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誰?

寶黛釵鳳璉平尤


辛棄疾。

少年意氣,率五十人闖萬人敵營,生擒張安國。

可謂是下馬填詞,上馬則殺賊


辛棄疾詞句豪邁,世人皆知其詞冠絕天下。

卻不知他也曾在沙場上馳騁,為報效家國,亦為收復河山!

可是辛棄疾,卻偏偏生錯了時代,小人誤國,君主昏庸。這天下大勢如此,一介書生武夫又能如何?

生在南宋那樣一個只求偏安一隅的朝堂,辛棄疾的一身文韜武略無用武之地,這到是也“理應如此。”

他曾馳騁與沙場上,後來卻不被中用。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他這一生堅持著北擊金人,收復故土的政見,又因朝局利益的鬥爭,幾經被貶流放。


鬱郁不得志,唯有“但將痛飲酬風月,莫放離歌入管絃”。

江南富庶繁華,紙醉金迷,消磨了一整個南宋朝堂的志氣。可唯獨他辛棄疾,一生都是滿腹鬧騷,至死時彌留之際仍舊大呼著“殺賊!殺賊!”

辛棄疾這一生,終究未曾披甲執劍浴血沙場,心心念念想了一生,盼了一生卻落了個抱憾終身。

這是幸運,亦是不幸。


河山故土不曾收復,卻給後人留下了無數傳世佳作。

可豪邁如鐵,亦可柔情似水。可刀光劍影,亦可田園閒適,他全都信手拈來……

能寫“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也能寫“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但我認為,他如果可以選擇。

也許他還是更願意騎馬披槍,刀劍揮落間,斬落的皆是擾我河山居心妥測之人。


辛棄疾這一生,本欲沙場點兵,最後卻以文為業。

武可上馬殺賊,文可冠絕兩宋。

這就是我喜歡辛棄疾的理由。


蟬鳴七月


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

是毛主席創建了人民軍隊,人民有了自己的子弟兵。

是毛主席在危難之中,拯救了黨,拯救了紅軍。

是毛主席堅持持久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是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南征北戰求解放,推翻了國民黨統治,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是毛主席高瞻遠矚,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決策,打出了中國人民敢於反坑侵略的民族意志、打出了人民軍隊的在世界軍隊的軍威,讓西方侵略者在東方隨意架上幾門大炮就能霸佔一個國家成為歷史,打出了新中國幾十年的和平。

是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開闢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通過"公私合營"對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一夜之間取締黃、賭、毒,建立起門類齊全自己的工業體系、國民經濟體系,“二彈一星”至今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的堅強基石。




斑騅系垂柳


在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若問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毫無疑問,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還是一個詩人,書法家。毛主席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可見影響之大!能力之強!我主要佩服他這些。

用兵如神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的得意之作!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確定了毛主席在紅軍中的領導地位。蔣介石得到消息,立即調了自己的部隊和各省軍閥共150多個團,40餘萬人,從四面八方向遵義進發,此時中央紅軍只有三萬人,兵力裝備相差懸殊!紅軍準備從宜賓和瀘州之間北渡長江,到川西北與紅四方面軍會師,1月28日,中央紅軍行至土城青槓坡時,遭遇了川軍郭勳祺,紅軍傷亡3000餘人,殲敵3000餘人,而敵軍的援軍很多,再戰不利!

一渡赤水,面對不利局面,毛主席決定撤退!1935年1月28日晚至次日凌晨,紅軍除與少數部隊阻擊敵軍外,其他紅軍兵分三路,西渡赤水河,一直向南推進,29日到達扎西。

二渡赤水,中央紅軍在扎西,暫時休整了下來,並召開會議,決定把原紅軍30個團縮編為17個團。就在這時,川滇敵軍從南北側向扎西前進,毛主席得到消息,決定回師東進,再佔遵義!2月18日至21日,紅軍第二次渡過赤水河,打的敵人措手不及!殲滅敵人兩個師八個團,俘敵3000多人,繳槍2000多隻。

三渡赤水,3月2日,蔣介石從武漢坐飛機到達重慶,準備親自督戰,他親自統領駐川黔的各路軍隊,向遵義進發。由於敵軍吃過幾次敗仗,不敢與紅軍正面交鋒,所以一路退至魯班場。3月15日,毛主席命令紅軍向魯班場發動進攻,戰鬥非常激烈!從上午十點打到晚上八點,雙方各有傷亡,紅軍雖然沒功克魯班場,但是嚇得敵人在魯班場兩天都不敢動!3月16日,紅軍在赤水河上搭了三座浮橋,3月16日至18日,紅軍再次渡過赤水河,進入了川南,隱藏了起來。

四渡赤水,毛主席決定,派出一個師裝成主力部隊,大搖大擺的向古藺進發,聲稱想北渡長江。蔣介石認為,長江和赤水河之間有一個狹窄的區域,正好可以消滅紅軍,於是將40萬大軍調向川南。毛主席決定,再殺回馬槍!3月21日至22日,中央紅軍從二郎灘、太平渡、九溪口等渡口,在各路敵人的間隙中穿過,第四次渡過赤水。蔣介石以為,紅軍又要攻佔遵義,於是飛貴陽督戰。紅軍卻一路南進,渡過烏江,把國民黨大部甩在了烏江北岸,紅軍制造了進攻貴陽的假象。蔣介石果然中計,調滇軍前來救駕。4月8日,迅速挺進雲南,直逼昆明。5月3日,紅軍先頭部隊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佔領了金沙江姣平渡,5月9日,紅軍全部渡過了金沙江。至此,紅軍終於擺脫了數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的計劃,紅軍能夠勝利,全靠毛主席用兵如神,是個偉大軍事家!

在詩詞方面,毛主席的造詣很高,一生寫詩100多首,但他只發布了43首。我最喜歡毛主席的《沁園春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到現在看來他的能力很強,毛主席居然否定他們?說出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種詩詞是空前絕有的!體現了毛澤東詞風的雄健、大氣,作為領袖毛澤東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負。

毛主席的自學能力很強,沒上過軍校,卻是個偉大的軍事家!沒上過大學,卻是個偉大的思想家!沒上過書法課,卻是個偉大的書法家!

毛主席一生酷愛讀書,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他讀過的書早已經超過了萬本,不管是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名人傳記、科學、自然等他幾乎都讀過!


阿卿聊歷史


鄧小平。

我最喜歡,最欽佩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鄧小平同志。

鄧小平是我國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如果說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那麼鄧小平就是帶領中國人民富起來,強起來了。

在中國經歷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後”,國家經濟、文化、工農業、教育等各個領域遭到巨大破壞,人民生活水平停滯不前。當時的人們也都沒有方向,不知道未來中國將何去何從。而此時中國的國力卻與西方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在這樣的緊要關頭,鄧小平力挽狂瀾,決定開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中國經濟開始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國家的教育,文化和工農業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可以說,沒有鄧小平,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現在的國際地位,沒有現在中國人民的安居樂業和幸福生活。

鄧小平的另一個功績是在他的領導下,我們收回了香港和澳門。這是值得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事情。


一讀歷史


毛主席周總理朱德總司令。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深。蹄造建設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興771


最敬仰的歷史人物:周恩來總理

中華文明幾千年,肯定有無數值得敬仰敬佩的歷史人物,但大都因為時間久遠不能全面瞭解,同時正如毛澤東主席《沁園春-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周恩來總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

周恩來總理50多年革命生涯中,絕大部分時候都處在權力中樞,但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寬廣胸懷、嚴以律己、廉潔奉公的高貴品格為國為民嘔心瀝血,他毫無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在中國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Z過客K


我們這一代都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沐浴著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陽光雨露成長起來的,對毛主席是從內心裡喜歡、敬佩、熱愛。

毛澤東思想是武裝我們頭腦的光輝理論,毛主席語錄是我們最喜歡的經典名言,聽毛主席的話,做毛主席的小學生,是我們上學時評“三好學生”的首要思想品德標準,那時,人人學雷鋒,爭做好人好事,拾金不昧,尊老愛幼,每到週六、週日都去五保戶家打掃衛生,幫助農活,聽到誇獎讚揚,心情是很愉悅的。

尤其是那時背誦毛主席語錄,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基本上耳熟能祥,張口就來。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去爭取更大的勝利”等等。對《毛澤東選集》中的文章,有的大段都能背誦,印象深刻的是《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幾乎人人會背,這些思想、語錄、文章也影響教育了我們,教會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如要做一個“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至今仍是我人生的座右銘。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他的豐功偉績與日月同輝,他的恩情,我們永世難忘,永遠銘記。


zj史海拾貝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偉大領袖毛主席,敬愛的周總理和朱德委員長。


悅晨1958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周恩來總理,他風度翩翩,氣質儒雅,在天津的南開念過書 南開大學校內都有他的塑像。有時看電視裡關於他的影音資料,他的口音中稍帶些天津口音,讓我覺得很親切。


chiawenhsi


首推唐太宗,

文治武功都不錯,對內實行一系列政策使得國民經濟得到快速恢復和發展,對外滅匈奴、出兵西域,擴大唐帝國版圖。

1)唐太宗即位後,確立了輕徭薄賦、不奪農時的方針,特別是對河南、河北、山東等戰亂破壞最嚴重的地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不從這裡徵發徭役。

其他地區徵發徭役,也都在農閒時間進行實在不得已而必須進行戰爭,如對突厥、吐谷渾的戰爭,也都在冬閒進行

2)對於貪官汙吏,也嚴懲不貸有枉法受賄者,必無赦免。在京流外官有貪贓者,也據其所犯,置以重法。濮州刺史龐相壽原為秦王府幕僚,犯貪汙罪當解任,太宗原想聽還舊任,後經魏徵提醒,太宗也認識到自己是四海之主,不得獨私故人,依法解除了他的職務。因此,官吏多自清謹。唐太宗還注意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之伍,使他們畏威屏跡,不敢在地方上為非作歹。

經過農民的艱苦勞動,社會經濟很快就得到恢復。在戰勝了連續幾年的水、旱、蝗災

後,貞觀四年取得了全國性的大豐收。此後幾年,連年豐收,人民的生活終於安定下來。

3)貞觀四年,突厥也被壓平,頡利可汗被送到長安北方四夷君長請求唐太宗為天可汗。東北

奚、契丹、室韋等皆內附,伊吾(今新疆哈密)城主、高昌(今吐魯番)國王魏文泰、高州

(今廣東高州東北)總管馮盎,先後入朝新羅、林邑、倭國也派遣使臣來唐。

社會秩序安定,中原和山東農村的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雖然荒地還很多,還需要繼續

厚加供待,或發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也。

墾闢,人口也才由武德初的200萬戶左右增加到300餘萬戶,要趕上隋朝極盛時期並進一步

繁榮,還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努力,但農村畢竟是開始出現了家給人足的小康局面和熱情

好客的社會風氣。這不僅是貞觀君臣,也是歷來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追求的致治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