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養生專家梅墨生病逝。對這樣一位注重養生的大師級人物這麼早逝大家有何看法?

邳州銀杏種苗場


養生與長壽有一定關係,但不是養生就一定長壽。養生顧名思義就是保養生命,長壽是指壽命長。我們在醫院可以看到,有些常年臥床的植物人。養生更注重的是生命的質量,通過養生,可以讓身體更健康,心理更健康。長壽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注重養生不一定就長壽,一點也不奇怪。同時不長壽,也一定要養生,因為養生是長壽的一個最好的方法。


清風拂面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其實,我們的大腦思維一直被一種傳統的邏輯所固化了,知道萬事萬物都有規律,於是很多人就拼命去尋找某種規律,保健養生就是這樣。互聯網自媒體爆發以後,我親眼看見了成千上萬關於養生和保健的心靈雞湯,以及所謂的養生秘笈!

養生專家卻在59歲的壯年時期去世,不能讓人們對所謂的養生方法產生疑慮,不管怎麼說,一個人既然一直在向大眾傳授養生知識,自己應該在身上嘗試了獲得成果了才可以對外宣傳!就像古代的武林,你確實通過自己的練功,實現了某種力量,才可以與人挑戰,獲得成功,自然可以自成一派,授徒傳藝都可以!

我曾經看過一個不知道是哪家電視臺的視頻,主持人問一個98歲仍然非常健康的老人,問他是怎麼活得這麼健康?有什麼養生秘笈嗎?這位慈善的老人笑呵呵地說有:多吃肉、晚睡晚起,多與異性交朋友……這幾乎與我們所認知的養生知識背道而馳!

其實,所謂的養生,其實缺乏科學依據的,一個人生老病死完全跟他的基因和生活環境有關。就像中醫,古代有神奇功效的秘方,放在今天幾乎沒啥卵用,因為那個時候人的體能,呼吸環境和日常生活,與現在完全不一樣,你不能拿古代能治好什麼什麼病的秘方,拿到今天來給人治病,這幾乎是笑談!

所以,我的觀點,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忽悠別人。就像現在到處有人忽悠創新,在臺上講課的時候,儼然一個創新大師,但你看看他的生活卻依然跟大家一樣,是一個十足的傳統分子,你能指望這麼一個生活中規中矩的人,能給你帶來什麼牛逼的創新點子?

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動就動,儘量聽從人體內心的召喚,不要為了所謂的養生而去吃一些平時不怎麼吃的事物,做一些所謂的運動。只要不違背自然規律,尊崇自己的行為規範,將自己的生活以平衡的方式對待,就是養生!

真正的養生,是愛情,哪怕8090歲了,也需要愛情甚至正常的性生活,否則,無論什麼養生大師也是忽悠!其次是良好的心態,一個人身體如何,90%取決個人對人生對環境對社會的認知所產生的各種心態!能將金錢等社會俗世置身事外的人,肯定長壽!


沈坤


看到問題後,先去百度學習了一下。很遺憾,對於梅墨生先生的介紹,全部集中在美術與學術,沒見到與養生有關的評價。

首先,我們要以公正客觀的態度對待社會,而不是誤信輕傳。非要給一位美術學者扣上養生大師的稱號,不正確的引導必然是錯誤的結論。

其次,對逝者尊重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品德。將一位去世的人挖出來評頭品足,以實現自己的利益(無論什麼利益),是非常缺德的行為。

第三,關於養生與治療的關係。治療是對於因疾病產生的身體傷害予以暫緩與部分修復,分為臨床治癒和醫學治癒兩個標準。目前醫院的治療手段,只能實現臨床治癒,也就是病情控制了,症狀消失了。在這個標準下,癌症是無法治癒,只能有條件干預的。

第四,關於中醫與西醫的關係。對於癌症這個問題,西醫以殺滅去除為主要手段,對人體傷害較大。而傳統中醫藥概念中是沒有“癌”這種病的,中醫藥把相應症狀歸為寒鬱,及時調整可以有效延長生命。所以兩種醫學都有效果,不能簡單絕對的用一種醫學標準評判另一種醫學。


馬糖醋


養生和長壽是兩碼事兒。

孔子73,老子84。這二位就沒有養生著作,也從來沒有講過養生這回事兒。但是都比梅墨生命長,原因何在?

假如這世界上養生專家就必須長命百歲的話,那麼80歲以下的養生專家都不是專家。這樣的故事很多,癌症專家,死於癌。心臟病主治醫師死於心肌梗死。健身高手死於莫名其妙。游泳健將,最終是溺水而亡。

養生,到底在養什麼?

這個命題值得深思,但無論怎樣把養生和長命畫等號,顯然是不合適的。至少把梅墨生這麼畫是不合適的。


姚宇時代頻道


身為著名的養生專家,59歲就病逝了,這個年齡不得不說,在目前我國的平均壽命水平之下,不算高齡。但是如果就因為這個,一棍子打死所有養生,我覺得實在是太過偏頗。

梅老專家並不是因為養生而死的,而是因為腸癌病逝的,我們都知道,腸癌往往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常常很多人發現即是晚期。而目前我們的醫療手段,也不能把癌症給治好,養生也不能。

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看待這件事情,畢竟對於癌症來說,養生並不是能夠起死回生的有效手段。這幾年也確實所謂的養生被有些人神話了,讓大家覺得養生專家都是百毒不侵長命百歲,其實大家不過都是一樣的普通人而已。

在癌症面前,養生也不過是隻能儘可能讓自己身體素質好一些,給自己多爭取一些時間,多緩解一些不適。但是因為一個養生專家死的比較早,就說天底下所有的養生手段都是騙人的,這話也太過偏頗了。

所以我認為,對於老專家這件事情,我們應該客觀看待,養生不是神奇仙丹,但是隻要是好的生活養生習慣,對健康有益,我們仍然應該堅持。如果是因為別人的事情讓自己自暴自棄放棄了健康生活,那實在是有點得不償失了!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人有旦夕禍福,馬有轉綱治病。梅先生的不幸離世讓人很無語,給養生界帶來了一次震動,讓追求養生的人徘徊不前。我不是養生專家也不是學者,不敢妄言。在我看來梅先生在一定的方面還是有建樹的,例如養生。雖然他英年早逝,但是這不代表是養生的錯誤。假如他不注意養生也許比這離世的還要早,他開創了長壽之先河。能從一個應該活不到29歲的人活到了59歲,大大的延長了人類壽命。從而證明了養生對人類的好處,在養生方面梅先生也是功不可沒的,值得表揚。


AA0074


邵逸夫

他活了107歲

他也是很會養生的專家

對此

諸君怎麼看?

因為一個早死的就不做養生了嗎?

那個行業沒有早死的例子我倒想知道知道?


軒轅凌霄


硬幣有兩面 字面和畫面 投了一次硬幣 字面朝上 然後一幫人就說 你看 一定是字面朝上的概率大 搞笑 給你們設計一個基於統計的對比 找兩組各300人左右 按照你想要研究的生活習慣 分兩組 好習慣的一組 壞習慣的一組 兩組的其他混雜因素 比如經濟條件 年齡 性別要儘量均衡 然後 觀察隨訪30年左右 看看各自患病的比例 這其中 如果有車禍意外的 還需要剔除 最終出來的結果 才有一定意義 比各位坐在這裡瞎猜胡扯來得有用 研究數據要出來也不容易的 各位


xwlee880


看了樓上人的觀點感覺特別好,最起碼(梅磨)先生的不幸給了大家一次討論的話題,養生,何為養生,只不過是一個人熬就的一種生活方式而已,不錯,養生不是錯,但是應該把(貪念)放下來,癌~中醫倫理就是正氣不足,其實說白了還是壓力太大,不管什麼專家只要放不開壓力都不好,所以,養成一種好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好的,但是也要改變一種心態,好比咱們這些過路的人沒有必要去討論梅先生怎麼怎麼滴,那個最開始評論梅先生的人心態也不好,哪個人對他說養生就不會有癌症了,哪個人對他說養生就非得要活100歲了呢?痛快的撒手人間也比長年累贅好,養生其實就是預防,即便疾病來啦也要通通快快的去面對,關心自己和家人是自己的好,別人的事情不需要理解,百人百心,在這裡我多嘴了拜拜晚安


用戶12690806485


養生不能太過,有的人養生是這不能吃那不能喝,偏信專家和養生資料,其實很多養生資料是互相矛盾的,該信哪一個呢?我認為乾淨衛生就OK了,不需要喝多少用量杯,去算卡路里。

我認為養生最重要的是心性的養生,保持一個豁達的心就可以了,要學會給自己解壓。生氣的事不會避免,但要很快走出來。整天的氣迷心的生活條件再好,再注意養生注意飲食也會早晚被氣死。

生活過的去就行了,窮有窮的活法,花生米拌黃瓜喝點小酒和大魚大肉好酒其實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是心性。心性好窮的自然活的灑脫,心性不會就會哎天恨地,所以窮富和長壽沒有關係。

養生也一樣,我認識一個高知工作收入很高,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他兒子吃飯都是專鍋做,定量算營養的,卻是三天兩頭去醫院,他認為是做的不夠,從買國外的純淨水做飯菜給兒子吃,還是醫院常客,後來遇到一個老中醫給的方子是送去老家農村和老人一起吃農家飯半年就好,兩個月小孩就很少去醫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