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野外捉過山峰的時候帶上幾隻螞蝗,這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道理?

微客網絡許老師


野外捉過山峰的時候帶上幾隻螞蝗,這種腦洞大開的說法其實是想到螞蝗有吸血的功能,在不小心被過山峰咬傷後,可以讓螞蝗吸出毒血,乍一看,哇,好有道理,可是深究一下,真不是那麼一回事,事實究竟如何呢?

過山峰就是眼睛王蛇,這種毒蛇的威力恐怕很多人都是曉得的,在被咬的短短几分鐘內,被咬者就會有腫脹、呼吸麻痺、昏迷等的症狀,如果半小時內得不到藥物治療就會危及生命,這時候需要對傷口做一些常識性的緊急處理,這時候如果你還能清醒的從簍子裡取出螞蝗,然後讓它一口正咬在你中毒的地方,首先佩服你的淡定和精準的操作。

其二,螞蝗吸血的時候是慢悠悠的吸的,它才不管你是不是馬上要毒發了,而被蛇咬傷後要儘可能的把毒素都排出這件事是爭分奪秒的,即便說你找的螞蝗是急性子,但是這樣的吸毒也不徹底,到時候如果想改變注意,能不能很快的把螞蝗從皮膚上拍下來還是問題,別成了本來要跟蛇毒作鬥爭的你,先跟螞蝗鬥爭上了,所以還是不要拿你自己的生命做實驗了。

養蛇的人一般都會用真空泵來吸毒,這個效果是最好的,像平常的人不會去專門買個真空泵,平時去野外捉蛇的話,如果不小心被咬了,可以在傷口上劃開一個小十字,用擴傷排毒的辦法,我是農人答農事,上面就是我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您有其它的見解或補充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哦。


農人答農事


帶螞蟥不如帶個真空的撥火罐,它直徑大對著蛇齒印就吸。螞蟥是會吸血沒錯,可惜吸得慢,加上你不想它來吸時它偏上來吸,當你很需要它定點去吸血救命時它就不可能聽人的話。

我畢業下鄉時,就自備了兩瓶季德勝蛇藥隨身帶,應應急壯壯膽。最後也是別人不幸遇上馬蜂叮咬時送了給他。

下鄉後資歷老的同事傳授的經驗很特別,〈常規是馬上在蛇咬的近心端上止血帶紮緊,阻止蛇毒隨血液迴流心臟,擴散到全身,邊擴大傷口讓血液外流。)而他的辦法是那時吸菸的人多,隨身有火柴,他說毒蛇咬後不想砍掉手腳,就把火柴紮成捆放蛇咬的傷口上,忍痛把成捆的火柴點著,讓局部的組織血液燒熟了凝固了,蛇毒也是旦白質,讓它儘量固定在那裡,走不到全身。講是這樣講,理論上似乎行得通,實際上靈驗與否真不知道。


小笙常談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就讓我想到了小時候,那時由於自己很調皮每天放學都會和小夥伴們一起去河邊捉魚挖泥鰍,當時河裡的螞蟥特別多,那個時候可能是因為經常見的原因,也不覺得它們很可怕,反而感覺這些在水裡游來游去的螞蟥挺可愛的,不過這種動物在我們抓魚的時候會在趴在我們的腿上。



當時也沒有直接把它們從腿上揪下來,都是等到上岸後再把這些螞蟥拿下來,其實螞蟥叮咬的並不疼反而是癢,所以大家也不必過於害怕它們,畢竟這種動物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但是要說到為什麼在抓“過山峰”的時候會帶幾隻螞蟥,其實不止是抓過山峰的時候是這樣,就連抓其它的蛇也一樣會用一個瓶子裝20只左右的“螞蟥”帶在身邊,那麼今天我就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講講為什麼會這麼做。

“野外抓蛇的注意事項”

抓蛇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更別說是在野外抓了,其實我們在抓蛇的時候可以帶一隻非常聽話的“貓”,因為貓的聽力和動作的靈敏不是一般動物能夠做到的,而且貓的嗅覺也特別的靈敏,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的那麼貓就會第一時間發現。



要知道在野外捉蛇的地方基本上不是山路就是長滿雜草的小路,這種路蛇是最經常出沒的地方,所以我們在我走這種路的時候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尤其是注意腳下,畢竟蛇基本上都在地面爬行,如果有條件的可以在腳踝處和小腿處綁上一層薄薄的鐵皮,這樣可以有效防止蛇咬傷。


“捉蛇時為什麼帶螞蟥”

螞蟥還有一個名字叫“水蛭”,其主要就是吸附在水生動物的皮膚處吸血為生,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會明白為什捉蛇咬帶螞蟥了。

其實帶螞蟥就是為了應對被蛇咬傷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採取自救措施,就是把螞蟥放到被咬的傷口處讓其把毒液吸出來,切記千萬不要帶少了,一定要帶20只左右螞蟥就可以,但是如果是特別毒的蛇就需要我們第一時間想辦法救援了。



這裡值得注意的就是帶的螞蟥不能是個頭小的,螞蟥分為兩種一種身上是淡黃色,另一種是棕黑色的,這種棕黑色的螞蟥吸附力強個頭也比較大,其生長的時間也較長,所以我們要帶這種顏色的。


綜上所述:

野外抓蛇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我們如果非專業性的話儘量不要去抓它們,畢竟安全第一位,再一個就是螞蟥只能起到延緩毒性發作的時間,所以我們一定要多一些其他的防護措施,這樣才能確保安全抓蛇。


紀錄鄉土


螞蝗,一種讓人感到恐怖的動物。小時候不乖,媽媽總是說要抓幾隻跟我一起睡覺,所以我對螞蝗很有陰影。但兒時的歡樂時光,就是跟小夥伴到河邊,水溝或者田裡去抓小魚,小蝦或者黃鱔等,當我們抓得正專心的時候,螞蝗就會偷偷爬到你的腳上,慢慢的吸你的血,且不讓你們發覺,所以號稱“吸血鬼”。

看到題主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有點懵,捉過山峰與螞蝗有關係嗎?一個體型這麼大,一個那麼軟小,壓根就是不屬於同一個世界的動物。過山峰,體型大,劇毒,領地意識非常強烈,不允許有人侵犯它的領地,攻擊速度非常快。而題主說有人要主動去捉過山峰,殊不知萬一被咬怎麼辦。一旦被咬,毒液勢必馬上擴散到全身,抵制神經質。過山峰的毒性非常歷害,半小時不及時救治一定會危及生命健康,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題主說捉過山峰帶上幾隻螞蝗,因為題主認為螞蝗是吸血的動物,萬一被過山峰咬傷了,毒液被釋放到人體裡,用螞蝗來吸毒液,這樣就可以減少毒液對人體的侵害,這樣理想的做法,應該是由於題主理論知識太豐富導致。題主一看就是沒有在生活中歷練過的,我是想問題主能否控制螞蝗的行為呢?螞蝗能乖乖地在傷口吸毒液?傷口那麼小,需要幾隻螞蝗才能把毒液吸乾?殊不知毒液是隨著人體的血液在血管裡流動,單靠幾隻慢悠悠的螞蝗來減少毒液是不可行的,這樣只能延遲救治的時間。

真正被過山峰咬了,我們應該先立即採取自救的方式,在傷口上方的10CM左右,用繩子綁住傷口上方,減慢毒液擴散到全身,另外趕緊電話求救,以最快的速度到醫院進行救治。所以題主的做法非常不可行,完全不適合運用到實際當中。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期待您在下方留言探討。


農事農忙


鄉居小菜家是廣西的,說到螞蟥跟過山峰蛇,廣西這邊也有;螞蟥是生活在水裡的,而過山峰蛇是陸地生活的,那農村老人說的,野外捉過山峰的時候帶上幾隻螞蝗,這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村裡的老人經歷得多,生活經驗豐富,鄉居小菜在農村生活這麼久,倒是沒聽到有老人說野外捉過山峰的時候帶上幾隻螞蝗,可能是其他的地方有這樣的做法,鄉居小菜見識少,不懂吧。

過山峰蛇是有名的毒蛇,毒性強排毒量大,而且體型大,智商高,若是不小心很容易被它咬到,急救處理不及時,會危及生命的;螞蟥是吸血為食的,若是被過山峰蛇毒蛇咬傷,理論上來說,用螞蟥吸血,是在排毒,然而這樣做,真的好嗎?

當人被過山峰蛇咬了之後,蛇毒隨著人體血液的循環擴散到身體各器官影響身體機能,螞蟥吸血排毒都不夠蛇毒擴散快呢,而且短時間內吸出的血量也是不多的,被咬傷者受蛇毒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此外,被過山峰蛇咬傷,傷口已經受到感染了,再用螞蟥咬傷口吸血,這又是一次感染。

鄉居小菜也在農村生活,小時候種田沒少被螞蟥咬過,螞蟥吸血漲漲的,吸飽了之後會自己鬆口掉下來的,而我腳上被螞蟥咬過的地方除了一直流血需要人為的止血外,傷口還很癢,回家了還要弄藥膏塗才好。

過山峰蛇的毒液裡含有神經毒素、心臟毒素,而且它的一咬注入的毒液量大,單靠螞蟥吸血排毒,作用不是很大,還得靠傷者採用其他的方式急救,以爭取更多的時間去醫院救治。

還有,想說的是過山峰蛇是受保護動物,現在不能私自捕捉了,若是本地有過山峰蛇經常出沒,擔心它們會傷人,可以聯繫相關部門如林業局的工作人員看怎麼處理更合適。


鄉居小菜


這個我最清楚,我一親戚家在貴州,以捉蛇為生,他原來給我講過捕蛇時候,尤其是毒蛇,帶上水蛭,水蛭也就是螞蝗:一是帶它們圖個吉利,字面的意思是水蛭粘在腿上,會有小收益進賬,就是捕蛇不落空的希冀,二來,如果被毒蛇咬了,可以讓水蛭附著被咬傷的傷口處吸毒液排毒。雖然看著很恐怖,但仔細想想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題目說的是捕捉過山峰時候帶水蛭,給大家說下,過山峰,也被稱為“眼鏡王蛇”,這種蛇種,生性兇猛無比,擅長主動攻擊人,靈活敏捷,並且排毒量較大,它的致死劑量很少,人一旦被過山峰咬到,若不及時自救及採取辦法,很可能會喪命於蛇口,當然瞭如果被這種可怕的過山峰咬到,有一個處理步驟是迅速排毒,排毒一般不建議用嘴巴去吸允,因為,據有關毒蛇專家研究發現,過山峰這種毒蛇的毒液在免疫學中被認定為是一種蛋白質,進入血液可產生反應,對人體神經系統摧毀力極強。如果你身體素質非常強的話,那你是非常幸運的,因為毒液經過沒有傷口的地方,由胃酸就自動分解了,但是誰能保證你的胃有沒有潰瘍,或者說你身體本身有一些小傷口呢,如果有傷口,那麼毒液中的蛋白就會進入血液,破壞損壞人體正常細胞,抑制神經元傳感,致使中毒受傷,重者死亡。


螞蝗,一般南方較多,稻田、死水溝裡,非湍急河流處常見,這種小傢伙,冷血動物,以浮游生物、血液及體液為食物,如果被水蛭吸附過的人會知道,鑽心的疼,摸起來黏黏的,吸血能力超強,以至於被毒蛇咬傷的常常拿螞蝗來吸毒液,我覺得真是被過山峰咬的話,螞蝗起到的作用只是很小一部分,更重要的還是靠專業的人士給予急救,去醫院最好不過了。

夏季,是過山峰的出沒季節,尤其白天,所以大家在出行時候注意自身安全,如果遇到不測速去醫院!


三農記事本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非常熟悉,翻開之前的問答,筆者在7月9日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今天再跟大家學習交流下吧。野外捉過山峰帶幾隻螞蟥,是想著被過山峰咬了,然後用螞蟥來吸食毒血嗎?這種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10多年前村裡就有幾個捕蛇人,每年到夏天的時候都出沒在田間地頭,在各個鄉鎮遊走,他們抓的都是無毒蛇,主要就是菜花蛇、烏梢蛇,那時候農村的蛇還是蠻多的。這些捕蛇人,一般就是提個蛇皮袋,手裡拿著根棍子,沒見過、也沒聽說他們帶什麼蛇藥之類的。而螞蟥是農村田野水中常見的生物,吸血很厲害,以前在農村插秧的時候經常被螞蟥咬,農民看到後都會將它弄死,螞蟥作為中藥材對治療淤血、腎病、糖尿病等均有一定的療效,在有些地區實現了規模化養殖。



過山峰學名眼鏡王蛇,在我國兩廣、雲貴、海南等地都有分佈,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大的毒蛇種類,最大體長可達5-6米,重量可達30斤以上。雖然其毒性並不是最強的,但是其超量的毒液令人生畏,一般排毒量能達到200毫克以上,巨型過山峰排毒量可達600-700毫克,這個毒液量可以輕鬆殺死20多個成年人,殺死一頭成年亞洲象也不在話下,可見其毒液是多麼的強大。


人類被過山峰咬傷後,如果想採用螞蟥吸食毒血的辦法,必須要解答兩個問題:第一,過山峰的毒液是否對螞蟥同樣有毒,可能大家看電視武俠劇中,中毒後採用螞蟥吸毒的方式,如果過山峰的毒液對螞蟥同樣有效,那就是白搭了。第二,人體內的血液循環高達20秒/次,也就是說只要短短20秒的功夫,人體血液就可以循環一次,這時候掏出螞蟥吸血是否能來得及,而且怎樣確保螞蟥一定會吸血,也是的難題。

過山峰毒性很大,一般被咬後最快能在半個小時能夠置人於死地,如果不能夠及時自救並注射抗蛇毒血清,基本上是沒得救了,針對毒蛇咬傷後,務必第一時間採取自救措施,才能夠贏得寶貴時間:



第一,記住蛇的樣子,如果有可能的話,在避免二次傷害的前提下,可以就地將蛇打死,攜帶到醫院,主要是便於就醫治療,防止用錯抗蛇毒血清耽誤救援。

第二,在被咬傷口靠近心臟的一段用繩子、布條或者藤條,在傷口上端15釐米處綁緊包紮,減緩血液流通,減少毒液對人體的傷害。每10-15分鐘鬆開一次,鬆開時間在1-2分鐘即可,防止肢體壞死。

第三,使用流動的水對傷口進行沖洗,記住一定是流動的水,如果手邊有利器的話,可以割開傷口儘可能擠出毒血,在使用流動的水沖洗效果更佳。

第四,不要劇烈運動,劇烈運動就會加快血液的循環,被毒蛇咬傷後如果可能的話等待他人救援最好了,通過擔架抬出去或者揹出去,減緩毒液的擴散。

綜上,個人認為被毒蛇咬傷後應該冷靜開展自救,人體血液循環那麼快,血液量那麼大,靠幾隻小螞蟥的話只能等死了,只有自救贏得寶貴的救援時間才是正道。


新農村觀察員


過山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眼鏡王蛇,也是毒蛇裡面的霸王,個頭大,毒性大,毒素多,被過山峰咬傷,小命很難保的,過山峰也叫做過山風,由於蛇身太長,遊起來像帶風一樣,嘴裡還愛發出呼呼的聲音,也像極了山風發出的聲音,而且眼鏡王蛇也是我國毒蛇裡面最大的,體量級別是其他毒蛇不能夠相比擬的,成年的過山峰輕輕鬆鬆能夠長到三四米長,有的甚至能夠達到六七米多,這麼長的毒蛇,看到就會覺得頭皮發麻。

過山峰不但身材龐大,而且釋放毒液的數量也是最多,被過山峰咬傷,不在短時間之內進行血清注射,是很難有救的,至於有人說帶上幾隻螞蟥去捉過山峰,這種說法顯然是不靠譜的,螞蟥確實能夠吸取人的血液,捉蛇帶螞蟥的作用,也是為了在被蛇咬之後,將螞蟥放置在傷口部位,讓螞蟥將毒液吸取出來,這樣的操作是不是管用呢?

這種做法是想讓螞蟥在吸取我們血液的同時,也把毒蛇的毒液給吸取出來,其實這樣的操作對於一些毒性較小,揮發較慢的蛇毒應該還有效果,但對於過山峰這種毒素特別多,而且毒性相當烈,蔓延速度很快的毒蛇,採取螞蟥吸取毒液的方式,效果應該是微乎其微,螞蟥吸收血液也會,毒液也罷,都是很小劑量的,而且並不見得就能夠在第一時間把毒素給吸取出來,這也是一個概率問題,過山峰的毒性發作是很快的,使用螞蟥至於能不能起到作用,相信大家都會明白,作用不會很大的,至於能不能起到延緩、減少蛇毒的揮發,應該是心理作用居多。

過山峰雖然在野外霸主般的存在,也是其他蛇類的剋星,這種專門吃蛇的蛇,不論是什麼蛇,在過山峰眼裡,都是一根鮮美的辣條,過山峰最大的敵人,其實是我們人類,由於肉多,藥用效果多,過山峰一直是被捕捉的對象,雖然很毒,但在利益的驅動下,依然有人鋌而走險,在農村的野外,遇到過山峰,唯一的做法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跑的慢一點都不行的,過山峰是很容易發起主動攻擊的大型毒蛇,成年的過山峰揚起上身,高度跟人類差不多,對於這種兇猛的毒蛇,不要去招惹為妙。

至於使用螞蟥治療過山峰咬傷,理論上是可以起到減少蛇毒的攝入,但過山峰一次性注射的毒液,劑量大的驚人,即便螞蟥吸取得到一點點毒液,但剩下的毒液讓人失去性命,還是綽綽有餘的,所以說要抓緊時間進行自救,像在傷口上端進行捆綁,延緩血液循環,避免劇烈運動,等等方式,在第一時間注射血清,才是最主要的,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以前特別討厭螞蝗這種軟趴趴的生物,我們給它的名字叫做吸血鬼,是一種叮住血肉不鬆口的喝血生物。


但自從朋友說了這種讓很多人討厭的物種還有一個為大多數人所不知的好處之後,我突然覺得原來吸血鬼並不是一無是處啊。

有一次跟朋友說起頭條普及蛇知識時,那次剛好是看到一個問答:如果被毒蛇咬到以後,應該怎樣處理?

於是我跟南方朋友說起這事,我們這裡是用繩索類物品及時把傷口處使勁捆紮,儘可能的阻止血液循環流通,然後趕緊求救,求救後有能力的自行往外吸毒血。

南方朋友說:方法還算正確,只不過我們這裡還有一個比你們這邊自己用嘴巴吸毒血更靠譜的做法,且作用比人用嘴巴吸要好的多。

南方毒蛇本來就比我們北方多,他們的應對措施肯定比我們北方更周全,原來南方人如果打算去山裡能招惹到毒蛇的地方做什麼事情時,會到稻田或者河裡捉些螞蝗帶著,以備不時之需。


萬一不小心被毒蛇咬一口,他們的自救方式其實和我們北方差不多,也是緊急求救,束縛傷口處,只不過他們不是自己吸毒血,而是把準備好的螞蝗趕緊放到傷口處,讓這些嗜血成性的吸血鬼來完成吸毒血的任務。

其實螞蝗並不能把所有的毒素血液吸出來,但它們的往外吸出一部分,無疑是幫中毒者減緩毒液流竄速度,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

題主說的去山裡捕捉過山峰時帶幾隻螞蝗,我想說的是你這樣做並不是明智的選擇:第一,過山峰屬於國家保護動物,捕捉屬於違法行為。第二,過山峰毒蛇毒性巨強,它是價格昂貴,可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呢?你這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捕捉,我認為不值得這樣做,掙錢可以通過別的渠道。第三,螞蝗吸毒法只是稍微緩解,並不是能夠徹底清除,萬一耽誤了搶救時間,不得小命嗚呼啊。


因此,我個人不建議這樣拿幾隻螞蝗做為心理安慰,就敢到野外去捕捉過山峰,要知道過山峰可是蛇界有名的兇悍毒蛇,真有個差池,丟了性命那就得不償失了。


悠然見東山


“在野外捉過山峰蛇,帶上幾隻螞蟥”這樣的說法,我只能說,想法很天真,現實很殘酷。

昨天小暑剛過,從下午開始下雨到現在都還沒停,但空氣中的熱氣依然沒有被雨水壓下去,我似乎已經感受到了“三伏天”的氣息。對於農民來說,這個季節雖然炎熱,卻是捉蛇最好的季節,炎熱的夏季是蛇最活躍的時期,像眼鏡王蛇(也就是過山峰蛇)這種經濟價值極高的毒蛇,通常捉到一條能賺很多錢,對於農民來說也是一筆不少的收入,所以野外捉過山峰蛇的人時常會出現。

不過隨著如今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人類的捕捉,導致野生過山峰蛇越來越少,黑市上炒作的價格極高。而過山峰蛇毒性很大,單次排毒量也超大,一旦咬傷人後,後患無窮,必須第一時間進行抗蛇毒血清的注射,將危機早早化解。不過住在山區的一些人被過山峰蛇咬傷後,U因為山路崎嶇,道路不好走,往往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前幾年還聽村裡的老人說,在野外抓過山峰蛇的時候,最好帶上幾隻螞蟥。他們的意思是螞蟥喜歡吸附在皮膚上吸血,帶上幾隻,一旦抓蛇過程中被過山峰蛇咬傷,可以將螞蟥依附在皮膚上吸掉毒血,進而達到減輕過山風蛇毒的危害。

這種方法是否有效呢?我覺得多半是不靠譜的。

首先,過山峰蛇屬於體型非常大的劇毒蛇類,單次排毒量堪稱世界第一。這樣一條過山峰蛇咬傷人體後,靠螞蟥吸出毒血,簡直是無稽之談,況且螞蟥吸血從來都是慢慢悠悠的吸,真要被過山峰蛇咬傷了,用螞蟥吸血,恐怕你要準備上百上千只才能吸乾淨毒血了,更大的可能是還沒等吸乾淨毒血,你已經毒發了。如果你有興趣用生命去嘗試這種不靠譜的方法,可以一試。

夏季農村毒蛇活動比較頻繁,南方一些地區,在夏季經常見到五步蛇、金銀環蛇、過山峰蛇等,這些毒蛇的都屬於劇毒蛇類,且部分毒蛇排毒量還非常大。所以在野外抓過山峰蛇時,最好是帶一些治療蛇毒的常備藥,以防萬一被咬了,還可以延緩發作一段時間。

而抓過山峰蛇賣錢需要承擔的風險顯然非常非常大,一單不小心被咬傷,第一時間就是保持冷靜,千萬不要大喊大叫,這樣會讓過山峰蛇進一步受驚嚇。最好是採取繃帶或鞋帶等繩索紮緊咬傷處上方10公分的距離,然後第一時間去醫院注射抗蛇毒血清。最好還是建議不要去隨便抓捕這類劇毒大型蛇類,加上過山峰蛇屬於保護動物,捕捉也不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