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中的城

連日來,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擴散,疫情也此起彼伏地在全國各個城市報警 。2020年,國人在共同經歷和書寫一個不一樣的春節。傳統廟會取消,想到影院去觀賞一下陳可辛執導的有關女排奪冠的影片,也未能如願。有宅家無聊的居民竟在魚缸中釣魚,在家中玩套圈遊戲,戴著面罩打麻將等。這個本應喜笑顏開,全家團聚,利用節假日遊觀大好河山的男女老少都成了宅居的“避難”者。

夜讀 | 防疫中的城

社區溫情 紀清遠

防控專家和醫務人員一再提醒人們不出門,不聚會訪友,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為阻擊疫情,我們每個人都是戰士,每個人都在努力讓這座城市正常運轉。

2020年2月2日,雪從天降,瑞雪兆豐年,真是個吉日呀!忍不住戴上口罩奔向了圓明園風景點。紅色的燈籠在雪色中點綴得格外鮮豔。這美景卻讓我聯想著遠在武漢與死神爭奪生命的人們。

仄居在家不出門,成了鍛鍊身體,陶冶性情的一個反面。

“你能上一線嗎?

不能。

你能捐物資嗎?

不能。

你能研製有效藥嗎?

不能。

你能在家待著不添亂嗎?

能。”

“戴著口罩去買口罩,口罩沒買到,還損失一個口罩。”一則則手機段子在微信中流傳,調侃消遣著宅家的當下生活,暫且舒緩著人們的心情。

身為一名記者出身的作家,我還是背起相機,來到了街頭,記錄下我們城市衛士的點點滴滴。

寂靜的街道上,車少人稀,而我的內心卻裝滿感動——留在家中,那是每個國民對自己、對他人、對這座城市的責任。身邊這些堅守崗位的“逆行者”,也用他們的挺身而出,為不出門者做出奉獻。

走在寂靜的街道上,戴著口罩,身著紅黃相間工作服的環衛工人,仍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有開清掃車消毒的,有架著電瓶小摩托清理揀拾地面雜物的,有揹著消毒液噴灑消毒的……我迅速把他們收入鏡頭,錄下這道亮麗的風景。

公交車上,乘客稀少。到站報站的錄音,此刻卻顯得如此洪亮。偶見哪位乘客上車沒戴口罩,司機和乘務員就會輕聲提醒對方戴上,避免感染他人。他們沉著冷靜的面孔讓這個城市仍舊顯示出了活力。

前兩天,偶聽菜市場蔬菜在漲價,去鄰近的超市發購物,發現一切都有條不紊,貨物甚至比通常還充足。那個在稱重計價的男售貨員,幾天都見他在堅守崗位。黑色口罩下的面孔告訴顧客粉條放在哪個架子上,韭菜明天進貨,雞鴨魚蛋價位一如往常……顧客排隊結賬,除了都戴著口罩外,鎮靜有序。

最讓人感動的是快遞小哥與外賣送餐員仍在路上快速行駛著。眼見著昔日人流如梭的餐廳酒家現已大多關門停業,顯現出幾分冷清。在這冷清中,卻有一絲溫暖流向心間,西貝攸面村專設了外賣安心卡——這枚心形的卡片上工整地手寫著:“隔離病毒 不隔離愛 西貝與您同在。”收據條上,除了寫明配送的各類餐食與往日相同外,還附有一張“崗位 姓名 體溫的安心卡”,細緻地註明了菜品製作人、裝餐員和送餐小哥的姓名和體溫;標明食品安全可追蹤,裝餐安全可追蹤,配送安全可追蹤。特別提醒“如果您的食物已經打開,可以拒收”。這種敬業的責任心、細心,讓出門不易,就餐困難的飲食男女,多有了三茶六飯無憂的慰藉。鄰街的比薩店,在加強消毒的措施下,從大年三十到今天也一直在正常營業,戴上頭盔的配送人員,仍是冒著風雪在送外賣。

節前在網上訂了一些日用品也如期送到了。電視上報道順豐在這關鍵時刻,還擔負起了將醫藥防護用品第一時間送達地點的任務。那些快遞小哥年輕稚氣而又堅韌的面孔讓人敬佩。順豐的快遞也織起了物流的網,讓生活的消費供求有條不紊地流通著,這環節也讓人由衷稱道。

疫情中,許多公園已關門,而北京植物園仍然在照常開放,成為假日屈指可數讓人休憩放鬆一下的去所。公園門口照例要用體溫槍測一下游人的體溫。進園,喜鵲在頭頂飛過,保安為遊客引路,冰封的湖橋上金光漫地。倏然發現,梁啟超墓園中多了一塊火箭專家梁思禮的墓碑,基座上鐫刻著一枚火箭,顯示著他兩彈一星功勳的身份——他是梁啟超最小的兒子。

出門路見一北緯40度紀念碑,顯示著北京及這裡存在的標誌。這經緯度也延伸到武漢了吧。武漢的作家方方、池莉都是熟人,也互致了問候。作家是敏感的,池莉早年的小說《霍亂之後》中的情節,驚人地“預兆”了今天的現狀,讀之感慨萬千。

新聞中,面對返城的人流,國家衛健委提出嚴格的防範措施,從小區嚴防死守的盤查、測溫到敬老院老人精心照顧、兒童的安置都做了細緻的安排。社區幹部為困難居民送菜送生活必需品……同樣,這些一線的服務人員舍小家、顧大家,用他們的勞動讓更多的人安心。

小區物業在鐵柵欄門前設了測體溫的哨位,身穿制服的保安執行著這項任務。單元門口貼上了注意個人衛生和行為舉止的注意事項。物業人員也在區內四處巡查著。

團聚,這個本該屬於春節的關鍵詞,卻被一場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節奏。據瞭解,北京住總北宇物業千餘名員工已紛紛返回工作崗位,投入到抵抗疫情的第一線,與所服務的15萬戶業主、30萬百姓們站在一起,抵禦疫情。

7.5萬平方米的火神山和雷神山防疫醫院板房快速竣工,共產黨員投入防疫第一線不容分說。中國速度,中國人的凝聚力這時彰顯了。中國在經過諸多的大災大難後,都頑強地挺了過來。這次也將是如此,在全體軍民的團結抗擊下,武漢及中國一定會經受住考驗。消毒無死角,防疫不漏人,我們每個人都是戰士,是在進行著生命的保衛戰。

難關,或許只有有經濟實力,有團結奉獻的中國人才能渡過。我相信,一定能!疫情中的城將會喚回繁華燦爛的容顏,人們會扔掉口罩開懷地大笑,盡情地歌唱,乘高鐵走遍祖國大地。百多年前美國學者明思博稱:“忍耐和堅韌完全可涵蓋中國人的美德”。正是這種美德讓我們戰無不勝。

詩人作家們也發出了內心的呼聲,莫言專寫了書法:辭灶戰癘鬼,元宵慶昇平。繁體的“辭灶”雖難讓人辨認,但卻坦露了作家的赤子寄望的心念。但願借他的吉言,疫情早日消散,洪福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