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如父如子》,在日本大導演是枝裕和的所有作品中,是最賣座的一個。2013年5月在法國戛納首映,獲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之後,該片陸續獲倫敦電影節、日本電影學院獎、亞洲電影大獎等多個獎項提名,豆瓣評分8.6。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是枝裕和,是個很有意思的導演,他“對創造英雄從不感興趣,認定失敗、缺陷才是人生常態”。他的作品,總是讓你“於細微之處聽驚雷”。他的很多家庭片,你看完後乍想,似乎沒什麼大波瀾,但又久久沉浸於餘味,不可自拔。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說起來,《如父如子》這部電影的拍攝靈感,源自是枝裕和跟女兒的一次對話。有一次,女兒送他出門,無意中待客般說了句“下次再來啊!”一句玩笑話,讓大導演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父親身份,並落腳到這部電影上。

電影講述了兩個原本和諧有愛的日本家庭,某天突然被告知,已經養了6年的兒子,不是自己親生的,而是在醫院生產時,被當班護士故意掉包了!

DNA檢測後的事實,將這兩個家庭推到風口浪尖。一個是養了6年已經建立感情的兒子,另一個,是一脈相承卻從未謀面的親生兒子,該選哪個?經濟雄厚的良多一家,想兩個都要,但清貧卻充滿歡樂的雄大一家,會同意嗎?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導演一開始,並不假裝有簡單的答案,而是在情節推動中,讓情感靜靜地流淌,讓父愛的本質,在光與影的交錯暗示中,慢慢呈現,最終讓觀眾自己得出答案。這,也正是這部電影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地方。

因為父愛太深沉,用任何一種答案定性,都顯得太單薄。我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是說,相對於細膩溫柔的母愛,父愛顯得深沉穩重,像山一樣。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那麼,父愛這座山,到底是座什麼樣的山?在山的外表下,父子相處的模式、細節應該是怎樣的?是如魯迅《朝花夕拾》裡的父親永遠威嚴不語?還是如朱自清筆下《背影》裡父親的溫情落寞?亦或是,莫言筆下兒時父親高高在上的嚴厲?

到底什麼樣的父子關係最好?《如父如子》這部電影給了答案。

父愛如山,是陪伴;陪伴,才是今生最長情的告白。

清貧的雄大一家,卻懂得小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多豐厚的物質,而是最普通的陪伴。那次兩家共同外出,雄大和良多的一番對話,讓人深思。

“良多你比我年輕,再多花一點時間陪陪孩子吧!”

“世上有各種各樣的親自關係,這樣不是很好嗎?……我不覺得只要花時間就行了。”

“要花時間,對孩子就是要花時間。”

“還有隻有我才能做的工作等著我呢!”

“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雄大一家,在東京郊區經營一個破舊的電器行。一棟房子,臨街是門面,後頭是一家子的生活區,夫妻2人加上3個孩子,生活在這裡,擁擠卻也溫馨。雄大沒什麼大理想,錢夠花就行,平時有點“妻管嚴”。雄大每天花大量時間陪孩子,跟他們做遊戲、洗澡、睡覺,給他們講故事,幫他們修玩具。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住在市中心的良多,對雄大這種“不求上進”的生活,一開始很是瞧不起。作為城市精英,良多在外打拼自己的事業,在家是一個嚴父,對兒子要求很高,接人待物要講禮貌,每天要練習鋼琴。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6年來,良多一直說著“週末要多陪陪兒子”,卻從未實現過。就連平時少有的親子游戲時間,都像是兒子在哄爸爸玩,因為兒子“希望爸爸開心”。

必要的親子陪伴的缺失,在當今快節奏時代,已經上升為一種社會問題。2019年5月,艾瑞諮詢發佈了一份《中國親子陪伴質量研究報告》,報告顯示:

相對於母親,50%以上的父親,每日有效親子陪伴時間僅在30分鐘以內,遠低於國際標準;


而在有限的陪伴時間裡,“低質量陪伴”佔主導,超過六成(62%)的父親表示,陪伴孩子過程中沒有全情投入,僅是陪著,近五成(45%)的父親,在陪孩子時玩手機。

為什麼父親的陪伴這麼重要?因為,在一個家庭裡,父母對孩子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相比母親的細膩溫柔、多愁善感,父親代表剛毅有力、熱血與責任。父親的陪伴,更能幫助孩子減少自卑、孤獨等負面情緒,讓他們更加自立,願意接受挑戰。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一個孩子美好的品質,只有在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中,才能習得。多年後,當孩子長大,回憶起來,父親的陪伴也許當時平淡,但過後卻回味無窮。

父愛如山,是責任;風雨再大,好在有父愛託底。

一開始,志得意滿的良多,專門請了律師,想把2個孩子都爭取到自己家,“向對方支付一定的金錢,把小孩領回來,是可以的吧?如果對方同意的話。”良多覺得雄大一家經濟條件不好,拿錢跟他們換孩子,說不定能成。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沒想到,他剛把這個想法說出口,就被激動的雄大上前呼了一巴掌,“真沒禮貌,你在說什麼呢!你想用錢買孩子嗎?你覺得用錢就能買到嗎!也有錢買不到的東西!”臨走前,雄大還甩給良多一句話,“沒失敗過的傢伙,是不會理解別人的心情的!”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關鍵時刻,我們看到了雄大的底線和原則。他不是一個沒心沒肺、整天只陪孩子玩耍的大男孩,他知道自己作為父親的責任:即使身處清貧,即使只能給孩子提供“狗窩”,也要用最珍貴的愛來滿足孩子,擔起責任,托起他們的一片天。

說到這,我想起經典影片《美麗人生》。身在殘酷喋血的集中營,猶太人圭多為了讓4歲的兒子不留下心理創傷,騙兒子這只是一場遊戲,獎品是一輛大坦克。圭多每天冒著生命危險,跟惡劣的集中營環境鬥智鬥勇,只為讓兒子天真快樂的度過這段歲月。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人世間,應該再沒有比圭多的處境更悲更慘,但他依舊用父愛,為兒子奉上所有的暖和愛,一個人挑起“一場人生遊戲”負重前行,這已經不只是陪伴,是保護,更是責任。

很多時候,山也要放低姿態,跟孩子共同成長

“嚴父”良多,在6歲兒子慶多眼裡,真的是一座“山”。慶多仰慕父親,用一切乖行為討好父親,即使自己根本不喜歡彈鋼琴,為了讓父親高興,他也拼命練習,可實際彈的還是沒有多好。面對高高在上、總是嚴肅的父親,慶多很多時候都覺得,怪自己不夠好。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良多甚至多次抱怨,自己的兒子怎麼都沒有上進心,也不爭強好勝,一點兒都不像自己。當DNA結果出來後,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果然是這樣!”他從一開始,就不能接受兒子不像自己一樣優秀。

經過一番波折,“換兒行動”逐漸落實,良多把親生兒子琉晴接回了家,開始跟琉晴培養感情。他覺得,只要是親生的,有血緣在那,琉晴總會跟自己越來越像。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直到有一天,良多無意中翻相機裡的照片,看到很多從沒見過的照片時,他不自覺流淚了。那些都是他自己:他在聚精會神看文件、在沙發上午休、躺在床上露出大腳丫……那都是兒子慶多曾經拍的,那是慶多視角里的爸爸。原來,兒子一直在默默關注著自己。

那一刻,良多才發現,自己有多想慶多!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從那天開始,良多學著放下姿態,當他蹲下來和慶多平視時,他終於看到了孩子眼中的自己。他才發現,6年的感情才是彼此最珍貴的寶庫,在感情面前,血緣居然顯得那麼蒼白!

很多時候,不是說孩子一出生,你就自動成了一個好爸爸。真正的父子關係,需要用心澆灌,需要時間積澱。在這寶貴的時間裡,父子的性格相互影響,父親被兒子感化,兒子也會提醒父親,撿起曾經丟失在成長路上的東西。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這樣的父子關係,勝過血緣,勝過一切。


“如父如子”這個電影名字,遠遠好過“有其父必有其子”,它恰如其分地詮釋了那種父子羈絆、螺旋向上的相互成長,是關於父愛和家庭的定義,讓我們好好琢磨、參透父與子的那份緣。

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在於,讓人思考,真正的父愛到底是怎樣的?究竟跟血緣有多大關係?


豆瓣8.6分《如父如子》:有種親情,超越血緣,無關貧富


當然,永遠沒有一種完美的父子關係模式,就像沒有誰的家庭模式是完美的一樣。

每種父子關係,都是在不斷磨合、不斷適應中成長,重要的是,要時刻反省對方的真正所需,在此基礎上,該怎麼付出,才是每個父親該思考的。


文 | 妖妖的微笑

喝最烈的酒,解最長的情,寫有趣的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