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半個喜劇》這部電影?

三分鐘看大片


《半個喜劇》果真也只能算是半個喜劇,還有另一半,算是半個悲劇吧。

半個喜劇相信大家都看的到,還請來了海燕飾演孫同媽媽,還記得關於海燕的那句經典的臺詞:海燕啊,你可長點心吧。雖然影片中沒有直接出現這句話,但是劇情的發展,使人很輕易的就會聯想到:女孩子找男朋友,可一定要長點心吶。

奔著任素汐去的,看後果然沒有失望。影片很精彩,任素汐把莫默這個真性情角色演的很到位。她時而很感性,可以看到中學時代的書包背珍藏而動情;時而很彪悍,得知自己被欺騙,拎著刀就出了門;敢愛敢恨,陷入渣男溫柔陷阱裡無法自拔,大哭一場之後,照樣生龍活虎的面對生活。不論這個世界多麼的不友善,她始終保持著那份真。不要相信謊言,不要相信一個出軌的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悲劇的是現實的諷刺:

即使朋友之間也是有利益的交換,我幫你解決你的問題,作為等值的交換你也要幫我,甚至感謝我,朋友之間已不再是平等的關係。

有一個背景深厚的朋友,職場的領導都會對你另眼相看,犯錯了可以容忍,甚至要反過來巴結你。這就算放在現在職場,哪個單位又沒有皇親國戚?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女人陷入愛戀的時候會變傻,身邊的朋友閨蜜卻看在眼裡。女人較起真來,沒有福爾摩斯什麼事了,從一張照片就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渣男始終是渣男,長得帥又多金,即使渣也擋不住有人會投懷送抱,不過是利益的交換。玩玩可以,可是在愛情的面前,沒有女人能自跳火坑。

父母的催婚,無形中會給孩子很大壓力。更嚴重的像孫同的媽媽,則是完全逼得孩子沒的選擇。要麼無情,要麼不孝,這種方法不可取。

人要活得像個人不容易,特別是來到大城市打拼的孩子。除了一再的對生活妥協、對父母妥協,沒有別的選擇。如果有,那也得有一個三觀正的人來引導。

《半個喜劇》一半讓人笑著看完,但是看完還沒有結束。影片會把觀眾注意力推向各種人性的思考。有笑點,有淚點,取材接地氣,畫面小清新,很棒的一部電影。


好劇剪剪看


賀歲檔的大戰已經開啟,先遣隊員於12月20日第一波登陸,其中開心麻花的新作《半個喜劇》備受矚目。在某評分網站獲得了8.3高分的電影《驢得水》,原班人馬這次時隔三年共同打造了這部《半個喜劇》,電影講述了三個年輕人過著各懷心思的人生,因為一次感情出軌,三個人被糾纏在了一起扭成一團亂麻。

任素汐飾演的女主角莫默是一個北京大妞,在看到男友床上有別的女人轉頭就走,和相親對象相親過程中還能拍手大笑。常遠一出場就帶著一股笑意,自帶快板出場真是會給自己“加戲”。劇情本就這樣搞笑展開,後半段又整個急轉直下,配合著電影名字《半個喜劇》,剩下的一半就是悲劇了,看得觀眾五味雜陳。

電影在評分網站一開畫,就拿下了7.5分的評分,在國產喜劇裡可以算是不錯的成績了。

從《夏洛特煩惱》開始,開心麻花走進廣大中國觀眾的視線裡,他們把話劇搬到屏幕前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夏洛特煩惱》拿到了14.4億元的驕人成績。票房的成功讓開心麻花馬不停蹄的製作了《羞羞的鐵拳》,這部電影也一點也不讓人失望, 21.9億元,這樣的數字讓人瞠目結舌,但評分僅有6.9分。當《西虹市首富》6.5的評分拿下25億時,不只是開心麻花,估計連觀眾都覺得他們是中國的喜劇之光,然而事情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變化。

口碑的一路下滑到了《李茶的姑媽》的4.6分,而預估票房的23億,實際只拿到了6.6億。

所以這次的《半個喜劇》毫無懸念地成為了開心麻花的近年最佳,而女主角任素汐早前更是被稱作為票房錦鯉。

儘管長相確實有很多短板,但《驢得水》中任素汐飾演的張一曼就像是開在乾涸內蒙戈壁上的一朵花,這部電影成本1000萬,票房1.73億,收益率高達476%,秒殺了《美人魚》等一眾電影,成為2016年年度收益率最高的影片。那年,不光是學電影的要看這部影片,學經濟的,學教育學的都得看這部電影。

同樣是任素汐主演的《無名之輩》,投資3000萬,最終票房7.49億,她飾演身有殘疾的毒舌潑辣女,罵起人來不帶一句重複的話,臺詞功底十分強硬,僅僅是第一幕就把人的視線緊緊吸引住了。

另外和鄧超合作的《銀河補習班》,成本8000萬,最終票房8.7億。《我和我的祖國》中和張譯合作的小單元故事,一個只靠臺詞表達所有感情,一個只靠眼神表達所有感情,兩個人輕輕鬆鬆賺足了眼淚,而這部電影到現在還沒有在院線正式下線。

《半個喜劇》的口碑和任素汐的表現,不出意外,這部電影會取得不錯的成績。


藍晶娛樂


個人感覺不錯。

也許大家對任素汐的要求高了點,她本就不是好看類型;也許大家對開心麻花的要求也高了些,但開心麻花不只是想讓大家快樂。。。

從這張有趣的圖說開:

一、莫默對孫同說:想要問問你敢不敢,像我這樣為愛痴狂?

很多人不是沒有遇到愛,而是遇上了不敢愛。像孫同遇到高露,感覺自己太卑微了,所以愛情就緘口不提了。再一次遇到真愛,可是要想愛下去,阻力來自四面八方。鄭多多:我愛過的女人你碰也不要碰!孫同媽:那麼多女人,為什麼偏要愛多多喜歡過的?孫同也想問為什麼,這世界怎麼這麼小。可是愛不是由自己控制的,發現愛的時候都已經欣喜若狂了,哪還去想那麼多為什麼。孫同一路走來的糾結會讓你很心疼,也許你心疼的是曾經的自己。最終孫同是勇敢的。




孫同的歌很是打動人,像莫默一樣喜歡這種類型男生的女生有很多,可是很多都因為才華不能當飯吃而只是美好回憶了。

深情如他,才華似他的前男友你還記得嗎?

二、莫默對鄭多多說:你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

莫默是理想的愛情主義者。可是她也被騙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遇人不淑,但是更多的是我們太相信愛情的幻覺了。對嗎?被鄭多多傷得體無完夫,很多女孩子可能就失去了對愛情的堅持和憧憬,從而開始自暴自棄。可是莫默沒有,伴隨著一句“我撤了”和自己和解。我們不能總是因為別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在世俗的生活中、在人們的偏見下、你男人們對愛情的各種玷汙下你是否還對愛情心存美好幻想?在觀看的過程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願你歸來還是少年!

三、孫同對鄭多多說:老子不幹了。

我們對幫助我們的人應該心存感激是沒有錯,可是幫助的人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甚至時不時地還有那麼一點點威脅的味道,那是可忍孰不可忍?人畢竟要頂天立地地活著。

莫默的出現以及她的愛已經對孫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喜歡莫默的直接單純,其實是她幫他找回了自己。

我們經常走著走著就迷失了,遇上那個似曾相識的人,你是否會鼓起勇氣?


為了回到最初的路,打一架也沒啥,失去那要命的工作和戶口也拉到,日子還那麼長,所有想要的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也許是難了些,但一切都無愧於自己的選擇。

其他的就不多說了,自己去看去體會。

半個喜劇,一半是喜劇,帶給你無盡的歡樂。一半是思考,關於你的人生。

所以,半個喜劇你值得擁有!


就是娛


什麼是人生,就是一半是喜劇,而另一半則是被歡樂掩蓋住的殘酷現實,這就是《半個喜劇》。

影片由開心麻花製作,團隊採用的是當年驢得水時候的人員,具有著強烈的舞臺劇風格,用人物之間的錯位感去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並隨著真相的浮出水面,讓人感受到強烈的衝突。沒有過分的用段子和笑料去引人發笑,而是真實地用情節去觸動觀眾的心靈。

三個擁有著完全不同價值觀的人,在一次次的摩擦以及生活的困境中,又將走向什麼樣的道路,而自我和金錢又將如何選擇呢?

鄭多多,一個標準的人生贏家,交際能力強,機靈聰明,現實主義者,他懂得如何抓住他人最需要的東西,最終讓你為他驅使,甚至為他放棄一切。

孫同缺錢缺戶口缺房子,他幫其上了戶口,借住了房子,莫默期待一個人真心實意的愛她,而他則剖析內心,大膽熱情的表白,高露希望別人能夠有哄著她,而他就變成了公主旁邊最忠誠的騎士。這樣的人,我們身邊有嗎?其實是有的,在社會越發混亂的今日,善良成為一種可貴的品質,大多數的人更願意用此換來巨大的利益,他們勸服自己,這件事情只有一次,最終沉淪於此。

孫同,這個人,他本質上也絕非一個可憐人。也許,最初他與鄭多多的之間兄弟情誼是真實的,可當他自己接受了鄭多多為其找的工作,落的戶口時候,他就從朋友變成了一條狗。

朋友之間發生矛盾,你可以選擇和對方爭執,但狗與飼主之間發生矛盾,你就只能夠選擇忍耐,不作聲,沉默。為此,他放棄了愛情,只為能夠在北京中繼續生存下去。最終的最終,他選擇脫離鄭多多的束縛,活出自我,擁抱屬於自己的愛情,好像一切塵埃落定,所有的人都迎來了他們的結局。

我們不知道,未來的他,是否會後悔這次的反抗,也不知道他和莫默是否真的能夠守護住這份愛情,大概唯一知道的就是,人的一生,總要為自己做一次選擇。

莫默,一個獨立自主又正直的人,她會去熱烈追求自己的愛情,也在失去愛情之後努力生活,而這其實才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女孩的模樣。

當她被鄭多多這樣風趣,幽默,又投其所好的男人追求時,很難不去動心,這時她會覺得這份愛情是上天贈予我的幸運。可現實是,鄭多多是個滿口謊言的騙子,對她的承諾十句話有九句是虛假的。她與孫同的愛情艱難又對彼此喜歡,卻也能夠清晰地看到兩人之間問題所在,親手拉了一把已經快要沉入泥潭的孫同。

半個喜劇一片,如果說前半段它給無數人帶來了歡樂和喜悅,那麼後半段則給我們拉入了一個人生的主題,那就是你是選擇逆來順受享受富貴生活,還是選擇奮起反抗尋找內心的獨立自我。

這個世界,你做出的所有選擇,都要去承擔與之對應的代價。生活在謊言中,自然就可以苟且地享受他人提供給你的優惠待遇,而生活在現實中,自然就要面對可能不順的人生和即將迎來的各種打擊。

一個年輕人,出身於小城市,將如何在大城市中順風順水的生活,是摒棄自己的良心的本意,放下內心的自我,只為更好的生活,還是依舊窮困潦倒,直面現實,可能半輩子的時光都用來在世事中去生存。善良是一種奢侈品,它需要你去守護,而不是估價售賣。


影視控


《半個喜劇》中,鄭多多(劉迅飾演)作為一個典型的富二代,腳踩多條船,玩世不恭,玩弄感情,相比之下,他的同學老大哥孫同(吳昱翰飾演)是一名復讀三年才考到北京的東北一族,渴望就是擁有北京戶口、留在北京,正巧鄭多多的父親能辦這事,於是孫同與鄭多多便成了好兄弟。陰差陽錯地,耿直女莫默(任素汐飾演)由於鄭多多的亂情而出現在這場鬧劇之中,莫默爽朗率真且愛憎分明,當然要對這樣的事情說不。也許孫同早說了,就不會有大鬧婚禮的尷尬;也許鄭多多幡然醒悟了,就不會有同時傷害多人的事情發生……

當莫默知道真相以後,孫同為了維護鄭多多與未婚妻高露(湯敏飾演)的即將到來的婚姻,堅決不把高露的手機號給莫默,莫默冷靜之後對孫同說了一句話:“孫同,你就是鄭多多養的一條狗”。這句話誰聽起來都會很刺耳,孫同也不例外,然而,孫同在對錯和現實利益面前,選擇了現實利益,這不充分展示了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一個頑疾嗎?從小,家長和老師就教育孩子要知對錯,明是非,可是長大以後,人們卻因為“社會規則”而改變了自己做人的底線,認為先滿足利益最為主要,被人比喻成一條搖尾乞憐的狗也在所不惜。殊不知,狗中有義犬,畜生分善惡,人人皆平等,只是當時所處位置不同而已。





三笑神君繃著臉


12月19號看的點映。

這電影細思極恐,在酒吧那段,孫同她媽把房子賣了,然後說錢不夠就找孫同他爸要,孫同說你提他幹嘛?

這段對話的信息量特別大!算得上是點睛之筆。

孫同母子倆對孫同父親的態度,說明孫同父母鐵定是離異多年了,這就合理解釋了孫同母子倆的性格和很多行為——孫同媽寶男、懦弱、自卑;孫同媽要強,控制慾爆棚,整個世界只有兒子。

但真正讓人細思極恐的點,其實是,從各種信息來看,孫同絕不像他和莫莫對比時說的那樣,生在水坑裡,因為她媽是真真切切想給他買套北京的房而且差不多確實有這個能力,你們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可以推測,孫同原生家庭在老家起碼是穩穩的中產,在父母離婚前中產偏上都很有可能。

但就是這麼一個家庭,傾盡全力在北京還要活的像狗一樣……這難道不是最恐怖的嗎?


話說回來,這也正是我不太看好這部電影的原因,因為它在矛盾設定上企圖迎合群眾但實際上脫離了群眾,這劇本(房價)可能是十年前的——

一個北漂,在2019年的末尾,看完《半個喜劇》,首先會哈哈哈哈哈,忘掉996的福報;再然後會沉默,媽的有錢人;接著會憂傷一下下,我也是個北漂啊;最後會釋懷,為什麼要北京戶口?為什麼要在北京買房?這孫同要麼腦袋有問題,要麼,就根本不是階級同仁。


是風間啊


故事精彩的電影不少;讓觀眾捧腹大笑的電影也不少;但像《半個喜劇》這樣既能做到前兩點,又飽含一片赤誠心的電影卻不多,值得一看。


精彩的電影都會設置一個抓人的困局,讓觀眾透過它,看到自己在生活中的無奈與掙扎。


《半個喜劇》在此基礎上,將這份無奈與掙扎,逐層剖析,推進演化,使我們更坦誠、更清醒地看到——想走捷徑乃人之常情;然而,世上一切的捷徑,早已明碼標價,它的代價往往就是那個我們用盡一生去追逐的真正的“自己”。


孫同,作為影片中最核心的主角,面臨著這樣一個抉擇:在剛剛交往的女朋友莫默,和好哥們鄭多多之間,他只能選一個。


表面上,這是對“愛情”和“友情”的抉擇。


實際上,卻是對“做個人”還是“做條狗”的抉擇。


為什麼說的如此狠絕呢?


可以看看這篇:


古木說


《半個喜劇》講述的是三個自由浪漫的年輕人,過著各懷心思的人生:有人急著擺脫單身,有人想在結婚前放蕩一番,有人想在 大城市站穩腳跟。因為一次情感出軌,三人扭結成了一團“嬉笑怒罵”的亂麻。當各種價值觀碰撞在一起, 當一個人需要平衡親情友情與愛情......他們慌亂的生活,就像是半個喜劇。

首先先感嘆一下,鄭多多真的是有點垃圾呀。鄭多多最突出的問題是佔有慾太強,他自己一邊瘋狂騙炮,但是又不讓女朋友去健身房跑步,只能在家裡跑步,理由是,健身房全是男生,他的女人別人不能看不能碰,只能他自己碰。當自己的好兄弟孫同喜歡上已經被自己玩過傷過的青春期女神莫默時,他表現了極強的佔有慾,希望孫同和莫默分手。給出的理由也是荒誕至極。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也是因為孫同懦弱的性格,才造就瞭如此霸道的鄭多多。

在很多細節都可以看到孫同完全是依附於鄭多多生活。孫同衣櫃裡的很多衣服都是鄭多多的,鄭多多不要的女神書包孫同就撿去背,鄭多多為了不讓孫同撞見莫默在家,就讓孫同去買粽子,孫同在之前已經很有心的幫鄭帶了棗餡的粽子,又去幫鄭買了肉餡的粽子。生活上對鄭是無盡的照顧,也幫著鄭對鄭的女朋友撒了不少慌,莫默一開始生氣說:孫是鄭的一條狗。起初我覺得這句話太狠了,好兄弟之間互相照顧為彼此撒一些善意的謊言不是很正常嗎?怎麼就是一條狗了?到後來發現,好像的確是那麼回事。好兄弟,是一種相對平等的友誼關係。可是回看孫同和鄭多多,這樣的友誼好像並不平等。隨著孫同越來越依賴家境優渥的鄭多多,為其解決了北京戶口和國企工作,這種關係漸漸變了質,孫同儼然變成了處處向著鄭多多的一條狗。

愛是神奇的,它能給人以煥然一新的勇氣,面對來自家庭、生活與心理的壓力,孫同最終選擇了尊崇自己內心的善,勇於對濫情的同學多多發出自己的聲音,勇於向被他玩弄感情的人揭露真相,這也恰恰成為了電影所寓的內核,只有勇敢去面對自己的追求,獨立去面對生活,才能贏得真正的尊重。在這個世界上不論貧富,沒有人生來卑微,面對生活最可怕的不是我們活成了一個普通人,而是在慾壑難填的慾望中迷失了自我。

當然《半個喜劇》並不是一部沒有問題的作品,從邏輯上來說,電影為鄭多多與莫默這兩個角色給出的人物設定是不夠對立的,當我們跳出電影刻意為之的戲劇衝突,不難發現,孫同這一角色其實並沒有面對真正的選擇,他不論是選擇多多,還是選擇默然,其實他擁有北京戶口,在北京有房的夙願都可以達成,甚至於當孫同選擇了莫默,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反而獲得了更大的利益,這一明顯的缺陷,使電影雖然有著開心麻花一貫出色的節奏掌控,卻使電影變的過於荒誕,也令電影預想突顯的內核是不夠深刻動人的。

電影名為 半個喜劇,非常好。首先從,電影總體的基調來說,這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喜劇,只是因為富有戲劇化,有一些自然而然的笑點,所以稱為半個喜劇很切當。從電影內容上來講,各種人物關係的開展,是通過層層的巧合碰撞展開,難免也有點喜劇的意味。從主角的生活來看,他的前二十多年,可能因為父母離異,自己復讀三年才考上大學來到北京,有點悲劇意味,後來逐漸找到自我,拋棄依附富二代的懦弱性格,遇到一個真實誠實不主張說謊的女朋友,人生的另一半時光是喜樂的,所以是半個喜劇。

這部電影的宣傳很低調,沒有明星主演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路演,但是因為良好的口碑吸引大家去一探究竟。我認為這才是一個電影正常的操作。沒有亂七八糟的特效,沒有浮誇的演技,沒有編劇腦通大開的情節,沒有耗資幾億的大製作噱頭,只有緊湊卻又充滿細節的剪輯,恰到好處的配樂,接地氣合乎常理的劇情,讓觀眾隱隱約約的共鳴。這樣的電影無需太多的宣傳。

感慨就是確實,故事很簡單,笑料挺多。

我也笑了,可在笑過之後卻陷入了悲情之中。我想起了前幾天,朋友圈裡影評中的一句話:

“看《半個喜劇》笑得很開心的人,一定過的很幸福吧?”

是啊,它明明叫《半個喜劇》,我卻覺得它更應該叫《半個悲劇》。

女人的悲劇,男人的悲劇,職場的悲劇,以及社會風氣的悲劇。

電影的結局很圓滿,很理想化,所以悲劇變半個喜劇。

可現實世界呢?或許只能叫《一個悲劇》。


小胖影視剪輯


\r

"你生在天上, 而我生在水坑裡, 你下到水坑裡試試呢?\

Gali加一


就電影裡面,莫名怎麼地難受了、悲痛了、哭天喊地的,基本都能戳到我的笑點,演得太假,我就覺得非常好笑了。那些學過幾年或者半路出家的流量啊,見多了光怪陸離,見多了粉飾紅妝,唯獨沒有在泥土中掙扎過、翻滾過,沒有那些走著走著啪得一下讓人絆了一跤,整張臉摔在地上的狼狽,所以,那些虛假的悲痛就很好笑。

可是看喜劇呢,又非常愛哭的。喜劇的背後總是悲劇。沒有任何一出好的喜劇不帶著悲涼的底色。(相聲等語言藝術,由於其劇情不完整,是可以無意義的,而且我傾向於構建無意義的文本。)開心麻花的很多喜劇,都是悲涼的。比如我的心頭好——《烏龍山伯爵》,比如上一部讓我看一遍哭一遍的《夏洛特煩惱》。

這次的電影也很好哭。我也是有夠笨的。面對《半個喜劇》這個片名,我卻沒有意識到,這已經分明告訴了觀眾,還有半個哀歌。只是,哀則哀矣,哀而不傷,留下的,更多的是對現實的喟嘆和某種無法抽離的愁思。開心麻花的劇,喜歡把故事套進一段愛情裡,但目前為止,甚至沒有任何一個故事是純粹在寫愛情,他們一直在表達的,是人的困頓、人的成長、人在有所欲和不可得之間的彷徨無措。

所以,我又哭了,在“他一句話就讓他得到電腦”時我哭了,在他說“我喜歡你,咱倆在一起試試行嗎?”時我哭了,在她說“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什麼樣麼?我都快30了,我能不知道麼?可我就是想撞撞看,我撞不死,我就還撞”時我又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