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免租成為“標杆”,一萬多家影院究竟有多少要在今年消失?

萬達免租成為“標杆”,一萬多家影院究竟有多少要在今年消失?

行業寒冬暴露的可能不只是“短板”,還有真相

文 | 躍幕電影,作者 | 張一瓜、龐宏波

還能支撐多久?

先後遭遇了稅務地震、影視寒冬重創的影視行業,隨著疫情的爆發經營停擺,本就敏感的行業也不禁發出靈魂拷問:“如果半年不開工可怎麼辦?”。

“目測今年要倒閉一大批影院,從年頭的追繳票房,服務費出臺新規,到春節檔遲遲不能開預售就感覺有點慌慌的,直到最後一刻疫情降臨。”業內人士的擔憂,已經不僅僅侷限在“精神層面”,實打實的行業停擺註定會讓一大批中小影城徹底“消失”。

在真真切切的“行業寒冬”面前,實際上暴露的已經不僅僅是如今影院發展的“短板”,而是影院究竟應該如何發展的真相。當萬達免租開始刷屏,大量影院開始找物業“免租”,地產影院模式此時展現出了更強的生命力。

那麼,在8萬塊銀幕的”拐點年”,影院發展在這次“停擺”當中能看到希望嗎?

01 為地產型影院“辯護”

抵抗風險能力。

万达免租成为“标杆”,一万多家影院究竟有多少要在今年消失?

最初房地產進軍影院頗受詬病,認為他們憑藉雄厚的資產實力打破了電影行業的平衡,並在不斷併購以及在商業地產建設自營影院的過程中出現鯰魚效應,整體拉動了影院的租金提升,加劇中小型影院的生存困境。

最重要的是,影視行業認為房地產轉型發展影院的主要目的在於滋潤地產業務而非為電影行業的長期發展做貢獻,所以儘管地產型影院強勢進入影視行業,但並未受到整個行業的列隊歡迎,甚至還出現了排斥反應。而此次肺炎疫情的爆發卻讓地產型影院的存在證明了自己的優勢。

“不用交(房租),因為是自己買下來的樓。”某影院經理告訴悅幕,相較於正為生存心急如焚的一些影院負責人,他顯得更為平淡、坦然。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被迫歇業的影院仍然要為房租、水電費以及員工工資發愁,也恰是這時,背靠地產的影院優勢顯現出來。

其中,萬達率先釋放減免消息:從1月25至2月29日,萬達旗下全國323個已開業萬達廣場,租金物業費全免。預計免租額度高達30-40億人民幣。

保利商業、北京君太以及東原商業和金鉑商業等也先後為商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租金和物業減免,給了商家更多喘息的機會。

万达免租成为“标杆”,一万多家影院究竟有多少要在今年消失?

“基本上影院都會去和商場談的,因為這麼長時間不營業,沒有收入,哪來錢交租金。像我身邊無論是單體影院還是連鎖都有嘗試去和業主申請減免房租,而萬達的減免著實給行業起到了一個帶頭作用。”一位影院經理和悅幕說到。

擁有地產基因的影院顯然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最起碼它在影院遇到挑戰時第一時間為其扛住部分壓力,然後統籌規劃,休慼與共,而不像一些沒有地產背書的影院那般單打獨鬥,此時猶如困獸。

2011年前後,隨著樓市調控的深入,房地產行業紛紛瞄準商業地產這塊肥肉,並將影視行業的放映終端劃入重點發展對象,進行佈局,像華潤置業投資建設華潤萬象影城,寶龍、今典也加入影院投資建設搶佔市場份額。

不過,影視行業向來門檻不低,很多早期進入下游放映端的地產型影院其實至今在向上遊發展時依然不夠順暢,融入影視行業不夠徹底,由此,地產型影院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出現了瓶頸。

不過,在疫情之下,其抗風險能力明顯優於專業型影院,反倒是那些專業型影院在行業動盪期間由於資產較輕,抗風險能力薄弱而更大幾率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問題。

王健林曾在武漢綠公司年會中說過,萬達文化產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是全國首創不同產業(指商業地產和其他文化行業)之間相互依託,互為支持,產生綜合效應。而作為萬達商場其中供消費者娛樂消費其中一環的萬達影院,由於不像其它影院那般全然獨立、與其它行業連接有限,從而提升了它們的存活率和抗風險能力,這也為未來新型影院的建立提供了思路。

02 中小型影院短板暴露

弱無所依。

如果說地產型影院有實力雄厚的房地產背書,連鎖影院有品牌作為支撐,那麼無疑,在肺炎疫情爆發後受到最大沖擊的影院一定是本就在經營上逐漸脫離部隊且設備落伍的中小型影院。

這些影院主要駐紮在下沉城市,嚴重依賴於大的檔期票房貢獻,譬如春節檔等。它們在經營上其實並不具備主動,不僅抗風險能力有限,在整個鏈條中的地位也較為尷尬,它們大多是在影院紅利期中作為補充而出現並靠著行業紅利得以存活,但在當前的疫情停擺中只能陷入艱苦掙扎,暴露短板,面臨最先淘汰風險。

由此,為求一條生路,它們也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冒死”求片的主要對象。

万达免租成为“标杆”,一万多家影院究竟有多少要在今年消失?

“一直延長假期,各行各業都不開工,中小型影院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儲備金去支撐這麼這麼長時間的空耗,到時候只有倒閉一條路可走。

“錢與命,何以兩全?我們太‘南’了!”中小型影院負責人的調侃中,陳雜五味。

其實,他們在當前“冒死”求片很好理解——不想錯失重要檔期,春節檔是很多下沉影院產出最高的時候,三四天的票房就能夠頂行業淡季一兩個月的收入,對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中小型影院更是舉足輕重。

特別是這幾年,隨著春節檔短期內的爆發力不斷得到強化,票房成績逐年攀升,屢破紀錄,從2017年春節檔貢獻34億元票房,佔比全年總票房6.1%,到2018年春節檔產出57.7億元票房,佔比全年總票房9.5%,再到2019年春節檔產出59億元,佔比全年9.2%,春節檔不僅成為頭部片方的必爭之地,更是影院存糧的最佳時期。而且越是生存能力不強的影院越是對這一檔期依賴異常,一旦失去這一檔期的收益,對一些影院的打擊將極為致命。

同時,此次疫情的爆發對於中小型影院其實算得上雪上加霜。雖然很多影院通過和業主談判實現了租金減免,但具體到個體影院還需要具體分析。

有些影院由於自身的品牌和影響力所限,在和業主談判時並不具有足夠的話語權,即使能夠爭得一定的減免,期限也很是短暫。而且有些影院本身就存在著長期欠款等劣跡行為,此時再去同業主談判,很難得到業主的支持,這也進一步加劇了本就不堪一擊的影院的負擔,面臨生存危機。

由此,此類影院對於求片上映顯得更為迫切,為了求活想要放手一搏。但事情發展卻並未以他們的意志而轉移。

万达免租成为“标杆”,一万多家影院究竟有多少要在今年消失?

對此,趙軍在大年初五發布長文——《請共同商議對院線與影城如何實施政策扶持》,提出倡議,或許這對於影院來說有一定的助益。不過,從長遠來看,加強影院抗風險能力或許才是關鍵。

03 劫後餘生的影院建設新思考

8萬塊電影銀幕。

万达免租成为“标杆”,一万多家影院究竟有多少要在今年消失?

根據2018年國家電影局印發《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的通知可知,

到2020年,全國加入城市電影院線的電影院銀幕總數要達到8萬塊以上。

万达免租成为“标杆”,一万多家影院究竟有多少要在今年消失?

而據資料顯示,2019年影院數量達10532家,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2019年新增銀幕9708塊,距離2020年底實現8萬塊銀幕數量目標還有1萬多塊。

擺在行業面前的是,疫情過後由誰來完成這一目標,未來影城又要建設成何種模樣?疫情的爆發讓地產型影院得到證明,中小型影院的短板也再次浮上水面為行業敲響警鐘,長遠來看,或許地產+專業影院的強強結合才更符合行業發展的要求。

其中,萬達影院自然最具代表性,它不僅與萬達商業地產緊密結合,同時在上游端的佈局也趨向成熟。不過,萬達只有一個,且有其特殊性。從短期來看,實現同萬達一般的規模的影院還不實際,反倒是地產型影院與製作端向下發展出的影院的結合在當下更具借鑑意義,譬如華誼兄弟和恆大的合作以及對江蘇耀萊的加盟、博納與萬達院線的協作等。

万达免租成为“标杆”,一万多家影院究竟有多少要在今年消失?

其實,當下影視行業已然到了全產業鏈共同發展的時期,而非某一環節一家獨大、獨佔話語權的階段,只不過放眼整個行業,還缺少像萬達一樣能夠實現全產業鏈同步推進的巨頭企業,所以,當前想要實現全產業鏈互動還需要各個環節的配合與聯動,從而發揮出各自的優勢,繼續壯大還在發展之中的影視行業。

地產型影院的優勢是抗風險能力,擁有地產背書,但它的劣勢則在於對向上遊發展時存在門檻。由上游端發展形成的影院優勢在於它的專業性,劣勢則是輕資產難以繼續擴大規模以及在抗風險能力上的尷尬。

兩者之間都有各自的長短,但在當前的發展階段實際上都有存在的絕對必要性。地產型影院不應該因為“提高行業專業度”而飽受如此之大的批評。而即便是提高行業的專業化發展,在8萬塊銀幕的龐大市場背景下,地產模式可能依然會是發展的一個支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