“詔賜白金百兩”。正是宗泐大師的一席話,才使得朱元璋的心情有所放鬆,也穩定了送葬隊伍的人心。至於說是不是救了大家,這個已無法考證,我想朱元璋還沒有糊塗到這種地步。

馬皇后臨終時對朱元璋說:“死生,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麼用處呢!希望陛下能求取賢能,聽取別人的意見,百姓都能夠有所依靠。”致死都不忘惦念朱元璋,這也是朱元璋能接受宗泐大師開導的原因。


野史也是史


馬秀英,孝慈高皇后,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評價非常高的一位皇后。

現在的女人大多都願意“寧可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遠坐在自行車上笑”。而馬皇后卻不是這樣,認定了一個人,就跟了他一輩子。最後卻擁有天下最好的。

在朱元璋什麼都不是的時候,馬秀英就喜歡上了朱元璋。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剛剛參加起義軍沒有多久,幾乎沒有什麼軍功,但是馬秀英就是喜歡他,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命中註定吧。

在朱元璋犯錯誤被關禁閉的時候,馬秀英為了能夠讓朱元璋吃口熱乎的大餅,把大餅揣在懷裡給朱元璋送去,還把自己的的皮膚給燙壞了。

這樣的馬秀英,朱元璋能不珍惜嗎?就算後來做了皇帝,朱元璋終其一生,也只有馬秀英一位皇后。可見二人情深意切。

兩人可以說是相愛一生,馬皇后也成了唯一一個可以叫朱元璋:重八的人。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生病,但是卻拒絕太醫的醫治,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是馬皇后仁慈,她知道自己的病已經治不好了,太醫也是沒有辦法的。如果太醫來治了,最後依然沒有治好,等到她去世的那一天,朱元璋也會殺死所有給她醫治的人。所以,馬皇后為了保住太醫的命,就不接受醫治了。

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后病逝。

此時的明皇陵剛剛開始修建一年有餘,僅僅地宮建好了,其他的的地方還在建設之中。

馬皇后病逝,朱元璋傷心欲絕,南京城內一片哀鴻,舉國上下無不難過。

但是人死如燈滅,沒有辦法的事情。

到了出殯這一天,南京突降大雨,朱元璋很不高興。

一是大雨會把所有的葬禮禮節打亂,二是讓馬皇后走的不體面。

可是誰也沒有辦法,只能冒雨進行。

農村有句俗語“雨打靈,輩輩窮,雨打墓,輩輩富”,大雨打擾了馬皇后的靈柩,朱元璋自然是震怒了。甚至放言:如果大雨不停,讓你們所有人都陪葬。

這所有人,既有文武百官,又有普通軍士、丫鬟。



皇帝一言九鼎,可是雨就是不停,誰也沒有辦法。

這個時候一位高僧對朱元璋說了一段話,救了所有人。

高僧說“大雨不停,也是皇后的仁德感動了上天,老天爺也難過不已,以雨水為淚水,來送皇后一程。”

朱元璋聽後心中怒氣稍平。

這位高僧是宗泐法師,他的話救了所有人,也算是馬皇后留給人們的最後一個恩典吧。

就這樣,馬皇后葬入了地宮之內,並且取孝字命名為:明孝陵。

葬禮也在此以後完美的結束了。

關於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故事,也結束了。但是朱元璋的相思沒有結束,世人對於馬皇后的仁德傳頌沒有結束。


觀復一鑑


馬皇后是朱元璋平生喜歡的人,二人從年輕時候走到了一起,共同經歷了幾十年的時光,期間一起征戰,經歷了許多生死時刻,她甚至還救過重傷之中的老朱。倆人的感情早已不止是夫妻,那是比親人還要親密的人。

在她死後,當天竟然下起了大雨,甚至不能順利下葬,於是老朱大怒,揚言要斬殺隨行的大臣,幸虧有位和尚聰明非常,一句話救了周圍的大臣。

和尚到底說了什麼,能救下這麼多人?

在我國,人們娶親、下葬,那都是要根據人的生死時間來選擇時候的,特別是在帝王家,講究更多。就算是現在,在很多地方都普遍認為,不管是娶親還是下葬,晴天那是最好。

如果娶親的時候,一直閃電不斷,大雨傾盆,那兩家人必然會感到擔心,如果是人死後下大雨,人們就會認為這人壞透了。而且除了這種認識外,如果下葬的時候下雨太大,墓室裡面會倒灌雨水,不利於棺木、屍體保存,甚至在埋下不久後會發生坍塌。

於是當時老朱越想越生氣,這是老天故意和自己作對,不讓他把老婆順利安葬嗎?他心中怒火沒地方發洩,於是農民的兇狠此時就表露了出來——今天不能下葬,我就殺光你們!

老朱是個很能殺的人,當年不但殺盡蒙古人,擊殺陳友諒等勢力,開國了還殺了很多大臣,他說殺,那肯定是要殺了。

於是大家都緊張起來:下雨這種事,我們要怎麼管?一時間氣氛緊張,人們都在想對策。就在大家沒有對策的時候,突然做法事的和尚想到了一個法子,他走上去和老朱說了一句話。

“陛下,這雨其實下得很對。皇后這麼賢惠,前半生和您打天下,後來默默地為您主持後宮,平時還那麼節省,一定是她的美德感動了上天,上天這是在流淚,所以才下個沒完啊!”

老朱一聽,心裡很是高興。其實他剛才說了狠話也後悔,真要砍了這麼多大臣,恐怕朝廷要動亂了。於是他趕緊下坡:確實啊,皇后那麼好,老天一定是為她的死而傷心流淚!於是他也不說殺人的事情了,一幫大臣這才撿了一條命。

那麼,朱元璋為何這麼疼愛皇后呢?

首先,皇后是在他身份低賤時候嫁給他的,多年來一直支持他,是個賢賢惠的老婆。其次,有一次老朱重傷,沒人去管他,最後還是老婆揹著他逃了出去,救命之恩,沒齒難忘!

最後,朱元璋稱帝后,後宮也有一堆,皇后卻沒有吃醋、反對,而是一直幫他穩定後宮。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賢惠的老婆,而在她彌留之際,她自知沒法救治,還拒絕了治療,表現出了豁達的態度。正是因為這樣,在她死後,老朱因為懷念他,此後近20年餘生中,再也沒有立過皇后,對她的感情由此可見一斑。

正是因為他愛皇后,所以和尚為皇后說好話,他立馬就原諒了所有人。


小小嬴政


大明王朝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2年農曆八月初八那天,大明王朝的馬皇后病故,時年五十一歲。馬皇后不僅在當時,直至今日,諸多官方史書,對馬皇后都不吝溢美之詞,而實際上,馬皇后也當得起這些稱讚。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身邊多了很多女人,她們年輕、漂亮、溫柔,可是不論什麼時候,馬皇后中宮之主的位置穩如磐石,在馬皇后去世後,朱元璋一生不立皇后。

(馬皇后當有如此慈悲)

朱元璋的出身,可謂是底層中的底層了。元朝曾經分過社會等級,九儒十丐,朱元璋就做過乞丐。出人頭地,他想都沒有想過,至於家庭的溫暖,他也沒有感受過。他都25歲了還沒能娶妻,這在當時已經是很大的年紀了。馬秀英能夠給予朱元璋的,已經超出了夫妻情分太多了。不管朱元璋坐到了多高的位置,他的赤子之心永遠都留在馬皇后那裡。

所以,當馬皇后去世,朱元璋的痛苦難以名狀,輟朝三日,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在數月之前,他的皇長孫也病逝了,如今他的髮妻也走了。朱元璋那年已經55歲了,他即便手握生殺大權,卻終不能讓他們起死回生。他的傷心是情真意切的,因為他雖成了天家,卻更有普通人的情感,只有馬皇后一輩子叫他“重八”。

馬皇后是安徽宿州人,按照漢族北方習俗,出殯時,棺材放進墓穴,永遠再也見不到死者,只能看到死者的墳墓。出殯之前,佛教相信幸運的人能夠一下子昇天。但是,絕大部分的人們是沒有那麼幸運,需要至少7天—49天靈魂才能夠找到歸宿。

文武百官自然知道朱元璋對馬皇后情深義重,逢此國喪,喪事辦理的也是格外隆重。皇子皇孫哭祭,文武百官守孝,整個南京城一片肅穆。

(朱元璋哀痛不已)

出殯當日,卻突然下起了暴雨。按照習俗,出殯是人死後魂魄歸於另一個世界,而出殯儀式就是送“它”。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逝者的靈位或者遺體被雨水淋著,那麼就會導致逝者不能安歇。後代子孫就不會受到先人的護佑,還會輩輩受苦,出現連續的窮人。所謂“雨淋靈,輩輩窮”,這種情況的一旦發生很難破解,畢竟古代也沒有人工干預天氣的技術手段。

朱元璋說自己是淮右布衣,做過農民,自然知道這裡面的說法。他暴跳如雷,作為皇帝倒不是說害怕“輩輩窮”,而是擔心影響了馬皇后的安息,不能好好地送她最後一程。眼看著雨越下越大,禮部和內務府的人都趕來進諫朱元璋另擇吉日出殯。朱元璋一生好強,如何能肯?他拿出了皇帝的威風,頒下旨意,如果雨不能停,所有操持喪葬事宜的人一概處死。

前前後後忙活喪事的人,不分職位高低,等級貴賤,約莫有一千餘人,如果天公不做美,這些人斷然沒了活路。這些人跪求上蒼,哭哭嚷嚷,可是一點用處沒有,雨還是越下越大。

馬皇后性情仁孝,見不得人受苦受難。在她病重時,朱元璋召來了全國名醫給她會診,可是她都拒絕了。宮人不解,哭求皇后就醫。馬皇后說:“我自知大限將至,恐不得免。如果讓這些醫生醫治,我死後,他們必然會被皇上遷怒,招來殺身之禍。”

如今,朱元璋因出殯事而遷怒眾人,或將不可免,如果慈悲為懷的馬皇后知道此種情形,想必更不得安息了。

正在眾人惴惴不安,擔心性命難保時,一個和尚站了出來。


(當時的得道高僧宗泐)

這個和尚叫做宗泐,是明朝初年著名的僧人,名望重於一時。他八歲出家,十四歲剃度,二十歲時至杭州淨慈寺。此後成為江南名僧。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為息兵江南,懷柔遠人,徵江南有道僧人。宗泐應召稱旨,住天界寺,朱元璋因此認識了他,後來還打算讓他做官,宗泐婉拒了,說自己想終老佛門。

朱元璋沒有強求,就讓他在1378年去西域求經,到中土弘揚佛法。他一去五年,路途十四萬八千里,終於取得了《莊嚴寶王》、《文殊》、《真空名義》等經。由此,名聲大振,成為當時有名的得道高僧,受到朱元璋的熱情接見,還做詩送給了他。朱元璋小時在皇覺寺出家,對於得道高僧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宗泐歸國不久,就趕上了馬皇后國喪。有皇家上賓之禮的宗泐,深知馬皇后慈悲,朗聲說:“今天之所以下雨,那是完全是因為馬皇后的賢德感動了上天,就連上天都為皇后掉眼淚啊,各路神仙都來送皇后上路呢。”

(馬皇后一生保護了很多人)

朱元璋情緒平復之後,雖然心情悲痛,但是也知道遷怒無辜人等不對,見宗教屆領袖宗泐如此說,就順勢免除了眾人的罪過,出殯在雨中完成,也是遂了馬皇后的最後一件功德。

馬皇后去世後,朱元璋深坐宮中,感到無比的淒涼孤苦,他說:“老身何以為懷?”天家威嚴,此時也化為了高處不勝寒。驀然回首,已經無人再敢叫他“重八”,他的仁慈的那一半,也隨著馬皇后去了。以後的大明王朝,在他的鐵腕治理下,掀起了腥風血雨。大明王朝“剛烈”的秉性,就此塑造完成。

如若馬皇后能與朱元璋偕老終生,大明王朝的氣質會不會有不一樣?不服來戰的鐵血氣質成就了最有骨氣的大明朝。可惜過剛易折,大明王朝後來栽的幾次大跟頭也都與此有關。


而知而行的歷史


“雨落天垂淚,雷鳴地舉哀;四方諸佛子,齊送馬如來。”這是僧錄司左善世宗泐在馬皇后下葬那天所念的四句偈語,平息了朱元璋的怒火,也救了選日子的官員。

事情大概如此: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舊曆八月,馬皇后病逝。她病重的時候,群臣都請求為她禱告求福,並請醫生來為她治病。但是,這些

請求都被馬皇后拒絕了

當時,朱元璋不明白妻子為什麼這樣做,馬皇后對朱元璋說:“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臨終前,馬皇后想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怕因此牽累別人,何其的“仁”。醫生能治病,卻不能救命,明知病已經治不好,給她看病的醫生必定會因此而獲罪,所以她堅持不看醫生。

朱元璋無奈,只好順從馬皇后的意思。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朱元璋問她還有什麼話要留下來的,她說:“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

說完,馬皇后就離開了。看到與自己共患難的妻子撒手人寰,朱元璋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慟哭失聲。

這一年的九月庚午,馬皇后被葬在南京鐘山的明孝陵。馬皇后入葬的時辰是由相關官署選定的吉日吉時,可是到了入葬那天,天降大雨,雷聲轟轟。朱元璋大怒,官員們嚇得面無人色。

就在這時,僧錄司左善世宗泐上前唸了四句偈語:“雨落天垂淚,雷鳴地舉哀;四方諸佛子,齊送馬如來。”他把雷雨比作天地舉哀,把馬皇后說成如來佛化身,熄滅了朱元璋心中的怒火。

說完,雨過天晴,馬皇后被如期安葬。這個應是個傳說故事,但也可以從中看出人們對於馬皇后的尊崇,她也配得上這份尊崇,一代國母。


十點烏托邦


馬皇后,原名馬秀英,在朱元璋起步之初,曾陪伴其同甘苦、共患難,歷盡艱辛,吃盡苦頭,並多次救下朱元璋的性命,後來更有仁孝之名,二人可謂恩愛有加,情深義重。馬皇后下葬當天,朱元璋本就傷痛不已,又見天下大雨,因此大怒。這時一個和尚的一句話,卻澆滅了朱元璋心中的怒火。

同甘苦

據《明史·后妃列傳》記載:朱元璋在郭子興麾下的時候,遭到其子的誣陷,被關了禁閉,還不給飯吃,想將朱元璋活活餓死。馬秀英得信後,悄悄進入廚房,將兩張剛烙好的燒餅偷偷揣進懷中,打算送給丈夫。

馬秀英的前腳剛剛跨出廚房門檻,便與郭子興的夫人張氏(義母)撞個滿懷。張氏見馬秀英神色有異,想要匆忙離開。因此一把拉住,假裝說有事相商。就這麼一會功夫的耽擱,馬秀英已是額頭出汗,手捂胸部,神情痛苦。張氏急忙將馬秀英扶進屋中,詢問她是何緣故。馬秀英這才將朱元璋被冤枉關押,又不給飯吃的事情哭訴了出來。這時,當張氏幫著馬秀英解開衣服,想要拿出燒餅時,卻發現滾燙的燒餅已經粘在了乳房,肉都快給燙爛了。

隨後,張氏含淚幫馬秀英敷藥的同時,又叫廚子給朱元璋送去食物,郭子興也因此將朱元璋釋放。

共患難

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期間,由於陳友諒軍勢強盛,城中許多官員和百姓心中慌亂,紛紛收拾細軟打算出逃。在這萬分危機時刻,馬秀英反而鎮定自若,將自己的全部首飾、金銀等財物拿出來,用於犒賞守城將士,從而有效穩定了軍心民心,城池也得以保住。

據《明書·懿文皇太子妃》記載:朱元璋和陳友諒作戰之時,不甚腿腳受傷,眼看將要成為敵軍俘虜。這時,馬秀英衝了出來,一把背起朱元璋迅速逃離,從而保住了朱元璋的性命。為此,太子朱標還找來畫師將此事畫成一幅畫,時常藏在身上。每當朱標犯錯,朱元璋想要懲罰之時,朱標只要拿出此畫,朱元璋的火氣便會瞬間消失。

賢內助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喜怒無常,而馬皇后卻經常能夠通過表象看到事情的本質,並能以理相勸,極大減少了朱元璋犯錯的機率。

一次,朱元璋一臉怒容地回到皇宮,並將大殿上發生的事情講給馬皇后聽。原來,楊憲奏報鎮守嚴州的朱元璋義子李文忠不遵法度,有違禮制,應當予以嚴懲。馬皇后聽後,不慌不忙進行分析:一者,李文忠向來賢明,從無過錯,如果只聽楊憲一面之詞,顯然有失公允;二者,嚴州處於對敵重鎮,臨陣換將,容易造成軍心不穩。所以,應當慎思細察,再做決斷。

果不其然,經過朱元璋秘密調查,李文忠並無過失,後來還屢建功績。

明事理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想要對馬皇后的族人進行封賜官爵,但是馬皇后認為“分封爵祿偏愛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因此給予拒絕。

1382年8月,馬皇后病重之時,大臣們想要進行祭祀祈禱,並打算徵詔天下良醫前來診治。這時,馬秀英拉著朱元璋的手勸慰道:“生死有命,祈禱祭祀又有何用。宮中太醫尚且無法,何必給天下醫者惹來殺身之禍。”

據《國朝·高皇帝》記載:不幾日,馬皇后病逝,享年51歲。下葬當日,朱元璋本就傷心不已,誰知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大雨,因此大怒,不知多少人將要遭殃。這時,主持葬禮的高僧宗泐誦唸一聲佛號,對著朱元璋道:“雨落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朱元璋聽後,怒氣頓消。

人常說:“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而像馬皇后這樣的女人,又有那個男人不惜、不疼、不愛,朱元璋因雨發怒也就很正常了,而宗泐和尚的一首詩也更顯絕妙,瞬間將一場暴風雨化於無形,不愧為得道高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