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第一次聽《北京的金山上》,歌手為何哽咽落淚?

1964年11月,全國少數民族群眾業餘藝術觀摩演出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藏族代表決定獻上《北京的金山上》這首歌,並且改編這首歌曲的詞曲作者馬倬和常留柱,找到了一個年僅18歲的藏族女孩雍西來演唱。而雍西,就是著名歌手韓紅的媽媽。

毛主席第一次聽《北京的金山上》,歌手為何哽咽落淚?

雍西與韓紅母女

當時,雍西還是昌都被服廠一名普通的縫紉工人,但極具音樂天賦,特別是一副好嗓子,更是如同天籟。雍西本身就是藏族人,但同時她的漢語說得也很好。更難得的是,她音域寬廣、嗓音甜美、非常適合演繹這首歌。

年輕的雍西被馬倬這個伯樂發現後,果然不負眾望,只經過短時間的排演,就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很快,雍西就帶著這首歌,來到了首都北京。

毛主席第一次聽《北京的金山上》,歌手為何哽咽落淚?

年輕的雍西

時至今日,每當雍西回憶起演出當天的情景,都記憶猶新:“老師告訴我,今天一定要好好唱,因為毛主席、周總理中央首長要來。我一上臺就開始已經激動了,特別是唱到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陽,一看毛主席就坐在下面,我就哽住了,眼淚嘩嘩地往下掉。”

藏族姑娘雍西用她的嘹亮歌喉和真情,使這首《北京的金山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在文藝匯演頭一炮打響後,有關部門又安排她到中南海懷仁堂去演唱。

毛主席第一次聽《北京的金山上》,歌手為何哽咽落淚?

中途休息的時候,毛主席、周總理等領導人還單獨接見雍西,親切地詢問她多大年齡了、唱歌是跟誰學的等等。問到跟誰學的,雍西老實回答說:“我是跟大喇叭學的”。毛主席接著又問了她一句話,因為主席的濃重湖南口音,雍西一時沒聽懂,一旁的周總理趕緊“翻譯”:“主席問,是不是你們西藏樹上掛的那種大喇叭?” 雍西趕忙點頭答“是”。大家一聽,頓時哈哈大笑起來,紛紛表揚她歌唱得好。

毛主席第一次聽《北京的金山上》,歌手為何哽咽落淚?

那天演出結束回到代表團駐地之後,小雍西還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中。就在這時,周總理給代表團打來電話。在電話中,總理再次肯定了雍西的演唱水平,最後他提到一點說,這首歌有一點小問題,就是歌詞還不妥,特別是最後一句“走向社會主義幸福的天堂”,希望能改一改。

毛主席第一次聽《北京的金山上》,歌手為何哽咽落淚?

當晚代表團成員都沒有一個人想到適當的詞,團長和老師們都很是著急,大家的那一夜,都沒休息好。 這可如何是好?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很快,第二天,周總理的電話就打來了。總理說:“社會主義幸福的大道上,這樣行不行?請參考。”

聽了周總理的提議,大家連聲稱好。不僅如此,總理還改動了歌詞中另外一個字,恰到好處,讓人稱妙,就是將原來的“走向”改成了“走在”。“我們邁步走在社會主義幸福的大道上”,“在”和“向”,一字之差,意味深長。

毛主席第一次聽《北京的金山上》,歌手為何哽咽落淚?

《北京的金山上》這個歌,由常留柱發掘並首唱,接下來又由雍西唱到了北京。那麼,後來才旦卓瑪又是如何與這首歌結緣,並最終將它唱紅全國的呢?請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明天繼續為您解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