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讀《大衛,不可以》繪本?

夢隨心想2




«大衛,不可以»是一本非常著名且有趣的繪本,這本書只是這一系列的其中一本。

和這位媽媽一樣,剛剛拿到這本書時,也就是孩子8個月大時,我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書中的媽媽總是說“這不可以,那不可以”,我都開始懷疑,這繪本有大家說的那麼好嗎?會不會給孩子錯誤的引導呢?

於是帶著這種焦慮,這本書一直放在書架上,直到孩子兩歲。

再次拿出這本書時,我有了不同的看法,講繪本是一個很有挑戰的事,繪本文字很少,需要講述著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並且要去深挖作者想要表達的引申意義,從而去引導孩子,從簡單的繪圖中幫助孩子學習成長或者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我們在講«大衛不可以»時,不要把大衛當成一個反面教材,更不是僅僅簡單的告訴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

而是告訴要怎樣?比如,大衛,不要吃了!

可以這樣講:有一天,大衛玩耍回來,他餓極了,

吃了很多東西,有雞腿,有魚,有黃瓜,有蔬菜,有豆子......好多好多各種各樣的東西,媽媽看見,告訴大衛,慢點吃,吃的太多,太雜可能肚子不舒服哦?

然後再問孩子,你知道大衛媽媽為什麼說不可以吃那麼多東西嗎?

這個時候孩子因為有之前的引導,他會和你互動,他會告訴你,“大衛吃太多會肚子疼”!

媽媽要藉機補充,“是呀,媽媽擔心大衛肚子不舒服呢,如果你像大衛一樣這樣吃很多很雜的東西,媽媽也會擔心你肚子不舒服,你知道嗎?”

這樣就教會了孩子不要暴飲暴食,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所有的“不可以”是出於媽媽的擔心,媽媽的愛,也為了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放開那孩子讓我來


有一段時間,我家孩子每晚都要看《大衛,不可以》,我也要每晚都給他講。他感覺大衛就是他的一個好朋友,一個跟他同樣調皮搗蛋的好朋友。

開始給他講這本書時,我就是按照書中的文字講述。

比如這張圖,我會跟他講:有一天,大衛想吃餅乾,自己爬上了椅子伸手去拿櫃子裡的餅乾盒。哎呀,夠不到呀。再使勁,再使勁,你看大衛都要摔下來了,大危險了。媽媽看見大衛這個動作太危險,就喊到“大衛,不可以,危險哦”

講幾次,等孩子熟悉了故事的內容,我就會啟發他說出“大衛,不可以”。比如還是這張圖,我講到大衛站在椅子上,顫顫巍巍的站不穩去拿櫃子上的餅乾盒時,我會跟他一邊表演一邊說“怎麼辦,怎麼辦,大衛要摔下來了”。這時他就會主動的說“大衛,不可以,趕緊從椅子上下來”。

玩幾次後,我就會教他幾個簡單的英文單詞。比如,指著椅子,告訴他椅子可以說成“chair”,餅乾可以說成“cookies”,茶壺可以說出“teapot”之類的。

其他幾頁也都基本上是這樣講述故事。

最後還想再說一句,這本書真是太溫暖了,無論大衛如何調皮,如何討論,媽媽如何跟他說“不可以”,最後媽媽都是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說句“大衛乖,我愛你”。而我也會在講完之後,和孩子一起擁抱在一起。


YOYO育兒說


很早以前就知道這個繪本,但直到這週一晚上才買。

這個繪本非常地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家長給孩子讀時不能用大人的審美觀去看,比如覺得畫的大衛好醜呀,字太少了呀之類的。代入孩子的身份,感覺,引導孩子去發現。

我給我家兩孩子是這樣讀的,首先,啟發式提問引入情景。我喜歡先念書名,然後孩子們會跟著我念一遍。我問孩子,

戴維,不可以是什麼意思呀?

女兒畢竟大一點,說就是不能做的,把東西弄壞了。

哦,原來是這樣呀。

打開第一頁只有半個人身手叉腰,我問,咦,這是誰呀?

媽媽。

她在幹嘛?

在生氣。

你怎麼知道她在生氣?

她這樣。(把手叉腰上的動作)

哦。

然後,誇張演繹。每一頁都有一句簡單的話,大衛,不可以。我會用誇張的語氣把它讀出來。有些行為本就是在我們生活中常出現的,我就會用生活中的實際行為表達。比如扣鼻子的行為,再比如我兒子洗澡前後就最喜歡光著身子跑,讀到那一頁時,我誇張地說,呀,寶寶你怎麼跑到這上面去了?!孩子們笑得不得了。

其次,把前後畫面連貫起來做故事講。這個繪本上的每一頁其實有前後關連,有些是時間順序上的,有些是因果關係上的。我會讓孩子看畫面,問他們怎麼回事,讓他們來回答,代入他們自己的感覺。順便把一些安全方面的一併教育。比如戴維踮起腳站在椅子上去拿餅乾罐那個,我問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呀?為什麼媽媽要放那麼高呀?我們可以怎麼做呀?這些都是平時要多注意的事情。

最後,溫情收尾。"寶貝,來這裡"、 "大衛乖……我愛你!",我也張開手臂,給孩子們一個大大的擁抱。


一加二的生活


《大衛,不可以》這本書確實是很經典,這本書讓每一個看過的孩子都非常喜歡,因為這個天真無邪、把家裡搞得一團糟的小男孩,讓他們覺得又開心又釋懷,真的是表達了他們心裡的想法和顧慮。那我給我家倆寶講這本書的時候是先看著書講了一遍,我講故事的語調偶爾會提高,偶爾會嚴肅,偶爾會把聲音壓低湊到孩子的耳邊,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孩子們都很喜歡,甚至還捂著嘴巴笑呢。後來,我就給孩子講個開頭,然後孩子們一看到圖就自己講起來了,當然在他們講時我會裝作大衛的語調配合著他們,講過幾遍見孩子興趣稍減之後我又換了一種方法,那就是情景演示,他們扮演大衛,我來用書裡的語調喊他們,他們裝作自己在亂塗,在搗蛋,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孩子喜歡就行,也可以不斷的變換方法。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微笑掛臉上139392095


看到這個問題我忍不住要回答。《大衛,不可以》可以說是女兒最喜歡的繪本,沒有之一。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依然愛不釋手。我也很樂於跟女兒一起看這本書,不厭其煩。 《大衛,不可以》裡面講了一個調皮搗蛋的小朋友大衛,大衛這樣的人設應該是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的,女兒每次看到大衛調皮搗蛋的行為,都會忍不住哈哈大笑。

第一個畫面



大衛要去拿餅乾桶,他腳下踩著凳子,手臂向上高高舉起,一幅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表情。這時候媽媽可以問一下寶寶:“大衛這樣做對不對的呀”。讓寶貝自己去判斷這樣的行為。接著媽媽可以讓寶貝想一下為什麼不可以。給寶貝加強一下安全意識。

第二個畫面



大衛全身髒兮兮的,頭上、臉上、手上、腳上都是黑乎乎的泥土,頭上還插著幾根草和蘑菇。可以問問寶貝:“如果媽媽看到會有什麼反應,會說什麼呀?”然後接著問:“這麼髒,媽媽會讓他去幹嘛”,引導寶貝知道接下來要去洗澡,然後看看他是怎麼洗澡的,就接著第三個畫面。

第三個畫面



盆裡的水早就流出來了,大衛只顧自己玩。問問寶貝:“大衛做得對不對,為什麼呀”。引導寶貝認識到浪費水是不可以的。

第四個畫面


大衛光著屁股往外跑,這個時候可以問寶寶,大衛怎麼了?要去哪裡?要幹什麼?會不會有危險?媽媽呢?媽媽會喊什麼?讓寶貝自己去想象。

第五個畫面



大衛在敲鍋,可以問問寶貝大衛在做什麼?這個聲音怎麼樣?好不好聽?這時候媽媽會對他說什麼?告訴寶貝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能敲打,更不能製造噪聲擾鄰居,要考慮別人的感受。

第六、七的畫面




是在吃飯的場景 大衛在吃飯的時候玩什麼? 大衛嘴巴里有什麼東西呀? 媽媽會對他說什麼呀? 告訴孩子吃飯既不能玩食物,也不能吃太多,這樣不利於身心健康。

第八個畫面



可以問問寶貝,大衛在幹嘛,他在看什麼動畫片?媽媽命令大衛“回房間去”,大衛願不願意去睡覺呀?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呀?那你覺得他回房間會去睡覺嗎?還是會幹什麼?

第九個畫面



這時候媽媽可以問,大衛在玩什麼?

第十畫面



大衛在挖鼻孔,每次這張我家寶貝是笑得最開心,因為她也有同樣不好的習慣,我跟她強調了很多次,不可以這樣,這是個不好的習慣,既不衛生也不雅觀。每次講到這裡,我都要問寶貝:“這種行為對不對呀?為什麼不對呀”

第十一個畫面



家裡都處扔了玩具,媽媽要求大衛收拾玩具,這個時候問問寶貝,寶貝是不是會這樣呀?要不要收拾好玩具呀?

第十二、十三個畫面





可以問問寶貝,大衛準備玩什麼呀?在哪裡玩的呀?媽媽會說什麼呀?大衛有沒有聽媽媽的話呀?猜猜會發生什麼事情呀?大衛闖了禍,要不要接受懲罰呀?就到了第十三個畫面,大衛坐在凳子上流著眼淚。這時候可以問問寶貝,大衛現在覺得怎麼樣?他為什麼哭呀?

第十四、十五個畫面



問問寶貝,大衛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媽媽還會不會愛他?我覺得這裡是本文的中心,讓孩子明白,媽媽不論何時,都是愛著自己的。

繪本講完了,這時候媽媽還需要再總結一下,大衛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孩子,各種闖禍,媽媽總是說不可以,也是怕大衛有危險和養成壞習慣,但是不管他怎麼調皮搗蛋,媽媽都是非常愛大衛的。

圖片來自繪本,看到銀家這麼努力的份上求點贊,求關注,哈哈哈哈哈哈


大小佩奇的媽媽


給你講講幼兒園老師一般講繪本的方法吧!我把這個叫做三段式

第一段:讀圖

《大衛不可以》這本書基本上幼兒園都是要講的。可以看到,文字真的好少,圖特別大,而且細節刻畫的很到位。所以一開始都是先讀圖,就是通過畫面理解這一頁想要說什麼。參考問題:這個小男孩是誰?圖上都有哪些人?你猜猜他們是誰?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大衛做了什麼事?這件事情好嗎?為什麼呢?你是怎麼發現的?

把這些問題的答案穿起來,這個故事的脈絡基本就出來了。

第二段:讀書

老師小結孩子們的回答,然後一頁一頁用自己的話講述,在講書上文字的時候,一定要特別強調,用手指在字的下面划過去,因為這幾個字反覆出現,所以多讀幾次孩子就認識了。

第三段:讀意

這個時候再次講故事,開始引申故事要講給孩子們什麼樣的道理。同樣是要提問,讓孩子主動去思考。為什麼總說大衛不可以?你覺得大衛可以還是不可以?還有哪些事也是不可以做的?大衛怎麼做是被允許的?這樣一問,基本上故事的主旨就出來了。

就這些了,好的方法歡迎大家討論!


幼兒園張老師


有一種繪本叫“無字書”或者“少字書”,《大衛,不可以》就是少字書。

這個繪本是凱迪克大獎繪本,非常好看。

因為是少字書,所以,每一個家庭的親子閱讀都會有不一樣的講法,這也是少字書和無字書的魅力所在。

大紅媽媽給孩子是這樣講的——

大衛的媽媽總是說:“大衛,不可以!”

我們來看看大衛都做了什麼事情!

然後對每一頁開始講解:

比如下面這一頁,大紅媽媽是這樣講的:大衛踩著椅子,越過家裡壁櫥的陶瓷罐子,他在夠一隻小熊,噢,好高啊!這時候,媽媽說:“大衛,不可以!”

我們也可以和孩子這樣講——

大衛踩著椅子,準備拿壁櫥裡的一隻熊,這隻熊在壁櫥的最高層,大衛夠呀、夠呀,還是差一點點夠不到,他往前挪了挪腳,眼看著就要從椅子上掉下來了(擔心的語氣)。(轉向孩子問)寶寶,這時候,大衛的媽媽看到了,會大聲說什麼?(可能孩子能回答出來,也可能答不出來,都不需要介意),稍停頓一下,接著說:“對,大衛的媽媽說,大衛,不可以!”


每一頁都根據圖片的情景去描述,如果是3歲左右的寶寶,就由媽媽描述,如果是4歲以上的寶寶,就逐步讓孩子參與描述,然後把那句“大衛,不可以”交給寶寶去說,寶寶就會有興致和媽媽一起互動下去。


根據孩子的閱讀情況,第二次或第三次讀這個繪本時,可以請寶寶描述每一頁的情景,媽媽說“大衛,不可以!”後面加一句,比如:“大衛,不可以,因為太危險了!”“大衛,不可以,你吵到別人了!”“大衛,不可以,你弄髒了媽媽辛苦打掃好的房間!”等等,一方面,孩子聽到媽媽的回應會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再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可以。

讀完這個繪本,要告訴孩子,每一個媽媽都非常愛寶寶,但是,當寶寶有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媽媽依然會批評的。如果媽媽有不好的行為習慣,寶寶也可以批評媽媽,我們互相監督。

最後,和寶寶做一個大大的擁抱,告訴孩子:媽媽永遠愛你!孩子一定會回應媽媽的!

祝你和寶寶愛上這本可愛的繪本。


大紅媽媽大本營


首先得贊一下媽媽的英明決策。

《大衛,不可以》是值得擁有的經典繪本。這本書的文字,來來去去就是那麼一句:大衛,不可以。媽媽這個畫外音的形象只在書的扉頁上露了個叉腰氣勢洶洶的半身。

如果只是讀文字,真的會令這本童趣盎然的書如同嚼蠟。

其實這本繪本的繪畫就傳遞了故事的內容,家長只要組織生動地語言去描述圖片的信息,就會令整個故事鮮活無比。

比如書的封面中,魚缸要被大衛弄側翻,大衛要從書堆裡摔下來,好一個險象環生的畫面。家長可以對寶寶說:魚缸裡的小金魚急得亂竄,桌子搖搖晃晃,大衛小朋友還在得意洋洋的哇哇叫,寶貝,你說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兒啊?

會簡單表達的娃兒會把TA看到的告訴你,大衛會摔跤,魚缸會打破,小魚兒會沒有家了,到時候大衛小朋友就會哭了。其實他在描述的時候,就已經有他的立場和角度,媽媽也不用去強調,這不可以那不可以啦。

如果娃兒還不會表達,媽媽可以把事情的發展方向描述給娃兒聽,單純是描述,不去做批判什麼的,這一點十分重要。

《大衛,不可以》這本書,作者明銳地抓住了男娃淘氣的一些場景,其實那些場景娃兒正在發生,娃兒讀起來彷彿在講他的故事一樣。如果父母只是把大衛當成反面教材來比較,那是不可取的。


九點親子閱讀


《大衛,不可以》是一本經典的繪本,文字少,而且多是命令式語言,難道就給孩子讀一遍文字嗎?

其實,這本書可以這樣讀。

第一遍 給孩子讀圖和故事

《大衛,不可以》文字少,如果只是讀文字,孩子不一定能很好的理解。

所以,要將大衛做了什麼描述出來,結合文字、語氣,讓孩子理解。

這一遍的目的只是讓讓孩子瞭解故事內容本身。

第二遍 提問孩子:大衛做了什麼或者產生的影響

孩子已經瞭解了故事內容,而且這本繪本也並不複雜,容易理解。

這一次,可以向孩子提出小問題:大衛,在屋裡打棒球,結果怎麼樣了?

孩子的回答根據年齡而言,越大的孩子描述越豐富。但只要孩子說出來了就好,不僅可以跟隨家長進入到繪本故事中,也加深了了解。

第三遍 請孩子主讀

這一遍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主要來讀繪本,家長負責提問。

“大衛做什麼了?”

“呀,他這樣做,發生了什麼呢?”

讓孩子主導繪本,鍛鍊語言能力,也在過程中理解大衛及其行為。

注意

  • 這種閱讀方法適合發展出語言能力的寶寶。

  • 尚未說話的寶寶,家長可以讀出來,方法同第一遍,儘量多給寶寶描述細節,作為親子溝通的途徑,也幫助寶寶輸入更多,激發語言潛能。

  • 這並不是一本說教書,讀的時候,不要帶著“你看,大衛這樣做是不對的,你是不是就這樣做了?”這會引起孩子反感。

  • 讀書的目的是讓孩子去發現,原來大衛和我很像,但是媽媽依然愛他;如果向大衛這樣做會有這些影響,和麻煩呀,從中去反思自己的行為(當然,這也不是重點,有最好,沒有也無妨。)



斯語讀書


正巧我家也有大衛系列的繪本全套,而且大衛這個系列也是我家女兒果凍兒最喜歡的繪本之一,我就給你分享一下我陪孩子讀這本繪本的親身經驗吧。

《大衛不可以》繪本簡介

《大衛不可以》是美國知名的圖畫書作家大衛▪香濃的作品,曾獲得美國凱迪克圖畫書銀牌獎。

繪本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天真無邪、把家裡搞得一團糟的小男孩,比如,大衛踩著椅子伸手夠櫃櫥上的陶瓷擺件,光著屁股不穿衣服就跑出門去玩耍,扮成超人的樣子在床上蹦蹦跳跳……


繪本通篇字都很少,每頁只有簡單的一句話:“大衛,不可以!”“大衛,快回來!”“大衛,乖……”等等,更適合家長陪孩子欣賞圖畫,隨意想象。

《大衛,不可以》適合多大的孩子看

我第一次陪果凍兒看這本書,是在果凍兒一歲半、不到兩歲的時候。

繪本不同於我們小時候看的故事書,繪本的故事都在畫裡,圖畫本身就是一個小故事。

滿幅鮮豔的圖畫,加上富有故事性的情節,很適合一歲半以後、具有圖片欣賞能力的寶寶看。

而且,一歲半的寶寶,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能持續長達五分鐘,足夠講完一頁的故事。

一歲半以上寶寶的特點:

  1. 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能持續保持最長達5分鐘。注意力集中的這幾分鐘,足夠陪孩子講一頁甚至多頁故事;

  2. 寶寶已經會走路,會自己玩耍,生活中也在牆上亂寫亂畫過、不穿衣服玩耍,和故事裡的大衛有很多共性,這樣給寶寶講大衛的故事時,容易引起寶寶的共鳴和興趣;

  3. 寶寶會咿咿呀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會說一些簡單的字、詞,便於在陪讀的時候更好地互動。

所以,陪孩子讀繪本,最好是在孩子一歲半以後。有互動的陪讀更容易引起寶寶的閱讀興趣。

如何陪孩子讀

我陪孩子讀這本繪本,有兩個不一樣的階段:


  1. 孩子一歲半至兩歲半:我和孩子一起看書,我邊指邊講, 和孩子一起想象故事;

  2. 孩子兩歲半至現在三歲:我和孩子一起看書,我來提問,引導孩子把故事講出來。

  • 陪一歲半至兩歲半的孩子讀繪本:


一歲半至兩歲半的孩子,正在學習說話,可能還不能夠說完整的句子。但是孩子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理解你說的話語,注意力也能集中幾分鐘,思維能力也能跟著你說的故事走。

陪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讀繪本,發音要清晰,語速要慢,把書面語轉化成生活用語,語調要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把寶寶聽故事的興趣帶出來。

  • 陪兩歲半以上的孩子讀繪本:

孩子兩歲半以上,已經具備基本的話語表達能力,會說一句簡單完整的話。思維能力也變強,能說出心裡所想。

陪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讀繪本,可以嘗試提問引導法,通過提問,來引導孩子說出圖畫內容。這樣鍛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還練習了孩子的專注力。

你可以試著這樣問孩子:

這是什麼?大衛在做什麼?他這樣做對嗎?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適合所有繪本陪讀的方法

  1. 閱讀前和孩子聊天,引出要讀的繪本

  2. 和孩子討論書中的畫面,引導孩子觀察細節

  3. 將繪本和生活進行關聯,讓孩子去想象

  4. 和孩子討論故事情節

  5. 鼓勵孩子自己編故事

一些親身經驗,分享給你。

我是溫柔媽咪,一個從來不打孩子、不吵孩子,超級有耐心、超級溫柔的90後媽咪。


分享到:


相關文章: