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來,曼谷唐人街一直保持著典型中華傳統文化習俗特點,潮

關注:滿星Min

旅行小秘笈:世界多個國家都有唐人街,是華人聚集的地方。相信每一箇中國人到此,哪怕只是匆忙走過,聽一聽鄉音,吃幾道中華小吃,聽一聽這條街的故事……滿滿的旅行收穫!曼谷唐人街,因電影《唐人街探案》而讓國人印象深刻,是去曼谷打卡地之一。

200年來,曼谷唐人街一直保持著典型中華傳統文化習俗特點,潮

200年來,曼谷唐人街一直保持著典型中華傳統文化習俗特點,潮

初識曼谷唐人街,遠望整條街上密密麻麻的寫著大中文的招牌,中國紅!心中不禁沸騰起來!這條街也是最繁華的街道,穿行車輛極為擁擠,路上的行人打扮也彷彿身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國香港,耳邊不斷傳來粵語、潮州話等我們口中所說的南方口音,生長的北方的我是完全聽不懂了!普通話和英語也可以暢通交流……店鋪和路邊攤位一個挨著一個,沒有細數,起碼能有上千個吧。

200年來,曼谷唐人街一直保持著典型中華傳統文化習俗特點,潮

200年來,曼谷唐人街一直保持著典型中華傳統文化習俗特點,潮

大金行的數量最多,偶然看到中國工商銀行感到特別親切!如果這條唐人街讓全世界人瞭解中國,我想是遠遠不夠的!心中不禁想,很多外國人尤其是小孩對中國仍存有誤解的原因,到此也許有解了!他們成長中對於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中國的八九十年代中……沒有現代化高樓大廈、沒有高檔自有商品、貨品廉價,甚至語言也只有潮州話一種……越想越可怕!真的是歡迎這些人多來中國的北、上、廣走走看看,現在的中國,一定會成為你們夢想的家園!

200年來,曼谷唐人街一直保持著典型中華傳統文化習俗特點,潮

輔街上,有一處人流最多的位於曼谷湄南河畔的“關帝古廟”又稱武聖廟,這裡修建於1892年,是一座獨院式的石築寺廟。廟內鑄有光緒十八年鑄造的銅鐘一口,並且供奉著關公、財神爺等其他佛像。這裡常年香火旺盛!也有很多人來專門拜的“馬將軍爺”,祈求財源滾滾!

200年來,曼谷唐人街一直保持著典型中華傳統文化習俗特點,潮

整條主街道長約2公里,矗立在泰京城西,由三聘街、耀華力路、石龍軍路三條大街以及許多街巷連接而成。它是老曼谷的街區之一,已有近200年曆史。可以看到房屋都已破舊不堪,電線像蜘蛛網一樣……但有老店情節的人,一定對這裡充滿著各種好奇!路過的每一間都想進去轉轉!相信也能發現許多不一樣的精彩!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東西、吃不到的美食……

200年來,曼谷唐人街一直保持著典型中華傳統文化習俗特點,潮

偶然發現網絡中幾位推薦的這家老店“林真香老鋪”,是一家賣特產的老店,最為著名的是這“玉峽燻鴨脯”。“燻鴨脯”本身就是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特色傳統名吃之一,主產於潮南峽山鎮和潮陽和平鎮。在《舌尖上的中國》也曾介紹過,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間,古法燃燒甘蔗渣來煙燻鴨肉,讓原本平淡的鴨肉經過煙燻後帶一絲甘甜味,加上鴨肉原有的香味,口感香中帶甜,皮爽肉嫩,非常入味!

200年來,曼谷唐人街一直保持著典型中華傳統文化習俗特點,潮

大紅燈籠紅旗袍,應該是這條街上攤位最多的!但是,這布料、這薄厚度、這針線活、這款式……確實有失中國水準!然而還挺受各膚色外國人喜歡,看到一位黑人朋友試穿,穿上後的效果無法用端莊高雅來形容……可能街頭的還是比較低廉吧!一定還是有高端定製的旗袍店,也是希望在唐人街能多開幾家,讓世界各國人民真正瞭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旗袍。

200年來,曼谷唐人街一直保持著典型中華傳統文化習俗特點,潮

200年來,曼谷唐人街一直保持著典型中華傳統文化習俗特點,潮

唐人街路口,不遠處看到轉盤中心立有這樣一個寫著中文字的牌坊“聖壽無疆”,很是新奇!其實這才是進入唐人街的起點……原來我是逆著走的……“聖壽無疆”大牌坊,是由泰國詩琳通公主親筆題名,已成為曼谷“中國城”的標誌性建築物,見證了華人華僑在泰國的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當地華僑華人每年就在大牌坊前舉辦活動,隆重歡慶春節。期待有機會下次春節去曼谷,感受一下當地過年的喜慶氣氛!

關於交通和遊玩時間參考

1、交通

乘坐MRT到Wat Mangkon站下車然後步行,即可到達。
乘坐MRT到Hua Lamphong站下車然後步行,即可到達。

2、遊玩參考時間

1-3小時(晚上燈火通明,更為熱鬧!)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滿星Min

我的攝影藝術的存在價值,在於用手中的相機去發現人性中被忽略和遺忘的美,為人們的生存提供一點可供慰藉的精神支柱和力量, 為國家和後人留下一筆不可再造的精神財富!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方加入滿星Min的粉絲團,第一時間看精彩旅行見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