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農夫和蛇》,很多人習慣站在農夫的立場看問題,為什麼很少人站在蛇的立場審視自己?

用戶93703036551


農夫和蛇的故事就是一篇寓言,寓意就是恩將仇報,現實社會里,很多接受了別人的幫助,卻不懂得感恩,反而卻趁機落井下石,背後捅一刀的大有人在,至於有人提出為什麼不站在蛇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我認為,這不過是一種是非不分,混淆黑白強行洗地的做法,如今網絡上翻案成風,不時的就有作者出來為秦檜,汪精衛,連紂王,魏忠賢等人大呼冤枉,一洗而後快,遠代的咱不說,就說近代的汪精衛,實在洗不出來了,竟然可以洗是汪精衛收回了在中國的各國租界地,也是醉了!


1234我就是小五


如果站在蛇的立場上,農夫就是一個大壞蛋,寓言故事就不會流傳了。站在人的立場上,農夫救蛇是好心救蛇反被咬,蛇太狠毒,不知感恩。如果站在蛇的立場上,農夫這麼做不是救蛇,而是要害死蛇,因此,臨死前咬農夫是為報復。

動物保護協會有這麼一句話警示愛動物的人:“你們如果真的愛我,就請離我遠一點”。

每個人都自以為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對事物,對他人做出評價。總認為自己的看法最正確,全然不顧他人的感受。

蛇是冷血動物,到了冬天,蛇要冬眠,否則會凍死。在嚴寒的冬天,農夫好心做壞事,救蛇實際上成了害蛇。

農夫撿起來放入懷中的正是一條冬眠的蛇。農夫並不知道,他如果對這條凍僵的蛇視而不見,明年春天,這條蛇會從冬眠中醒來的,他白以為是的這一善舉,對蛇來說,則是滅頂之災,是迫害,蛇在嚴寒的冬天醒來,除了死亡,沒有其他。它恨透了農夫,於是狠狠地咬了農夫一口,與農夫同歸於盡了。


南極冰火


這個問題問的很是新穎,確實是這樣,我們習慣了站在人類的角度看問題,任何事情都是以人為主角!動物們自然就會被歸為邪惡的一方。

這個故事 本來的寓意是從農夫的角度闡述,救了一條蛇,結果卻反被咬了一口!結論是蛇是邪惡的冷血動物,是不懂得感恩的!假使我們換個角度來說,極有可能蛇醒轉過來後感到了危險,為了自身的求生本能故而咬人。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這個情景,蛇被凍的瀕臨死亡!按說蛇是冬眠動物,冬天來臨時早就應該躲在地下睡覺了,可是唯獨這條蛇在地上!為什麼?它又經歷了怎麼樣的故事?是不是被什麼動物追殺?又或者被什麼人從地下挖出來的?如果是被人從地下挖出來的那麼這個故事的邪惡的一方又會變成人類。

這個故事就可以這要寫:我是一條蛇,冬天來了我早早的躲在已經找好的溫柔鄉,舒舒服服的睡起了我的長覺。可是我睡的正香,卻被邪惡的人類從地下挖了出來,他們將我挖出來又丟在地上,我被動的無法動彈,漸漸失去了意識……

等我醒來時我發現自己在一個人類(農夫)的懷裡,我猛然想起自己之前的經歷!這個人類將我救活肯定是為了更加邪惡的目的!我為了逃命,所以狠狠的咬了他。他吃疼將我丟了下來,我也趁機逃走了!真是太險了,他們沒將我凍死卻又想用其他的辦法折磨我,果然人類都是邪惡的啊……

這樣以來是不是故事的立場就對立過來了?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們習慣了在固定的角度看問題(很多故事裡蛇都是邪惡的象徵,而農夫多是淳樸而善良的,這已經可以說是很多故事裡的固定套路了),這導致很多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更願意看到自己想看的結果(邪惡的蛇,善良的農夫),因而放棄思考事情真相到底是什麼?(真相是什麼?如何站在一個完全客觀角度去看待?)

說到這個我又想起一個鷹與兔子的故事

一隻飢餓的鷹追著一隻兔子,兔子一路狂奔,遇到了一個僧人,兔子尋求僧人的幫助,僧人答應了!鷹也馬上追了過來,僧人勸道“你不能吃這隻兔子,我不能見死不救。它太弱小了。”

鷹聽完後就說“你只是覺得你救了它,但是你想過沒有,若我不吃它,我便會死!如此一來,你救了它!可你卻殺了我”

僧人聽完後默然無語……

故事還有後續,但是我們就講到這裡!從這裡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在很多故事裡兔子的形象都是可愛,善良的。鷹是兇猛殘暴的!這也是很多童話故事喜歡用的固有套路,比如善良的小綿羊,可愛的小兔子,淳樸的農夫,狡猾的狐狸,邪惡的蛇,兇猛的蒼鷹……

其實在自然界之中,它們自有自己的法則,無所謂邪惡與正義!都是為了生存,這只不過是我們人類自己強加給它們的一種“非自然”的印象屬性而已……

有時這種屬性會影響我們的思考,從而更傾向於幫助故事中處於“弱勢”的一方。其實若能真正的從完全的客觀角度來看的話,真相或許並非人們認為的那樣啊……


fieryu


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有道理,這位同志有思想。

人們看問題都會先入為主,就認定農夫對,蛇不對。其實,據我考察,當時真實情況是這樣的:蛇已經進入冬眠期,動物都有冬眠期,這是常識啊?

可是,這條蛇平時很浪漫,不太老實,還有過多的理不清的男女關係。進入深度冬眠時,就不管不顧地進入浪漫溫柔鄉。這傢伙當時正和好幾個女蛇,在溫暖的窩裡風風雨雨、電閃雷鳴那。因此,滾來滾去,就滾到大馬路上了,就被農夫發現了。

再看這個沒有眼歷見、不覺景的農夫,卻把人家抱起來,還放在胸脯裡。這下好,把人家折騰醒了,美夢破滅了。這條蛇極其惱怒,張開嘴質問農夫:你為什麼無緣無故叨擾我的好夢?結果,有點激動過分,嘴伸長了,碰到了農夫身體。就這樣,農夫也不斤碰,嗚呼哀哉了。

現實中,農夫和蛇的案例也不少。就比如我吧,起早貪黑給我的鴿子餵食喂水收拾臭窩,可這沒良心的小傢伙,都好幾年了,見我就伸嘴叨我,用它的大翅膀扇忽我,總拿我當敵人。

這不就是典型的《農夫和蛇》嗎?可家人卻總是向著鴿子,說我的不對,切。





0大木瓜0


是人當然都是站在“農夫”的立場上看問題,這是毫無凝問的。如果你願意站在“蛇”的立場上看問題,那就學學“東郭先生”吧。

”春秋戰國”時代的“東郭先生”,就是站在“狼”的角度看問題,而救了狼。可是狼獲救出來後,還要東郭先生救它,因為它餓了,要吃”東郭先生”的肉,以填飽肚子。可這時的“東郭先生”卻怕了,要不是“趙簡子”返回來,他就真去填狼之腹了。

外國也有,相傳古印度一”佛祖”叫什麼來著名字忘了,他就是站在“餓虎”立場上,用自已肉身去飼養”虎”了,這就是“大慈大悲”的“佛”。我看後世之“佛徒丶佛孫”皆”偽佛”也。因為他們均沒站在”蛇、或狼、或虎”的立場看問題。

可見,古今中外都有這類站在“蛇”的角度看問題的人,並不希奇。在中國古代,還有“葉公好龍”的故事,他非常喜歡龍,可當他看到”真龍”卻怕了。原來”葉公”只是喜歡“假龍”,是個假把式而已。那麼,你怎麼看,自已選擇吧。


資料完善度低


你這立場很奇葩,將你這問題延伸一下,如果有人殺了人,立即要挨槍斃,為何不從殺人犯的立場看看?實際上怕沒任何人會站在壞人的立場去看為什麼?壞人做壞事,肯定也有做壞事的理由,但是這種理由是站不住腳的,是隻為一已私利而侵犯別人。好人做好事,不是為自已而是為別人,或者犧牲了自已的利益去維護別人的利益。這就是好人和壞人的最大區別。所以不管你從蛇的立場去看問題,或者從狼的立場上去看問題,都是為了自已的利益,而去損害別人的利益。是人類所不齒的行為。


用戶ws618


人界的思維,咋會去為蛇界想問題呢。你想作蛇界在人界的代表,發表你的觀點是可以的。但大多數或絕對數人是見蛇驚悚或恐懼,是對人沒有同情心,《農夫與蛇》古人著故事留傳,人生所得。但蛇吃老鼠,為人類也有一份貢獻,得到動物保護協會的肯定和鼓勵保護。自古有"見蛇不打三分罪"之說,巳給見蛇的人類定下了責及罪,還有見到蛇,不能回家比劃長短說,不然晚上進家來,極其恐怖嚇人,誰會為蛇界想問題,為蛇界著想。

狗作了人類幾千年的朋友,因其忠心,而在人類代表狗界,呼籲人類把狗當朋友待,努力掙扎。

老虎等瀕臨絕亡的動物,以立法形勢保護。

魚界每年幾月的保護期,

最慘的是雞與豬,雞婆,笨豬,人們罵不解氣,還讓凌遲處死,然後千刀萬剮,這也消不了人類的氣,還細細嘴嚼在胃裡磨成醬糊,過腸胃吸收營養。

有的蛇,命運也如豬雞樣,被人類捉住放上餐桌,為人類只有貢獻營養了。因為它非我界內人,而驚悚,恐懼人界,幹嗎為它著想。況且無感恩之心,無德被教化之舉,如狗有忠心之舉動,而感念人界之舉,當然不會從蛇界為蛇去想問題,而審視自己,或去為蛇在人界爭取權利。




愛拼才會贏7


《農夫與蛇》不是《蛇與農夫》,故事標題決定了站位。如站蛇立場,所謂換位思考,同樣是在用人的思維對蛇的行為妄自揣測,又一個越俎代庖而已。

這個以農夫為悲劇的故事。無論站哪邊立場都不好使。皆因多管閒事,故此死路一條。

以蛇為立場,寓言應是這樣:冬天,蛇正冬眠,酣睡與洞中,中途卻醒了。聽說雪天挺美噠,好想出去看看,便從洞中鑽出來,到路邊遛彎,正興致勃發時,遇一農夫,他竟不顧蛇對美好願景的追求,刻意將蛇揣入懷中要給它溫暖。蛇雖在農夫懷中,卻是漆黑相伴。蛇萬念俱灰。蛇想:“本想陶冶情操,不意飛來橫禍。平生頭一遭精神之旅,就此終了。在這黑暗之中,東西難辨,南北不分,這如何是好?那農夫本來就缺吃少穿,而我全身是寶,肉可食,皮可用,此去終點,必被剝皮抽筋,然後烹飪。不如先下手為強,待會兒暖和了,就在敵人心臟位置咬一口吧。”


灰房子


農夫與蛇這個寓言,幾乎一致對蛇不抱有好感,都認為蛇不對,當然這個是寓言,不是真實的事情,如果真實的事情大家還會指責蛇嗎?當然,這就是沒有站在蛇的立場上看問題。

農夫撿起來的蛇,那個蛇正在冬眠,蛇要冬眠,並不是凍的要死,而是生理上的需要,如果這個時候蛇不冬眠,那才會要凍死!可見這個農夫做的事情,並不是救蛇,而是害蛇,說不定還是想把蛇弄醒回家燉湯也有可能。

如果你要死了,有個治療方案就是睡一覺,睡好了就能活,睡不好就得死,而有個人看你睡著立馬扒拉你醒,你是對他感恩呢還是揍他一頓?我想答案不用我說。從蛇的角度來說那個農夫就是不讓他睡覺讓他死的人。

就算沒有什麼生命危險,就是僅僅睡覺,有個人看見你睡就扒拉醒你不讓你睡,難道你就不揍他?還會對他感恩涕零?我還沒看見過這種傻子。


觀上靈雲


好!這是個非常好的命題。

因為極大多數人都或多少擁有善良(農夫)的顯意識,同時也程度不同地陰藏著惡毒(毒蛇)的潛意識。所以都會同情農夫,憎恨毒蛇。其實,應該很好地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毒蛇行為?

曾見報載,有位好心人省吃儉用,把積攢下來的錢捐助給貧困學生,可當他身患絕症後,有的受助學生不僅沒有感激他,反而抱怨中傷恩人。他們與農夫和蛇有什麼區別?

有的員工平時深受公司啟重厚愛,公司有難時,反告公司,落井下石,牆倒眾人推。

有的學徒,得了手藝後,反而蔑視師傅,搶師傅飯碗。

甚至有為數不少的不孝子女,對含辛茹苦養育自己成人的父母破口大罵,拳腳相加。

當你聽到看到這些毒蛇行為後,在憤慨憎恨後,如果能想到以下幾個問題,就會受益匪淺:

他們為何如此狠毒?我該如何防範受害?

人們為何如此憎恨這種毒蛇?

我有這種毒蛇意識嗎?並已有過忘恩負義反咬一口的行為嗎?

如何剔除自己身上的這種毒性,做一個重恩厚義深受情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