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在隔離病房內與疫情戰鬥的“神祕人”

婁底:在隔離病房內與疫情戰鬥的“神秘人”

2月1日深夜,婁底市中心醫院感染科大樓外靜悄悄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隔離區緊張忙碌的景象。

疫情爆發後,這裡就成為了戰鬥最為激烈的陣地。

娄底:在隔离病房内与疫情战斗的“神秘人”

(夜色中的感染大樓)

範勇是婁底市中心醫院感染科負責人,這已經是他在感染科工作的第30個年頭。從2003年非典到2014年H7N9禽流感,再到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範勇已是“身經百戰”了。在外人眼裡,他是身處險境,但他自己卻只說:沒什麼,很平常。的確,這30年來,他一直在這個“特殊”崗位上默默堅守。從大年二十八開始,範勇就沒有回過家了。由於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都要到晚上10點、11點才能複核出來,所以,半夜成了他們最忙碌的時刻。“有時一下就進來十幾個,得趕緊給他們看。”對自己,範勇從來不多說什麼,但對自己感染科這個集體,範勇反覆重複了幾遍:“他們沒有一個人推辭,二話不說,隨喊隨到,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無怨無悔,真的是戰士,也是勇士!”

今年54歲的肖陽波到醫院感染科也快30年了,談起這次疫情,他說:“很平常的事,我們的本職工作就是‘衝鋒陷陣’嘛。”大年初一,肖陽波一直在醫院感染科忙個不停,直到晚上十點,才靠著辦公室的窗戶休息了一下,他實在是太累了。片刻的休息之後,他又開始了工作。戴著護目鏡,眼鏡上的霧讓他迷迷糊糊看不清楚,只能近距離湊近患者仔細觀察。他知道這樣增加了感染的風險,但他說:“我們本來就是搞感染科的,哪裡疫情爆發就往哪裡走。國難當頭,舍小家顧大家嘛!”

娄底:在隔离病房内与疫情战斗的“神秘人”

(忙碌了十幾個小時之後,肖陽波靠著辦公室的窗戶小憩了一下)

一旁的周衛寧正忙著做病情記錄,筆者想跟他聊上兩句,他只顧得上說了一句“沒空,實在是搞不贏了”,便“殘忍”拒絕了。看著忙碌的周衛寧,筆者的心裡也是一陣泛酸。他們經歷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普通人呆膩了的家,正是他們想回去卻回不去的地方。

2008年到醫院感染科工作的醫生劉黎說:“患者的病情進展很快,患者又多,科室的6名醫生整個春節24小時都在醫院,都想著看能不能幫上點忙。”除了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劉黎還說:“現在防護用品奇缺,範主任、護士長都在各種想辦法保障我們的安全,他們真的很辛苦!”從他的言語中,能感受到他對科室負責人的感激之情。儘管“擔心還是有的,小孩還沒長大,父母也年邁了”,但他只說“沒什麼特別的,只希望疾病可以早點退去,恢復正常的生活。”

袁林豔今年只有33歲,但她已經是一位有著近10年感染科救治經驗的“老醫生”了。今年春節期間,疫情爆發時,袁林豔又第一個衝上了前線,僅大年初二晚上,她就收治了9位疑似患者。由於防護服嚴重不足,為了把有限的資源留給直接接觸病人時間最多的護士,特別緊張的時候,感染科的醫生們選擇穿著薄薄的外科手術隔離衣進入隔離病房,給病人聽診時,只好讓病人轉過身去,採取背對著的姿勢……

31歲的王星星來醫院上班四年了,從1月22日來接夜班開始就沒回過家,孩子送回雙峰老家交給外婆帶著,丈夫也是在醫療一線上班的戰友,這10天來,他們僅有的兩次見面就是丈夫來給她送日用品。大年初四,對於王星星和同事來說註定是一個無眠的夜晚,晚上11點多鐘,該院感染科突然半個小時之內來了12個疑似感染病例,醫生們趕緊為他們接診、處置,直至凌晨三點多才勉強將病人全部安頓下來。近日,王星星管床的一位患者經過積極救治,連續兩次(1月31日,2月2日)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隔天覆查),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可解除隔離,於2月3日出院回家。這對王星星和全體醫務人員來說是近期最大的好消息。

除了感染科醫生團隊,更讓人心疼的是感染科的護士姐妹們。“8個小時不吃飯、不喝水,也不上廁所,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膀胱都要爆掉了。”說起臨床一線的護士,該院護理部主任謝繼英哽咽了。

娄底:在隔离病房内与疫情战斗的“神秘人”

(她們脫下脫下口罩後的臉,讓人心疼)

娄底:在隔离病房内与疫情战斗的“神秘人”

(誰能想到這是一雙小姑娘的手)

娄底:在隔离病房内与疫情战斗的“神秘人”

(守望互助的醫務人員)

“我們的防護服都是前一班脫下來給下一班接著穿。滿臉的壓痕,防護服裡面的衣服總是乾溼交替,她們都是最勇敢的姑娘。”看著科裡30多個護士姐妹輪番上陣,已經數日未曾休息的感染科護士長譚雙燕嘶啞著嗓子說道,對於這群無畏無懼的姑娘,她滿心的歉意、滿眼的心疼。

今年30歲的陳雅琴是馬上臨產的孕婦,在疫情面前,最應該休息的她卻主動請纓,要求留下來幫忙。“護士長和姐妹們都特別照顧我,從來不讓我直接接觸病人。我就是在護士站幫著處理醫囑,都是最輕鬆的工作。”在陳雅琴看來,她已經是非常幸福的了。對於護理這些傳染病人,她非常有經驗,春節期間,除了在護士站處理一些日常事務,她還要幫著培訓那些別的科室前來支援的同事,提醒她們應該注意什麼,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1月30日,離預產期只有七天了,完成當天的最後一項工作,陳雅琴忍不住給譚雙燕發了一條信息:護士長,請看一下排班可以不,可以的話我想明天休假了,實在是支持不下來了,本來應該和你們在前線一起打贏這場戰役……

由於護理工作緊張的原因,筆者未能一一採訪到所有一直在感染科工作的護理人員。這支最美的護理團隊,她們是譚雙燕、陳亞、曹婷、梁娟、易偉偉、何麗娟、鄔楊鴻、梁潔、劉姣、陳雅琴、李婷、鄔苗、劉巧、李玫、鄧鳳、周苗、龍姣、劉海英,每一個名字都值得記住。口罩和護目鏡給她們的臉留下了深深的勒痕,但在我們的眼裡,她們是最美的、最值得敬佩的。

對外界來說,他們是神秘人。未曾見面,但我們思之甚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