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科夫反擊戰為什麼被稱為優秀的奇襲戰之一?

愛華愛花


就這麼說吧,哈爾科夫反擊戰,在西方戰爭歷史學家的看來,這場反擊戰讓德國第三帝國的命運往後拖延了半年乃至一年!也就是說,曼施坦因通過自己的戰略構想和戰爭藝術,幫助第三帝國續命的半年到一年之久。

由此提出來的一種戰爭設想,名字叫做收縮防禦,也就是在巨大的防禦缺口問題上面選擇收縮兵力,是敵人拉長自己的運輸線或者是後方補給線,然後通過包抄或者是襲擊敵方後方補給線,包圍敵人的先頭部隊,一舉擊潰敵方,憑藉這一場反擊戰和這種戰略設想,曼施坦因在戰爭結束以後成為北約方面的特約竟是顧問,北約方面則是針對前蘇聯滾滾鐵流,邀請曼施坦因研究出相應的防禦方法。

曼施坦因更是評價的哈爾科夫反擊戰,在與朱可夫的交鋒裡面小勝一籌,並且躋身於一流軍事大家的行列,閃擊法國,巴巴羅薩計劃,或者是攻擊薩瓦斯托波爾要塞等等各種各樣的戰役裡面,曼施坦因或許有些名聲不顯,但是正是憑藉著這一場小小的反擊戰,讓朱可夫栽了這麼大一個跟頭,朱可夫才堅持認為,在德國軍隊內部,真正值得敬重的對手就是曼施坦因。

其實這場戰爭的進行,也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複雜,就是將兵力從突出部撤退至防禦較為強悍的後方防線,然後將敵人的部隊引導至防線前端的時候,進入突出部的敵方部隊,也就是敵人的先頭部隊,將會陷入到和前線部隊的糾纏之中。與此同時,讓後方尚未撤退的,在突出部兩端的德軍部隊包抄敵人的後路,在解決掉敵人後方較為薄弱的預備役,或者是新兵部隊以後,這樣,前線蘇聯的精銳部隊將會面臨德軍的包圍圈,這之後,德國軍隊就只需要去迎接一場又一場的受降儀式。

這場戰爭是曼施坦因在希特勒作出決定的情況之下,駁回了希特勒的作戰方案,選擇自己的一套作戰方案,最終大獲成功,對於曼施坦因來講,希特勒的作戰方案,比如切實際,而且很有可能會使德國軍隊白白損耗兵力,因此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這兩位大佬也一直都是希特勒最看不慣的兩個人,三人之間爆發的爭吵,那比任何德軍統帥部作出的爭吵還要多有的時候,甚至於站在指揮部門口的士兵,都能夠聽到二人的爭吵之聲。

但是等到後期德國人面對越來越多的被動局勢的時候,希特勒就開始不相信德國國防部和德國參謀本部,到後來由於曼施坦因和希特勒的爭吵越來越多,(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所以曼施坦因更是直接被希特勒給解僱,在曼斯坦英離開了德國前線的指揮部以後,希特勒直接拾起了寸土必爭的作戰方略,導致德國人需要防守漫長而且無意義的防線,最後德國人建立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線,前蘇聯紅軍卻輕易地突破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線,一直殺到了柏林城下。

時間證明曼施坦因是正確的,哈爾科夫反擊戰卻是他收縮防禦的最後絕唱。


漩渦鳴人yy


哈爾科夫反擊戰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軍在南線實施的一記漂亮反擊。曼施坦因以劣勢兵力一舉擊潰蘇軍五十餘萬人,穩住了德軍的陣腳,以一己之力扭轉了東線岌岌可危的態勢,此戰也成了二戰中的經典戰役之一。在介紹這場戰役之前,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哈爾科夫反擊戰根本不是所謂的奇襲戰。

在人類歷史上,以強勝弱的戰例多如牛毛,但以弱勝強的戰役卻是鳳毛麟角,而且每一場以弱勝強的戰役都堪稱是軍事史中的經典,為後世所津津樂道。哈爾科夫反擊戰的規模雖然不如斯大林格勒戰役那樣宏大,但它對戰爭進程的影響絲毫不弱於斯大林格勒戰役,而且此戰的結束直接導致了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形成。另一方面,哈爾科夫反擊戰也是曼施坦因軍事生涯中的巔峰之作,他高超的指揮才能以及過人的戰略天賦在此戰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軍的南部防線出現了一個寬達500公里的口子,一時間大批蘇軍湧向了這個缺口,意圖徹底擊垮德軍。此時,德軍所面臨的形勢比當初莫斯科戰役後的情況還要糟糕,德軍在南線的力量幾乎損失殆盡,而蘇軍卻佔據著絕對性的優勢,並且大有一口氣吃掉德軍的趨勢。德軍臨時拼湊起來的增援部隊已無力阻攔蘇軍的進攻,德軍防線隨時有崩潰的可能。那麼在此種形勢下,曼施坦因又是如何實施他的反攻計劃的呢?

在敵人氣勢如日中天的時候,保存實力避其鋒芒方為上策,於是一條誘敵深入之計在曼施坦因的腦海中形成。面對蘇軍咄咄逼人的攻勢,曼施坦因在南線實施了一次有組織的撤退行動,甚至在哈爾科夫德軍都沒有做太多的抵抗。隨著蘇軍的迅速深入,一個巨大的隱患暴露了出來。由於先頭部隊推進速度過快,蘇軍的後勤補給基地和機場被遠遠落在了後邊,蘇軍的優勢也隨之被削弱。恰在此時,驕傲輕敵的情緒開始在蘇軍中蔓延,於是蘇軍又犯下了一個巨大的錯誤。蘇軍西南方面軍司令瓦圖京輕敵冒進,不顧側翼完全暴露的危險率兵貿然突入了德軍縱深,於是這給了曼施坦因一個絕佳的機會。

隨著援兵的到來,德軍的實力已經漸漸恢復,曼施坦因也有了反攻的本錢,於是一個大膽的反攻計劃提上了日程。在計劃中,德軍首先在西南方面軍的側翼發起攻勢,利用現有的三個裝甲軍(黨衛隊裝甲軍、第四十八和第五十七裝甲軍)迅速擊潰西南方面軍,爾後掉頭北上與“肯普夫”戰役集群一起攻擊沃羅涅日面軍的左翼,進而重奪哈爾科夫。2月29日晚,這場“精彩的表演“正式拉開帷幕,一切都按部就班地進行著,直到德軍重新佔領哈爾科夫。


我是優質軍事答主戰情解碼,歡迎關注留言!

戰情解碼


曼帥之所以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中成功,關鍵在於採用“有算計的冒險”,蘇軍佔領哈爾科夫後,對南方戰線太過客觀,忽視蘇軍後勤保障的嚴重滯後,拿出自己的壓箱之寶—最精銳的波波夫快速集團軍,企圖切斷唯一一條維繫南方集團軍群運轉的鐵路交通線。這個意圖非常明顯,以至於希特勒坐立不安,親自飛到前線,要求曼帥立即調動德軍裝備虎式坦克的黨衛軍裝甲第二軍去堵住波波夫集團軍。但是曼帥不慌不忙,繼續誘敵深入,他賭的就是黨衛軍第二裝甲軍完成集結前,波波夫快速集團軍無法切斷南方集團軍群的鐵路交通生命線,這是整個戰役中最關鍵的節點。而且曼帥高就高在即便黨衛軍集結完畢,他也拒絕遵照希特勒的命令,讓黨衛軍第二軍去和波波夫集團軍硬碰硬,而是讓黨衛軍裝甲第二軍去攻擊蘇軍脆弱的側翼,直接切斷了波波夫集團軍的後勤保障,由於缺乏油料,波波夫集團軍的T34坦克無法動彈,成了無牙老虎,自然而然地拔掉了南方集團軍群鐵路交通線的威脅。從而以很小的代價給蘇軍重拳一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戰役的戰果看上去不大,蘇軍人員損失較小,但技術兵器損失較大,其中蘇軍被繳獲的幾乎完整無損的T34坦克高達300多輛(這在以前少見),這些都是因缺乏油料而被迫放棄的。可以說曼帥策劃的哈爾科夫反擊戰重創蘇軍,為德軍南方戰線贏來了整整半年的休整期。


用戶6260092028224


哈爾科夫反擊戰是在德軍整個南翼戰線遭受蘇軍的強大進攻下進行的,德軍並不具備兵力上的優勢,為了發起這場反擊,德軍幾乎將南翼所有裝甲部隊都從前線抽調了出來,冒著正面被蘇軍突破的威脅,通過大膽的機動作戰,在局部地區對蘇軍形成了優勢,利用蘇軍分兵冒進的缺點,各個擊破,從而扭轉了東線的局勢,蘇軍不僅沒能擴大斯大林格勒勝利的優勢,反而失去了主動權,被迫全線轉入了防禦。不同於一般的進攻方總是依靠數量優勢“壓倒”防禦方,哈爾科夫反擊戰依靠的是戰略與戰術,是戰爭藝術的傑作。



就在這場反擊戰之前,南翼德軍的態勢惡化到了驚人的地步,在中央集團軍群和頓河集團軍群之間的由聯軍集團軍和德軍第2集團軍(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已遭重創)組成的B集團軍群已經完全被蘇軍打垮了,蘇軍已經挺進到了庫爾斯克地區,而德軍頓河集團軍群卻該依舊守在頓涅茨河一線,這意味著蘇軍已經深入的威脅到了德軍頓河集團軍群的側後方,整個集團軍群都面臨著被包圍的危險。儘管如此,希特勒仍舊拒絕頓河集團軍群的後撤,尤其是放棄頓涅茨盆地,此時這裡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突出部,耗費大量本就不足的德軍部隊,使得德軍的防禦更加薄弱。


從該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發給陸軍總司令部的電報中可以看到態勢的嚴重性,曼施坦因指出:“如果執意要本集團軍群堅守頓涅茨盆地而不顧北翼被合圍的危險,集團軍群司令部要求陸軍總司令部做好對本集團軍群進行空中補給的準備工作。”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指出了頓河集團軍群的危險處境,要知道即便是為第6集團軍一個集團軍20萬人進行空中補給就已經大大超過了德國空軍的承受能力,現在為一個完整的集團軍群近百萬人進行空中補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形勢的嚴峻迫使希特勒同意了曼施坦因的撤退請求,這也為後來的反擊戰提供了前提條件。


通過頓涅茨防線的德軍撤退到寬度大大縮短的米烏斯河一線,德軍的防禦得到了加強,從而為將第4裝甲集團軍從前線的防禦中解放出來,執行更加重要的進攻任務。從地圖上來看,第4裝甲集團軍是從東面的防線撤下來趕往西面去阻止已經突入德軍大後方的蘇軍快速部隊,這一行動被蘇軍統帥部誤認為是德軍準備放棄整個頓涅茨地區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仍舊讓已經突入的蘇軍不顧補給的困難做堅決的挺進,最終被德軍包圍殲滅。可以說德軍的這一大規模反擊完全出乎了蘇軍最高統帥部的意料,那些在德軍陸軍總司令部的蘇聯間諜對這一反攻毫不知情,原因很簡單,這場反擊並不是陸軍總司令部策劃的,而是由頓河集團軍群司令部策劃並執行的。


戰略論


蘇聯從斯大林到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戈利科夫、西南方面軍司令瓦圖京情報判斷失誤,把德軍的後撤集結理解成潰逃,蘇軍後勤補給斷裂,密碼被破譯,也就希特勒戈培爾之流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失敗後渲染下勝利的氣氛,振奮下人心士氣。


歷史扒糞機


蘇聯人打仗太水,全靠人數去填,還有大工業的實力。


維清weiqing


用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戰果。


佛家小弟子


別吹了,哈爾科夫之戰就如莫斯科戰役後期一樣,只是角色互換一下而已。在柏林戰役前期,如果朱可夫不停下來休整,其結局也此一樣!


ymhongkun


揚法西斯之長,在此日子,什麼意思?請作者出來走兩步。

任何反人類、反人民的行為,都是反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