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1

自打疫情公佈以來,醫務人員從始至終都是被歌頌的群體。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全國各地醫務人員迎難而上,奔赴武漢,世人稱他們為逆流而上的英雄。

每個人都在感激醫務人員的付出,可是,好像沒人關心醫務人員的家屬心情如何。

因為歌頌的聲浪越高,做為醫護家屬的不甘願好像就越沒道理。

憑心而論,誰不想一家人平平安安?

這世界上從來沒有真正意義的感同身受,但如果你願意,只是換位思考,就大概能理解我的心情了。

我也是媽媽,我現在巴不得把自己跟孩子們藏在家裡,離一切可能接觸的病毒都遠遠的。

可是別人孩子的媽媽,卻要放下自己的孩子,去最危險的疫區。

你也是爸爸,你可能也在想如何嚴防死守的減少每一次外出。

但我家孩子的爸爸,卻要日日出入如今更容易被感染、每個人都避之不及的醫院。

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一個6歲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我不管生病,我要媽媽。

他的媽媽是山東日照市人民醫院感染科主管護師,她叫甄瀟,即將出徵湖北。

收拾行李時,恰巧被6歲的兒子看到了。

視頻的最後,他歇斯底里的哭喊道:我不管生病!我要媽媽!

對他而言,救死扶傷有那麼多醫生,但他只有一個媽媽。

而像這樣的奔赴前線的醫護媽媽,有太多太多。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前兩天還看到一段刷屏視頻。

一位頭髮花白的老母親提著做好的飯菜放在門口,門裡的人大聲讓老人走遠一些。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門裡的人,是郭醫生。疫情發生時,他奮戰在一線。

工作十多天後,他出現了感冒症狀,在家進行自我隔離。他知道母親的擔心,卻也不敢讓她靠近。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對旁人來說,他是醫生。

對母親來說,他只是孩子。

更別提再三強調“大家不要去武漢”,自己卻踏上了前往武漢列車的鐘南山院士。

這張照片裡,鍾老眼睛裡滿是疲憊。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別人眼裡,他是本次抗擊疫情的定海神針,但在家人,他是一位已經84歲高齡的老人啊。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人民日報微博這樣評價他:“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只有鍾南山妻子微小的抱怨道出了作為醫護家屬的真心:別人家都會定期進行家庭聚會、外出遊玩,自己的丈夫總是“失職”。

2

每次看到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一輪又一輪地踏上馳援武漢的列車,下面的評論都是鼓舞人心。

也許,只有醫務人員的家屬開心不起來,別人淚奔都是因為感動,他們淚奔,是擔憂你有去無回。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137人的河南醫療隊整裝待發 ,從鄭州馳援武漢。

一個大男人哭得像個丟了心愛玩具的孩子,衝著大巴痛哭大喊

「我愛你啊!」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他的眼淚,我懂!

因為作為家屬,我們不希望他們被人感激、被人崇拜。

我們只希望,他們能活著回來。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誰沒有親人呢?誰不怕死呢?

可是他們不衝上去,誰還能衝上去呢?

他們之中:

  • 有的是平時撒起嬌來讓人覺得還只是個孩子的95後小姑娘……
  • 有的是年紀輕輕,連個女朋友都沒有的90後小夥子……
  • 有的孩子才剛剛幾個月,兩口子因為都在醫院,孩子平時交給外婆照顧……
  • 也有跟我一樣才成為二胎媽媽不久的護士……

這個時候,只要是穿著這身衣服的,誰都不能推,也不會推。

3

現在為了節省防護服,醫務人員穿上都是最少堅持6個小時,這期間不吃不喝。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為什麼穿上中途就不能脫?”

“因為防護服都是一次性,用一件就浪費一件,所以,醫生們穿上之後,都是幾小時內不吃飯、不喝水、不上廁所。”

“那想上廁所怎麼辦?”

“.....

裡面穿尿不溼。”

那一瞬間的我,忍不住掉眼淚。

因為長時間穿著防護服,幾乎每個人的手脫下來,都是這個樣子: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因為長時間帶著護目鏡和麵罩,幾乎每個人的臉摘下來,都是這個樣子: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面對鏡頭,她滿不在乎地笑。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可當看到自己摘下口罩的照片,她轉過身流下了眼淚。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那是一張由於長時間佩戴口罩和護目鏡,滿是壓痕的臉。

她說:我不知道自己變成了這個樣子。

好不容易有點休息的時間,他們穿著防護服:

席地而睡!席凳而睡!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他們也是普通人,不過是因為穿上了一身白大衣,就肩負起責任。

誰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誰都有難以割捨的親人。可總有一群人,從未忘記自己的誓言。

我們也是普通的妻子/丈夫,只因為愛人穿上了一身白大衣,就一樣要承擔他們主動犧牲的後果。

這世上,哪有什麼天生的英雄。

只是因為有人需要,才有人願意犧牲自己成為英雄。

最近被一條留言刷屏:

  • 如果這次疫情放過了人類,那麼請人類,今後放過野生動物!
  • 如果這次疫情,被醫護人員擊敗,那麼請社會,今後善待醫護人員!

作為普通人的我,覺得這句口號喊得極有道理,轉發到朋友圈,沒想到朋友圈的醫生們,在下面的回覆,是這樣的:

不求讚頌,不求當什麼英雄,只希望疫情過去之後,不要忘記我們做過的就行。

只希望以後,別打我們,別殺我們就行。

可惜的是,疫情還沒被擊敗,就已經有人開始在醫護人員背後“捅刀”了!

就在醫護人員不怕死地奮鬥在最危險前線的時候,有人扯下他們的防護服,說“憑什麼你穿防護服,要死一起死!”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而就在前天,全國人民都在親切稱呼醫務人員白衣天使時,武漢礄口區,兩名抗疫醫生被患者家屬打傷。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因為岳父肺炎去世,他情緒激動竟然抓扯並毆打醫生的頭部和頸部,並且撕壞醫生的口罩和防護服!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有人留言,打人者岳父死了,所以情緒激動,把醫生給打了。失去親人心情悲痛,大家應該理解。

理解個屁!

你的親人是人,醫生就不是人嗎?

而就在全世界都向武漢捐助的時候,因為紅十字會自稱的“工作失誤”,武漢各醫院依然物資奇缺。

對於在一線的醫生和患者來說,沒有什麼比缺少醫療物資更難熬。

在社會各界的愛心物資不斷地湧向湖北、湧向武漢的時候,我們卻看到了最不該看到的一幕。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全國各省都調集了精英醫護人員,派出了精兵強將,毫無保留,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給到醫療隊很好的後勤保障和防護保障,透過屏幕的隔空疼啊!

我們放在心尖兒上的那個人,去保護你們了,難道不可以對他們好一點?

4

除了這些醫護人員,還有太多不顧自己的安危依然選擇奮戰在疫情一線的人們。

他們是戰鬥在疫情前線的軍人:

“若有戰,召必至!”

大年三十,他們逆行奔向最危險的戰場!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吃了年夜飯再走行嗎?”宋彩萍年邁的父母心疼地問。

但疫情不等人,她毅然收拾好背囊,離開溫暖的家。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左)2014年,11歲的兒子送宋彩萍參加援非抗埃任務。(右)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17歲的兒子給即將奔赴武漢的媽媽一個緊緊的擁抱。

她,至今連名字都不知道。▼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除夕夜馳援武漢的軍人中,有她一個。

記者問她的名字,她說:別播名字,媽媽會擔心,我是黨員,也是軍人,名字就不說了吧!

“12小時沒喝一滴水”

1月27日晚,軍隊緊急運送1.5萬套防護服發往武漢,僅用20多分鐘,官兵們就完成了裝載、倒運。

從上“戰場”那一刻開始,他們就爭分奪秒不捨晝夜,展示了中國軍人的效率。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他們是工地上日以繼夜不停腳步的建設者:

1月24日,武漢效仿北京小湯山模式,準備6天建醫院——火神山醫院,收治病人。

1月25日,武漢市防疫指揮部舉行調度會,決定在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之外,再建一所武漢雷神山醫院。

上百臺機械已到達現場同時開挖,調集物資的車輛望不到邊!

可是,機器可以晝夜不停,但工人呢,春節期間,從哪找人。

就算找到了,人家敢來武漢嗎?

但在火神山醫院的施工現場,有著太多自願支援建設之人。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這位河南大哥,他之前從未到過武漢,在武漢也沒有什麼親戚朋友。在得知火神山醫院修建的消息後,他第一時間支援施工現場。)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4千萬人在線雲監工,全世界讚歎中國速度。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這讓人驕傲的背後,藏著的是數千名一線工人通宵達旦不分晝夜的輪番奮戰。

他們不眠不休、與疫情賽跑。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哪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是樸實善良的逆行者”。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這群人衝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軀,為身後的億萬中國人築起防護的堡壘。夜深人靜,你我安眠之時,他們仍在為生命而奮鬥。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但,如果我們設身處地的去想,他們也是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孩子的父母。

別人或者感動,或者感激,或者歌頌,唯有他們的家人,始終懸著一顆一秒鐘都不敢放鬆的心,在心疼著;每一分鐘都沒有停止的期盼著,平安回來。

這個時候,就請不要再讓醫護人員寒心,不要再讓那麼多奮不顧身護著我們安全的人們寒心了!

不然,被他們舍在身後的家屬們,心會痛死的。

為眾抱薪者,不能使其凍斃於風雪。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新媒體,綜合新華社、央視軍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