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丹凤街道东边有一个宁静而和美的村庄...

山龙村是丹凤街道东边一个宁静而和美的村庄。山龙村原名“三龙村”,因三条连绵的山脉簇拥汇集而得名“山名村”。

李氏宗祠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是为了缅怀李璜改土设流之功而选址建祠。宗祠坐落在山环水抱之处,祠堂远山为雄壮的红果山,子午河、二允河似玉带一样交汇于此,两河流淌的漩涡,仿佛是文明的交融。祠堂后面老龟山、水井坡绵延汇集,钟灵毓秀,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李氏宗祠全景

师宗县丹凤街道东边有一个宁静而和美的村庄...

宗祠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640平方米。祠堂大门为墙垣式大门,门两边的围墙,在天井四角设有花台,植有桂花树、牡丹、月季、丁香等植物、与祠堂的建筑交相映衬。

祠堂分前、后两院。前院大门楹联为:“入室向家声,老子渊源,唐朝谱系;启帘赏春景,碧桃满树,红杏在林。”左耳房三间各一副楹联:“凡事让三分,便觉天宽地阔;有言留半句,自能月淡风清。”“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忠厚持家昭祖德;诗书继世振人文。”

雕刻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的“李氏宗祠”匾

师宗县丹凤街道东边有一个宁静而和美的村庄...

后院大门楹联为:“祀祖宗一柱清香,必诚必敬;教子孙两行正业,曰读曰耕。”后院的正殿是祠堂的中心,正殿前面是十八扇屏门,屏门的玉腰为镂空木格式,天头、上幅、下裙和地脚均雕刻着“鹿望金钟”“竹报平安”“双龙戏珠”等精美的图案。中间六扇屏门是正门,正门上方悬挂着“李氏宗祠”鎏金匾,此匾雕刻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八月。正门两侧的厦柱有一幅显目的楹联:“为国为民,忠贞不转他山石;报功报国,爱敬宜深斯土人。”此联就是李璜“改土设流”的经历和写照。

在宗祠的正殿供奉着李氏先祖李璜的牌位,两侧是李璜四个儿子的牌位。在李璜牌位的两侧有一幅楹联,是当年李璜积极响应明朝廷号召,推行“改土设流”,明熹宗朱由校御赐的“设流改土家声远,裕后光前世泽长”楹联。正殿的左侧挂着李璜的遗像。

赞誉李璜的对联和绘画

师宗县丹凤街道东边有一个宁静而和美的村庄...

李璜在李氏家族乃至师宗境内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是师宗州改土设流的功臣。李璜在明成化年间,曾为师宗土知州珑耿的管事,“秉性刚毅,远见卓越”。在任土知州管事期间,他目睹了珑耿的种种劣迹及其执政情况,发现珑耿凶残狠毒,奸诈狡猾,为了巩固和加强自已在地方的统治,设置心腹,笼络亲信,形成了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网。因此,李璜对珑耿的所作所为极为愤慨,便借代珑耿进京请求袭职之机,“将珑氏不法害民等事缕悉上陈,奏请改土设流,得允。经治二年随遣流官,革去土官,不得与州事”。《新纂云南通志》记载:“传到珑耿,遣李璜赴京请袭,璜意请改土设流,职遂除。”从此结束珑氏自明洪武初在师宗的统治,也结束了师宗由土官治理的历史。

李璜对土官统治一方的政治较为熟悉,对其弊病也甚为了解。他认为有世袭土官的长期统治,必然导致互相勾结,拉帮结派,欺上瞒下,鱼肉乡民,进而形成了一个抗命于朝廷的独立王国,这对国家的稳定以及地方的长治久安是极为不利的,应该设置流官,避免上述弊病。这是一个大胆的、有进步意义的改革建议,于国于民都非常有利的。李璜忧国忧民,虽为珑耿管事,却能舍小节求大义,甘愿放弃个人利益,从国家和民族的大局出发,冒杀头之危险向朝廷陈请建议,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右厢房

师宗县丹凤街道东边有一个宁静而和美的村庄...

在明王朝准允了李璜的陈请,革去珑耿的知州以后,作为地方霸主的珑耿怀恨在心,想方设法蓄意报复,迫使李璜离乡避难,逃到阿宁(今丘北)。但他对自已的行为并没有后悔,也没有向珑耿屈服,且在丘北置石铭志,后人称此为“李璜石”。《师宗州志》记载:“在江外阿宁乡鲁石白村,昔李璜奏请改土设流,珑氏不得与州事,因避居江外,携师宗一石置道旁,祝曰:如璜为私,此石消来;如璜为公,此石昂藏。今其石果岩特立。”这段史料,从一个侧面反映李璜对自已行为的执着,映射出其毫无私利、为国为民的情怀。

李璜改土设流的主张,结束了师宗世袭土官统治的历史,从此流官治理理师宗的制度便沿袭了下来。这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举措,得到朝迁的支持,也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故有“忠贞不转他山石,爱敬奚帷兹土人”的传诵。除山龙宗祠之外,在竹基镇宗甲村、彩云小紫薇村等地均立有李璜神道碑,这是后人对李璜改土设流功绩的称颂。

新建的格扇门

师宗县丹凤街道东边有一个宁静而和美的村庄...

山龙李氏祠堂在清道光二年(1822年)被火烧,除正殿外,其余全部烧毁,后来李振毓、李奠川联合族人捐银,修缮了后院、前院大门和围墙。1975年在此祠中办附设初中班,大门被拆下,用于南面教室的建设,前院扩为操场。1987年学校迁走后,教室及一些地基卖给私人,其余归并为村中祠堂,由村中耆老李彦红、李培生、李春茂管理,并修复祠堂,重产了李璜牌位。改革开放后,参加抗日战争远征军的空军飞行员李宝华(1949年初随国民党到台湾)回乡祭祖,带头捐资修葺,修整了被破坏的李璜墓碑,把祠堂土墙更换成砖墙。据统计,全村有2名举人,3名国子监学生,拔贡、优贡49名;为官者正五品3名,正七品3名,军功六品1名;民国初期省立师范生8名,大学1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博士2名,硕士2名。

如今,山龙李氏宗祠不仅是村中教化子孙的重要场所,也是弘扬礼义廉耻、教育子孙勤学奋进的阵地。

铸造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的铁香炉

师宗县丹凤街道东边有一个宁静而和美的村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