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價格高開低走成常態,“天價鞋”還有人買賬嗎?你怎麼看?

CarKei


前言

球鞋的價格高開低走?不少球鞋炒至天價還有人買賬?且聽我給大家分析分析

球鞋高開低走



球鞋的高開低走大多指得是:在未發售之前由於貨量較少價格較貴,後期由於正式發首價格逐漸降下來。這種情況只能說是適應大多數球鞋,但是有不少不錯的球鞋,在正式發售之後價格反而會走高。就拿AJ1倒勾來說吧,未正式發首之前,價格最低也要10000+往上數,正式發售之後價格曾一路低至6000+,但又因為某些原因價格又再次回到10000+。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球鞋比如說AJ1的刮刮樂和Nike× sacai聯名的跑鞋,這些都是在正式發售之後價格反而猛漲的鞋子。

天價球鞋怎麼看待?還有人買賬?

答案是:肯定有人買賬!就拿前段時間剛發售的YEEZY 350的亞限粉滿天星來說,就目前來看最低價格也要7000+大多數價格基本都在8000+到10000+。但就是這樣的天價,僅發售不到一個月在一個平臺上都有1109個訂單 可見即使是天價球鞋,也依然會有人買單。對於這種天價球鞋,個人的看法是:既不能說提倡,但也不能抵制。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濟實力,10000元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年的生活費,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不過是一天的零花錢。一樣東西值不值得,其實很大程度是你跟你自己的情況有關的。就好比你年入幾萬塊,10000的鞋子對於你是天機,但是如果你月入都有好幾百萬,那一萬塊的鞋子對於你來說或許不值一提。

最後再說一句


感謝閱讀!大家都對天價球鞋是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一下吧。

想要了解更多球鞋文化以及好看實用的穿搭與推薦!記得關注我!

see you!


潮流日誌


天價球鞋雖然很貴但是總有人會去買它 現在常見的就是有一鞋難求 而不是價格高沒人買 總會有土豪愛鞋如命去收了它

就像開拓者聯名款小威剛發售的時候899 一度炒到8999 有錢人明明知道漲到了十倍 明明知道自己被人宰 還是去買它 而且銷售量一直不錯 有錢人的世界我們不懂 畢竟喜歡鞋子的明星 土豪很多

現在這雙鞋子降價很多了 但是也不便宜照樣有很多人去買




最近剛出的AJ1黑黃黑紅 禁止轉賣

這個鞋子本身是為了球鞋不停的炒作價格漫天要價 讓一個愛鞋的人難買到一雙鞋子 從而讓鞋販子有機可乘 抄鞋高價賣出

NIKE就推出了這個鞋子 而去在抽籤中鞋之後 買鞋的客戶必須要穿上它 走出鞋店去對面馬路拿鞋盒 就這樣的措施還是抵擋不住鞋販子的炒作 照樣有人穿完之後蹲在路邊趕緊脫下來 擦鞋底 轉手出售給鞋販子

還沒發售之前的價格訂到將近一萬塊

發售之後價格降了一半 可能是因為穿過的原因 大家有點嫌棄哈哈哈哈


但是銷售賊好 明明這雙鞋子都已經讓別人穿過了 相當於二手的 還是有這麼人去買 可能這就是愛吧


一個熱愛球鞋的街頭男孩

歡迎大家的關注


五哥鞋貿


不知道題主口中的“天價”到底指多少錢呢?

對剛果金的小朋友來說,幾十美金的正品耐克鞋就是不可想象的天價;而對迪拜最普通的老百姓而言,隨隨便便買雙AJ都是灑灑水。

大家都知道供求關係對價格的影響吧。

因為某些鞋,比如AJ,因為限量復刻的緣故,市場需求遠超發售量,所以經過官方營銷和各種炒作之後,鞋友拿到手的價格會遠高於發售價。

不管任何年代、任何社會,社會的消費都是分圈層的。王健林、王思聰們消費的東西和對消費的認知,跟另一個圈層的會一樣麼?因為消費從來都是分圈層的,所以某些物品的價格,在一個圈層非常合理,在另一個圈層的人看來就是完全扯淡。

當然,德基不會禁止窮人進商場,肯德基也不會禁止富豪來吃炸雞,社會消費的圈層差別在表面上並不太容易被發現。同一個商場,同樣的蘋果手機櫃檯,你怎麼好立馬分辨哪位顧客買iPhone是分分鐘,而哪位顧客是省了兩個月還要借點消費分期?

消費圈層的差異,只有各人自知。比如你的同學買AJ、椰子並不妨礙他開大黃蜂來上學,而你買個AJ可能三個月內都沒錢買自行車了。

家裡條件不好的,小時候吃肯德基都覺得那是“天價”雞塊,一年都吃不上一次!可是成年後還這麼覺得嗎?而且肯德基因為你小時候覺得天價而降價了嗎?

所以,讓自己的消費能力升級到更高圈層才是正道,別看了別人球鞋貴就以為是社會有問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老美、歐洲,消費也照樣分圈層的,你去哪這種現象都一樣。


林潔兒


接近年末,縱觀整個2018年球鞋市場,既有球鞋高開低走一落千丈亦有球鞋呈現低開高走的態勢,你所說的價格高開低走的常態,應該指的是在專賣店內擺賣的大眾款式。

這些款式的球鞋一般貨量極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會從原價跌落到8折 6折 甚至最終淪落到奧特萊斯以半價甚至更低的價格即可入手,這些往往是貨量足夠大的,也基本符合所有商品價格高開低走。

另外一種就是限量球鞋聯名球鞋或者是一些火爆的鞋款,這些球鞋的原價也不會過分高昂,但隨時市場上不斷的轉手倒賣 明星們的不斷上腳,價格往往也會持續上漲,當然再火爆的球鞋隨著市場貨量的不斷補充,加之愛好者開始對某一商品開始產生疲倦心裡,價格也會隨之慢跌落。

舉個典型的例子今年就是AIR JORDAN 1各種配色不斷起飛的一年,亦是YEEZY鞋逐漸倒閉 (球鞋術語 泛指某一鞋款 款式 市場價格快速下降的)一年。

善於營銷炒作的 AIR JORDAN 1,通過明星帶貨,話題炒作 讓品牌與球鞋販子賺的盆滿缽滿,價格也不斷攀升,2018年的AIR JORDAN 1是全年鞋市色最大黑馬。

侃爺達成讓人人都能穿上YEEZY球鞋的初衷初衷YEEZY 系列不斷增加貨量,也導致球鞋價格一路下探,很多配色甚至低於官方價格即可輕鬆入手。例如純白 斑馬等價格也不斷下探!!

以上是我的看法,所謂早買早享受 晚買更實惠 這是我對大貨球鞋的看法,但對限量球鞋的款式,價格相對起伏不定,及時入手也未必不是一個好的方式。


甚至來說很多球鞋已經成為了類似股票的投資產物,更有專業球鞋機構也會根據市場需求做出球鞋漲跌圖。


以上是我對您這一問題的看法感謝關注我的頭條號為你帶來更多有趣的球鞋知識。


球鞋志


炒鞋大熱,有經濟環境本身的因素,實業不好做,房地產投資受壓,股市不好,社會上的資金面臨出路問題以及人民幣貶值和國內通脹壓力,今年以來飛天茅臺暴漲也是因為這個。但這個炒鞋,也要注意背後的推手,不一定是市場自發的,被炒的這些鞋絕大多數都是國外品牌。現在的經濟經濟局勢以及自身的問題,不加以制止,看起來是小事,熱鬧。其實潛藏著大危機。我們的輿論導向要不能湊熱鬧,就像之前這些輿論大力炒作區塊鏈數字貨幣,結果被一堆壞人利用,被傳銷組織裡利用。


楊曜駿


鞋是消費品。。。天天供著? 要不就賣 要不就穿。買了不穿 放櫃子裡看才傻呢


大爺的大爺ERIK


我們常說的球鞋價格高開低走,指的是在二級市場上,球鞋預售價格和發售後的實際交易價格存在較大的差異的情況。

這種現象大部分情況都出現在極為熱門的限量款上,比如這兩天發售的 Air Jordan 1 “NO PHOTOS”.

在發售之前,該鞋款在二級市場的轉賣價格,一度高達8000多人民幣。

但是當鞋子發售之後,價格下滑到了4000多人民幣。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貨量不明,虛高報價.

物以稀為貴,貨量越稀少的鞋款,價格往往越高。

以這雙 Air Jordan 1 “NO PHOTOS”為例子,

早期很多資訊網站都放出的風聲說,這款“NO PHOTOS”的發售數量非常稀少。



所以很多預售或是通過渠道提前入手的販子,在不明貨量的情況下,都會盡量把報價提

高,避免虧損。

然而,當這雙鞋實際發售了之後,在明確知道貨量和市場行情的情況下,價格就會迴歸到一個趨於穩定的價格上。


市場飽滿,價格下滑.

很多鞋子的海外發售和國內發售時間不同,拿“THE TEN”系列舉例。

當海外率先發售,但是國內發售信息不明瞭的情況下,市場上流通的貨量很少,而需求量很大,供不應求,所以售價就上去了。

而一段時間過後,國內也發售了之後,當市場需求和貨量趨於飽和的時候,球鞋的價格自然就會下降。

當然,隨著市場上貨量的逐步消化,價格還有可能再次上漲,所以早期發售的OFF-WHITE x Air Jordan 1 才會一路漲到了2W多的價格。


那麼天價鞋還會有人購買嗎?

當然會,有市場就會有消費,買球鞋就和女孩子買包包是一個道理,往往越好看的鞋子,價格越貴。

球鞋如今漸漸有成為“奢侈品”的趨勢。

當球鞋的價格越高,入手的人就越少,那麼“限量版”帶來的優越感也越強。

就像LOUIS VUITTON等奢侈品牌一樣,這麼多年了,熱衷於奢侈品的人群一點也沒少,反而還在不斷增加。

每個人的經濟能力和消費觀念不同,你買不起的東西,總有人能消費的起。


私家鞋櫃


其實國內的風氣真的很怪 一雙鞋稍微火點 就各種跟風炒賣 買鞋子其實就買個自己喜歡 穿起來好看就行了 而現在的小夥伴比的都是誰穿的貴 一點自己的穿搭風格都沒有











PT黑皮鞋貿


剛在美網入了一雙耐克的鞋子,感覺還挺划算的,用吉祥郵運回來的,還挺期待的,用來跑越野用。


與世無爭。


有的鞋,就是消費情懷。一點科技含量沒有,整個什麼聯名,加一個虛偽的限量就天價往外賣。賣不出去說消費者沒眼光,窮。噁心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